压水堆核电站
压水堆核电站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一种叫“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气轮机带着发电机一起旋转,电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并通过电网送到四面八方。这就是最普通的压水反应堆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压水堆核电站由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以及电站的配套设施等主要部分组成。
压水堆燃料是高温烧结的圆柱形二氧化铀陶瓷块,直径约8毫米,高13毫米,称之为燃料芯块。其中铀-235的浓缩度约3%。燃料芯块-个一个地重叠着放在外径约9.5毫米,厚约0.57毫米的锆合金管内,锆管两端有端塞。燃料芯块完全封闭在锆合金管内,构成燃料元件。这种锆合金管称为燃料元件包壳。这些燃料元件用定位格架定位,组成横
截面是正方形的燃料组件(见图
4-2) 。每一个燃料组件包括两百多
根燃料元件。一般是将燃料元件排
列成横十七排、纵十七行的17×17
的组件,中间有些位置空出来放控
制棒。控制棒的上部连成-体成为
棒束。每一个棒束都在相应的燃料
组件内上下运动。控制棒在堆内布
置得很分散,以便堆内造成平坦的
中子通量分布。燃料组件外面不加
装方形盒,以利于冷却剂的横向流
动。加上端部构件,整个组件长约
四米,横截面为边长约20厘米的正方形。
图4-3是典型压水堆压
力容器与堆芯结构原理图;图
4-4为压力容器的结构布置
图。由燃料组件组成的堆芯放
在一个很大的压力容器内。控
制棒由上部插入堆芯。在压力
容器顶部有控制棒的驱动机
构。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的
水,由压力容器侧面进来后,
经过吊篮和压力容器之间的
环形间隙,再从下部进入堆
芯。冷却水通过堆芯后,温度
升高,密度降低,再从堆芯上
部流出压力容器。
一般入口水
温300C ,出口水温332C ,堆内压力15.5Mpa 。
一座100万千瓦的压水堆,堆芯每小时冷却水的流量约6万吨。这些冷却水并不排出堆外,而是在封闭的-回路内往复循环。堆芯放了一百多个燃料组件,这些组件总共包括四万多根三米多长、比铅笔略粗的燃料元件。高温水从压力容器上部离开反应堆后,进入蒸汽发生器(见图4-5)。
反应堆里的冷却剂,当温度由室温升到三百多摄氏度时,体积会有很大的膨胀。由于体积膨胀及其他原因,如果不采取措施,在密闭回路内冷却剂的压力会波动,从而使反应堆的运行工况不稳定。因此,在冷却剂的出口和蒸汽发生器之间有稳压器。稳压器是一个高大的空心圆柱体。下部为水,罐内采用电加热器在稳压器上部产生蒸汽。利用蒸汽
的弹性来保持堆内冷却水压力
稳定。
冷却剂从蒸汽发生器的管内
流过后,经过一回路循环泵又回
到反应堆。一回路循环泵又称主
泵。包括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
泵、稳压器的整个系统,是一回
路的压力边界。它们都安置在如
图4-6的安全壳内,称之为核岛。
οο
蒸汽发生器内有很多管子(见图4-7)。管子外为二回路的水。一回路的水流过蒸汽发生器管内
时,将携带的热量尽
可能多地交给二回
路里的水,从而使二
回路水变成280C 左
右的、6~7MPa 的高
温蒸汽。所以在蒸汽
发生器里,-回路与
二回路的水在互不
接触的情况下,通过
管壁发生了热交换。
蒸汽发生器是分隔
并连结一、二回路的关键设备。从蒸汽发生器出来
的高温蒸汽,离出来后,剩余的蒸汽又进入低
压汽轮机继续膨胀,推动叶轮转
动。从低压汽轮机出来的蒸汽的
压力已很低,无法再加以利用。
于是在冷凝器里,让这些低压蒸
汽变成水。冷凝水经过预热后,
又回到蒸汽发生器吸收一回路冷
却水的热量,变成高温蒸汽,继
续循环。整个二回路的水就是在
蒸汽发生器,高压、低压汽轮机,
冷凝器和预热器组成的密封系统
内来回往复流动,不断重复由水
变成高温蒸汽,蒸汽冷凝成水,
水又变成高温蒸汽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二回路的水从蒸汽发
生器获得能量,将一部分能量交
给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余
下的大部分不能利用的能量交给冷凝器。
冷却冷凝器用的水在三回路中循环。冷凝器实质上是二回路与三回路之间的热交换器。三回路是一个开式回路,利用它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的难以利用的余热带入江河湖海。在冷凝器里,三回路的水与二回路的水也是互不接触,只是通过冷凝器的管壁交换热量。三回路的用水量是很大的。一座100万千瓦的压水堆,三回路每小时要四十多万吨冷却水。三回路的水与一、二回路的冷却水一样,也需要加以净化,不过净化的要求没有一、二回路那么高。
