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二(1) 胡宗美
第一课 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教学内容: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教学目标
1、知道上学、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眼保健操播、;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
2、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
教学重点:知道早读、集会、早操、上课、午间眼保健操播、十分钟队会的具体要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课件展示学生在校一天的生活情景。问:我们在学校里应怎样做才能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呢?由此引出课题。
二、学习过程
1、请每个小组各选两个主题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做?(供选择的主题: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眼保健操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
2、请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一评、议一议。
3、出示学校对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眼保健操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学生进行学习。
上学:(1)按时上学;(2)穿校服(运动服)回校;(3)衣服要干净、整齐,不破烂,(4)短衫要束在裤子里,上衣纽扣要扣好(或拉上链);(5)佩戴红领巾要端正美观(红领巾要戴在衣领里);(6)主动向老师、同学热情问好;(7)星期一穿白鞋;
(8)不穿没袖的衣服、拖鞋;(9)不染发,不涂指甲,不戴首饰。
课间:(!)不吵闹,不追逐,听从值日生的劝导,开展有益活动。
(2)说话控制音量,走路放轻脚步,上落楼梯靠右行走。(3)讲卫生,不乱丢乱吐乱画。(4)爱护公物,爱护绿化。(5)文明有礼,使用礼貌用语,乐于助人。(6)玩耍时,见到来客、老师要停止游戏,行队礼,热情问好,并侧身让路。
午餐、午睡:(1)排队取饭,不争先恐后。(2)不挑食、不偏食,节约用水,爱惜粮食,不浪费。
(3)及时把饭盘放回厨房处。(4)午睡安静,抓紧时间休息。
早读:(1)积极参与各项学习。(2)精神集中,姿态端正。(3)自治自理能力强。(4)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集会:(1)立得直,坐得正,手放在大腿上。(2)保持安静,适度鼓掌。(3)热情参与活动。(4)离场时,凳子拿在左手上。
早操:(1)集队要快、静、齐,行进中要保持安静。(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3)动作准确有力。 上课:(1)预备铃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2)端坐静听多思、动口动脑动手。(3)“三个一”保视力,端正坐姿、写姿、读姿、握笔姿,养成良好习惯。
午间眼保健操播、十分钟队会:(1)做到广播响,齐安静。(2)认真听,跟着做。(3)队会轮流组织,形式多样,自主管理。
值日:坚持每天“二扫”:晨扫、午扫;每周一中扫;每月一大扫。保持窗户明亮,地面无纸屑,桌椅纵横对齐。
放学:排归程队放学,队伍整齐。不随意在学校内、外逗留。按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 4、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学校学习、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辨析。
三、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1、进一步学习石龙小学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2、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好
第二课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准备: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家庭保护;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四章 社会保护;第五章 司法保护;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5、未成年人定义:
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的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联合国在拟订《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时,曾对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过讨论,但最终未达成一致,只是规定:“未成年人,系指按照各国法律制度,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儿童或少年。”“未成年人人的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的法律制度。”
6、未成年人的权利:
a、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b、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①、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②、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③、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④、未成年人平等的享有权利。
三、小结:
新修订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当然,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需要由全社会来承担,同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忽视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可能代替保护,但教育教育可能促进保护。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其保护。
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更是从“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出发,修定出了如此一部贴近民心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未成年人,只有以更高、更强、更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努力的加倍学习,珍惜每一分在学校的美好时光,才能以知识完备和武装自己,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让我们的祖国引领时代,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走向欣欣向荣,我们的伟大祖国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第三课 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内容: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教学准备: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案例引出:
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学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案例分析:
主持人: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案例:
出示资料:6月17日下午3: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第四课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内容: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 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 ,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第五课 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内容: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3、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第六课 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报警、报案和急救电话和方法
2、懂得自己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因此做为监护人不但应当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最常用的报案、急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还应当教会孩子这些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匪(刑)警报案电话:110
1.报案范围:各类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
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叙述一遍。
③主要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人数等;作案者(或受害人)的长相、身高、年龄、性别、衣着、特征等;作案时使用的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牌号等)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二)火警报案电话:119
1.报警范围:各种火灾
2.报警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9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方的周围环境等简要的说明。
③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④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
⑤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⑥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
(三)交通事故报案电话:122
说明:有些地方尚未统一使用122报案电话,应以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交通事故报案电话为准。
1.报案范围:各类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
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22(就当地交通事故报案电话)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
③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四)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
1.急救范围:各种突发的严重急病和受伤。
2.求救的正确方法:
①拨打12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病人或受伤害的病因、病情简单说明。如果知道病人或受伤者的病史及过敏药物和血型,也最好说明。
③说明病人或受伤害者的详细地址和发病时间。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⑥可到路口去迎接救护车,以免救护车因找不到病人的地址而延误时间。
提醒监护人特到注意: 监护人应当让孩子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在没事的情况下因为好奇就认为好玩而随意拨打这几个重要号码或虚假报警,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课 亲生父母“卖”了自己的孩子
教学内容:亲生父母“卖”了自己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父母是无权“买卖”孩子的。
2、当自己遇见这样的事,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懂得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数日来,本报与福州《东南快报》展开新闻联动,为刚出生80天就被拐卖、如今已经三岁的亮亮寻找亲人。近日,神秘人物再次打进热线,一解小亮亮被拐“内幕”。记者根据神秘人物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可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
几天前,一曾扬言“再报道下去大家都有麻烦”的神秘人物终于再次打进热线,揭开了小亮亮被“拐”内幕。神秘人物自称姓廖,是小亮亮亲生父亲的好朋友,在看了亮亮被拐事件的跟踪报道后,他被报社浓浓的爱心感动,终于“站”出来道出详情。他说,亮亮的父母都是四川来蓉打工人员,于1998年5月生下亮亮。当时,夫妻俩已经有两个儿子,一家5口全靠夫妻俩每月500元工资度日,生活十分艰辛。因此,亮亮的父亲便萌发了将孩子送人的念头。正好他以前的同事,即抱小孩接头的四川妇女表示愿意牵线搭桥。不料,那四川妇女竟将亮亮“转”给犯罪嫌疑人王某,王某再将亮亮卖给闽侯大湖乡珍珠村郭厚金。此后,小亮亮的生父得到6500元“寄养费”。四川妇女和王某也都从中谋取到部分“劳务费”。
根据廖先生提供的线索,我们终于在闽侯南充鞋厂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他们承认廖所说都是实情,而且他们从一开始就看到关于亮亮的报道,一直不敢露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将孩子卖掉已属违法行为,何况还有6500元“寄养费”无力偿还等情况,而要回孩子必须做亲子鉴定,这一系列麻烦让他们望而却步„„
在我们游说下,亮亮母亲终于答应去看看孩子。但车到半路她又不顾一切跳下车不去了。她说家里太穷,实在无力养育孩子,然后调头就走了。
二、分组讨论,总结全文...
二年级法制教育教案
二(1) 胡宗美
第一课 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教学内容: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教学目标
1、知道上学、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眼保健操播、;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
2、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去做。
教学重点:知道早读、集会、早操、上课、午间眼保健操播、十分钟队会的具体要求。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用课件展示学生在校一天的生活情景。问:我们在学校里应怎样做才能有序地进行学习、活动呢?由此引出课题。
二、学习过程
1、请每个小组各选两个主题进行讨论——我们该如何做?(供选择的主题: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眼保健操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
2、请每个小组进行汇报,并让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一评、议一议。
3、出示学校对早读;集会;早操;上课;课间;午餐、午休;午间眼保健操播、十分钟队会;值日;放学的具体要求,学生进行学习。
上学:(1)按时上学;(2)穿校服(运动服)回校;(3)衣服要干净、整齐,不破烂,(4)短衫要束在裤子里,上衣纽扣要扣好(或拉上链);(5)佩戴红领巾要端正美观(红领巾要戴在衣领里);(6)主动向老师、同学热情问好;(7)星期一穿白鞋;
(8)不穿没袖的衣服、拖鞋;(9)不染发,不涂指甲,不戴首饰。
课间:(!)不吵闹,不追逐,听从值日生的劝导,开展有益活动。
(2)说话控制音量,走路放轻脚步,上落楼梯靠右行走。(3)讲卫生,不乱丢乱吐乱画。(4)爱护公物,爱护绿化。(5)文明有礼,使用礼貌用语,乐于助人。(6)玩耍时,见到来客、老师要停止游戏,行队礼,热情问好,并侧身让路。
