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第二版作业答案6-8

物理化学作业题答案

第六章 相平衡 思考题

5.在含有氨的容器中氯化铵固体分解达平衡,NH 4Cl(s) 指出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 NH 3(g)+HCl(g)。

相数和自由度?

答:反应中有三个物种,一个平衡限制条件,没有浓度限制条件。所以独立组分数为2,相数为2,自由度为2。 习题解析

3.C aC O 3(s)在高温下分解为CaO(s)和CO 2(g),根据相律解释下述实验事实。

(1) 在一定压力的CO 2(g)中,将C aC O 3(s)加热,实验证明在加热过程中,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C aC O 3(s)不会分解。(2) 在C aC O 3(s)的分解过程中,若保持CO 2(g)的压力恒定,实验证明达分解平衡时,温度有定值。

解:(1) 该系统中有两个物种,CO 2(g)和C aC O 3(s),所以物种数S =2。在没有发生反应时,组分数C =2。现在是一个固相和一个气相两相共存,P =2。当CO 2(g)的压力有定值时,根据相律,条件自由度

f

*

=C +1-P =2+1-2=1。这个自由度就是温度,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维持两相平衡共存不变,所以

C aC O 3(s)不会分解。

(2)该系统有三个物种,CO 2(g),C aC O 3(s)和CaO(s),所以物种数S =3。有一个化学平衡,R =1。没有浓度限制条件,因为产物不在同一个相,故C =2。现在有三相共存(两个固相和一个气相),P =3。若保持CO 2(g)的压力恒定,条件自由度f

*

=C +1-P =2+1-3=0。也就是说,在保持C O 2(g) 的压力恒定时,温度

不能发生变化,即C aC O 3(s)的分解温度有定值。

5.结霜后的早晨冷而干燥,在-5℃,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分压降至266.6 Pa 时,霜会升华变为水蒸气吗? 若要使霜不升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要有多大?已知水的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273.16 K和611 Pa,水的摩尔气化

-1

焓∆vap H m =45.05 kJ⋅mol ,冰的摩尔融化焓∆fus H m =6.01 kJ⋅m ol 。设相变时的摩尔焓变在这个温度区间内

-1

是常数。

解:冰的摩尔升华焓等于摩尔熔化焓与摩尔气化焓的加和,

∆sub H m =∆vap H m +∆fus H m =(45.05+6.01) kJ⋅m ol -1=51.06 kJ⋅m ol -1

用Clausius-Clapeyron 方程,计算268.15 K(-5℃)时冰的饱和蒸气压 ln

p (268. 15K ) 5111⎛ 060⎫

=- 解得 p (268.15K) =401.4 Pa ⎪

611 Pa8.314⎝273.16268.15⎭

而268.15 K(-5℃)时,水蒸气的分压为266.6 Pa,低于霜的水蒸气分压,所以这时霜要升华。当水蒸气分压等于或大于401.4 Pa 时,霜可以存在。

9.根据C O 2的相图,回答如下问题。

(1)说出O A ,O B 和O C 三条曲线以及特殊点O 点与A 点的含义。 (2)在常温、常压下,将C O 2高压钢瓶的阀门慢慢打开一点,喷出的 C O 2呈什么相态?为什么?

(3)在常温、常压下,将C O 2高压钢瓶的阀门迅速开大,喷出的C O 2呈什么相态?为什么? (4)为什么将C O 2(s)称为“干冰”?CO 2(l)在怎样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能存在?

解:(1)O A 线是CO 2(l)的饱和蒸气压曲线。O B 线是C O 2(s)的饱和蒸气压曲线,也就是升华曲线。O C 线是C O 2(s)与CO 2(l)的两相平衡曲线。O 点是C O 2的三相平衡共存的点,简称三相点,这时的自由度等于零,温度和压力由系统自定。A 点是C O 2的临界点,这时气-液界面消失,只有一个相。在A 点温度以上,不能用加压的方法将CO 2(g)液化。

(2)C O 2喷出时有一个膨胀做功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由于阀门是被缓慢打开的,所以在常温、常压下,喷出的还是呈CO 2(g)的相态。

(3)高压钢瓶的阀门迅速被打开,是一个快速减压的过程,来不及从环境吸收热量,近似为绝热膨胀过程,系统温度迅速下降,少量C O 2会转化成C O 2(s),如雪花一样。实验室制备少量干冰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4)由于C O 2三相点的温度很低,为216.6 K,而压力很高,为518 kPa 。我们处在常温、常压下,只能见到CO 2(g),在常压低温下,可以见到C O 2(s),这时C O 2(s)会直接升华,看不到由C O 2(s)变成CO 2(l)的过程,所以称C O 2(s)为干冰。只有在温度为216.6 K至304 K,压力为518 kPa 至7400 kPa的范围内,CO 2(l)才能存在。所以,生活在常压下的人们是见不到CO 2(l)的。

12.在大气压力下,液体A 与液体B 部分互溶,互溶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液体A 和B 对Raoult 定律发生很大的正偏差,在它们的T -w B 的气-液相图上,在363 K出现最低恒沸点,恒沸混合物的组成为w B =0.70。液体A 与液体B 的T -w B 的气-液相图,与液体A 与B 部分互溶形成的帽形区在363 K时重叠,在363 K的水平线上有三相共存:液体A 中溶解了B 的溶液l 1,其w B =0.10;液体B 中溶解了A 的溶液l 2,其w B =0.85;以及组成为w B =0.70的气-液组成相同的恒沸混合物。根据这些数据:

(1)画出液体A 与液体B 在等压下的T -w B 的相图示意图。设液体A 的沸点为373 K,液体B 的沸点为

390 K。(2)在各相区中,标明平衡共存的相态和自由度。

(3)在大气压力下,将由350 g液体A 和150 g液体B 组成的物系缓缓加热,在加热到接近363 K(而没有到达363 K)时,分别计算l 1和l 2两个液体的质量。

解:(1)根据题意,所画的相图示意图如下,

(2)C ED 线以上,是A 和B 的混合气体单相区,对于二组分系统,根据相律,条件自由度f *=2;

C F A 线以左,是液体A 中溶解了B 的溶液l 1,单相区,f C F E 线之内,是气体与溶液l 1的两相平衡共存区,f

*

*

=2;

=1;

*

D G B 线以右,是液体B 中溶解了A 的溶液l 2,单相区,f D E G 线之内,是气体与溶液l 2的两相平衡共存区,f

*

=2;

=1;

*

FEG 线以下,是溶液l 1与溶液l 2的两相平衡共存区,f

=1;

(3)在由350 g液体A 和150 g液体B 组成的物系中,w B =

150 g(150+350)g

=0.30

在w B =0.30的物系加热到接近363 K时,还是两个溶液组成的两相区,近似利用363 K时两液相的组成,以w B =0.30为支点,利用杠杆规则,计算l 1和l 2两个液相的质量

m (l 1) ⨯(0.30-0.10) =m (l 2) ⨯(0.85-0.30) m (l 1) +m (l 2) =(350+150)g =500 g

解得, m (l 1) =367, g m (l 2) =133 g 第七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思考题

a,1a,2

9.已知平行反应A −−−−→B 和A −−−−→C ,且E a,1>E a,2,为提高B 的产量,应采取什么措施?

k 1, E k 2, E

答:措施之一: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只减小活化能E a,1,加快生成B 的速率系数;措施之二:提高反应温度,使k 1的增加量大于k 2的增加量,使B 的含量提高。 习题解析

3.已知物质A 的分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当A 的起始浓度为0.1 mol⋅dm 需时50m in 。试计算

(1) 该反应的速率系数k 。(2) 该反应的半衰期t 1。

(3) 当A 的起始浓度为0.02 mol⋅dm 时,分解20%的A 所需的时间。

解:(1) 因为是一级反应,已知在50m in 内A 的分解分数,可利用一级反应的定积分式,计算速率系数k 。即

k =

1t ln

11-y

=

150m in

ln

11-0.2

=4.46⨯10

-3

-3

时,分解20%的A

-3

m in

-1

(2)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只要知道速率系数的值,就能计算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即t =

ln 2k =

ln 2

4.46⨯10

-3

min

-1

=155.4 min

(3) 对于一级反应,在达到各种转化分数时,所需的时间与半衰期一样,都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所以,只要转化分数相同,所需的时间也就相同。现在A 的分解分数都是20%,所以(3)的答案与已知的条件相同,也是

50m in 。

11.在298 K时,测定乙酸乙酯皂反应的速率。反应开始时,溶液中乙酸乙酯与碱的浓度都为0.01 mol⋅dm -3,每隔一定时间,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其中的碱含量,实验所得结果如下:

(1)证明该反应为二级反应,并求出速率系数k 的值。

(2)若乙酸乙酯与碱的浓度都为0.002 mol⋅dm -3,试计算该反应完成95%时所需的时间及该反应的半衰期。 解:(1) 假设反应是二级反应,代入二级反应(a =b )的定积分式,k =

1

x

t a (a -x )

,计算速率系数值。

已知的是剩余碱的浓度,即(a -x ) 的数值,所以

1

x

k 1=

t a (a -x )

=

13min

(0.01-7.40⨯10)mol ⋅dm 0.01mol ⋅dm

-3

-3

-3

-3-3

-3

⨯7.40⨯10mol ⋅dm

-3

-3

=11.71(mol ⋅dm

-3

)

-1

⋅m in

-1

k 2=

15min 17min

(0.01-6.34⨯10)mol ⋅dm 0.01mol ⋅dm

-3

-3

⨯6.34⨯10mol ⋅dm

-3

-3

=11.55(mol ⋅dm

-3

)

-1

⋅m in

-1

k 3=

(0.01-5.50⨯10)mol ⋅dm 0.01mol ⋅dm

-3

-3

⨯5.50⨯10mol ⋅dm

-3

=11.69(mol ⋅dm

-3

)

-1

⋅m in

-1

同理,可以求出其他的速率系数值分别为:

k 4=11.55(mol⋅dm k 6=11.77(mol ⋅dm

-3

) )

-1

⋅min ⋅m in

-1

-3-1-1

,k 5=11.70(mol ⋅dm ) ⋅m in ,

-3-1-1

-3-1-1

,k 7=11.75(mol ⋅dm ) ⋅m in 。

-3-1-1

速率常数基本为一常数,说明该反应为二级反应,其平均值为:k =11.67 (mol ⋅dm ) ⋅m in 。

也可以用作图法来确定反应的级数。假设反应为二级,以直线的斜率计算速率系数的值。

1a -x

t 作图。若得一直线,说明是二级反应。从

(2)利用以转化分数表示的二级反应的定积分式,和a =b 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转化95%所需的时间和半衰期。 t =

1

y

=

1

(11.67⨯0.002) min

1

11.67(mol⋅dm

-3

-1

ka 1-y

1ka

0.951-0.95

=814.0 min

t 12=

=

)

-1

⋅min ⨯0.002mol ⋅dm

-1-3

=42.8 min

14.某些农药的水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已知在293 K时,敌敌畏在酸性介质中的水解反应也是一级反应,测得它的半衰期为61.5 d,试求:在此条件下,敌敌畏的水解速率系数。若在343 K时的速率系数为0.173 h,求在343 K 时的半衰期及该反应的活化能E a 。

解: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从293 K 时的半衰期表示式,求出该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系数 k (293 K) =

ln 2t 12

=

ln 261.5 d

=0. 0113 d =

-1

-1

4⨯. 71

-4

10

-1

h

再从343 K时的速率系数值,求出该温度下的半衰期 t 12(343 K) =

ln 2k 2

=

0.6930.173 h

-1

=4.01 h

已知两个温度下的速率系数,根据Arrhenius 公式的定积分公式,就可以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ln k (T 2) k (T 1)

=

E a ⎛11⎫E a 0.1731⎫⎛1-1

- 解得 E =98.70 kJ⋅m ol =- ⎪ln a ⎪-4-1-1 R ⎝T 1T 2⎭4.71⨯108.314 J⋅K ⋅mol ⎝293K 343K ⎭

18.某一级反应,在40℃时,反应物转化20%需时15 min ,已知其活化能为100 kJ⋅mol -1。若要使反应在15 min 内,反应物转化50%,问反应温度应控制在多少?

解:对于一级反应,已知反应完成20% 所需的时间,就可以从它的积分式求出反应的速率系数 k 1=

1t ln

11-y

=

115m in

⨯ln

11-0.2

=0.0149m in

-1

对于一级反应,已知半衰期(完成 50%所需的时间),就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速率系数 k (T 2) =

ln 2t 2

=0.69315m in

=0.0462m in

-1

根据Arrhenius 公式的定积分公式,T 2成了唯一的未知数

3

E a ⎛11⎫0. 04621⨯00

ln == -⎪ ln k (T 1) R ⎝T 1T 2⎭0.01498.314

k (T 2)

⎛101⎫1

- 解得: T 2=323 K ⎪313T ⎝2⎭

所以,反应温度应控制在323 K。

24.乙醛热分解反应的主要机理如下:

→CH 3+ CHO (1) CH 3+ CH3CHO −−→CH 4+ CH3CO (2) CH 3CHO −−

→CH 3+ CO (3) CH 3+ CH3−−→C 2H 6 (4) CH 3CO −−

k 3

k 4

k 1

k 2

试推导:(1)用甲烷的生成速率表示的速率方程。 (2)表观活化能E a 的表达式。 解:(1) 根据反应机理中的第二步,甲烷的生成速率为

d[CH 4]d t

=k 2[CH 3] [CH 3C H O ]

但是,这个速率方程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含有中间产物[CH 3]项,它的浓度无法用实验测定。利用稳态近似,将中间产物的浓度,改用反应物的浓度来代替。设反应达到稳态时,

d [C H ]3

=k 1[C H 3C H O -k ]d t

2

[C H ] [C H +C H C O H ]k 3[C O -]k 23433[C H =] 3

2

d [C H C O ]3

=k 2[C H 3] [C 3H C -H k O 3]

d t

1 O ][C =H C 3

12

⎛k ⎫

根据上面两个方程,解得 [CH 3]= 1⎪

⎝2k 4⎭

[CH 3C H O ]

12

代入甲烷的生成速率表示式,得

⎛k 1⎫d[CH 4]

=k 2[CH 3] [CH 3C H O ]=k 2 ⎪d t ⎝2k 4⎭

[CH 3C H O ]

32

=k [CH 3C H O ]

32

12

⎛k ⎫这就是有效的用甲烷的生成速率表示的速率方程,式中,表观速率系数k 为 k =k 2 1⎪

⎝2k 4⎭

(2)活化能的定义式为:E a =R T 2

12

d ln k d T

。对表观速率系数表达式的等式双方取对数,得:

d l n k d T

d l k n 2d T

l n ⎡1d k 1

-

2⎢d T ⎣

2

l n k =l n k 2+

[

l n k -1

l n -2k ]l n 然后对温度微分: 4

=+

d k 4⎤l n

d T ⎥⎦

等式双方都乘以RT 2因子,得 R T 2

d l n k d T

=R T

2

d l k n 2d T

+

⎡12

R ⎢2⎣

d k l n 1

-d T

R d k 4⎤l n ⎥d T ⎦12

⎡⎣E a,1-E a,4⎤⎦

对照活化能的定义式,得表观活化能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为: E a =E a,2+

第八章 电化学

16.将一根均匀的铁棒,部分插入水中,部分露在空气中。经若干时间后,哪一部分腐蚀最严重?为什么? 答:在靠近水面的部分腐蚀最严重。因为在水下部分的铁棒,虽然有CO 2(g)和SO 2(g)等酸性氧化物溶于水中,使水略带酸性,但H + 离子的浓度还是很低的,发生析氢腐蚀的趋势不大;铁棒露在空气中的部分,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无电解质溶液,构成微电池的机会较小;而在靠近水面的部分,既有氧气,又有微酸性的电解质溶液,所以很容易构成微电池,发生耗氧腐蚀,这样形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比在水中的析氢腐蚀的电动势大,因而这部分腐蚀最严重。

五.习题解析

4.在某电导池内,装有两个直径为0.04 m并相互平行的圆形银电极,电极之间的距离为0.12 m。若在电导池内盛满浓度为0.1 mol⋅dm 的AgN O 3溶液,施以20 V的电压,则所得电流强度为0.1976 A。试计算该电导池的电导池常数、AgN O 3溶液的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解:根据所要计算物理量的定义式,即可以进行计算,但都要严格使用SI 的基本单位(即m, kg, s),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3

K cell =

l A

=

l

πr

2

=

0.12 m3.14⨯(0.02 m)

