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很忙"

  中国知识分子被领导重视了一下,骨头就轻得飘到天上去了,钱钟书的表现是个异类。仅此一端,钱钟书在中国文人中的贡献就不可估量。有人说,钱钟书的学问学不了,傲骨总应该学的。此言差矣!没有这些学问,骨头怎么会硬?没有这些学问,俯仰由人,处处仰人鼻息,怎么扮演硬骨头?

   钱钟书也是极有才气的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八个字,用在钱钟书身上,那可真是当之无愧,一点含糊都没有。早在上世纪30年代,吴宓就说过:“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但如果硬要作比较,无妨说论“学”,钱钟书或略逊于陈寅恪;论“才”,则钱钟书略高于陈寅恪。

  比方说,他竟然能用宋明理学家的语录来写情诗,把那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道貌岸然的教条变成爱情宣言。如此化腐朽为神奇,连钱钟书自己,都忍不住要自负地说“自来无第二人”。实际上,当今之世,能在治学与创作之间左顾右盼、游刃有余,而且两方面都能取得卓越成就的,大约也就是钱钟书了。这就非有过人的才气而不能为。你看他的《围城》,写得何等机智睿哲!那里面的警句妙语,多到“美不胜收”或者“拥挤不堪”的程度,以至于有“卖弄才情”的批评。卖弄不卖弄且不去管他,有才情却总归是事实。这样的书,陈寅恪就写不出,当然,他也不会去写。

  钱钟书也是有骨气的。他最痛恨和厌恶那些在名利场加官场里混来混去的“知识分子”,最痛恨和厌恶那些市侩、风派、软骨头。据说,他曾“情绪激动”地大骂冯友兰“简直没有文人的骨气”,也没有“节操”;对郭沫若和章士钊迎合“上意”撰写《李白与杜甫》、《柳文指要》两书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至于他自己,当然更不会趋炎附势、献媚邀宠。甚至,他还会“不识抬举”。“四人帮”横行时,上面曾通知他去参加国宴。这在一般人看来,即便不是大大的面子,至少也是“赏脸”,应该“受宠若惊”的。钱钟书却说:“我不去,哈!我很忙,哈!”来人连忙声明:“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钱钟书却回答如故:“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哈!”来人觉得无法交代,便问可不可以说钱先生身体不好,起不来,钱钟书却一点面子都不给,反倒郑重声明:“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结果,江青也拿他没办法。其实,这在钱钟书,又算什么!当年批斗“牛鬼蛇神”和“反动学术权威”时,别人都被斗得狼狈不堪,唯独钱先生却头上顶着高帽子,胸前挂着大牌子,从贡院前街走回干面胡同宿舍,任凭街上的孩子哄闹取笑,却毫不畏缩惶悚,高视阔步如故。这种风骨气度,与顾准何异?

  钱钟书也有傲气。他的“恃才傲物”、“狂妄自大”,和顾准相比,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就“才气无两,睥睨一世,老师宿儒,敛手称扬”。本科毕业后,学校想让他留下来读研究院,他却口出狂言:“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这话顾准就说不出。尽管1949年以后的钱钟书已不再“少年气盛”,晚年更是变得恬淡平和,但骨子里的东西其实是改不了的,因此也仍会做出一些非常人所能做的事。比方说,大年初二权威人士来拜年,他居然只开一条门缝,把人家挡在门外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谢谢!谢谢!”

  (摘自《书生傻气》)

  中国知识分子被领导重视了一下,骨头就轻得飘到天上去了,钱钟书的表现是个异类。仅此一端,钱钟书在中国文人中的贡献就不可估量。有人说,钱钟书的学问学不了,傲骨总应该学的。此言差矣!没有这些学问,骨头怎么会硬?没有这些学问,俯仰由人,处处仰人鼻息,怎么扮演硬骨头?

   钱钟书也是极有才气的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这八个字,用在钱钟书身上,那可真是当之无愧,一点含糊都没有。早在上世纪30年代,吴宓就说过:“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但如果硬要作比较,无妨说论“学”,钱钟书或略逊于陈寅恪;论“才”,则钱钟书略高于陈寅恪。

  比方说,他竟然能用宋明理学家的语录来写情诗,把那些主张“存天理,灭人欲”、道貌岸然的教条变成爱情宣言。如此化腐朽为神奇,连钱钟书自己,都忍不住要自负地说“自来无第二人”。实际上,当今之世,能在治学与创作之间左顾右盼、游刃有余,而且两方面都能取得卓越成就的,大约也就是钱钟书了。这就非有过人的才气而不能为。你看他的《围城》,写得何等机智睿哲!那里面的警句妙语,多到“美不胜收”或者“拥挤不堪”的程度,以至于有“卖弄才情”的批评。卖弄不卖弄且不去管他,有才情却总归是事实。这样的书,陈寅恪就写不出,当然,他也不会去写。