午餐、午睡:(1)排队取饭,不争先恐后。(2)不挑食、不偏食,节约用水,爱惜粮食,不浪费。
(3)及时把饭盘放回厨房处。(4)午睡安静,抓紧时间休息。
早读:(1)积极参与各项学习。(2)精神集中,姿态端正。(3)自治自理能力强。(4)按时完成各科作业。
集会:(1)立得直,坐得正,手放在大腿上。(2)保持安静,适度鼓掌。(3)热情参与活动。(4)离场时,凳子拿在左手上。
早操:(1)集队要快、静、齐,行进中要保持安静。(2)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3)动作准确有力。 上课:(1)预备铃响,学习用品摆放整齐。(2)端坐静听多思、动口动脑动手。(3)“三个一”保视力,端正坐姿、写姿、读姿、握笔姿,养成良好习惯。
午间眼保健操播、十分钟队会:(1)做到广播响,齐安静。(2)认真听,跟着做。(3)队会轮流组织,形式多样,自主管理。
值日:坚持每天“二扫”:晨扫、午扫;每周一中扫;每月一大扫。保持窗户明亮,地面无纸屑,桌椅纵横对齐。
放学:排归程队放学,队伍整齐。不随意在学校内、外逗留。按时回家,注意交通安全。 4、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些学校学习、生活的情景,让学生进行辨析。
三、教师总结。
作业布置
1、进一步学习石龙小学学生在校一日要求。
2、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谁的表现最好
第二课 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解读
教学目标:
1、借助此次宣传和讲解工作,使学生们对即将实施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在初步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们明确未成年人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3、在学习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和理解党的惠民政策光耀人心,使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教学准备: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大家好!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对原《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将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今天我们就新《未成年人保护法》详细了解一下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内容和现实意义。
分发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单。
二、学习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
1、大致讲解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貌:
a、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公布,并于2007年06月01日起实施。
b、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共分七章: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家庭保护;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四章 社会保护;第五章 司法保护;第六章 法律责任;第七章 附则。
2、立法原则: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家庭幸福。
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面前,人人平等。
4、新修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七大亮点;
a、既与国际公约接轨有体现国情;
b、体现了政府为主保障儿童权利的原则:
c、更加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d、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e、关注特殊困境中的未成年人的;
f、强化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g、明确了相关处罚措施。
5、未成年人定义:
世界各国对未成年人的标准有着不同的规定。联合国在拟订《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时,曾对未成年人的概念进行过讨论,但最终未达成一致,只是规定:“未成年人,系指按照各国法律制度,对其违法行为可以以不同于成年人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儿童或少年。”“未成年人人的年龄限度取决于各国本身的法律制度。”
6、未成年人的权利:
a、宪法及其他法律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b、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
①、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
②、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
③、对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
④、未成年人平等的享有权利。
三、小结:
新修订的 《未成年人保护法》即将实施。当然,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需要由全社会来承担,同时,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能过度保护,不能忽视教育,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要相互结合,相辅相成。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不可能代替保护,但教育教育可能促进保护。在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全社会给予其保护。
当今世界,高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家更是从“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出发,修定出了如此一部贴近民心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我们未成年人,只有以更高、更强、更远的眼光看待问题,积极努力的加倍学习,珍惜每一分在学校的美好时光,才能以知识完备和武装自己,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中让我们的祖国引领时代,这样,我们的祖国才能走向欣欣向荣,我们的伟大祖国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第三课 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内容:让意外伤害远离我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基本法律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
2、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知道如何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教学准备:
1、用幻灯片打出标题。
2、将教室座位布置成矩形,让学生面对面地交流,有利于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感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案例引出:
宣读案例:
事情发生在某小区的住宅楼,这天正是星期日,三位学生在四楼的楼道窗前嬉戏,甲失手将乙推出窗外,重重地从高达20米的四楼摔了下来。当时乙的脸色铁青,血从鼻孔、耳孔直往外淌。后来,乙被市医院急救车救走。
二、学生讨论:
1:甲失手打伤乙,算不算违法?
学生:我认为甲是不小心把乙碰下去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不能算是违法;
学生:不对,如果说甲不违法的话,那乙的受伤岂不是没有人负责了吗?
学生:我也认为不应该因为不是故意的,就不违法,那这样的话,打伤了人,只要说不是故意的,不都可以逃脱法律了吗?