2

=95.54 m

-1

G =

1R

=

I U

=

0. 1976 A

=9. 8⨯8

20 V

10 S

-3

κ=G

l A

=G K cell =9.88⨯10

-3

S⨯95.54 m

-1

=0.944 S⋅m

-1

Λ m=

κc

=

0.944 S⋅m 100 mol⋅m

-1-3

-32-1

=9.44⨯10 S⋅m ⋅mol

5.在298 K时,用同一电导池测得浓度为0.1 mol⋅dm -3的KCl 水溶液的电阻为24.69 Ω,浓度为0.01 mol⋅dm -3

的乙酸(HAc )水溶液的电阻为1982 Ω。试计算该HAc 水溶液的解离平衡常数。已知:298 K时,0.1 mol⋅dm -3的

∞-22-1

KCl 水溶液的电导率为1.289 S⋅m -1,Λ m(HAc) =3.907⨯10 S⋅m ⋅m ol 。

解: 用电导测定的方法计算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常数,要使用Ostwald 稀释定律,即计算达到解离平衡时HAc 的摩尔电导率Λ m(HAc) ,将它代入Ostwald 稀释定律公式就能计算得到解离平衡常数的值。也可以用摩尔电导率Λ m(HAc) 先计算出HAc 的解离度α,α=

Λ m(HAc) Λ m(HAc)

,代入解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也可以。

要计算Λ m(HAc) ,必须先计算HAc 水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的测定实际是测定电阻,但计算时要用到电导池中电极的面积和电极间的距离,这又是不容易测定的数值,因为电极的表面一般都是镀了铂黑的。常用的方法是用已知电导率的标准KCl 水溶液先测定电导池常数,然后用该电导池测定未知溶液的电阻,就可得到未知溶液的电导率数值。

用已知电导率的KCl 溶液测定电导池的电阻,主要是测定该电导池的电导池常数,K cell =相同的电导池,电导池常数也相同,则电导率之比就等于电阻的反比,即

l A =1

R =κR

ρ

κ(HAc)κ(KCl)

=

R (KCl)R (HAc)

κ(H A c =) κ

24.69 ΩR (K C l ) -1-1

=1.289 S⋅m ⨯=0.016 S⋅m (K 1982 ΩR (H A c )

1-3

1

=1.6醋10-3 Sm 2 mol -

Λ m(HA c) =

k c

=

0.016 S×m -3

0.01醋10mol m

代入Ostwald 稀释定律的公式,可得到解离平衡常数

c

K

c

=

Λ m

0.01⨯(1.6⨯10 )-5c ==1.75⨯10 -2-2-3∞

(Λ m-Λ m)3.907⨯10(3.907⨯10-1.6⨯10 )

Λ mΛ m

m

2

-32

也可以先计算HAc 的解离度 α=HAc 的解离平衡为

=

1.6⨯10S ⋅m ⋅m ol 3.907⨯10S ⋅m ⋅m ol

-2

2

-1

-32-1

=0.04

+-垐 HAC 噲 H +AC

t =0 c 0 0

t =t e c (1-a ) c a c a

K

=

αc /c

2

(1-α)

=

(0.04)⨯0.01(1-0.04)

2

=1.67⨯10

-5

11.有下列电池,写出各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1)Pt |H 2(p H ) |H +(a H ) || Ag+(a Ag ) |Ag(s)(2)A g(s)|A gI(s)|I(a I ) ||Cl (a Cl ) |A gC l(s)|A g(s)

2

+

+

--

--

(3)Pt |H 2(p H 2) |NaOH(a ) |HgO(s)|Hg(l) (4)Pt |Fe 3+(a 1),Fe 2+(a 2) || Ag+(a Ag ) |Ag(s)

+

解:(1)负极 H 2(p H 2) −−→2H (a H +) +2e 正极 2Ag +(a Ag ) +2e -−−→2Ag(s)

+

+-

净反应 H 2(p H ) +2Ag +(a Ag ) =2H +(a H ) +2Ag(s)

2

+

+

(2) 负极 A g (s +) I a I -(−) −→ 净反应 A g C l (+s I ) a I -(=)

--

-

I A g +(s ) 正极 A g C l (+s ) −e −→A +g I (s a ) Cl -C l

-

-

--

A +g (s ) a Cl -C l (

-

(3) 负极 H 2(p H 2) +2OH (a OH -) −−→2H 2O (l)+2e

→2O H (a O H ) +H g(l) 正极H gO (s)+H 2O (l)+2e −−

-

--

净反应 H 2(p

H 2

) +H g O (=s )

H +g (l 2)

H O (l )

+

3+-+-(4) 负极 Fe 2+(a 2) −−→Fe (a 1) +e 正极 Ag (a Ag ) +e −−→Ag(s)

净反应 Fe 2+(a 2) +Ag +(a Ag ) =Fe 3+(a 1) +Ag(s)

+

12. 试将下述化学反应设计成合适的电池

(1)AgCl(s)=Ag +(a Ag ) +Cl -(a Cl ) (2)Fe 2+(a Fe ) +Ag +(a Ag ) =Fe 3+(a Fe ) +Ag(s)

+

-

2+

+

3+

+-

(3)2H 2(p H ) +O 2(p O ) =2H 2O (l) (4)H 2O(l) H (a H +) +OH (a OH -)

2

2

(5)S n

2+

(a Sn 2+) +T l (a T l 3+) =S n

+

3+4+

(a Sn 4+) +T l (a T l +)

+

+

+

解 :(1)生成物Ag 是由Ag(s)氧化而来的,所以电极Ag(s)|Ag (a Ag ) 做阳极,

+-

难溶盐电极Cl (a Cl -) |AgCl(s)|Ag(s)做阴极,所设计的电池为Ag(s)|Ag (a Ag ) ||Cl(a Cl ) |AgCl(s)|Ag(s)

+

-

-

然后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进行验证。

+-

s ) −e −→ 负极 Ag(s)−−→Ag (a Ag ) +e 正极 A g C l (+

+

-

A +g (s ) a Cl -C l (

-

净反应 AgCl(s)=Ag (a Ag ) +Cl (a Cl )

+

-

+-

说明设计的电池是正确的。同理,其余设计的电池为

(2) Pt |Fe (a Fe ),Fe (a Fe ) || Ag(a Ag ) |Ag(s)

3+

2+

+

3+2++

(3) Pt |H 2(p H 2) |H (或OH )(aq)|O 2(p O 2) |Pt (4) Pt | H2(p )|H +(a H (5) Pt |Sn 4+(a Sn 4+),Sn

+

+-

)||OH (a

-

OH

-

)|H (p )|Pt

2

2+

+3

(a Sn 2(a Tl +3), Tl +(a Tl +) |Pt +) ||Tl

20.已知电极T l 3+, T +l |

的P t 还原电极电势E 3+

T l ,电极T l |T l (s 的) 还原电极电势 =1. 250 V , T l

+

+

3+

E Tl +|Tl =-0.336 V。试计算电极T l |T l(s)的还原电极电势E Tl 3+|Tl 的值。

解:首先写出电极反应,写出摩尔Gibbs 自由能变化值与标准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根据Hess 定律,电极反应

相加减,∆r G m 也是相加减的关系,但是电极电势不能相加减,而要从∆r G m 的数值和关系式得到。

3+-

(1) T l +2e =

T l ∆ r G m , = - F E 3+1T l

+

, T l

+

2

-

(2) T l ++e =

T l (s ) ∆ r G m , = - F E + 2T l |T l

(3) T l 3++3-e =因为(3)=(1)+(2),所以

T l (s ) ∆ r G m , = - F E 3+3T l |T l

3

∆r G m,3=∆r G m,1+∆r G m,2 -3FE Tl =-2FE Tl 3+,Tl +-FE Tl +|Tl 3+

|Tl

E T l 3+|T l =

23

E T l 3+,T l ++

1

1⎡2⎤

E T l +|T l = ⨯1.250+⨯(-0.336) ⎢3⎥ V=0.721 V33⎣⎦=-0.036 V,E

Fe

3+

21. 已知 E Fe

3+

|Fe ,Fe

2+

=0.771 V。试计算

(1) E Fe

2+

|Fe

的值。

2+

(2) 反应Fe(s)+2Fe 3+ 3Fe 的标准平衡常数。

解:首先写出电极反应,写出摩尔Gibbs 自由能变化值与标准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根据Hess 定律,电极反应

