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BX66012-87高盐稀态发酵酱油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质量标准 ZB X 66012-87 Quality standard of soy sauce with process

of high-Salt and diluted state fermentaion

━━━━━━━━━━━━━━━━━━━━━━━━━━━━━━━━━━━━━━━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小麦粉)为原料,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 (或固稀发酵工艺)生产的酱油。不适用于以本标准酱油为基础,经加工再制的各类酱油 产品。

1 质量标准

1.1 感官指标,见表1。

表1

━━━━━━━┳━━━━━━━━━━━━━┳━━━━━━━━┳━━━━━━━━ 指 级别┃ ┃ ┃

标 ┃ 一 级 ┃ 二 级 ┃ 三 级 项 目 ┃ ┃ ┃

━━━━━━━╋━━━━━━━━━━━━━╋━━━━━━━━╋━━━━━━━━ 色 泽 ┃红褐色或浅红褐色,色泽鲜艳┃红褐色或浅红褐色┃红褐色或浅红褐色 ━━━━━━━╋━━━━━━━━━━━━━╋━━━━━━━━╋━━━━━━━━ 香 气 ┃具有较浓的酱香及酯香 ┃具有酱香及酯香 ┃ 具有酱香 ━━━━━━━╋━━━━━━━━━━━━━╋━━━━━━━━╋━━━━━━━━ 滋 味 ┃滋味鲜美、醇厚、咸甜适口 ┃味鲜、咸甜适口 ┃ 鲜咸适口 ━━━━━━━╋━━━━━━━━━━━━━╋━━━━━━━━╋━━━━━━━━ 体 态 ┃ 澄 清 ┃ 澄 清 ┃ 澄 清 ━━━━━━━┻━━━━━━━━━━━━━┻━━━━━━━━┻━━━━━━━━

1.2 理人指标,见表2。

表2

━━━━━━━━━┳━━━━━━━━┳━━━━━━━━━━┳━━━━━━━━━ 指 级 别┃ 一 级 ┃ 二 级 ┃ 三 级 标 ┃ ┃ ┃

项 目 ┃ ┃ ┃

━━━━━━━━━╋━━━━━━━━╋━━━━━━━━━━╋━━━━━━━━━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 13 ┃ 10 ┃ 8

g/100mL ┃ ┃ ┃

━━━━━━━━━╋━━━━━━━━╋━━━━━━━━━━╋━━━━━━━━━ 全 氮 ≥┃ 1.3 ┃ 1.0 ┃ 0.7

以氮计,g/100mL ┃ ┃ ┃ ━━━━━━━━━╋━━━━━━━━╋━━━━━━━━━━╋━━━━━━━━━ 氨 基 氮 ≥┃ 0.7 ┃ 0.55 ┃ 0.4

以氮计,g/100mL ┃ ┃ ┃

━━━━━━━━━┻━━━━━━━━┻━━━━━━━━━━┻━━━━━━━━━

1.3 卫生指标

执行GB 2717-81《酱油卫生标准》之规定。

2 卫生管理办法

执行GB 2717~2721—81《酱油、酱、食醋、味精、食盐卫生标准》之规定。 3 检验规则

3.1 每批产品按规定抽取定量样品。按本标准项目检验,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出厂销售。

3.2 每批产品,应附有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签发的质量合格证。

3.3 凡不以本标准规定的原料及工艺生产的调味汁液,不得以“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名 义出售。

3.4 生产所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鉴定,防止污染和变异。

4 检验方法

按照SB 74—78酱油、食醋、酱类的检验方法标准执行。

5 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5.1 包装容器(玻璃瓶、塑料瓶、桶、袋等)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之规 定。

5.2 酱油包装产品使用周转箱,应符合GB 5737—85《食品塑料周转箱》标准之规定。

5.3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销售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之规定。酱油包装容器上应贴有 明显的标志,标志应标明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等级、重量(或容量);

b. 出厂日期;

c. 保存日期;

d. 主要原料;

e. 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f. 出产厂名;

g. 生产许可证批号等。

5.4 酱油产品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场地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严禁与不洁或有 毒物品混贮、混运。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商业部副食品局提出。