  钱钟书也是有骨气的。他最痛恨和厌恶那些在名利场加官场里混来混去的“知识分子”,最痛恨和厌恶那些市侩、风派、软骨头。据说,他曾“情绪激动”地大骂冯友兰“简直没有文人的骨气”,也没有“节操”;对郭沫若和章士钊迎合“上意”撰写《李白与杜甫》、《柳文指要》两书嗤之以鼻,不屑一顾。至于他自己,当然更不会趋炎附势、献媚邀宠。甚至,他还会“不识抬举”。“四人帮”横行时,上面曾通知他去参加国宴。这在一般人看来,即便不是大大的面子,至少也是“赏脸”,应该“受宠若惊”的。钱钟书却说:“我不去,哈!我很忙,哈!”来人连忙声明:“这是江青同志点名要你去的!”钱钟书却回答如故:“哈!我不去,我很忙,我不去,哈!”来人觉得无法交代,便问可不可以说钱先生身体不好,起不来,钱钟书却一点面子都不给,反倒郑重声明:“不!不!不!我身体很好,你看,身体很好!哈!我很忙,我不去,哈!”结果,江青也拿他没办法。其实,这在钱钟书,又算什么!当年批斗“牛鬼蛇神”和“反动学术权威”时,别人都被斗得狼狈不堪,唯独钱先生却头上顶着高帽子,胸前挂着大牌子,从贡院前街走回干面胡同宿舍,任凭街上的孩子哄闹取笑,却毫不畏缩惶悚,高视阔步如故。这种风骨气度,与顾准何异?

  钱钟书也有傲气。他的“恃才傲物”、“狂妄自大”,和顾准相比,只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在清华读书的时候,就“才气无两,睥睨一世,老师宿儒,敛手称扬”。本科毕业后,学校想让他留下来读研究院,他却口出狂言:“整个清华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充当钱某人的导师。”这话顾准就说不出。尽管1949年以后的钱钟书已不再“少年气盛”,晚年更是变得恬淡平和,但骨子里的东西其实是改不了的,因此也仍会做出一些非常人所能做的事。比方说,大年初二权威人士来拜年,他居然只开一条门缝,把人家挡在门外说:“谢谢!谢谢!我很忙!我很忙!谢谢!谢谢!”

  (摘自《书生傻气》)


相关文章

  • 读[伊索寓言]--清华园中的钱钟书
  • 艺高人胆大,学富志不群.钱钟书自小就喜欢臧否人物,现在到了清华园,看清了许多学术名流的真面目,就更狂了.在随便的谈话中,他敢于挑剔中文系主任朱自清和哲学系主任冯友兰的学问.更能表现他"狂"的性格的,是他几乎不选修什么必修 ...查看


  • 钱钟书与杨绛的清华之恋
  •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钱钟书在<围城>里对婚姻曾做这样的比喻,而他自己的婚姻却是个例外:钱钟书与杨绛,两位大师的携手相伴或许才是对婚姻的最好注脚 ...查看


  • 钱钟书与老师吴宓_才子遇上伯乐
  • 名师高徒entor 名师高徒 钱钟书与老师吴宓: 文/王琴琴 才子遇上伯乐 58 "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在清华经历了三次"破格录取":第一次是考入清华时,以数学15分.英文满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外文系破 ...查看


  • 钱钟书曾讽刺鲁迅 暗示其不提原配夫人
  • 2013年05月24日 09:47 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顾博 分享到:更多 38人参与 5条评论 核心提示:钱钟书曾经在<围城>中讽刺过周氏兄弟,对于在鲁迅传记中没有提到原配夫人.没有真实地还原鲁迅有些不悦,这段文字可以说是钱 ...查看


  • 周泽雄:文艺家钱钟书"百科全书式"学者?(图)
  • 周泽雄:文艺家钱钟书"百科全书式"学者 (图) (2010-05-13 21:12:34) 转载 标签: 钱钟书 杂谈 分类: 文史哲 写<围城>的钱钟书是一名小说家,<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的作者 ...查看


  • 魔镜里的钱钟书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精神贵族"钱钟书 张建术 钱钟书文风恣意幽默,充满智慧与哲理以及对世俗的笑骂与揶揄,他以一册仅仅十篇的散文集就位列现代散文大家,而其为数不多的几篇短篇小说更是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令人惊叹叫绝 ...查看


  • [钱钟书先生]教案3
  • 闸北二中     初二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执教人:____丛艳丽__ ...查看


  • 潇洒钱钟书
  • 学识渊博.才华出众的钱钟书,偏偏不喜抛头露面,拒绝记者的采访,躲避摄影记者的镜头.最有趣的一次,钱钟书与夏衍同住一病房,夏老过生日,他的孙女将蛋糕也送了一大块给钱钟书,这时的摄影记者 从后面开始偷偷地拍摄,当记者大着胆子转到前面来的时候,钱 ...查看


  • 钱钟书的"淡泊"(整理精校版)
  • 钱钟书的"淡泊" 作文辅导 0419 1643 钱钟书的"淡泊" 在中国的名人谱里,钱钟书当属 一颗耀眼的星.他 1 9 岁考入清华大 学,28 岁被破格聘为外文教授.之后,他蜗居书斋,杜门避嚣,淡泊 ...查看


  • [围城]著作权纠纷案
  • <围城>著作权纠纷案 案情:原告:钱钟书,男,86岁,中国社会科学院干 部. 委托代理人:陆智敏,北京市中北律帅事务所律师. 原告:人民文学出版社. 法定代表人:陈早春,社长. 委托代理人:陆智敏,北京市中北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