相加减,∆r G m 也是相加减的关系,但是电极电势不能相加减,而要从∆r G m 的数值得到。

(1) Fe

3+

+3e −−→Fe(s) ① ∆r G m,1=-3E Fe 3+|Fe F

-

Fe Fe

3+

+e −−→Fe

-

-2+

② ∆r G =-E F e 3+m , 2

, F e

2+

F

2+

+2e −−→Fe(s) ③ ∆r G m,3=-2E Fe 2+|Fe F

m , 3

③=①-② ∆r G

=-3E -2E F e |F F e

2+

=∆G r

m , 1

-∆G r

F F +E F |e e

3+3+

3+

F e

F 2, +F

e

E F

e |

2+

=F e

32

E

F |e

1

-F e E 2

3+

F

31=⨯(0.771 V) =-0.440 V 2+⨯(-0.036 V) -e , F e

22

3+2+2+

(2) 需要设计一个电池,使电池反应就是Fe(s)+2Fe 3Fe 这个反应。这里Fe 氧化为Fe ,把这个电

极作负极。Fe 3+还原为Fe 2+,把这个氧化还原电极作正极,则所设计的电池为:Fe (s)│Fe2+(a =1)‖Fe 3+(a =1),

3+2+

Fe 2+(a =1)│Pt 在电池反应Fe(s)+2Fe 3Fe 中,有2个电子得失,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E

=E Fe 3+,Fe 2+-E Fe 2+|Fe =(0.771+0.440) V=1.211 V

K

⎛zE F ⎫⎛2⨯1.211⨯96500 ⎫40

=exp =9.32⨯10⎪=exp ⎪

8.314⨯298⎝⎭⎝RT ⎭

3+

3+

2+

3+

2+

也可将电池设计为 Fe (s)│Fe(a =1)‖Fe (a =1), Fe(a =1)│Pt电池反应也是 Fe (s)+2 Fe=3 Fe,有3个电子得失. 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E

=E Fe 3+,Fe 2+-E Fe 3+|Fe =(0.771+0.036) V=0.807 V

K

=exp(

zE F

⎛3⨯0.807⨯96500 ⎫40

) =exp ⎪=8.96⨯10 RT 8.314⨯298⎝⎭

27.有电池C u(s)|C u(Ac)2(0.1 mol ⋅kg -1) |AgAc(s)|Ag(s),已知298 K 时该电池的电动势

E (298K) =0.372 V,在308 K时,E (308K) =0.374 V,设电动势E 随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又知298 K时,

E Ag +|Ag =0.799 V,E 2+=0.337 V。 Cu |Cu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当电池反应中电子的得失数为2时,求反应进度为1 mol时的∆r G m , ∆r H m 和∆r S m 。 (3)求醋酸银AgAc(s)的活度积常数K ap (设活度因子均为1)。

解:C u(Ac)2是可溶性盐,不要误认为是难溶盐,将电极反应写错,这样就会一错到底。 →Cu (1) 负极,氧化 Cu(s)−−

-2+

(a Cu 2+) +2e

-

-

→2Ag(s)+2Ac (a Ac -) 正极,还原 2AgAc(s)+2e −−

净反应 C u (s +) 2A g A −c (−→s )

2+A g (s a ) C

2+

u

2+

C +u (

-

a A ) -c 2A c (

)

(2)设电动势E 随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意味着电动势的温度系数可以用电动势的差值除以温度的差值来求,得到的是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的是,已规定电子的得失数为2。所以

(0.374-0.372)V ⎛∂E ⎫⎛∆E ⎫-4-1

===2.0⨯10 V⋅K ⎪ ⎪

(308-298)K ⎝∂T ⎭p ⎝∆T ⎭p

∆r G m =-zEF =-2⨯0.372 V⨯96500 C⋅mol ∆r S m =zF

⎛∂E ⎫-1

⨯l ⎪=2⨯96500 ⋅C m o

∂T ⎝⎭p

-1

=-71.80 kJ⋅mol

-4

-1

-1

-1

-1

⨯2. 01⋅0=V 38.6 JK ⋅K ⋅mol

∆r H m =∆r G m +T ∆r S m =(-71.80+298⨯38.6⨯10)kJ ⋅mol

-3-1

=-60.29 kJ⋅mol

-1

(3)要计算AgAc(s)的活度积K ap ,一般是要设计一个电池,使电池反应恰好是AgAc(s)的解离反应。也可以将二类电极反应写成一类电极反应的形式,直接将K ap 引入计算电动势的Nernst 方程,使之成为唯一的未知数。

解法1:首先设计一个电池,使电池反应就是AgAc(s)的解离反应,这样可从所设计电池的标准电动势,计算

该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这就是AgAc(s) 的活度积。所设计的电池为:

+-

Ag(s)|Ag (a Ag +)|| Ac(a Ac -) |AgAc(s)|Ag(s)

电池反应为: A g A c (=s )

+

A a g +(+A g

-

)

-

a A -c (A c

)

现在要从已知电池的电动势,求出E Ac

AgAc Ag

。已知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式为

2

E =E A c -浇-E C u 2+ C u -A gA c A g

R T 2F

ln(a C u 2+⋅a A c -)

2

⎤ 解得:E -ln ⎡0.1⨯(0.2)=0.638 V ⎣⎦Ac 浇AgAc Ag

2 F

0.372 V=E A c -浇-0.337 V-A gA c A g

-

R T

则所设计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E =E A -E c 浇A g A c A g

+

A g

=(A 0g . 63-8

0. 799-) V =0 . 161 V

AgAc(s)的活度积为:K

ap

⎛zE F ⎫⎡1⨯(-0.161) ⨯96500⎤-3

=exp =exp =1.89⨯10 ⎪⎢⎥8.314⨯298⎣⎦⎝RT ⎭

解法2:将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写成

负极,氧化 Cu(s)−−→Cu

⎛K ap

正极,还原 2A g a Ag +=

a Ac -⎝

+

2+

(a Cu 2+) +2e

-

⎫-

→2A g(s) ⎪+2e −−

⎪⎭

⎫2+

→2A g(s)+C u (a C u 2+) ⎪−−⎪⎭

⎛K ap +

净反应 C u(s)+2A g a Ag +=

a Ac -⎝

E =E Ag +浇-E Cu 2+

Ag

Cu

-

RT 2F

ln

a Cu 2+a Ac -(K ) RT 2F

ap

2

2

0.372 V=(0.799-0.337)V -ln

0.1⨯(0.2)(K

ap

2

)

2

解得: K ap =1.90⨯10

-4

-1

-3

30.在298 K和标准压力时,电解一含Zn 2+溶液,希望当Zn 2+浓度降至1⨯10 mol ⋅kg 析出,试问溶液的pH 应控制在多少为好?已知E Zn 值与浓度无关。

2+

时,仍不会有H 2(g)

|Zn

=-0.763 V,H 2(g)在Zn(s)上的超电势为0.72 V,并设此

解:要使H 2(g)不析出,H 2(g)的实际析出电势应小于Zn 2+的析出电势。首先分别列出两个电极电势的计算式 E Zn

=E Zn 2+|Zn -

R T F

R T 2F 1a H +

2+

|Zn

ln

1a Zn 2+

R T

=-0. 763 -2F 1

-4=-1⨯10

0. 8 81 V

E H +|H =E H +|H -

2

2

ln

-ηH 2=(-0.05916⨯pH -0.72) V

(-0.05916⨯pH -0.72) V 22. 7

溶液的pH 应控制在2.72以上,H 2(g)才不会与Zn(s)同时析出。

物理化学作业题答案

第六章 相平衡 思考题

5.在含有氨的容器中氯化铵固体分解达平衡,NH 4Cl(s) 指出该系统的独立组分数、 NH 3(g)+HCl(g)。

相数和自由度?

答:反应中有三个物种,一个平衡限制条件,没有浓度限制条件。所以独立组分数为2,相数为2,自由度为2。 习题解析

3.C aC O 3(s)在高温下分解为CaO(s)和CO 2(g),根据相律解释下述实验事实。

(1) 在一定压力的CO 2(g)中,将C aC O 3(s)加热,实验证明在加热过程中,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C aC O 3(s)不会分解。(2) 在C aC O 3(s)的分解过程中,若保持CO 2(g)的压力恒定,实验证明达分解平衡时,温度有定值。

解:(1) 该系统中有两个物种,CO 2(g)和C aC O 3(s),所以物种数S =2。在没有发生反应时,组分数C =2。现在是一个固相和一个气相两相共存,P =2。当CO 2(g)的压力有定值时,根据相律,条件自由度

f

*

=C +1-P =2+1-2=1。这个自由度就是温度,即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可维持两相平衡共存不变,所以

C aC O 3(s)不会分解。

(2)该系统有三个物种,CO 2(g),C aC O 3(s)和CaO(s),所以物种数S =3。有一个化学平衡,R =1。没有浓度限制条件,因为产物不在同一个相,故C =2。现在有三相共存(两个固相和一个气相),P =3。若保持CO 2(g)的压力恒定,条件自由度f