从1981年第一代杨基商用压水堆电站诞生以来,压水堆的发展和它的燃料元件一样,都经历了几代的改进。压水堆的单堆电功率,已由18.5万千瓦增加到130万千瓦,热能利用效率由28%提高到33%,堆芯功率密度由每升50千瓦提高到约100千瓦,燃料元件的燃耗也加深了三倍。为减少基建投资和降低发电成本,目前-座反应堆只配一台汽轮机。所以随着反应堆功率的增加,汽轮机也越造越大。130万千瓦核电
站的汽轮机长达40
米,配上发电机,整
个汽轮发电机组长5
6米。
压水堆初次装料
后,大约经过一两年
要进行一次更换燃
料组件的操作,我们
称之为首次换料。这
以后,就每年换料一
次。每次换料只需装
卸三分之-的燃料
组件。卸出的燃料组
件,放在反应堆旁边
的贮存水池内。早期
的压水堆换料停堆
四个月,现在换一次
料最短可以两个星期。这就要求压力容器的顶盖、控制棒驱动机构,以及堆内屏蔽层组成为一个整体,顶盖可以-下子
打开,而不能象以前那样一个一个地松开顶盖上的巨大的螺栓。而且换料操作需要采用快速换料机构。换料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核电站更好地为电力用户服务,缩短停电时间,提高利用效率。
压水堆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是压力容器,它是不可更换的。一座90或130万千瓦的压水堆,压力容器直径分别为3.99米和4.39米,壁厚0.2米和0.22米。重330吨和418吨,高13米以上。这么巨大的压力容器,它的加工和运输都是-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座这样的压水堆,一回路有三或四条并列的环路。除了压力容器外,主循环泵也是重要设备。每台主循环泵的冷却水流量为每小时两万多吨,泵的电机功率为五千到九千千瓦。泵的关键是保持轴密封,以免堆内带放射性的水外漏。核电站的循环泵除了密封要求严以外,还由于泵放在安全壳内,处于高温、高湿及γ射线辐射的环境下,要求电机的绝缘性能好。放置压力容器、泵、蒸汽发生器和稳压器的安全壳,直径可达四十米,高六七十米(见图4-6)。
到目前为止,核电站的燃料元件、泵、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压力容器的设
计,正向标准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核电站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
高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有关各国在这方面都有庞大的研究计划,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民用压水堆核电站从它诞生以后,一直是最安全的工业部门之一,它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堆型。
压水堆核电站
压水堆核电站用铀制成的核燃料在一种叫“反应堆”的设备内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处于高压力下的水把热能带出,在蒸汽发生器内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气轮机带着发电机一起旋转,电就源源不断地产生出来,并通过电网送到四面八方。这就是最普通的压水反应堆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压水堆核电站由反应堆、一回路系统、二回路系统以及电站的配套设施等主要部分组成。
压水堆燃料是高温烧结的圆柱形二氧化铀陶瓷块,直径约8毫米,高13毫米,称之为燃料芯块。其中铀-235的浓缩度约3%。燃料芯块-个一个地重叠着放在外径约9.5毫米,厚约0.57毫米的锆合金管内,锆管两端有端塞。燃料芯块完全封闭在锆合金管内,构成燃料元件。这种锆合金管称为燃料元件包壳。这些燃料元件用定位格架定位,组成横
截面是正方形的燃料组件(见图
4-2) 。每一个燃料组件包括两百多
根燃料元件。一般是将燃料元件排
列成横十七排、纵十七行的17×17
的组件,中间有些位置空出来放控
制棒。控制棒的上部连成-体成为
棒束。每一个棒束都在相应的燃料
组件内上下运动。控制棒在堆内布
置得很分散,以便堆内造成平坦的
中子通量分布。燃料组件外面不加
装方形盒,以利于冷却剂的横向流
动。加上端部构件,整个组件长约
四米,横截面为边长约20厘米的正方形。
图4-3是典型压水堆压
力容器与堆芯结构原理图;图
4-4为压力容器的结构布置
图。由燃料组件组成的堆芯放
在一个很大的压力容器内。控
制棒由上部插入堆芯。在压力
容器顶部有控制棒的驱动机
构。作为慢化剂和冷却剂的
水,由压力容器侧面进来后,
经过吊篮和压力容器之间的
环形间隙,再从下部进入堆
芯。冷却水通过堆芯后,温度
升高,密度降低,再从堆芯上
部流出压力容器。
一般入口水
温300C ,出口水温332C ,堆内压力15.5Mpa 。
一座100万千瓦的压水堆,堆芯每小时冷却水的流量约6万吨。这些冷却水并不排出堆外,而是在封闭的-回路内往复循环。堆芯放了一百多个燃料组件,这些组件总共包括四万多根三米多长、比铅笔略粗的燃料元件。高温水从压力容器上部离开反应堆后,进入蒸汽发生器(见图4-5)。