学生:我觉得虽说甲不是故意推乙下去的,但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所以他是违法行为。
学生: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法律问题,从法律的角度而言,伤害了他人的合法的人身权利,并且达到了法律所规定的程度,就会构成违法,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
老师:有没有构成一定的社会危害程度是确定是否违法犯罪的重要依据。比如两人开玩笑,你打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没什么伤害,不是违法,但如果其中一人不注意打到另一人的眼睛上,把眼睛打坏了,达到伤残的程度,那他就是违法了,就必须承担法律责任。所以案例中的甲造成了乙从楼上摔下严重受伤,显然违法了。
主持人:乙经医院的全力抢救,虽然脱离了危险,但仍被医疗鉴定部门确定为重伤,我再请问同学们:(用幻灯片打出问题2:甲违反了什么法?)
学生:他犯了伤害罪。
学生:他的行为造成了乙的严重受伤,所以他侵犯了乙的人身权利。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其实在法律上,违法行为还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两种类型,他们的区分有明确的法律条文,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严重违法行为对人或社会造成的危害比一般违法行为大。所以甲的失手造成了对乙的严重伤害,他的行为已构成了严重违法,也就是俗称的犯罪。甲违反了《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主持人:接着幻灯片打出第3个问题:你认为案例中的甲应得到怎么的法律惩罚?
学生根据自己对案件的理解和情感的投入,各抒已见,有说罚款的,有说判刑的。
老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确定一个人有没有犯罪,犯了什么罪,以及应该受到怎样的制裁,不是凭感情用事,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在法律上,都有明确的条文作为依据。
根据《刑法》第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第二百三十五条: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主持人:幻灯片打出第4个问题:从这个案例中,你能够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我学到了很多法律知识,知道违法和犯罪的区别。
学生:我知道一个人做错了事,即使是无意的,只要对别人造成了伤害,就是违法的,所以我以后要处事要慎重,不能做出伤害别人的事,因为伤害了别人,其实也是伤害了自己。
学生:我觉得我们以后不能再与同学随意玩笑,尤其是在楼梯、阳台、马路边、河边等一些危险的地方,因为一不注意,就会有意外发生,我们不能让这个意外毁了我们的一生。
三、案例分析:
主持人:我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个小学生意外伤害的案例:
出示资料:6月17日下午3:00,连江县东岱镇某小学六年级(1)班,孩子们正聚精会神地听语文老师讲解和布置各种复习统考的题目
四、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你在今后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第四课 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内容: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
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保护他们。儿童本身更有责任保护自己。教育学生有紧急避险的权利,要保护自己的生命权,生命只有一次,保护自己的生命权是最重要的。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随机应变机智灵活地与坏人坏事作斗争,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
重点难点:要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学会用合法的手段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避免自己身陷险地或脱离险地。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说起维权大家的话题一定很多,那你们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力吗?(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2、你们还有生命的权利,有紧急避险的权利。当遇到特殊情况时要随机应变机智灵活的保护自己。请看这样一个事例。(大屏幕显示事例内容)
二 分析理解
(一)提出问题 ,说说自己的理解
1.看了这个事例,你们能说说于杰是怎样脱离虎口的?
2.于杰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向于杰学习什么?
(二)结合实际。说说身边的故事。
根据书、保,收听广播,上网搜索的材料说说你还知道哪些少年自护自救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讨论(大屏幕出示讨论内容)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该怎样办?(可选择2—3个感兴趣的话题说说自己的做法)
第五课 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内容:遵守公共秩序。
教学目标:
1、知道有关公共场所所应遵守的公共秩序。
2、列举说明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秩序。
3、在校外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公共秩序是公共场所的纪律,我们应当知道有关公共场所的公共秩序,公共场所所需要的良好公共秩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在公共场所自己要遵守公共秩序,看见同学有不遵守公共秩序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准备:
1、了解学生中遵守公共秩序的情况。
2、收集与遵守公共秩序有关的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你在哪些公共场所见过这样的标语?(出示:请安静、请依次排队、请勿吸烟)
2、当你看到这些标语时你是怎样做的?
师:我们是小学生,必须遵纪守法,我们该怎样从遵守公共秩序做起呢?请大家一起来学习《遵守公共秩序》一课。(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导行
1、生跟着录音熟悉课文内容(放录音)
思考:我们为什么要遵守公共秩序?
2、师讲解告诉学生:
公共场所是我们大家共同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公共秩序是人们长期生活中为适应共同生活的需要逐步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规则。人们按照这些规则办事社会就井然有序。
3、出示(双江小学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剧场看杂技表演) 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遵守公共秩序?
(排队入场、按票入座、演出中役有走动、看演出时不乱吼叫、结束时场地上没有瓜皮果壳) ②剧场的叔叔阿姨是怎样称赞他们的?说明他们怎么样?