*

=C +1-P =2+1-3=0。也就是说,在保持C O 2(g) 的压力恒定时,温度

不能发生变化,即C aC O 3(s)的分解温度有定值。

5.结霜后的早晨冷而干燥,在-5℃,当大气中的水蒸气分压降至266.6 Pa 时,霜会升华变为水蒸气吗? 若要使霜不升华,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要有多大?已知水的三相点的温度和压力分别为273.16 K和611 Pa,水的摩尔气化

-1

焓∆vap H m =45.05 kJ⋅mol ,冰的摩尔融化焓∆fus H m =6.01 kJ⋅m ol 。设相变时的摩尔焓变在这个温度区间内

-1

是常数。

解:冰的摩尔升华焓等于摩尔熔化焓与摩尔气化焓的加和,

∆sub H m =∆vap H m +∆fus H m =(45.05+6.01) kJ⋅m ol -1=51.06 kJ⋅m ol -1

用Clausius-Clapeyron 方程,计算268.15 K(-5℃)时冰的饱和蒸气压 ln

p (268. 15K ) 5111⎛ 060⎫

=- 解得 p (268.15K) =401.4 Pa ⎪

611 Pa8.314⎝273.16268.15⎭

而268.15 K(-5℃)时,水蒸气的分压为266.6 Pa,低于霜的水蒸气分压,所以这时霜要升华。当水蒸气分压等于或大于401.4 Pa 时,霜可以存在。

9.根据C O 2的相图,回答如下问题。

(1)说出O A ,O B 和O C 三条曲线以及特殊点O 点与A 点的含义。 (2)在常温、常压下,将C O 2高压钢瓶的阀门慢慢打开一点,喷出的 C O 2呈什么相态?为什么?

(3)在常温、常压下,将C O 2高压钢瓶的阀门迅速开大,喷出的C O 2呈什么相态?为什么? (4)为什么将C O 2(s)称为“干冰”?CO 2(l)在怎样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能存在?

解:(1)O A 线是CO 2(l)的饱和蒸气压曲线。O B 线是C O 2(s)的饱和蒸气压曲线,也就是升华曲线。O C 线是C O 2(s)与CO 2(l)的两相平衡曲线。O 点是C O 2的三相平衡共存的点,简称三相点,这时的自由度等于零,温度和压力由系统自定。A 点是C O 2的临界点,这时气-液界面消失,只有一个相。在A 点温度以上,不能用加压的方法将CO 2(g)液化。

(2)C O 2喷出时有一个膨胀做功的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由于阀门是被缓慢打开的,所以在常温、常压下,喷出的还是呈CO 2(g)的相态。

(3)高压钢瓶的阀门迅速被打开,是一个快速减压的过程,来不及从环境吸收热量,近似为绝热膨胀过程,系统温度迅速下降,少量C O 2会转化成C O 2(s),如雪花一样。实验室制备少量干冰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4)由于C O 2三相点的温度很低,为216.6 K,而压力很高,为518 kPa 。我们处在常温、常压下,只能见到CO 2(g),在常压低温下,可以见到C O 2(s),这时C O 2(s)会直接升华,看不到由C O 2(s)变成CO 2(l)的过程,所以称C O 2(s)为干冰。只有在温度为216.6 K至304 K,压力为518 kPa 至7400 kPa的范围内,CO 2(l)才能存在。所以,生活在常压下的人们是见不到CO 2(l)的。

12.在大气压力下,液体A 与液体B 部分互溶,互溶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液体A 和B 对Raoult 定律发生很大的正偏差,在它们的T -w B 的气-液相图上,在363 K出现最低恒沸点,恒沸混合物的组成为w B =0.70。液体A 与液体B 的T -w B 的气-液相图,与液体A 与B 部分互溶形成的帽形区在363 K时重叠,在363 K的水平线上有三相共存:液体A 中溶解了B 的溶液l 1,其w B =0.10;液体B 中溶解了A 的溶液l 2,其w B =0.85;以及组成为w B =0.70的气-液组成相同的恒沸混合物。根据这些数据:

(1)画出液体A 与液体B 在等压下的T -w B 的相图示意图。设液体A 的沸点为373 K,液体B 的沸点为

390 K。(2)在各相区中,标明平衡共存的相态和自由度。

(3)在大气压力下,将由350 g液体A 和150 g液体B 组成的物系缓缓加热,在加热到接近363 K(而没有到达363 K)时,分别计算l 1和l 2两个液体的质量。

解:(1)根据题意,所画的相图示意图如下,

(2)C ED 线以上,是A 和B 的混合气体单相区,对于二组分系统,根据相律,条件自由度f *=2;

C F A 线以左,是液体A 中溶解了B 的溶液l 1,单相区,f C F E 线之内,是气体与溶液l 1的两相平衡共存区,f

*

*

=2;

=1;

*

D G B 线以右,是液体B 中溶解了A 的溶液l 2,单相区,f D E G 线之内,是气体与溶液l 2的两相平衡共存区,f

*

=2;

=1;

*

FEG 线以下,是溶液l 1与溶液l 2的两相平衡共存区,f

=1;

(3)在由350 g液体A 和150 g液体B 组成的物系中,w B =

150 g(150+350)g

=0.30

在w B =0.30的物系加热到接近363 K时,还是两个溶液组成的两相区,近似利用363 K时两液相的组成,以w B =0.30为支点,利用杠杆规则,计算l 1和l 2两个液相的质量

m (l 1) ⨯(0.30-0.10) =m (l 2) ⨯(0.85-0.30) m (l 1) +m (l 2) =(350+150)g =500 g

解得, m (l 1) =367, g m (l 2) =133 g 第七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思考题

a,1a,2

9.已知平行反应A −−−−→B 和A −−−−→C ,且E a,1>E a,2,为提高B 的产量,应采取什么措施?

k 1, E k 2, E

答:措施之一: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只减小活化能E a,1,加快生成B 的速率系数;措施之二:提高反应温度,使k 1的增加量大于k 2的增加量,使B 的含量提高。 习题解析

3.已知物质A 的分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在一定温度下,当A 的起始浓度为0.1 mol⋅dm 需时50m in 。试计算

(1) 该反应的速率系数k 。(2) 该反应的半衰期t 1。

(3) 当A 的起始浓度为0.02 mol⋅dm 时,分解20%的A 所需的时间。

解:(1) 因为是一级反应,已知在50m in 内A 的分解分数,可利用一级反应的定积分式,计算速率系数k 。即

k =

1t ln

11-y

=

150m in

ln

11-0.2

=4.46⨯10

-3

-3

时,分解20%的A

-3

m in

-1

(2)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只要知道速率系数的值,就能计算一级反应的半衰期,即t =

ln 2k =

ln 2

4.46⨯10

-3

min

-1

=155.4 min

(3) 对于一级反应,在达到各种转化分数时,所需的时间与半衰期一样,都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所以,只要转化分数相同,所需的时间也就相同。现在A 的分解分数都是20%,所以(3)的答案与已知的条件相同,也是

50m in 。

11.在298 K时,测定乙酸乙酯皂反应的速率。反应开始时,溶液中乙酸乙酯与碱的浓度都为0.01 mol⋅dm -3,每隔一定时间,用标准酸溶液滴定其中的碱含量,实验所得结果如下:

(1)证明该反应为二级反应,并求出速率系数k 的值。

(2)若乙酸乙酯与碱的浓度都为0.002 mol⋅dm -3,试计算该反应完成95%时所需的时间及该反应的半衰期。 解:(1) 假设反应是二级反应,代入二级反应(a =b )的定积分式,k =

1

x

t a (a -x )

,计算速率系数值。

已知的是剩余碱的浓度,即(a -x ) 的数值,所以

1

x

k 1=

t a (a -x )

=

13min

(0.01-7.40⨯10)mol ⋅dm 0.01mol ⋅dm

-3

-3

-3

-3-3

-3

⨯7.40⨯10mol ⋅dm

-3

-3

=11.71(mol ⋅dm

-3

)

-1

⋅m in

-1

k 2=

15min 17min

(0.01-6.34⨯10)mol ⋅dm 0.01mol ⋅dm

-3

-3

⨯6.34⨯10mol ⋅dm

-3

-3

=11.55(mol ⋅dm

-3

)

-1

⋅m in

-1

k 3=

(0.01-5.50⨯10)mol ⋅dm 0.01mol ⋅dm

-3

-3

⨯5.50⨯10mol ⋅dm

-3

=11.69(mol ⋅dm

-3

)

-1

⋅m in

-1

同理,可以求出其他的速率系数值分别为:

k 4=11.55(mol⋅dm k 6=11.77(mol ⋅dm

-3

) )

