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崇高的事业,消失30年,父亲去世都没看到他,真的无怨无悔吗?

作者:涛声

来源:涛声新浪博客

个人感情需要尊重吗?

某大学生临近毕业,学的是高科技,成绩优秀,正在某单位实习,很受器重。某天学校领导通知他去一次,说有要事商量。他心情忐忑,思来想去也没个头绪。到底是什么事情呢?等他来到办公室,领导很客气,很热情,在使劲表扬了他一通之后,递给他一份文件,要他仔细看看。原来,这是一份工作合同和保密协议。此时领导严肃起来,摆出代表组织的架势,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好机会。组织上经过严格审查,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决定将此机会给予他。另外,当然这份工作的待遇是极为优厚的,报酬这么高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是难以想象的,希望他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要错过良机,马上在合同上签字。这位同学一听,不禁受宠若惊,也非常感动。他明白这是很大的荣誉,是为组织奉献忠诚的的伟大事业,他怎能拒绝?

不过,真实情况是,最终他没有签合同。因为他是个懂法的人,他必须仔细查看保密协议。协议规定,在8年之中他不得和外界联系,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女友,也就是说他必须彻底“消失”整整8年。8年之后,他还有一些义务要遵守。比如守口如瓶,绝对不提他曾经从事的工作,否则将受到严惩。他权衡再三,终于还是选择放弃。对于他如此“不识抬举又不爱国”的行为,领导感到非常愤怒,但也非常沮丧,却无可奈何,只好让他离去。

某位科学家,年轻时留学德国,专攻无线电技术,曾经在西门子公司的科研部门工作。回国以后,到一所军事院校做研究工作。学校离家几千里路,他只是每年过年要回家一次,与家人团聚。可让他感到非常恼火的,是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有两个挎枪的“勤务兵”保护他,寸步不离。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每次回家的申请手续都特别麻烦,要经过各级领导层层审批。而且回去之后,要给组织上写极为详细的汇报,报告回家之后的一切事务,不得隐瞒半分。他是个耿直的人,脾气很倔,于是干脆采取了极端手段:从此不再回家,免得给组织添麻烦。结果他竟然有二十多年一直呆在学校,连校门都难得出!一直到退休多年之后,组织上终于“恩准”,他可以不带“保镖”回家了。他已垂垂老矣,虽然最终回家了,但是很少见人,沉默寡言,甚至在家里人眼里,他始终是个陌生人罢了。回家后没几年,他就走了。他这一辈子,算是啥呢?

最近微信上,有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介绍。其中的船体总设计师是个上海人,和我同姓黄。他88岁,是个高龄老人了。他揭开当年的秘密,令人震惊。1957年某天,他服从组织的安排,悄悄离开了家。从1957年到1986年这30年间,他的家人都没有他的音讯,完全不知道他在哪里,在做什么,甚至是死是活。他的父亲直至去世都没有见到他。后来,虽然消失了30年的儿子又回到母亲身边,但是这个“谜”却一直没有解开。就这样又过了将近30年,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终于逐渐“曝光”,此时他的家人和亲友们才得知原委。家中慈母,从63岁盼到93岁,盼了30年,才知道原来他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此时母子对视,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说到这里,黄总设计师的眼中噙着泪花。但是他极力忍住,说他为祖国奉献一切,感到无怨无悔。听众们被深深感动了,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是伟大的,但是他有没有个人的遗憾呢?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不仅有智慧,更有丰富的情感。我们曾经的做法和规则是这样的: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为了国家,个人的一切都必须抛弃。只要国家需要,个人就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组织需要把它拧在哪里就拧在哪里。如此教育在很多人的大脑中,已经是根深蒂固,绝对理所当然。个人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只要祖国能够强大发达,即使个人的牺牲再大,也不值一提。我们这代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那样的。

但是到了今天,如果愿意来反省一下的话,似乎这里面是有问题的。好像这种做法太简单,太粗暴,太冷酷,毫无人情味可言,甚至都没有人性了。个人的感情是否应该得到尊重?个人是否对自己的前途有选择权呢?从第一个事例看,这个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前途是有充分的选择权的。他权衡一切之后,天平向个人情感倾斜,于是决定放弃领导代表组织对他的青睐和提拔。他理直气壮拒签合同,但并没有被戴上“不爱国”,“具有自私自利资产阶级思想”之类的帽子。他的前途也没有受到影响。他真是很幸运的!

