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9卷第6期(总第154期)
45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姚淦橙,孟
菲
214122)
(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省无锡
摘
近些年来,上海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服务业己成为上海市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现要:
代服务业核心之一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上海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有突出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特点,并针对性提出今后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策略中图分类号:F719.9文献标识码:A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service)又称生产者服务业,最早于1975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具有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发挥人力资本优势以及高附加值等特点。
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尚处于深入探讨和加快发展的阶段,其构成与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参照上海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的行业分类,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界定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金融保险业;二是房地产业;三是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四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是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六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上海的经济高速发展。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借此机会,上海提出了建设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以及航运中心的战略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三、二、一”的产业方针。至2009年,上海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7%:39.9%:59.4%,服务业已成为上海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之一的的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其人力资本优势以及高附加值等特点,是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过程当中应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从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已取代了传统服务业成为上海服务经济的主体。其占服务业总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41.48%上升到2009年的61.8%。而其占GDP的比重在1990年—2000年则呈缓慢上升趋势,
但进入21世纪后,其比重增长陷入停滞,稳定在35%左右。在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已达七成,占GDP比重已也达七成左右。因而,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在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这三个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2009年合计占比达69.7%,
作者简介:
姚淦橙,江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孟菲,江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导师。
文章编号:1671-8089(2010)06-0045-02
是驱动服务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其中的金融业在总量以及发展速度上都是所有行业中的最高。
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几年来发展迅猛,其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2001年为8.4%,2009年则提升为12.1%。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的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的增速已经连续五年呈下滑趋势,其2008年的增速为6.4%,为所有行业最低,这与上海欲打造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意图相违背。而潜力行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占比偏小,但这两个高新知识性行业多年来的占比都比较稳定。
从近几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上海市政府正不断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力度。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无论是在内部结构还是在层次方面都取得了一些好的转变,为上海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转变目前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在这方面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理清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1、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政策。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影响。
目前上海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政府是首要的推动力。政府相关机构应正确认识和掌握产业内部结构的演进规律,科学的选择优先发展的产业,制定相应扶持政策。
2、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一般而言,越是发达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越是发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促进工业产品的多样化,加快了分工水平的提升,使得生产性服务增加;另一方面,收入水平的提高也直接促进了对服务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3、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加深。制造企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其对如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加深专业化的要求使得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越发旺盛,从而有力促进了生
“
46
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4、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交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集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信息的获取、降低运作成本,补性相联结。
找到合适的人才。在过去的30年中,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最迅速的行业,在区域发展中也呈现集聚的趋信息技术等行业,产业集聚的实现更为重势。尤其对于现代金融、
要。目前,世界上的各大金融机构都高度集聚在一起,如美国的硅谷,集聚了大量的半导体电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公司;纽约市90%以上的银行、保险和85%的商业经营服务就集中在曼哈顿地区。
5、劳动力资源的丰富程度,特别是劳动力的素质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属于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需要大量的知识投入,具有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劳动力越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会越快。
三、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
1、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好的物质环境,包括信息设施、商务楼宇以及交通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相关部设施等;同时也需要好的制度环境、门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降低行业进入门槛,广开渠道吸引先进生产要素投向生产性服务部门,提高行业的竞争程度;清除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种乱收费现象,建立标准化制度,以规范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2、优化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根据《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就是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上海应紧扣“四个中心”的建设目标,重加速完善国际经济中心点发展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金融保险业。
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商务租赁业的发展,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或者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决策中心、利润中心、研发中心等高附加值、低能耗、高技术含量的企业部门进驻。最终将形成以研发、商务、法律咨询、金融、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并将其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3、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从发达国家的
参考文献:
2010年第9卷第6期(总第154期)
发展经验来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上海要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如研发、设计、融资、营销、技术咨询等产前产后服务,并形成新的产业部门;同时加快上海本土制造业的创新与升级,加大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致需求,最终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发展。
4、加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扩展其影响区域。构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措施。目前,上海已在部分地区逐步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态势。2009年6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和市环保局联合认定的19家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进浦东、普陀、闵行、嘉定等10个区均有园区入围。在这个行授牌。
过程中,第一,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以及财政方面的支持;第二,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投资和建设,有效运用市场机制的功能配置资源;第三,依托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的整体优势,逐步提高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市场份额,使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范围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延伸。
5、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使之成为一种内在机制。一方面,进一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选拔制度,通过各种渠道招揽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吸引国外尖断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加强中外交流。同时,与贸易、航运等生产性服各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合作,着力培养金融、务业人才,逐步完善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机制。
[1]叶耀明,刘红.上海服务业内部结构特征分析.上海经济研
究,2007.1
[2]马凤华,李江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述评.经
济管理,2008.17
[3]王晓娟.上海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2009.5
[4]强荣,徐学军.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述评.商业时代,2007.6
!!!!!!!!!!!!!!!!!!!!!!!!!!!!!!!!!!!!!!!!!!!!!