-1

⋅min ⋅m in

-1

-3-1-1

,k 5=11.70(mol ⋅dm ) ⋅m in ,

-3-1-1

-3-1-1

,k 7=11.75(mol ⋅dm ) ⋅m in 。

-3-1-1

速率常数基本为一常数,说明该反应为二级反应,其平均值为:k =11.67 (mol ⋅dm ) ⋅m in 。

也可以用作图法来确定反应的级数。假设反应为二级,以直线的斜率计算速率系数的值。

1a -x

t 作图。若得一直线,说明是二级反应。从

(2)利用以转化分数表示的二级反应的定积分式,和a =b 的二级反应的半衰期公式,就可以计算出转化95%所需的时间和半衰期。 t =

1

y

=

1

(11.67⨯0.002) min

1

11.67(mol⋅dm

-3

-1

ka 1-y

1ka

0.951-0.95

=814.0 min

t 12=

=

)

-1

⋅min ⨯0.002mol ⋅dm

-1-3

=42.8 min

14.某些农药的水解反应是一级反应。已知在293 K时,敌敌畏在酸性介质中的水解反应也是一级反应,测得它的半衰期为61.5 d,试求:在此条件下,敌敌畏的水解速率系数。若在343 K时的速率系数为0.173 h,求在343 K 时的半衰期及该反应的活化能E a 。

解: 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与反应物的起始浓度无关,从293 K 时的半衰期表示式,求出该温度下的反应速率系数 k (293 K) =

ln 2t 12

=

ln 261.5 d

=0. 0113 d =

-1

-1

4⨯. 71

-4

10

-1

h

再从343 K时的速率系数值,求出该温度下的半衰期 t 12(343 K) =

ln 2k 2

=

0.6930.173 h

-1

=4.01 h

已知两个温度下的速率系数,根据Arrhenius 公式的定积分公式,就可以计算反应的活化能。 ln k (T 2) k (T 1)

=

E a ⎛11⎫E a 0.1731⎫⎛1-1

- 解得 E =98.70 kJ⋅m ol =- ⎪ln a ⎪-4-1-1 R ⎝T 1T 2⎭4.71⨯108.314 J⋅K ⋅mol ⎝293K 343K ⎭

18.某一级反应,在40℃时,反应物转化20%需时15 min ,已知其活化能为100 kJ⋅mol -1。若要使反应在15 min 内,反应物转化50%,问反应温度应控制在多少?

解:对于一级反应,已知反应完成20% 所需的时间,就可以从它的积分式求出反应的速率系数 k 1=

1t ln

11-y

=

115m in

⨯ln

11-0.2

=0.0149m in

-1

对于一级反应,已知半衰期(完成 50%所需的时间),就可以计算该温度下的速率系数 k (T 2) =

ln 2t 2

=0.69315m in

=0.0462m in

-1

根据Arrhenius 公式的定积分公式,T 2成了唯一的未知数

3

E a ⎛11⎫0. 04621⨯00

ln == -⎪ ln k (T 1) R ⎝T 1T 2⎭0.01498.314

k (T 2)

⎛101⎫1

- 解得: T 2=323 K ⎪313T ⎝2⎭

所以,反应温度应控制在323 K。

24.乙醛热分解反应的主要机理如下:

→CH 3+ CHO (1) CH 3+ CH3CHO −−→CH 4+ CH3CO (2) CH 3CHO −−

→CH 3+ CO (3) CH 3+ CH3−−→C 2H 6 (4) CH 3CO −−

k 3

k 4

k 1

k 2

试推导:(1)用甲烷的生成速率表示的速率方程。 (2)表观活化能E a 的表达式。 解:(1) 根据反应机理中的第二步,甲烷的生成速率为

d[CH 4]d t

=k 2[CH 3] [CH 3C H O ]

但是,这个速率方程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因为含有中间产物[CH 3]项,它的浓度无法用实验测定。利用稳态近似,将中间产物的浓度,改用反应物的浓度来代替。设反应达到稳态时,

d [C H ]3

=k 1[C H 3C H O -k ]d t

2

[C H ] [C H +C H C O H ]k 3[C O -]k 23433[C H =] 3

2

d [C H C O ]3

=k 2[C H 3] [C 3H C -H k O 3]

d t

1 O ][C =H C 3

12

⎛k ⎫

根据上面两个方程,解得 [CH 3]= 1⎪

⎝2k 4⎭

[CH 3C H O ]

12

代入甲烷的生成速率表示式,得

⎛k 1⎫d[CH 4]

=k 2[CH 3] [CH 3C H O ]=k 2 ⎪d t ⎝2k 4⎭

[CH 3C H O ]

32

=k [CH 3C H O ]

32

12

⎛k ⎫这就是有效的用甲烷的生成速率表示的速率方程,式中,表观速率系数k 为 k =k 2 1⎪

⎝2k 4⎭

(2)活化能的定义式为:E a =R T 2

12

d ln k d T

。对表观速率系数表达式的等式双方取对数,得:

d l n k d T

d l k n 2d T

l n ⎡1d k 1

-

2⎢d T ⎣

2

l n k =l n k 2+

[

l n k -1

l n -2k ]l n 然后对温度微分: 4

=+

d k 4⎤l n

d T ⎥⎦

等式双方都乘以RT 2因子,得 R T 2

d l n k d T

=R T

2

d l k n 2d T

+

⎡12

R ⎢2⎣

d k l n 1

-d T

R d k 4⎤l n ⎥d T ⎦12

⎡⎣E a,1-E a,4⎤⎦

对照活化能的定义式,得表观活化能与各基元反应活化能之间的关系为: E a =E a,2+

第八章 电化学

16.将一根均匀的铁棒,部分插入水中,部分露在空气中。经若干时间后,哪一部分腐蚀最严重?为什么? 答:在靠近水面的部分腐蚀最严重。因为在水下部分的铁棒,虽然有CO 2(g)和SO 2(g)等酸性氧化物溶于水中,使水略带酸性,但H + 离子的浓度还是很低的,发生析氢腐蚀的趋势不大;铁棒露在空气中的部分,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无电解质溶液,构成微电池的机会较小;而在靠近水面的部分,既有氧气,又有微酸性的电解质溶液,所以很容易构成微电池,发生耗氧腐蚀,这样形成的原电池的电动势比在水中的析氢腐蚀的电动势大,因而这部分腐蚀最严重。

五.习题解析

4.在某电导池内,装有两个直径为0.04 m并相互平行的圆形银电极,电极之间的距离为0.12 m。若在电导池内盛满浓度为0.1 mol⋅dm 的AgN O 3溶液,施以20 V的电压,则所得电流强度为0.1976 A。试计算该电导池的电导池常数、AgN O 3溶液的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

解:根据所要计算物理量的定义式,即可以进行计算,但都要严格使用SI 的基本单位(即m, kg, s),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3

K cell =

l A

=

l

πr

2

=

0.12 m3.14⨯(0.02 m)

2

=95.54 m

-1

G =

1R

=

I U

=

0. 1976 A

=9. 8⨯8

20 V

10 S

-3

κ=G

l A

=G K cell =9.88⨯10

-3

S⨯95.54 m

-1

=0.944 S⋅m

-1

Λ m=

κc

=

0.944 S⋅m 100 mol⋅m

-1-3

-32-1

=9.44⨯10 S⋅m ⋅mol

5.在298 K时,用同一电导池测得浓度为0.1 mol⋅dm -3的KCl 水溶液的电阻为24.69 Ω,浓度为0.01 mol⋅dm -3

的乙酸(HAc )水溶液的电阻为1982 Ω。试计算该HAc 水溶液的解离平衡常数。已知:298 K时,0.1 mol⋅dm -3的

∞-22-1

KCl 水溶液的电导率为1.289 S⋅m -1,Λ m(HAc) =3.907⨯10 S⋅m ⋅m ol 。

解: 用电导测定的方法计算弱电解质溶液的解离平衡常数,要使用Ostwald 稀释定律,即计算达到解离平衡时HAc 的摩尔电导率Λ m(HAc) ,将它代入Ostwald 稀释定律公式就能计算得到解离平衡常数的值。也可以用摩尔电导率Λ m(HAc) 先计算出HAc 的解离度α,α=

Λ m(HAc) Λ m(HAc)

,代入解离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也可以。

要计算Λ m(HAc) ,必须先计算HAc 水溶液的电导率。电导的测定实际是测定电阻,但计算时要用到电导池中电极的面积和电极间的距离,这又是不容易测定的数值,因为电极的表面一般都是镀了铂黑的。常用的方法是用已知电导率的标准KCl 水溶液先测定电导池常数,然后用该电导池测定未知溶液的电阻,就可得到未知溶液的电导率数值。

