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摘 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十八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论述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进行了粗略探析。对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深化教育;率先垂范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辟论述,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也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奋斗的目标和任务。对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有丰富的思想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支撑。   1.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性,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传统文化中许多闪光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例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积极奋斗精神;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广胸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精神;父慈子孝、伉俪和美、兄友弟恭的和谐家庭关系;言必信、行必果的诚实守信的处世之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观等。   2.马克思主义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使人摆脱剥削、压迫和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展开的。他们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视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奋斗的价值理想和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包含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等基本内容。事实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以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才能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中国国情、反映时代精神、研究中国问题、回答时代课题、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迫切需要和紧迫任务。   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全球思想文化交流需要   进入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既给我们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带来机遇,也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挑战。西方国家以“民主”“人权”为旗号,使用网络、影视、扶持邪教组织和分裂势力等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价值观的灌输。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和拜金主义影响下,在现代信息传播的商业环境之下,我国也出现了物欲膨胀、精神衰退的苗头。一些人被经济利益所驱使,丢弃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丢弃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与奋斗的主旋律,通过一些丑陋的甚至是不道德的方式吸引大众注意力。戏说红色经典、炒作负面新闻、曝光不雅照片、明星吸毒斗殴、代言虚假广告。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对传统文化失落迷茫,没有温情和敬意。种种有违传统文化中真善美品德的不良现象,弱化了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追求,侵蚀着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造成社会公德的萎缩和社会风气的鄙俗,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面临危机和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壮大,维护我国文化的安全和“文化主权”,是亟须正视和回应的时代课题。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需要   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布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布局。思想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越来越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此话让人深思,让我们在社会建设中感受到精神文化缺失所带来的影响,也说明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所以,全社会强烈地需要凝聚和形成价值共识。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文化问题的需要   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我国当前存在的文化问题突出表现为“六无”现象:一是文化无根,传统文化断裂,马克思主义危机;二是文化无魂,魂飞魄散,碎片化、物化;三是文化无序,道德失范、社会脱序;四是文化无力,缺乏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五是文化无声,理不屈而词穷,话语权很小;六是文化无信,信仰、信任、信心危机日深。这些现象导致历史、价值观的缺失。例如,大禹婚外情被臆断出来,孔子私生子身份被揭露出来,关公好色的本性被推断出来,司马相如包二奶被设想出来,李白、李清照喝酒赌博等,历史在所谓的通俗化中日益庸俗化。因此,我们必须完成价值观重建的任务。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也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奋斗的目标和任务。   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深化教育工作   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阵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宣传方式。广泛运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传播载体,运用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运用贴近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运用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运用遍布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用各具特色的文艺作品,运用丰富多彩的出版作品,源源不断地推出原创性的文化作品,并且有一个强大的文化产业来传播和营销其价值观和文化作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更好地走进群众、深入心灵,转化为社会的群体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自己一套独立的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平台。有利于凝聚起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并在价值输出上占领制高点,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和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知名人士、公众人物的独特作用,带动全社会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随这种表率和引领,社会风气也会随着主导的引领而逐渐向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落地生根。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加强制度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赖于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健全完善。只有锐意改革创新,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公正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制度体制机制之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才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也才能真心认同、热烈追求和忠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衷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并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而制度的规范作用对于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内在品性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敬畏规则,信任规则,遵守规则,久而久之,就会将制度的外在约束内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和自身的道德品性。   参考文献   [1]管子・牧民.   [2]共产党宣言.   [3]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2(14).   [4]苗遂奇,翁准南.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党建,2011(11).   (作者单位:中共鹿寨县委党校)