(上接第65页)oftheAcademyofManagement,Dallas,1983
[12]Govindarajan,V&Gupta,A.L.Linkingcontrolsystemstobusinessunitstrategy:Impactonperformance[J].Accounting,Or-ganizationandSociety,1985;10(1):51~66
[13]Delaney,J.T.&Huselid,,M.A.Theimpact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practicesonperceptionsof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The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6;39(4):949
[14]Covin&Slevin,conceptualmodelofentrepreneurshipasfirmbehavior[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91;16(1):7
[15]ChandlerADScakeandScopeTheDynamicsofIn-dustrialCapitalismPress,1990
[17]WiklunMoviesandMoneyFinancingtheAmerican
[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
FirmIndustry[M]Nonwood,NJAbler,1998
[18]Levinson,N.S.&AsahiCross-natinalAlliancesandIn-terorganizationalLearning,OrganizatioalDynamics,1995;24(2):50~63
[19]ZahraGeorge.Absorptivecapacity:a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andextension[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2;27:185~203
[20]SancherR.Strategicflexibilityinproductcompetition[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5;16:135~160
[21]SchumpeterJA.TheTheoryofEconomicDevelop-ment[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4
[22]MillerD,FriesenPh.Strategy-makingandenvironment:thethirdlink[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3;4:221~235
2010年第9卷第6期(总第154期)
45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姚淦橙,孟
菲
214122)
(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省无锡
摘
近些年来,上海市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服务业己成为上海市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现要:
代服务业核心之一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上海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有突出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当前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及特点,并针对性提出今后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策略中图分类号:F719.9文献标识码:A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service)又称生产者服务业,最早于1975年由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宁和辛格曼在对服务业进行分类时提出。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具有降低成本、节约能源、发挥人力资本优势以及高附加值等特点。
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尚处于深入探讨和加快发展的阶段,其构成与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综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参照上海基本单位普查资料的行业分类,本文将生产性服务业界定为以下六个方面:一是金融保险业;二是房地产业;三是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四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五是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六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一、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
上海自开埠以来就是全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上海的经济高速发展。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战略决策,借此机会,上海提出了建设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以及航运中心的战略以及“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三、二、一”的产业方针。至2009年,上海三次产业的比重为0.7%:39.9%:59.4%,服务业已成为上海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之一的的生产性服务业,由于其人力资本优势以及高附加值等特点,是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过程当中应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
从相关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已取代了传统服务业成为上海服务经济的主体。其占服务业总值的比重由1985年的41.48%上升到2009年的61.8%。而其占GDP的比重在1990年—2000年则呈缓慢上升趋势,
但进入21世纪后,其比重增长陷入停滞,稳定在35%左右。在当今发达国家和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已达七成,占GDP比重已也达七成左右。因而,上海要建设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在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这三个产业所占的比重最大,2009年合计占比达69.7%,
作者简介:
姚淦橙,江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孟菲,江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生导师。
文章编号:1671-8089(2010)06-0045-02
是驱动服务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其中的金融业在总量以及发展速度上都是所有行业中的最高。
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这几年来发展迅猛,其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2001年为8.4%,2009年则提升为12.1%。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的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的增速已经连续五年呈下滑趋势,其2008年的增速为6.4%,为所有行业最低,这与上海欲打造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意图相违背。而潜力行业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占比偏小,但这两个高新知识性行业多年来的占比都比较稳定。
从近几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上海市政府正不断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力度。
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无论是在内部结构还是在层次方面都取得了一些好的转变,为上海经济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动力。但不容忽视的是,这些转变目前并没有实现根本性的突破,在这方面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理清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相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因素
1、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政策。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发展政策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由于市场机制失灵造成的影响。
目前上海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政府是首要的推动力。政府相关机构应正确认识和掌握产业内部结构的演进规律,科学的选择优先发展的产业,制定相应扶持政策。