用已知电导率的KCl 溶液测定电导池的电阻,主要是测定该电导池的电导池常数,K cell =相同的电导池,电导池常数也相同,则电导率之比就等于电阻的反比,即

l A =1

R =κR

ρ

κ(HAc)κ(KCl)

=

R (KCl)R (HAc)

κ(H A c =) κ

24.69 ΩR (K C l ) -1-1

=1.289 S⋅m ⨯=0.016 S⋅m (K 1982 ΩR (H A c )

1-3

1

=1.6醋10-3 Sm 2 mol -

Λ m(HA c) =

k c

=

0.016 S×m -3

0.01醋10mol m

代入Ostwald 稀释定律的公式,可得到解离平衡常数

c

K

c

=

Λ m

0.01⨯(1.6⨯10 )-5c ==1.75⨯10 -2-2-3∞

(Λ m-Λ m)3.907⨯10(3.907⨯10-1.6⨯10 )

Λ mΛ m

m

2

-32

也可以先计算HAc 的解离度 α=HAc 的解离平衡为

=

1.6⨯10S ⋅m ⋅m ol 3.907⨯10S ⋅m ⋅m ol

-2

2

-1

-32-1

=0.04

+-垐 HAC 噲 H +AC

t =0 c 0 0

t =t e c (1-a ) c a c a

K

=

αc /c

2

(1-α)

=

(0.04)⨯0.01(1-0.04)

2

=1.67⨯10

-5

11.有下列电池,写出各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1)Pt |H 2(p H ) |H +(a H ) || Ag+(a Ag ) |Ag(s)(2)A g(s)|A gI(s)|I(a I ) ||Cl (a Cl ) |A gC l(s)|A g(s)

2

+

+

--

--

(3)Pt |H 2(p H 2) |NaOH(a ) |HgO(s)|Hg(l) (4)Pt |Fe 3+(a 1),Fe 2+(a 2) || Ag+(a Ag ) |Ag(s)

+

解:(1)负极 H 2(p H 2) −−→2H (a H +) +2e 正极 2Ag +(a Ag ) +2e -−−→2Ag(s)

+

+-

净反应 H 2(p H ) +2Ag +(a Ag ) =2H +(a H ) +2Ag(s)

2

+

+

(2) 负极 A g (s +) I a I -(−) −→ 净反应 A g C l (+s I ) a I -(=)

--

-

I A g +(s ) 正极 A g C l (+s ) −e −→A +g I (s a ) Cl -C l

-

-

--

A +g (s ) a Cl -C l (

-

(3) 负极 H 2(p H 2) +2OH (a OH -) −−→2H 2O (l)+2e

→2O H (a O H ) +H g(l) 正极H gO (s)+H 2O (l)+2e −−

-

--

净反应 H 2(p

H 2

) +H g O (=s )

H +g (l 2)

H O (l )

+

3+-+-(4) 负极 Fe 2+(a 2) −−→Fe (a 1) +e 正极 Ag (a Ag ) +e −−→Ag(s)

净反应 Fe 2+(a 2) +Ag +(a Ag ) =Fe 3+(a 1) +Ag(s)

+

12. 试将下述化学反应设计成合适的电池

(1)AgCl(s)=Ag +(a Ag ) +Cl -(a Cl ) (2)Fe 2+(a Fe ) +Ag +(a Ag ) =Fe 3+(a Fe ) +Ag(s)

+

-

2+

+

3+

+-

(3)2H 2(p H ) +O 2(p O ) =2H 2O (l) (4)H 2O(l) H (a H +) +OH (a OH -)

2

2

(5)S n

2+

(a Sn 2+) +T l (a T l 3+) =S n

+

3+4+

(a Sn 4+) +T l (a T l +)

+

+

+

解 :(1)生成物Ag 是由Ag(s)氧化而来的,所以电极Ag(s)|Ag (a Ag ) 做阳极,

+-

难溶盐电极Cl (a Cl -) |AgCl(s)|Ag(s)做阴极,所设计的电池为Ag(s)|Ag (a Ag ) ||Cl(a Cl ) |AgCl(s)|Ag(s)

+

-

-

然后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进行验证。

+-

s ) −e −→ 负极 Ag(s)−−→Ag (a Ag ) +e 正极 A g C l (+

+

-

A +g (s ) a Cl -C l (

-

净反应 AgCl(s)=Ag (a Ag ) +Cl (a Cl )

+

-

+-

说明设计的电池是正确的。同理,其余设计的电池为

(2) Pt |Fe (a Fe ),Fe (a Fe ) || Ag(a Ag ) |Ag(s)

3+

2+

+

3+2++

(3) Pt |H 2(p H 2) |H (或OH )(aq)|O 2(p O 2) |Pt (4) Pt | H2(p )|H +(a H (5) Pt |Sn 4+(a Sn 4+),Sn

+

+-

)||OH (a

-

OH

-

)|H (p )|Pt

2

2+

+3

(a Sn 2(a Tl +3), Tl +(a Tl +) |Pt +) ||Tl

20.已知电极T l 3+, T +l |

的P t 还原电极电势E 3+

T l ,电极T l |T l (s 的) 还原电极电势 =1. 250 V , T l

+

+

3+

E Tl +|Tl =-0.336 V。试计算电极T l |T l(s)的还原电极电势E Tl 3+|Tl 的值。

解:首先写出电极反应,写出摩尔Gibbs 自由能变化值与标准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根据Hess 定律,电极反应

相加减,∆r G m 也是相加减的关系,但是电极电势不能相加减,而要从∆r G m 的数值和关系式得到。

3+-

(1) T l +2e =

T l ∆ r G m , = - F E 3+1T l

+

, T l

+

2

-

(2) T l ++e =

T l (s ) ∆ r G m , = - F E + 2T l |T l

(3) T l 3++3-e =因为(3)=(1)+(2),所以

T l (s ) ∆ r G m , = - F E 3+3T l |T l

3

∆r G m,3=∆r G m,1+∆r G m,2 -3FE Tl =-2FE Tl 3+,Tl +-FE Tl +|Tl 3+

|Tl

E T l 3+|T l =

23

E T l 3+,T l ++

1

1⎡2⎤

E T l +|T l = ⨯1.250+⨯(-0.336) ⎢3⎥ V=0.721 V33⎣⎦=-0.036 V,E

Fe

3+

21. 已知 E Fe

3+

|Fe ,Fe

2+

=0.771 V。试计算

(1) E Fe

2+

|Fe

的值。

2+

(2) 反应Fe(s)+2Fe 3+ 3Fe 的标准平衡常数。

解:首先写出电极反应,写出摩尔Gibbs 自由能变化值与标准电极电势之间的关系。根据Hess 定律,电极反应

相加减,∆r G m 也是相加减的关系,但是电极电势不能相加减,而要从∆r G m 的数值得到。

(1) Fe

3+

+3e −−→Fe(s) ① ∆r G m,1=-3E Fe 3+|Fe F

-

Fe Fe

3+

+e −−→Fe

-

-2+

② ∆r G =-E F e 3+m , 2

, F e

2+

F

2+

+2e −−→Fe(s) ③ ∆r G m,3=-2E Fe 2+|Fe F

m , 3

③=①-② ∆r G

=-3E -2E F e |F F e

2+

=∆G r

m , 1

-∆G r

F F +E F |e e

3+3+

3+

F e

F 2, +F

e

E F

e |

2+

=F e

32

E

F |e

1

-F e E 2

3+

F

31=⨯(0.771 V) =-0.440 V 2+⨯(-0.036 V) -e , F e

22

3+2+2+

(2) 需要设计一个电池,使电池反应就是Fe(s)+2Fe 3Fe 这个反应。这里Fe 氧化为Fe ,把这个电

极作负极。Fe 3+还原为Fe 2+,把这个氧化还原电极作正极,则所设计的电池为:Fe (s)│Fe2+(a =1)‖Fe 3+(a =1),

3+2+

Fe 2+(a =1)│Pt 在电池反应Fe(s)+2Fe 3Fe 中,有2个电子得失,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E

=E Fe 3+,Fe 2+-E Fe 2+|Fe =(0.771+0.440) V=1.211 V

K

⎛zE F ⎫⎛2⨯1.211⨯96500 ⎫40

=exp =9.32⨯10⎪=exp ⎪

8.314⨯298⎝⎭⎝RT ⎭

3+

3+

2+

3+

2+

也可将电池设计为 Fe (s)│Fe(a =1)‖Fe (a =1), Fe(a =1)│Pt电池反应也是 Fe (s)+2 Fe=3 Fe,有3个电子得失. 该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E

