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读后感

《大学》读后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里的句子。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

《大学》的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四有”新人们的个人修行之道,“平治齐修”则是“古之圣王”的基本国策了。这种国策,用一句歌词说,就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可是很遗憾,偏偏有些人吝啬于一点爱,有些人等着别人献出爱,还有人名为爱人,实为害人。总之,不“诚其意”、“致其知”者,钻营计较于片瓦只草、蝇头小利者,众矣。

主流意识形态则不然。虽然它的代表人也在追名逐利,但于阐理论、广教化之时,他们却对私心杂念熟视无睹,一味强调正心诚意。长此以往,这样的结果,人们人格分裂,好话满篇,同时又坏事作绝;表面上满纸神圣言,背地里则是一套潜规则。

儒家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民为本。这句话所阐述的道理和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出一辙。在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保有天下。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为立志作君子的千古士人立下了道德、为人处事的标杆,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读书人。“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诫读书人,要做有才有德的君子,必须时时反省、分秒不可懈怠,努力学习,谨守品行。之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也。“君子必慎乎其独”,尊重自我,尊重天地良心,则应当人前人后一个样。独处时最能反应一个人的德行,自古至今,有多少道貌岸然,人前人样、人后鬼样,披着羊皮的狼,祸害世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非黑白一眼洞穿,既需要广博的知识、深厚的阅历,更需要有一颗正直无私的心。心正才能摒弃个人好恶、世俗偏见,正确的去判断。“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子其口出。”胸怀如大海,纳万物而波澜不惊;如宇宙,日月星辰运行其间,而静默不语。人有才,惜之、爱之、举荐之、助之。社会有此伯乐,则中华幸甚。“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也。”共产主义的模式,大同社会的标准。

大学短短的二千来字,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学问不在于某一具体的技术,不拘泥于世俗的琐事。学问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

信院电子系

张志斌

1301190048

《大学》读后感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古典诗文《大学》里的句子。所谓“大学”,实质为大学问,人世间最重要的学问。

《大学》为“初学入德之门也”。经一章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条目。八个条目是实现三条纲领的途径。在八个条目中,修身是根本的一条,“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十章分别解释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本末、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是指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新民是指让人们革旧图新。止于至善是指要达到最好的境界。本末是指做事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格物、致知是指穷究事物的原理来获得知识。诚意就是“勿自欺”,不要“掩其不善而著其善”。正心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思。修身就是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齐家就是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家族。治国、平天下是谈治理国家的事。怎样治理国家呢?首先要作表率;自己讨厌的,不加给别人;要得众、慎得、生财、举贤。“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见贤能举,举而能先。

《大学》的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光明纯莹的心灵,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再通过礼乐教化,以启迪人们的自觉,去除物欲,不断更新自己的德行,而达到至善至美的最高境界。对大学的纲领有所体会,自然便会立定人生志向,以此为生命的理想方向。确定了心中志向,便不会轻易为外物所干扰,就会至死不渝的去追求。不论面对何事何物,都能认真思考,由此得到至善之理,明白明明德和亲民的关系如同根本和末梢的关系。“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对大学纲领有深切的认识和体会,自然距离大学之道的实现不远。

人们常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又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两者一样,都被人用来表达自己所理解的君子之道。这种君子之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

《大学》中“修齐治平”的顺序与此并不相同。文章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顺序不一样,境界也就迥异:“修齐治平”是“四有”新人们的个人修行之道,“平治齐修”则是“古之圣王”的基本国策了。这种国策,用一句歌词说,就是:“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

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可是很遗憾,偏偏有些人吝啬于一点爱,有些人等着别人献出爱,还有人名为爱人,实为害人。总之,不“诚其意”、“致其知”者,钻营计较于片瓦只草、蝇头小利者,众矣。

主流意识形态则不然。虽然它的代表人也在追名逐利,但于阐理论、广教化之时,他们却对私心杂念熟视无睹,一味强调正心诚意。长此以往,这样的结果,人们人格分裂,好话满篇,同时又坏事作绝;表面上满纸神圣言,背地里则是一套潜规则。