本标准由天津市副食调料公司、天津市调料品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肇元、王志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87-11-20发布 1988-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高盐稀态发酵酱油质量标准 ZB X 66012-87 Quality standard of soy sauce with process

of high-Salt and diluted state fermentaion

━━━━━━━━━━━━━━━━━━━━━━━━━━━━━━━━━━━━━━━ 本标准适用于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小麦粉)为原料,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 (或固稀发酵工艺)生产的酱油。不适用于以本标准酱油为基础,经加工再制的各类酱油 产品。

1 质量标准

1.1 感官指标,见表1。

表1

━━━━━━━┳━━━━━━━━━━━━━┳━━━━━━━━┳━━━━━━━━ 指 级别┃ ┃ ┃

标 ┃ 一 级 ┃ 二 级 ┃ 三 级 项 目 ┃ ┃ ┃

━━━━━━━╋━━━━━━━━━━━━━╋━━━━━━━━╋━━━━━━━━ 色 泽 ┃红褐色或浅红褐色,色泽鲜艳┃红褐色或浅红褐色┃红褐色或浅红褐色 ━━━━━━━╋━━━━━━━━━━━━━╋━━━━━━━━╋━━━━━━━━ 香 气 ┃具有较浓的酱香及酯香 ┃具有酱香及酯香 ┃ 具有酱香 ━━━━━━━╋━━━━━━━━━━━━━╋━━━━━━━━╋━━━━━━━━ 滋 味 ┃滋味鲜美、醇厚、咸甜适口 ┃味鲜、咸甜适口 ┃ 鲜咸适口 ━━━━━━━╋━━━━━━━━━━━━━╋━━━━━━━━╋━━━━━━━━ 体 态 ┃ 澄 清 ┃ 澄 清 ┃ 澄 清 ━━━━━━━┻━━━━━━━━━━━━━┻━━━━━━━━┻━━━━━━━━

1.2 理人指标,见表2。

表2

━━━━━━━━━┳━━━━━━━━┳━━━━━━━━━━┳━━━━━━━━━ 指 级 别┃ 一 级 ┃ 二 级 ┃ 三 级 标 ┃ ┃ ┃

项 目 ┃ ┃ ┃

━━━━━━━━━╋━━━━━━━━╋━━━━━━━━━━╋━━━━━━━━━ 可溶性无盐固形物≥┃ 13 ┃ 10 ┃ 8

g/100mL ┃ ┃ ┃

━━━━━━━━━╋━━━━━━━━╋━━━━━━━━━━╋━━━━━━━━━ 全 氮 ≥┃ 1.3 ┃ 1.0 ┃ 0.7

以氮计,g/100mL ┃ ┃ ┃ ━━━━━━━━━╋━━━━━━━━╋━━━━━━━━━━╋━━━━━━━━━ 氨 基 氮 ≥┃ 0.7 ┃ 0.55 ┃ 0.4

以氮计,g/100mL ┃ ┃ ┃

━━━━━━━━━┻━━━━━━━━┻━━━━━━━━━━┻━━━━━━━━━

1.3 卫生指标

执行GB 2717-81《酱油卫生标准》之规定。

2 卫生管理办法

执行GB 2717~2721—81《酱油、酱、食醋、味精、食盐卫生标准》之规定。 3 检验规则

3.1 每批产品按规定抽取定量样品。按本标准项目检验,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出厂销售。