=E Fe 3+,Fe 2+-E Fe 3+|Fe =(0.771+0.036) V=0.807 V

K

=exp(

zE F

⎛3⨯0.807⨯96500 ⎫40

) =exp ⎪=8.96⨯10 RT 8.314⨯298⎝⎭

27.有电池C u(s)|C u(Ac)2(0.1 mol ⋅kg -1) |AgAc(s)|Ag(s),已知298 K 时该电池的电动势

E (298K) =0.372 V,在308 K时,E (308K) =0.374 V,设电动势E 随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又知298 K时,

E Ag +|Ag =0.799 V,E 2+=0.337 V。 Cu |Cu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2)当电池反应中电子的得失数为2时,求反应进度为1 mol时的∆r G m , ∆r H m 和∆r S m 。 (3)求醋酸银AgAc(s)的活度积常数K ap (设活度因子均为1)。

解:C u(Ac)2是可溶性盐,不要误认为是难溶盐,将电极反应写错,这样就会一错到底。 →Cu (1) 负极,氧化 Cu(s)−−

-2+

(a Cu 2+) +2e

-

-

→2Ag(s)+2Ac (a Ac -) 正极,还原 2AgAc(s)+2e −−

净反应 C u (s +) 2A g A −c (−→s )

2+A g (s a ) C

2+

u

2+

C +u (

-

a A ) -c 2A c (

)

(2)设电动势E 随温度的变化是均匀的,意味着电动势的温度系数可以用电动势的差值除以温度的差值来求,得到的是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的是,已规定电子的得失数为2。所以

(0.374-0.372)V ⎛∂E ⎫⎛∆E ⎫-4-1

===2.0⨯10 V⋅K ⎪ ⎪

(308-298)K ⎝∂T ⎭p ⎝∆T ⎭p

∆r G m =-zEF =-2⨯0.372 V⨯96500 C⋅mol ∆r S m =zF

⎛∂E ⎫-1

⨯l ⎪=2⨯96500 ⋅C m o

∂T ⎝⎭p

-1

=-71.80 kJ⋅mol

-4

-1

-1

-1

-1

⨯2. 01⋅0=V 38.6 JK ⋅K ⋅mol

∆r H m =∆r G m +T ∆r S m =(-71.80+298⨯38.6⨯10)kJ ⋅mol

-3-1

=-60.29 kJ⋅mol

-1

(3)要计算AgAc(s)的活度积K ap ,一般是要设计一个电池,使电池反应恰好是AgAc(s)的解离反应。也可以将二类电极反应写成一类电极反应的形式,直接将K ap 引入计算电动势的Nernst 方程,使之成为唯一的未知数。

解法1:首先设计一个电池,使电池反应就是AgAc(s)的解离反应,这样可从所设计电池的标准电动势,计算

该电池反应的平衡常数,这就是AgAc(s) 的活度积。所设计的电池为:

+-

Ag(s)|Ag (a Ag +)|| Ac(a Ac -) |AgAc(s)|Ag(s)

电池反应为: A g A c (=s )

+

A a g +(+A g

-

)

-

a A -c (A c

)

现在要从已知电池的电动势,求出E Ac

AgAc Ag

。已知电池电动势的计算式为

2

E =E A c -浇-E C u 2+ C u -A gA c A g

R T 2F

ln(a C u 2+⋅a A c -)

2

⎤ 解得:E -ln ⎡0.1⨯(0.2)=0.638 V ⎣⎦Ac 浇AgAc Ag

2 F

0.372 V=E A c -浇-0.337 V-A gA c A g

-

R T

则所设计电池的标准电动势为: E =E A -E c 浇A g A c A g

+

A g

=(A 0g . 63-8

0. 799-) V =0 . 161 V

AgAc(s)的活度积为:K

ap

⎛zE F ⎫⎡1⨯(-0.161) ⨯96500⎤-3

=exp =exp =1.89⨯10 ⎪⎢⎥8.314⨯298⎣⎦⎝RT ⎭

解法2:将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写成

负极,氧化 Cu(s)−−→Cu

⎛K ap

正极,还原 2A g a Ag +=

a Ac -⎝

+

2+

(a Cu 2+) +2e

-

⎫-

→2A g(s) ⎪+2e −−

⎪⎭

⎫2+

→2A g(s)+C u (a C u 2+) ⎪−−⎪⎭

⎛K ap +

净反应 C u(s)+2A g a Ag +=

a Ac -⎝

E =E Ag +浇-E Cu 2+

Ag

Cu

-

RT 2F

ln

a Cu 2+a Ac -(K ) RT 2F

ap

2

2

0.372 V=(0.799-0.337)V -ln

0.1⨯(0.2)(K

ap

2

)

2

解得: K ap =1.90⨯10

-4

-1

-3

30.在298 K和标准压力时,电解一含Zn 2+溶液,希望当Zn 2+浓度降至1⨯10 mol ⋅kg 析出,试问溶液的pH 应控制在多少为好?已知E Zn 值与浓度无关。

2+

时,仍不会有H 2(g)

|Zn

=-0.763 V,H 2(g)在Zn(s)上的超电势为0.72 V,并设此

解:要使H 2(g)不析出,H 2(g)的实际析出电势应小于Zn 2+的析出电势。首先分别列出两个电极电势的计算式 E Zn

=E Zn 2+|Zn -

R T F

R T 2F 1a H +

2+

|Zn

ln

1a Zn 2+

R T

=-0. 763 -2F 1

-4=-1⨯10

0. 8 81 V

E H +|H =E H +|H -

2

2

ln

-ηH 2=(-0.05916⨯pH -0.72) V

(-0.05916⨯pH -0.72) V 22. 7

溶液的pH 应控制在2.72以上,H 2(g)才不会与Zn(s)同时析出。


相关文章

  • 2017天然药物化学期末考试答案
  • 天然药物化学 交卷时间:2017-09-08 10:43:00 一.单选题 1. (2分) 具有抗疟作用的倍半萜内酯是( ) ∙ ∙ ∙ ∙ ∙ 得分: 2 知识点: 天然药物化学作业题 答案D 解析2. A. 莪术醇 B. 莪术二酮 C. ...查看


  • 安全生产培训考试题
  • 安全生产培训考试题 一.是非题 1.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答案:1.(√) 2.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负领导责任.( ) 答案:2.(×)(全面负责) 3.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 ...查看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安全资格证考试题2016.3期
  • 判断题 1. 根据需要加油站可以随时接装临时电气线路. 您的答案: 错误 正确答案: 错误 2. 如果可燃物与空气(或其他氧化剂)已经混合均匀,并且完全是气相遇火源而燃烧(爆炸),这种燃烧叫动力燃烧. 您的答案: 正确 正确答案: 正确 3 ...查看


  • 上海寒假作业答案快乐寒假8年级物理
  • 上海寒假作业答案 快乐寒假 8年级物理 答案如有不完整的,可以登录梯子网,注册学生账号,然后使用"答疑"功能,会有老师解答.90%的题目会在10分钟内得到解答. 上海寒假作业答案 快乐寒假 8年级物理 答案如有不完整的, ...查看


  • 关于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 关于化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问题的提示 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埋头钻研题海.而忽视自身心的健康成长于人格品德修养的修炼.我们的老师也在不断探求教学方式的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培养解题技能.应对考试是可以在一段时间通过强化训练来完成,但 ...查看


  • 胺基化带答案试卷
  • 胺基化带答案试卷 001.安全阀的承压件材料,应当适应工作介质.最高操作压力.最高和最低操作温度,以便保证安全阀可靠运行.(1.0分) 答案:对 002.安全阀铭牌中产品编号应当为阀体上的永久性标志.(1.0分) 答案:对 003.在压力表 ...查看


  • 化工设计概论第一阶段作业
  • 化工设计概论第一阶段作业 第1题 下面哪一个不是化工设计的内容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0.5 此题得分:0.5 批注:由前言第4个内容"化工设计的内容"中,分析得到答案 第2题 基本建设阶段可分为几个时期 您的答案:D ...查看


  • 高二物理寒假作业答案
  • 22.280m 200m 5m/s 23. 18 10 东偏北53° 24.2m/s2 25.(1)10m/s,向下:7.5m/s,向上 (2)大小350m/s2 方向向上 2011届高二物理寒假自主学习答案(1月25日) 21.12.5 ...查看


  • 大学物理(上)作业4
  • 大学物理作业4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平均地分配在每一个平动自由度上,且每一个平动自由度上的平均平动动能大小都是___ A.kT /5 B.kT /4 C.kT /3 D.kT /2 答案:D 第2题 如图所示 答案:C 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