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务不定时工作制加班费 如何计算?

加多练会计客服微信:86153373长按复制,会计不懂马上问!

一、什么是不定时工作制?

不定时工作制,是中国现行的基本工作时间制度之一。它没有固定工作时间的限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性质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需要连续上班或难以按时上下班,无法适用标准工作时间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而采用的一种工作时间制度。

二、哪些员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四条规定: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一)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二)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

(三)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三、不定时工作制是双方约定就应当履行的吗?

不是的,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企业要按照规定报批或备案,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七条规定:中央直属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经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地方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审批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四、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怎么样才算加班?加班费如何计算?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六条: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第四章有关规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7条: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受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但用人单位应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3条对不同工作时间制度加班费的计算进行了规定,其最后一款规定: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因此,仅仅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约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还不够,用人单位必须先行报批或备案才可以。

注意事项

从全国性质的法律规定来看,并没有规定不定时工作制的加班情形,普遍认为不定时工作制是不计算加班时间和加班费的,只有在部分地区如上海、深圳的工资支付条例中规定,在法定假日加班,不定时工时制的人员也有加班费,按300%的日工资支付。

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就加班问题在劳动合同中进行约定,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现实工作中,有部分地方对不定时工作制在法定节假日工作是不算加班的,那么也就不存在加班费一说。但是也有部分地方认为这算加班,劳动者们在计算加班费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当地的相关政策。

问:如何才能得到更多这样文章?

答:拿起手机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下图2秒!

长按指纹,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加多练会计客服微信:86153373长按复制,会计不懂马上问!

一、什么是不定时工作制?

不定时工作制,是中国现行的基本工作时间制度之一。它没有固定工作时间的限制,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性质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需要连续上班或难以按时上下班,无法适用标准工作时间或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而采用的一种工作时间制度。

二、哪些员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四条规定: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一)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二)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

(三)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三、不定时工作制是双方约定就应当履行的吗?

不是的,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企业要按照规定报批或备案,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七条规定:中央直属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经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地方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审批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四、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怎么样才算加班?加班费如何计算?

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六条: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章、第四章有关规定,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67条: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受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日延长工作时间标准和月延长工作时间标准的限制,但用人单位应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的工作和休息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3条对不同工作时间制度加班费的计算进行了规定,其最后一款规定: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

因此,仅仅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约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还不够,用人单位必须先行报批或备案才可以。

注意事项

从全国性质的法律规定来看,并没有规定不定时工作制的加班情形,普遍认为不定时工作制是不计算加班时间和加班费的,只有在部分地区如上海、深圳的工资支付条例中规定,在法定假日加班,不定时工时制的人员也有加班费,按300%的日工资支付。

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就加班问题在劳动合同中进行约定,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现实工作中,有部分地方对不定时工作制在法定节假日工作是不算加班的,那么也就不存在加班费一说。但是也有部分地方认为这算加班,劳动者们在计算加班费的时候一定要先了解清楚当地的相关政策。

问:如何才能得到更多这样文章?

答:拿起手机扫描下图二维码或长按下图2秒!

长按指纹,选择“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

  • 特殊工时制的是是非非
  • 作者:贾富春 HR经理人 2011年01期 简述三种工时制 工时管理是实现企业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根据业务经营模式的不同以及岗位职责的不同,对不同的业务及岗位可以分别实行不同的工时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员工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这不仅能 ...查看


  • 如何正确计算加班费
  • 如何正确计算加班费? 来源:广州劳动网(http://www.gz-lawyer.net) 引言:加班加点工资的计发,历来是劳动争议中的重点热点,本文作者结合律师实务全面分析. 用 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超出了标准工作时间,或者休息日.法定假 ...查看


  • 什么是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
  • 什么是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 金某系北京某公司员工,2000 年5月1日双方自愿订立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一年.金强同意根据北京某公司工作需要,在业务部门担任营销工作,北京某公司安排金强执行不定时工作制等.在订立劳动合同时,金某对劳动合 ...查看


  • [特殊工时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人社部
  • 特殊工时管理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了规范特殊工时管理,维护劳动者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国务院关于 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 ...查看


  • 工时加班案例
  • 上24小时,休72小时加班费如何计算 (2010-10-26 15:50:40) 转载▼ 标签:加班费轮休上24小时休24小时工资基数日工资小时工资杂谈分类:劳动争议纠纷 联防队员小王称其公司实行轮休制,连续工作24小时,然后休72小时,可 ...查看


  • [加班]如何做好加班管理
  • 加班,是指劳动者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在八小时之外.休息日.法定节日等时间从事生产或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在应该休息的时间工作.实践中,几乎每个用人单位都会安排员工加班,处于弱势的劳动者往往会接受单位的加班安排或者主动自愿加班以完成工作,由于双 ...查看


  • 物业门卫工资参考资料
  • 门卫.保安的加班费怎样计算 (2012-02-09 17:16:28) 转载▼ 标签: 分类: 劳动杂谈 中法 gb2312 楷体 加班工资 宋体 杂谈 关于门卫.保安的加班工资计发问题,一直以来是用人单位比较头痛的事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 ...查看


  • 刍议企业加班管理制度
  • 中国电力教育 2010年第15期 总第166期 企 业人力资源 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0.15.102 刍议企业加班管理制度 徐春祺 摘要:加班加点(以下简称加班)管理是员工管理中的基本问题,也 ...查看


  • 论"加班费"支付
  • 论"加班费"支付 论文摘要 加班费即加班加点工资是与企业和劳动者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近年来由于加班费支付问题引发的劳动争议和纠纷的比例越来越高,有的是由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相关法律条款理解偏差造成的,有的是由于用人单位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