③他们遵守了公共秩序对社会生活有什么好处?
(启发学生从心情、演员完成任务的情况、剧场工作人员的态度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遵守公共秩序可以使公共场所里被服务者心情舒畅,服务者满意,公共场所井然有序,展示我们自己的文明程度。
但是有些学校个别同学就不是这样。
第六课 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报警、报案、急救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常用的报警、报案和急救电话和方法
2、懂得自己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一些紧急情况,因此做为监护人不但应当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最常用的报案、急救电话的使用方法,还应当教会孩子这些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匪(刑)警报案电话:110
1.报案范围:各类刑事案件和社会治安及危害国家安全等案件。
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情况简明扼要的叙述一遍。
③主要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当事人和人数等;作案者(或受害人)的长相、身高、年龄、性别、衣着、特征等;作案时使用的工具;相关的车辆情况(颜色、车型、牌号等)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二)火警报案电话:119
1.报警范围:各种火灾
2.报警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19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火灾发生的地点(详细地址)、时间、火势情况及发生火灾地方的周围环境等简要的说明。
③如果知道是由什么引起的火灾及主要燃烧物和火灾现场及周围有无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也最好说明。
④说明火灾现场能否进大车(通往火灾现场的道路情况)。
⑤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⑥待对方挂断电话,你再挂机。
(三)交通事故报案电话:122
说明:有些地方尚未统一使用122报案电话,应以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公布的交通事故报案电话为准。
1.报案范围:各类车辆所发生的交通事故。
2.报案的正确方法:
①拨通122(就当地交通事故报案电话)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
③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四)急救中心求救电话:120
1.急救范围:各种突发的严重急病和受伤。
2.求救的正确方法:
①拨打120号码。
②电话通了以后,将病人或受伤害的病因、病情简单说明。如果知道病人或受伤者的病史及过敏药物和血型,也最好说明。
③说明病人或受伤害者的详细地址和发病时间。
④说出你自己的姓名和联系电话。
⑤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⑥可到路口去迎接救护车,以免救护车因找不到病人的地址而延误时间。
提醒监护人特到注意: 监护人应当让孩子熟练掌握110、119、120、122这几个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但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不要在没事的情况下因为好奇就认为好玩而随意拨打这几个重要号码或虚假报警,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七课 亲生父母“卖”了自己的孩子
教学内容:亲生父母“卖”了自己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白自己的父母是无权“买卖”孩子的。
2、当自己遇见这样的事,应当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懂得保护自己。
教学难点:应用法律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举例导入
数日来,本报与福州《东南快报》展开新闻联动,为刚出生80天就被拐卖、如今已经三岁的亮亮寻找亲人。近日,神秘人物再次打进热线,一解小亮亮被拐“内幕”。记者根据神秘人物提供的线索,终于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可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
几天前,一曾扬言“再报道下去大家都有麻烦”的神秘人物终于再次打进热线,揭开了小亮亮被“拐”内幕。神秘人物自称姓廖,是小亮亮亲生父亲的好朋友,在看了亮亮被拐事件的跟踪报道后,他被报社浓浓的爱心感动,终于“站”出来道出详情。他说,亮亮的父母都是四川来蓉打工人员,于1998年5月生下亮亮。当时,夫妻俩已经有两个儿子,一家5口全靠夫妻俩每月500元工资度日,生活十分艰辛。因此,亮亮的父亲便萌发了将孩子送人的念头。正好他以前的同事,即抱小孩接头的四川妇女表示愿意牵线搭桥。不料,那四川妇女竟将亮亮“转”给犯罪嫌疑人王某,王某再将亮亮卖给闽侯大湖乡珍珠村郭厚金。此后,小亮亮的生父得到6500元“寄养费”。四川妇女和王某也都从中谋取到部分“劳务费”。
根据廖先生提供的线索,我们终于在闽侯南充鞋厂找到了亮亮的亲生父母。他们承认廖所说都是实情,而且他们从一开始就看到关于亮亮的报道,一直不敢露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将孩子卖掉已属违法行为,何况还有6500元“寄养费”无力偿还等情况,而要回孩子必须做亲子鉴定,这一系列麻烦让他们望而却步„„
在我们游说下,亮亮母亲终于答应去看看孩子。但车到半路她又不顾一切跳下车不去了。她说家里太穷,实在无力养育孩子,然后调头就走了。
二、分组讨论,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