  摘 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十八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论述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进行了粗略探析。对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文化建设;深化教育;率先垂范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辟论述,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也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奋斗的目标和任务。对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有丰富的思想和坚实的理论基础作支撑。   1.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性,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之说融入儒家礼教思想之中,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传统文化中许多闪光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深厚基础和重要支撑。例如,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积极奋斗精神;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广胸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精神;父慈子孝、伉俪和美、兄友弟恭的和谐家庭关系;言必信、行必果的诚实守信的处世之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责任意识;民胞物与,天人合一的生态文明观等。   2.马克思主义为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宣布:“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使人摆脱剥削、压迫和异化,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展开的。他们把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视为无产阶级和人类奋斗的价值理想和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然包含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想、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诚实守信等基本内容。事实上,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以科学发展观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去解决市场经济带来的矛盾,才能以对人类未来文明和后人负责的态度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才能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去解决人的生活方式中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矛盾,更好地形成社会的文明道德风尚,同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中国国情、反映时代精神、研究中国问题、回答时代课题、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的迫切需要和紧迫任务。   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全球思想文化交流需要   进入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外来文化大量涌入,既给我们吸收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带来机遇,也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挑战。西方国家以“民主”“人权”为旗号,使用网络、影视、扶持邪教组织和分裂势力等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价值观的灌输。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消费模式和拜金主义影响下,在现代信息传播的商业环境之下,我国也出现了物欲膨胀、精神衰退的苗头。一些人被经济利益所驱使,丢弃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丢弃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追求与奋斗的主旋律,通过一些丑陋的甚至是不道德的方式吸引大众注意力。戏说红色经典、炒作负面新闻、曝光不雅照片、明星吸毒斗殴、代言虚假广告。一些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对传统文化失落迷茫,没有温情和敬意。种种有违传统文化中真善美品德的不良现象,弱化了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追求,侵蚀着整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造成社会公德的萎缩和社会风气的鄙俗,使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传播面临危机和挑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能不能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主流文化的发展壮大,维护我国文化的安全和“文化主权”,是亟须正视和回应的时代课题。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现实需要   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布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布局。思想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越来越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撒切尔夫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此话让人深思,让我们在社会建设中感受到精神文化缺失所带来的影响,也说明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所以,全社会强烈地需要凝聚和形成价值共识。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解决我国当前存在的文化问题的需要   一个民族要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我国当前存在的文化问题突出表现为“六无”现象:一是文化无根,传统文化断裂,马克思主义危机;二是文化无魂,魂飞魄散,碎片化、物化;三是文化无序,道德失范、社会脱序;四是文化无力,缺乏凝聚力、吸引力和创造力;五是文化无声,理不屈而词穷,话语权很小;六是文化无信,信仰、信任、信心危机日深。这些现象导致历史、价值观的缺失。例如,大禹婚外情被臆断出来,孔子私生子身份被揭露出来,关公好色的本性被推断出来,司马相如包二奶被设想出来,李白、李清照喝酒赌博等,历史在所谓的通俗化中日益庸俗化。因此,我们必须完成价值观重建的任务。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精髓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也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个人层面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奋斗的目标和任务。   1.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深化教育工作   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主阵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创新宣传方式。广泛运用新闻媒体、互联网等传播载体,运用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运用贴近实际的教育实践活动,运用先进人物的示范引领,运用遍布各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运用各具特色的文艺作品,运用丰富多彩的出版作品,源源不断地推出原创性的文化作品,并且有一个强大的文化产业来传播和营销其价值观和文化作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更好地走进群众、深入心灵,转化为社会的群体意识和人们的自觉行动,形成自己一套独立的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平台。有利于凝聚起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并在价值输出上占领制高点,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主力军作用和青少年的生力军作用,充分发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知名人士、公众人物的独特作用,带动全社会共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随这种表率和引领,社会风气也会随着主导的引领而逐渐向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落地生根。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加强制度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赖于制度的改革创新与健全完善。只有锐意改革创新,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治、公正以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制度体制机制之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和可靠保障,才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实现、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也才能真心认同、热烈追求和忠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衷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价值追求,并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而制度的规范作用对于人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内在品性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敬畏规则,信任规则,遵守规则,久而久之,就会将制度的外在约束内化为内在的道德自觉和自身的道德品性。   参考文献   [1]管子・牧民.   [2]共产党宣言.   [3]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2(14).   [4]苗遂奇,翁准南.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J].党建,2011(11).   (作者单位:中共鹿寨县委党校)


相关文章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作为背景了解即可)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 ...查看


  • 文化生活主观题答题模板
  • 专题八 文化生活之文化的作用与文化发展 [考点整合] 一.文化的作用或影响理论 参考设问:运用文化的作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文化的影响或作用或价值或功能: 1.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1)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查看


  •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 文化生活答题模板 武平一中高三政治备课组 1.为什么重视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先进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查看


  • (可以代替课本的)人教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
  •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文化的内涵.特点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又包括自然科学 ...查看


  • 如何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
  • 2011-2012年第二学期<形势与政策>科目考查卷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网络11-1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110341201** 成 绩: 如何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 所谓文化强国实质是通过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来强国. ...查看


  • 高考押题:工匠精神,
  • 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工匠精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古至今,中国从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国曾经是世界 ...查看


  • 文化与生活复习提纲
  •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2. ...查看


  • 培育和践行以诚信为核心理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在中国机械政研会于2013年4月初召开的政研会秘书长工作会议上,中国政研会秘书长王学勤作了题为"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的学习报告. 王学勤秘书长在报告中重点阐述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 ...查看


  • 文化生活主观题必背
  • <文化生活>主观题必背知识(2013年版) [一.文化的作用] 1.为什么重视文化--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或"文化软实力")尤其是对社会的影响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