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涛声
来源:涛声新浪博客
个人感情需要尊重吗?
某大学生临近毕业,学的是高科技,成绩优秀,正在某单位实习,很受器重。某天学校领导通知他去一次,说有要事商量。他心情忐忑,思来想去也没个头绪。到底是什么事情呢?等他来到办公室,领导很客气,很热情,在使劲表扬了他一通之后,递给他一份文件,要他仔细看看。原来,这是一份工作合同和保密协议。此时领导严肃起来,摆出代表组织的架势,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好机会。组织上经过严格审查,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决定将此机会给予他。另外,当然这份工作的待遇是极为优厚的,报酬这么高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是难以想象的,希望他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要错过良机,马上在合同上签字。这位同学一听,不禁受宠若惊,也非常感动。他明白这是很大的荣誉,是为组织奉献忠诚的的伟大事业,他怎能拒绝?
不过,真实情况是,最终他没有签合同。因为他是个懂法的人,他必须仔细查看保密协议。协议规定,在8年之中他不得和外界联系,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女友,也就是说他必须彻底“消失”整整8年。8年之后,他还有一些义务要遵守。比如守口如瓶,绝对不提他曾经从事的工作,否则将受到严惩。他权衡再三,终于还是选择放弃。对于他如此“不识抬举又不爱国”的行为,领导感到非常愤怒,但也非常沮丧,却无可奈何,只好让他离去。
某位科学家,年轻时留学德国,专攻无线电技术,曾经在西门子公司的科研部门工作。回国以后,到一所军事院校做研究工作。学校离家几千里路,他只是每年过年要回家一次,与家人团聚。可让他感到非常恼火的,是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有两个挎枪的“勤务兵”保护他,寸步不离。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每次回家的申请手续都特别麻烦,要经过各级领导层层审批。而且回去之后,要给组织上写极为详细的汇报,报告回家之后的一切事务,不得隐瞒半分。他是个耿直的人,脾气很倔,于是干脆采取了极端手段:从此不再回家,免得给组织添麻烦。结果他竟然有二十多年一直呆在学校,连校门都难得出!一直到退休多年之后,组织上终于“恩准”,他可以不带“保镖”回家了。他已垂垂老矣,虽然最终回家了,但是很少见人,沉默寡言,甚至在家里人眼里,他始终是个陌生人罢了。回家后没几年,他就走了。他这一辈子,算是啥呢?
最近微信上,有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介绍。其中的船体总设计师是个上海人,和我同姓黄。他88岁,是个高龄老人了。他揭开当年的秘密,令人震惊。1957年某天,他服从组织的安排,悄悄离开了家。从1957年到1986年这30年间,他的家人都没有他的音讯,完全不知道他在哪里,在做什么,甚至是死是活。他的父亲直至去世都没有见到他。后来,虽然消失了30年的儿子又回到母亲身边,但是这个“谜”却一直没有解开。就这样又过了将近30年,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终于逐渐“曝光”,此时他的家人和亲友们才得知原委。家中慈母,从63岁盼到93岁,盼了30年,才知道原来他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此时母子对视,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说到这里,黄总设计师的眼中噙着泪花。但是他极力忍住,说他为祖国奉献一切,感到无怨无悔。听众们被深深感动了,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是伟大的,但是他有没有个人的遗憾呢?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不仅有智慧,更有丰富的情感。我们曾经的做法和规则是这样的: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为了国家,个人的一切都必须抛弃。只要国家需要,个人就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组织需要把它拧在哪里就拧在哪里。如此教育在很多人的大脑中,已经是根深蒂固,绝对理所当然。个人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只要祖国能够强大发达,即使个人的牺牲再大,也不值一提。我们这代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那样的。
但是到了今天,如果愿意来反省一下的话,似乎这里面是有问题的。好像这种做法太简单,太粗暴,太冷酷,毫无人情味可言,甚至都没有人性了。个人的感情是否应该得到尊重?个人是否对自己的前途有选择权呢?从第一个事例看,这个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前途是有充分的选择权的。他权衡一切之后,天平向个人情感倾斜,于是决定放弃领导代表组织对他的青睐和提拔。他理直气壮拒签合同,但并没有被戴上“不爱国”,“具有自私自利资产阶级思想”之类的帽子。他的前途也没有受到影响。他真是很幸运的!
但是如果把这件事放在当年呢?凡是过来人都明白会发生什么。这位大学生是没有选择的!或者说他只有一个选择:服从组织的安排。合同和协议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完全不需要。个人意志是不存在的,组织决定个人的一切。个人是不允许有情感的,因为人有情感是非常危险的。那时候就是如此。
由此看来,在这方面的变化是明显的,进步是非常大的。那么如果把当年的那一套用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会怎么样?根本行不通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毕竟时代已经变了。喜欢思考的人甚至要问:组织是什么人?国家代表谁?谁又代表国家?一个人如果头脑里充满了“爱国主义”,是不是有可能无法明辨是非?这些问题,的确应该是值得思考的。
如果你要问:要是我处在黄总设计师的地位会怎么做?很简单,我会和他做的完全一样(当然我没有他那个本事的)。也许唯一的不同是,到了今天,如果要我给大家做报告,我可能不会说什么“无怨无悔”的话。我知道我不说领导听了肯定很生气;听众听了也不会那么感动。不过,我已经老了,还在乎什么呢?我是个人,我有感情的!