3.2 每批产品,应附有生产厂质量检验部门签发的质量合格证。

3.3 凡不以本标准规定的原料及工艺生产的调味汁液,不得以“高盐稀态发酵酱油”名 义出售。

3.4 生产所使用的菌种,应定期进行鉴定,防止污染和变异。

4 检验方法

按照SB 74—78酱油、食醋、酱类的检验方法标准执行。

5 包装、标志、运输及贮存

5.1 包装容器(玻璃瓶、塑料瓶、桶、袋等)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之规 定。

5.2 酱油包装产品使用周转箱,应符合GB 5737—85《食品塑料周转箱》标准之规定。

5.3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销售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之规定。酱油包装容器上应贴有 明显的标志,标志应标明下列内容:

a. 产品名称、等级、重量(或容量);

b. 出厂日期;

c. 保存日期;

d. 主要原料;

e. 主要成分及其含量;

f. 出产厂名;

g. 生产许可证批号等。

5.4 酱油产品在贮存、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场地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严禁与不洁或有 毒物品混贮、混运。

━━━━━━━━━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商业部副食品局提出。

本标准由天津市副食调料公司、天津市调料品研究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鲁肇元、王志原。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部1987-11-20发布 1988-07-01实施


相关文章

  • 高级调味品加工工艺与配方
  • 0评价 我来评价 给个评价吧? 请选择星星评价 想要纸本书?按需印刷服务 高级调味品加工工艺与配方收藏 作者:陈洁主编 出版日期:2001 页数:308 关键词:调味品 食品加工 配方 陈洁 分类:工业技术>酿造工业 在线阅读高级调味 ...查看


  •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是以脱脂大豆(或大豆)及麸皮.麦粉等为原料,经蒸煮.制曲.并采用低盐(食盐6~8%)固态(水分为50~58%)发酵方法生产的酱油.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低盐固态发酵酱油 用    途 食用 属    性 发酵 类    型 ...查看


  • 食品检验工试题库(附答案)
  • 食品检验检疫 第一部分:单项选择 1.我国电力的标准频率是( D )Hz. A.220 B.110 C.60 D.50 2.标准是对( D )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 A.单一 B.复杂性 C.综合性 D.重复性 3.实验室安全守则中规定 ...查看


  • 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
  • 第5卷 第4期 2014年4月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Journal of Food Safety and Quality Vol. 5No. 4 Apr. , 2014 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 范琳琳, 陈启和* (浙江大学食 ...查看


  • 食品发酵工程
  • 填空: 1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霉菌和酵母菌; 丝状真菌的发酵(霉菌.放线菌) 常用的为毛霉属(腐乳毛霉.鲁氏毛霉) .曲霉属(米曲霉.黑曲霉) 和根霉属(华根霉.少孢根霉) 2 巴斯德.科赫等人的工作成果推动了微生物发酵及工艺调控 ...查看


  • 酱油的色泽
  • 酱油的色泽形成和影响因素 姓名:田俊 学号:T110119 专业:食品科学 . 摘要:色泽是指酱油颜色的深浅,用色率强度来表示.色调是酱油中含主要颜色强弱的指标,可用红色指数来表示.通过在发酵前期的酱醪汁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氨基酸.还原糖.有机 ...查看


  • 酱油也是有级别划分的
  • 调味品行业(酿造酱油)知识读物 酱油也是有级别划分的,按国家标准,根据氨基酸态氮.总氮以及可溶性无盐固形物的含量划分为一.二.三级酱油. 在酱油酿造过程中,把原料中的蛋白质经蛋白酶作用,逐渐分解成氨基酸等成分,而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结构 ...查看


  • 我国酱油生产三大技术成果_周秀琴
  • 我国酱油生产三大技术成果 周秀琴 (杭州310009) 摘 要 我国传统酱油生产, 近来取得科技攻关的三大成果.酿造酱油专用酶制剂开发成功; 高效 清洁生产工艺, 30d 可酿成高档酱油; 利用高压高频电磁场技术解决酱油2次沉淀难题等对提高 ...查看


  •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 基本资料 食品发酵与酿造工艺学 作者: 何国庆主编 出版社: 出版年: 2001年12月第1版 页数: 定价: 38 装帧: ISAN: 内容简介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用:本书介绍了微生物的代谢调控理论及其在食品发酵与酿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