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教学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尧舜实验学校 赵汝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神依托,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民族精神,抛弃民族文化。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要对青少年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而,对初中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提高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
一、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增强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有人认为,时代进步了,在初中生中弘扬传统文化过时了。也有人认为,我国的学生都成长在国内,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没有必要突出弘扬传统文化。还有人认为,思品课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弘扬传统文化不是思品课的责任等等。对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其一,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相互渗透,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可塑性强的身心发展阶段,如果不用传统文化加以正确诱导,他们很可能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成为社会的毒瘤。所以,我们不能顺其自然,必须强化对初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民
族文化的本质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完全符合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而对初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没有过时。其三,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初中思品课是学校强化德育的主阵地,在初中思品课中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加强师德建设,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初中思品课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和社会赋予广大思品课教师的重要使命,是创新思品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突出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针对初中生的个性特征,结合教材和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中全面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思想承受力和道德承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始终把爱国主义奉为道德传统的至高原则,把是否爱国作为对华夏子孙进行道德评判和价值衡量的最高标准。尽管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但始终是一脉相承的。屈原的“国存我存,国亡我亡”的忧国忧民之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和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壮举始终是国人的楷模。随着改革开放和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有的人看到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明就变得崇洋媚外,渐渐丧失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线,从始至终渗透到初中思品课教学中。
2、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传说,都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的体现。中华民族依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铸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今天只有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一、二单元时,教育学生理解艰苦奋斗的内涵,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人生目标,不断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不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的道德要求。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把诚信看成是君子必备的品质。秦国“商鞅立木,取信于民”成为千古美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诚信更是不能缺失,更应把诚信作为我国公民基本的道德要求,促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范的形成。如在讲授初中思品课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诚信为本》时,不仅要把它作为知识点来讲授,更要教育学生理解诚信,认识诚信的价值,自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三、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把弘扬传统文化贯穿始终。
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国家和民族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生命源泉,唯有创新,才有活力。因而创新不仅是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
1、遵循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总结、创新。目前,仍然存在片面追求成绩和升学率等功利性观念,严重阻滞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一是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学生是实践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我们应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和成长经历,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二是形式多样,增强教学的磁力性。初中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这些特点决定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重内容轻形式、教法单一的缺陷,开展如故事会、演讲会、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并搞好第二课堂教学,课内课外结合,激发学生兴趣。三是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初中生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的阶段,对社会现实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而在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有的放矢。
2、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环境。
弘扬传统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学校应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配合思品课教学利用黑板报、知识讲座、团队活动、构建和谐校园等措施,使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把校园真正打造成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对初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责任感,配合学校和社会强化适合家庭进行的教育,并以自已的一言一行作为表率,引领孩子从
小事和身边事做起,培养孩子讲卫生、爱护祖国一草一木的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孩子的爱国之情,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社会教育渠道广泛,是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缺陷的终身教育。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离不开社会的教育引导,社会环境的熏陶感染和社会实践的冶炼。同时,社会各界应各负其责,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并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才干,积极引领广大初中生参与社会实践,耐心地用传统文化去熏陶他们,塑造他们,齐心协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增强他们的心理免疫力,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初中思品课教学应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尧舜实验学校 赵汝寰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也是我国人民在未来岁月里薪火相传,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神依托,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民族精神,抛弃民族文化。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要大力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要对青少年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初中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因而,对初中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既是促进民族文化传承,提高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必然要求。
一、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增强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性。
有人认为,时代进步了,在初中生中弘扬传统文化过时了。也有人认为,我国的学生都成长在国内,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没有必要突出弘扬传统文化。还有人认为,思品课重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弘扬传统文化不是思品课的责任等等。对此,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其一,当今社会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相互渗透,由于初中生正处于可塑性强的身心发展阶段,如果不用传统文化加以正确诱导,他们很可能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侵蚀,成为社会的毒瘤。所以,我们不能顺其自然,必须强化对初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民
族文化的本质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完全符合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而对初中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没有过时。其三,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初中思品课是学校强化德育的主阵地,在初中思品课中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加强师德建设,维护教师的良好形象;有利于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体系建设,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因此,在初中思品课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是时代和社会赋予广大思品课教师的重要使命,是创新思品课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突出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
针对初中生的个性特征,结合教材和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教学中全面把握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思想承受力和道德承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始终把爱国主义奉为道德传统的至高原则,把是否爱国作为对华夏子孙进行道德评判和价值衡量的最高标准。尽管不同时代的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但始终是一脉相承的。屈原的“国存我存,国亡我亡”的忧国忧民之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和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壮举始终是国人的楷模。随着改革开放和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有的人看到西方的先进技术和文明就变得崇洋媚外,渐渐丧失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就要求我们始终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主线,从始至终渗透到初中思品课教学中。
2、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传说,都是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的体现。中华民族依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铸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在今天只有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传统,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如在讲授七年级上册一、二单元时,教育学生理解艰苦奋斗的内涵,树立远大理想和崇高的人生目标,不断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不折不挠的坚强意志。
3、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的道德要求。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把诚信看成是君子必备的品质。秦国“商鞅立木,取信于民”成为千古美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中,诚信更是不能缺失,更应把诚信作为我国公民基本的道德要求,促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范的形成。如在讲授初中思品课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诚信为本》时,不仅要把它作为知识点来讲授,更要教育学生理解诚信,认识诚信的价值,自觉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三、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把弘扬传统文化贯穿始终。
创新是人类最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国家和民族长期发展的不竭动力和生命源泉,唯有创新,才有活力。因而创新不仅是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
1、遵循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总结、创新。目前,仍然存在片面追求成绩和升学率等功利性观念,严重阻滞教育教学的发展。所以,在初中思品课教学中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必须创新教学方法。一是因材施教,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学生是实践的主体、认识的主体,我们应根据初中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和成长经历,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二是形式多样,增强教学的磁力性。初中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这些特点决定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重内容轻形式、教法单一的缺陷,开展如故事会、演讲会、多媒体教学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并搞好第二课堂教学,课内课外结合,激发学生兴趣。三是联系实际,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初中生正处于身心不断发展的阶段,对社会现实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而在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有的放矢。
2、优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环境。
弘扬传统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机统一。学校应把大力弘扬传统文化作为立德树人的基本内容,配合思品课教学利用黑板报、知识讲座、团队活动、构建和谐校园等措施,使其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广大师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把校园真正打造成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家庭教育是对初中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责任感,配合学校和社会强化适合家庭进行的教育,并以自已的一言一行作为表率,引领孩子从
小事和身边事做起,培养孩子讲卫生、爱护祖国一草一木的良好行为习惯,激发孩子的爱国之情,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社会教育渠道广泛,是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缺陷的终身教育。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离不开社会的教育引导,社会环境的熏陶感染和社会实践的冶炼。同时,社会各界应各负其责,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力度,并利用网络优质资源增强学生的知识和才干,积极引领广大初中生参与社会实践,耐心地用传统文化去熏陶他们,塑造他们,齐心协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增强他们的心理免疫力,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