但是如果把这件事放在当年呢?凡是过来人都明白会发生什么。这位大学生是没有选择的!或者说他只有一个选择:服从组织的安排。合同和协议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完全不需要。个人意志是不存在的,组织决定个人的一切。个人是不允许有情感的,因为人有情感是非常危险的。那时候就是如此。

由此看来,在这方面的变化是明显的,进步是非常大的。那么如果把当年的那一套用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会怎么样?根本行不通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毕竟时代已经变了。喜欢思考的人甚至要问:组织是什么人?国家代表谁?谁又代表国家?一个人如果头脑里充满了“爱国主义”,是不是有可能无法明辨是非?这些问题,的确应该是值得思考的。

如果你要问:要是我处在黄总设计师的地位会怎么做?很简单,我会和他做的完全一样(当然我没有他那个本事的)。也许唯一的不同是,到了今天,如果要我给大家做报告,我可能不会说什么“无怨无悔”的话。我知道我不说领导听了肯定很生气;听众听了也不会那么感动。不过,我已经老了,还在乎什么呢?我是个人,我有感情的!

【加小编微信dzfangzhong3,朋友圈相册更有种有趣有料】

版权声明

作者:涛声

来源:涛声新浪博客

个人感情需要尊重吗?

某大学生临近毕业,学的是高科技,成绩优秀,正在某单位实习,很受器重。某天学校领导通知他去一次,说有要事商量。他心情忐忑,思来想去也没个头绪。到底是什么事情呢?等他来到办公室,领导很客气,很热情,在使劲表扬了他一通之后,递给他一份文件,要他仔细看看。原来,这是一份工作合同和保密协议。此时领导严肃起来,摆出代表组织的架势,说这是非常难得的好机会。组织上经过严格审查,认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决定将此机会给予他。另外,当然这份工作的待遇是极为优厚的,报酬这么高对于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是难以想象的,希望他不要辜负组织的信任,不要错过良机,马上在合同上签字。这位同学一听,不禁受宠若惊,也非常感动。他明白这是很大的荣誉,是为组织奉献忠诚的的伟大事业,他怎能拒绝?

不过,真实情况是,最终他没有签合同。因为他是个懂法的人,他必须仔细查看保密协议。协议规定,在8年之中他不得和外界联系,包括自己的父母和女友,也就是说他必须彻底“消失”整整8年。8年之后,他还有一些义务要遵守。比如守口如瓶,绝对不提他曾经从事的工作,否则将受到严惩。他权衡再三,终于还是选择放弃。对于他如此“不识抬举又不爱国”的行为,领导感到非常愤怒,但也非常沮丧,却无可奈何,只好让他离去。

某位科学家,年轻时留学德国,专攻无线电技术,曾经在西门子公司的科研部门工作。回国以后,到一所军事院校做研究工作。学校离家几千里路,他只是每年过年要回家一次,与家人团聚。可让他感到非常恼火的,是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有两个挎枪的“勤务兵”保护他,寸步不离。更让他无法忍受的是,每次回家的申请手续都特别麻烦,要经过各级领导层层审批。而且回去之后,要给组织上写极为详细的汇报,报告回家之后的一切事务,不得隐瞒半分。他是个耿直的人,脾气很倔,于是干脆采取了极端手段:从此不再回家,免得给组织添麻烦。结果他竟然有二十多年一直呆在学校,连校门都难得出!一直到退休多年之后,组织上终于“恩准”,他可以不带“保镖”回家了。他已垂垂老矣,虽然最终回家了,但是很少见人,沉默寡言,甚至在家里人眼里,他始终是个陌生人罢了。回家后没几年,他就走了。他这一辈子,算是啥呢?

最近微信上,有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介绍。其中的船体总设计师是个上海人,和我同姓黄。他88岁,是个高龄老人了。他揭开当年的秘密,令人震惊。1957年某天,他服从组织的安排,悄悄离开了家。从1957年到1986年这30年间,他的家人都没有他的音讯,完全不知道他在哪里,在做什么,甚至是死是活。他的父亲直至去世都没有见到他。后来,虽然消失了30年的儿子又回到母亲身边,但是这个“谜”却一直没有解开。就这样又过了将近30年,直到2013年,他的事迹终于逐渐“曝光”,此时他的家人和亲友们才得知原委。家中慈母,从63岁盼到93岁,盼了30年,才知道原来他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此时母子对视,却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说到这里,黄总设计师的眼中噙着泪花。但是他极力忍住,说他为祖国奉献一切,感到无怨无悔。听众们被深深感动了,报以热烈的掌声。他是伟大的,但是他有没有个人的遗憾呢?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不仅有智慧,更有丰富的情感。我们曾经的做法和规则是这样的:个人必须无条件服从组织。为了国家,个人的一切都必须抛弃。只要国家需要,个人就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组织需要把它拧在哪里就拧在哪里。如此教育在很多人的大脑中,已经是根深蒂固,绝对理所当然。个人受点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只要祖国能够强大发达,即使个人的牺牲再大,也不值一提。我们这代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那样的。