反应堆里的冷却剂,当温度由室温升到三百多摄氏度时,体积会有很大的膨胀。由于体积膨胀及其他原因,如果不采取措施,在密闭回路内冷却剂的压力会波动,从而使反应堆的运行工况不稳定。因此,在冷却剂的出口和蒸汽发生器之间有稳压器。稳压器是一个高大的空心圆柱体。下部为水,罐内采用电加热器在稳压器上部产生蒸汽。利用蒸汽
的弹性来保持堆内冷却水压力
稳定。
冷却剂从蒸汽发生器的管内
流过后,经过一回路循环泵又回
到反应堆。一回路循环泵又称主
泵。包括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
泵、稳压器的整个系统,是一回
路的压力边界。它们都安置在如
图4-6的安全壳内,称之为核岛。
οο
蒸汽发生器内有很多管子(见图4-7)。管子外为二回路的水。一回路的水流过蒸汽发生器管内
时,将携带的热量尽
可能多地交给二回
路里的水,从而使二
回路水变成280C 左
右的、6~7MPa 的高
温蒸汽。所以在蒸汽
发生器里,-回路与
二回路的水在互不
接触的情况下,通过
管壁发生了热交换。
蒸汽发生器是分隔
并连结一、二回路的关键设备。从蒸汽发生器出来
的高温蒸汽,离出来后,剩余的蒸汽又进入低
压汽轮机继续膨胀,推动叶轮转
动。从低压汽轮机出来的蒸汽的
压力已很低,无法再加以利用。
于是在冷凝器里,让这些低压蒸
汽变成水。冷凝水经过预热后,
又回到蒸汽发生器吸收一回路冷
却水的热量,变成高温蒸汽,继
续循环。整个二回路的水就是在
蒸汽发生器,高压、低压汽轮机,
冷凝器和预热器组成的密封系统
内来回往复流动,不断重复由水
变成高温蒸汽,蒸汽冷凝成水,
水又变成高温蒸汽的过程。在这
个过程中,二回路的水从蒸汽发
生器获得能量,将一部分能量交
给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余
下的大部分不能利用的能量交给冷凝器。
冷却冷凝器用的水在三回路中循环。冷凝器实质上是二回路与三回路之间的热交换器。三回路是一个开式回路,利用它将汽轮机排出的乏汽的难以利用的余热带入江河湖海。在冷凝器里,三回路的水与二回路的水也是互不接触,只是通过冷凝器的管壁交换热量。三回路的用水量是很大的。一座100万千瓦的压水堆,三回路每小时要四十多万吨冷却水。三回路的水与一、二回路的冷却水一样,也需要加以净化,不过净化的要求没有一、二回路那么高。
从1981年第一代杨基商用压水堆电站诞生以来,压水堆的发展和它的燃料元件一样,都经历了几代的改进。压水堆的单堆电功率,已由18.5万千瓦增加到130万千瓦,热能利用效率由28%提高到33%,堆芯功率密度由每升50千瓦提高到约100千瓦,燃料元件的燃耗也加深了三倍。为减少基建投资和降低发电成本,目前-座反应堆只配一台汽轮机。所以随着反应堆功率的增加,汽轮机也越造越大。130万千瓦核电
站的汽轮机长达40
米,配上发电机,整
个汽轮发电机组长5
6米。
压水堆初次装料
后,大约经过一两年
要进行一次更换燃
料组件的操作,我们
称之为首次换料。这
以后,就每年换料一
次。每次换料只需装
卸三分之-的燃料
组件。卸出的燃料组
件,放在反应堆旁边
的贮存水池内。早期
的压水堆换料停堆
四个月,现在换一次
料最短可以两个星期。这就要求压力容器的顶盖、控制棒驱动机构,以及堆内屏蔽层组成为一个整体,顶盖可以-下子
打开,而不能象以前那样一个一个地松开顶盖上的巨大的螺栓。而且换料操作需要采用快速换料机构。换料时间的缩短,有利于核电站更好地为电力用户服务,缩短停电时间,提高利用效率。
压水堆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是压力容器,它是不可更换的。一座90或130万千瓦的压水堆,压力容器直径分别为3.99米和4.39米,壁厚0.2米和0.22米。重330吨和418吨,高13米以上。这么巨大的压力容器,它的加工和运输都是-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座这样的压水堆,一回路有三或四条并列的环路。除了压力容器外,主循环泵也是重要设备。每台主循环泵的冷却水流量为每小时两万多吨,泵的电机功率为五千到九千千瓦。泵的关键是保持轴密封,以免堆内带放射性的水外漏。核电站的循环泵除了密封要求严以外,还由于泵放在安全壳内,处于高温、高湿及γ射线辐射的环境下,要求电机的绝缘性能好。放置压力容器、泵、蒸汽发生器和稳压器的安全壳,直径可达四十米,高六七十米(见图4-6)。
到目前为止,核电站的燃料元件、泵、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压力容器的设
计,正向标准化、系列化的方向发展。核电站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
高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有关各国在这方面都有庞大的研究计划,并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民用压水堆核电站从它诞生以后,一直是最安全的工业部门之一,它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