儒家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以礼治国,以民为本。这句话所阐述的道理和孟子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同出一辙。在上位者,要重视民众的力量,把人民做为立国之本,因为民众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存亡。有仁德的君主,应顺应民心,以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则,宽以待民,善待民众,关心民众疾苦,让民众安居乐业。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自然保有天下。这种治国思想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为立志作君子的千古士人立下了道德、为人处事的标杆,影响了中国千百年来的读书人。“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告诫读书人,要做有才有德的君子,必须时时反省、分秒不可懈怠,努力学习,谨守品行。之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也。“君子必慎乎其独”,尊重自我,尊重天地良心,则应当人前人后一个样。独处时最能反应一个人的德行,自古至今,有多少道貌岸然,人前人样、人后鬼样,披着羊皮的狼,祸害世间。“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是非黑白一眼洞穿,既需要广博的知识、深厚的阅历,更需要有一颗正直无私的心。心正才能摒弃个人好恶、世俗偏见,正确的去判断。“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子其口出。”胸怀如大海,纳万物而波澜不惊;如宇宙,日月星辰运行其间,而静默不语。人有才,惜之、爱之、举荐之、助之。社会有此伯乐,则中华幸甚。“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也。”共产主义的模式,大同社会的标准。

大学短短的二千来字,深刻阐明了人生和社会的大学问,以及做学问的最高境界。学问不在于某一具体的技术,不拘泥于世俗的琐事。学问在于明辨世间的大是大非,在于促进社会进步,为天下人树立榜样。

信院电子系

张志斌

1301190048


相关文章

  •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大学古本序>读后感 读<大学古本序>有感 通过7月22日从宝华二楼会议室学习<大学古本序>,从中可以看出王阳明致良知理论的提出, 标志着其心学理论体系的成熟.也是从南宋 ...查看


  •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
  •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 篇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读后感 <我的大学>是高尔基自传三部曲的第三部,第二章和第三章主要写的是高尔基在面包店和杂货铺工作的日子,在这一段时间,发生了一件悲痛的事:"高尔基的外祖母去世 ...查看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2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2011-12 作者:叶浩然 这本书对于大学生而言比较有名,记得曾有榜单把这本书列为大学生必读十本书之一.在进入大学后,在刘项育老师的推荐下,我终于真正阅读了此书. 这本书的主要阅读者是大学生,尤其是 ...查看


  • 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读后感
  • 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读后感 刚刚来到大学领到了一坨坨新书,忽然就发现了这本<优秀大学生成长手册>,在一叠叠教科书中很自然的就发现了这本书的与众不同,其他的教科书都是在教育你学习什么,而只有这本书,它在教育你该如何去学习.因此,刚刚 ...查看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1
  •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读后感 还有三个月我们就要实习了,这意味着我们即将离开我们的大学校园,告别我们的学生时代,那么几年大学,我们究竟在读什么?有没有学到什么呢?这个寒假看完<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深有感触. < ...查看


  • [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读后感
  • <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读后感 通过对<大学生廉洁教育读本>的学习,让我感触良多,给我上了一堂人生中颇具意义的课. 屈原云:"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廉洁是从古至今永恒不变的主题.<大 ...查看


  • 大学生廉洁读后感1
  • 大学生廉洁教育读后感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道,加强大学生廉洁教育,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育文化内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而提高国民素质是很有帮助的. 带着'为什么要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应该如何针对大学生进行廉洁教育?'的问题反复品读了 ...查看


  • 约稿函[散文欣赏]
  • <读后感>杂志社哲理散文集<思想者>选稿启事 <读后感>杂志第一本书<我们读世界>,经过一年半的努力终于出版了!<我们读世界>现在当当网.卓越网.京东网以及各大新华书店都可以买到. ...查看


  • 读大学究竟为什么-读后感
  • 大学是迈入社会之前的垫脚石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2012级英师六班 庄清莹 幼儿园,父母边陪我玩边引导我"要做个好好学习的孩子":小学,父母用实际行动告诉我"考得不好是要挨打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