但是到了今天,如果愿意来反省一下的话,似乎这里面是有问题的。好像这种做法太简单,太粗暴,太冷酷,毫无人情味可言,甚至都没有人性了。个人的感情是否应该得到尊重?个人是否对自己的前途有选择权呢?从第一个事例看,这个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前途是有充分的选择权的。他权衡一切之后,天平向个人情感倾斜,于是决定放弃领导代表组织对他的青睐和提拔。他理直气壮拒签合同,但并没有被戴上“不爱国”,“具有自私自利资产阶级思想”之类的帽子。他的前途也没有受到影响。他真是很幸运的!

但是如果把这件事放在当年呢?凡是过来人都明白会发生什么。这位大学生是没有选择的!或者说他只有一个选择:服从组织的安排。合同和协议都是根本不存在的,因为完全不需要。个人意志是不存在的,组织决定个人的一切。个人是不允许有情感的,因为人有情感是非常危险的。那时候就是如此。

由此看来,在这方面的变化是明显的,进步是非常大的。那么如果把当年的那一套用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会怎么样?根本行不通是毫无疑问的!因为毕竟时代已经变了。喜欢思考的人甚至要问:组织是什么人?国家代表谁?谁又代表国家?一个人如果头脑里充满了“爱国主义”,是不是有可能无法明辨是非?这些问题,的确应该是值得思考的。

如果你要问:要是我处在黄总设计师的地位会怎么做?很简单,我会和他做的完全一样(当然我没有他那个本事的)。也许唯一的不同是,到了今天,如果要我给大家做报告,我可能不会说什么“无怨无悔”的话。我知道我不说领导听了肯定很生气;听众听了也不会那么感动。不过,我已经老了,还在乎什么呢?我是个人,我有感情的!

【加小编微信dzfangzhong3,朋友圈相册更有种有趣有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 <弟子规>全文及解释 1.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有多余的时 ...查看


  • 作家写高考作文
  • 作家写历年高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 ...查看


  • 新课标一卷满分作文
  • 2015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1作文立意解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 ...查看


  • 百岁老人追悼会悼词
  • 在沈某某老人追悼会上的悼词 各位领导,各位亲友,各位来宾: 今天,我们全家怀着万分沉重的心情,悼念我们亲爱的父亲.父亲因患脑溢血,经集里医院抢救无效,于2013年农历六月初三日下午四时三十七分,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 1930年农历 ...查看


  • 关于精神家园的作文素材
  • 一个登山者说:我登山是因为想看看山顶的雪. 康德:有两样东西永远以崭新的和不断增长的惊愕和景仰充满了我的心田,这就是我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规. 普吕多姆(法):诗是翻腾的内心之叹息.诗是被心谱成音乐的宇宙.天生的诗人兼哲学家的人非常不 ...查看


  • 迷失的方向
  • 曹婷头也不抬地说:"杜韬,快来看看,这年头,网上真是什么事都有!" 杜韬凑过去,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了一个网名叫齐鉴的人发的帖子:我儿子致致有一个相爱的女友,可惜在两年前因车祸去世了.致致承受不了打击,患上了抑郁症.为了拯救 ...查看


  • 坚守读后感
  • <坚守>读后感 <坚守>这本书详细描述了广西北流市六麻镇上合小学水表分校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 -黄业珍从教近三十年的事迹.她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诠释着人民教师 的深刻内涵.她用爱心播种希望,谱写了一曲 ...查看


  • 语文必修3(苏教版)2-3-2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 第2课时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研习梳理 [字词梳理] 1.正音 姊妹( ) 枷锁( )覆亡( ) 旌旗( ) .... 下锚( ) 手臂( )枕头( ) ... 答案:姊zǐ,枷jiā,覆fù,旌jīnɡ, ...查看


  • 毕业论文模板_人文与传媒学院_本部
  • 题目: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论梁晓声笔下的知青形象 学 院 人文与传媒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班 级 12级 学 号 123020037 姓 名 吴梦婷 指导教师 周春英 职称 教授 完成日期 (中文) (英文) 诚 信 承 诺 我谨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