2、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一般而言,越是发达的经济体其生产性服务业越是发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一方面促进工业产品的多样化,加快了分工水平的提升,使得生产性服务增加;另一方面,收入水平的提高也直接促进了对服务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3、制造业专业化分工的不断加深。制造企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其对如信息服务、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加深专业化的要求使得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越发旺盛,从而有力促进了生
“
46
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4、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是指在某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邻近、交互关联的企业和相关法人机构,并以彼此的共同性和互集聚的发展有利于企业信息的获取、降低运作成本,补性相联结。
找到合适的人才。在过去的30年中,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大城市发展最迅速的行业,在区域发展中也呈现集聚的趋信息技术等行业,产业集聚的实现更为重势。尤其对于现代金融、
要。目前,世界上的各大金融机构都高度集聚在一起,如美国的硅谷,集聚了大量的半导体电路、数字技术等新技术公司;纽约市90%以上的银行、保险和85%的商业经营服务就集中在曼哈顿地区。
5、劳动力资源的丰富程度,特别是劳动力的素质水平。生产性服务业属于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发展需要大量的知识投入,具有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劳动力越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会越快。
三、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策略
1、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好的物质环境,包括信息设施、商务楼宇以及交通法律环境和政策环境。相关部设施等;同时也需要好的制度环境、门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降低行业进入门槛,广开渠道吸引先进生产要素投向生产性服务部门,提高行业的竞争程度;清除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种乱收费现象,建立标准化制度,以规范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2、优化和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根据《上海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现代服务业的主体就是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上海应紧扣“四个中心”的建设目标,重加速完善国际经济中心点发展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金融保险业。
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促进商务租赁业的发展,吸引跨国公司总部或者地区总部、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决策中心、利润中心、研发中心等高附加值、低能耗、高技术含量的企业部门进驻。最终将形成以研发、商务、法律咨询、金融、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并将其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
3、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从发达国家的
参考文献:
2010年第9卷第6期(总第154期)
发展经验来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上海要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如研发、设计、融资、营销、技术咨询等产前产后服务,并形成新的产业部门;同时加快上海本土制造业的创新与升级,加大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引致需求,最终实现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联动发展。
4、加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扩展其影响区域。构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主要措施。目前,上海已在部分地区逐步形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态势。2009年6月,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和市环保局联合认定的19家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进浦东、普陀、闵行、嘉定等10个区均有园区入围。在这个行授牌。
过程中,第一,政府应进一步加大政策以及财政方面的支持;第二,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与投资和建设,有效运用市场机制的功能配置资源;第三,依托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的整体优势,逐步提高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市场份额,使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范围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延伸。
5、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要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使之成为一种内在机制。一方面,进一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选拔制度,通过各种渠道招揽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吸引国外尖断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加强中外交流。同时,与贸易、航运等生产性服各高校加强人才培养合作,着力培养金融、务业人才,逐步完善人才的培养和输送机制。
[1]叶耀明,刘红.上海服务业内部结构特征分析.上海经济研
究,2007.1
[2]马凤华,李江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述评.经
济管理,2008.17
[3]王晓娟.上海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2009.5
[4]强荣,徐学军.生产性服务业研究述评.商业时代,2007.6
!!!!!!!!!!!!!!!!!!!!!!!!!!!!!!!!!!!!!!!!!!!!!
(上接第65页)oftheAcademyofManagement,Dallas,1983
[12]Govindarajan,V&Gupta,A.L.Linkingcontrolsystemstobusinessunitstrategy:Impactonperformance[J].Accounting,Or-ganizationandSociety,1985;10(1):51~66
[13]Delaney,J.T.&Huselid,,M.A.Theimpactofhumanre-sourcemanagementpracticesonperceptionsoforganizationalper-formance[J].TheAcademyofManagementJournal,1996;39(4):949
[14]Covin&Slevin,conceptualmodelofentrepreneurshipasfirmbehavior[J],EntrepreneurshipTheoryandPractice,1991;16(1):7
[15]ChandlerADScakeandScopeTheDynamicsofIn-dustrialCapitalismPress,1990
[17]WiklunMoviesandMoneyFinancingtheAmerican
[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
FirmIndustry[M]Nonwood,NJAbler,1998
[18]Levinson,N.S.&AsahiCross-natinalAlliancesandIn-terorganizationalLearning,OrganizatioalDynamics,1995;24(2):50~63
[19]ZahraGeorge.Absorptivecapacity:areview,reconceptual-izationandextension[J].AcademyofManagementReview,2002;27:185~203
[20]SancherR.Strategicflexibilityinproductcompetition[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95;16:135~160
[21]SchumpeterJA.TheTheoryofEconomicDevelop-ment[M].Cambridge,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34
[22]MillerD,FriesenPh.Strategy-makingandenvironment:thethirdlink[J].StrategicManagementJournal,1983;4:22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