【加小编微信dzfangzhong3,朋友圈相册更有种有趣有料】
版权声明
▼
作者:涛声
来源:涛声新浪博客
个人感情需要尊重吗?
某大学生临近毕业,学的是高科技,成绩优秀,正在某单位实习,很受器重。某天学校领导通知他去一次,说有要事商量。他心情忐忑,思来想去也没个头绪。到底是什么事情呢?等他来到办公室,领导很客气,很热情,在使劲表扬了他一通之后,递给他一份文件,要他仔细看看。原来,这是一份工作合同和保密协议。此时领导严肃起来,摆出代表组织的架势,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好机会。组织上经过严格审查,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决定将此机会给予他。另外,当然这份工作的待遇是极为优厚的,报酬这么高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是难以想象的,希望他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要错过良机,马上在合同上签字。这位同学一听,不禁受宠若惊,也非常感动。他明白这是很大的荣誉,是为组织奉献忠诚的的伟大事业,他怎能拒绝?
不过,真实情况是,最终他没有签合同。因为他是个懂法的人,他必须仔细查看保密协议。协议规定,在8年之中他不得和外界联系,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女友,也就是说他必须彻底“消失”整整8年。8年之后,他还有一些义务要遵守。比如守口如瓶,绝对不提他曾经从事的工作,否则将受到严惩。他权衡再三,终于还是选择放弃。对于他如此“不识抬举又不爱国”的行为,领导感到非常愤怒,但也非常沮丧,却无可奈何,只好让他离去。
某位科学家,年轻时留学德国,专攻无线电技术,曾经在西门子公司的科研部门工作。回国以后,到一所军事院校做研究工作。学校离家几千里路,他只是每年过年要回家一次,与家人团聚。可让他感到非常恼火的,是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有两个挎枪的“勤务兵”保护他,寸步不离。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每次回家的申请手续都特别麻烦,要经过各级领导层层审批。而且回去之后,要给组织上写极为详细的汇报,报告回家之后的一切事务,不得隐瞒半分。他是个耿直的人,脾气很倔,于是干脆采取了极端手段:从此不再回家,免得给组织添麻烦。结果他竟然有二十多年一直呆在学校,连校门都难得出!一直到退休多年之后,组织上终于“恩准”,他可以不带“保镖”回家了。他已垂垂老矣,虽然最终回家了,但是很少见人,沉默寡言,甚至在家里人眼里,他始终是个陌生人罢了。回家后没几年,他就走了。他这一辈子,算是啥呢?
最近微信上,有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介绍。其中的船体总设计师是个上海人,和我同姓黄。他88岁,是个高龄老人了。他揭开当年的秘密,令人震惊。1957年某天,他服从组织的安排,悄悄离开了家。从1957年到1986年这30年间,他的家人都没有他的音讯,完全不知道他在哪里,在做什么,甚至是死是活。他的父亲直至去世都没有见到他。后来,虽然消失了30年的儿子又回到母亲身边,但是这个“谜”却一直没有解开。就这样又过了将近30年,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终于逐渐“曝光”,此时他的家人和亲友们才得知原委。家中慈母,从63岁盼到93岁,盼了30年,才知道原来他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此时母子对视,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说到这里,黄总设计师的眼中噙着泪花。但是他极力忍住,说他为祖国奉献一切,感到无怨无悔。听众们被深深感动了,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是伟大的,但是他有没有个人的遗憾呢?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不仅有智慧,更有丰富的情感。我们曾经的做法和规则是这样的: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为了国家,个人的一切都必须抛弃。只要国家需要,个人就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组织需要把它拧在哪里就拧在哪里。如此教育在很多人的大脑中,已经是根深蒂固,绝对理所当然。个人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只要祖国能够强大发达,即使个人的牺牲再大,也不值一提。我们这代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那样的。
但是到了今天,如果愿意来反省一下的话,似乎这里面是有问题的。好像这种做法太简单,太粗暴,太冷酷,毫无人情味可言,甚至都没有人性了。个人的感情是否应该得到尊重?个人是否对自己的前途有选择权呢?从第一个事例看,这个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前途是有充分的选择权的。他权衡一切之后,天平向个人情感倾斜,于是决定放弃领导代表组织对他的青睐和提拔。他理直气壮拒签合同,但并没有被戴上“不爱国”,“具有自私自利资产阶级思想”之类的帽子。他的前途也没有受到影响。他真是很幸运的!
但是如果把这件事放在当年呢?凡是过来人都明白会发生什么。这位大学生是没有选择的!或者说他只有一个选择:服从组织的安排。合同和协议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完全不需要。个人意志是不存在的,组织决定个人的一切。个人是不允许有情感的,因为人有情感是非常危险的。那时候就是如此。
由此看来,在这方面的变化是明显的,进步是非常大的。那么如果把当年的那一套用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会怎么样?根本行不通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毕竟时代已经变了。喜欢思考的人甚至要问:组织是什么人?国家代表谁?谁又代表国家?一个人如果头脑里充满了“爱国主义”,是不是有可能无法明辨是非?这些问题,的确应该是值得思考的。
如果你要问:要是我处在黄总设计师的地位会怎么做?很简单,我会和他做的完全一样(当然我没有他那个本事的)。也许唯一的不同是,到了今天,如果要我给大家做报告,我可能不会说什么“无怨无悔”的话。我知道我不说领导听了肯定很生气;听众听了也不会那么感动。不过,我已经老了,还在乎什么呢?我是个人,我有感情的!
【加小编微信dzfangzhong3,朋友圈相册更有种有趣有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