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灿荣:美国歧视逻辑伤得不是中国是自己

金灿荣:美国歧视逻辑伤得不是中国是自己

10月22日美国当地华文媒体报道指出,美国广播公司深夜脱口秀节目中,一名儿童在回答主持人吉米•凯梅尔(Jimmy Kimmel)的提问,美国如何偿还欠中国的1.3万亿美元时,脱口而出, “要绕到地球另一边去,杀光中国人”。节目一经播出,立即引起当地华人抗议。

凤凰网就此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金灿荣分析表示,当地华人担心歧视逻辑泛滥,最终产生实际后果,伤害亲人,所以发声批评,对此,中国政府要有定力,不应过激反应。

金灿荣指出,一方面,华人在美生活相对封闭,不融入主流社会,也不惹事,加之政治影响力不大,所以长期以来,歧视华人的代价不大,最终导致美国媒体在此事件上无所顾忌;另一方面,中国日益强大,取代美国只是时间问题,使得习惯做老大的美国对中国的不安全感逐渐增强。

金灿荣表示,不安全感和歧视的消释,需要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形成中国所提的新型大国关系。金灿荣最后强调,相互歧视逻辑一旦启动,没有边界,受伤害得将是美国,“如果美国媒体对自己国家命运负

责的话,最好是选择道歉,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当地华人担心种族言论变为实际行动

凤凰网资讯:

如何看待美国电视台公然播出6岁儿童的“杀光中国人”言论?

金灿荣:

我认为,大陆对这一事件可以平静待之。美国这种乱七八糟的言论太多,不要跟这种言论较劲。

但我们可以理解住在美国的华人对此作出的紧张反应。当地华人实际上并不是对这几个小孩感到紧张,而是对(节目中的)这种逻辑感到紧张。当地华人担心如果这种逻辑泛滥下去,就可能会产生实际的后果,害怕自己的孩子、亲人受害。这种潜在的种族紧张关系,住在大陆可能没有切身体会,但当地华人有。所以,截止昨天四千多人到白宫网站去请愿了。

当地华人表达他的立场可以,但对于这件事,中国政府不宜说什么,实际上,截至目前,中国政府也没有过度反应。这其实是正常的,因为作为一个大国要有定力,不做过激反应。

华人政治影响小,歧视华人代价小,导致美媒无所顾忌

凤凰网资讯:

这种涉及针对某一种族的歧视、暴力言论在节目中播出是否属于偶然?

金灿荣:

言论的政治正确性或者说道德标准在每个国家都有,但是政治正确性的形成和具体指向和当地历史和政治力量分布相关。

美国在种族问题对两个问题比较敏感,第一,反犹主义肯定是不行的。第二,涉及反对非洲裔美国人的言论,也是敏感话题,但对其他种族的敏感性没有那么大,比如说白人,拉美裔,亚洲人。

具体到华裔,实际上,中国人在当地被认为是模范少数民族,工作努力,平均教育水平和平均收入都相对较高,也从来不惹事。但人口相对比较少,总体来讲,中国人在当地政治影响力有限,所以,目前美国在种族问题上的政治正确性没有涵盖中国人。

而在现实社会当中,因为其政治影响力不大,开开中国人玩笑的行为,似乎也没有付出什么代价,所以媒体在这方面也就无所顾忌了。

歧视消释需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现实

凤凰网资讯:

美国社会为何会频现反华言论?

金灿荣:

历史上,在美国的中国人给他人的印象,一般比较封闭,生活方式不同,不融入社会,因此在文化认同层面,也就有异类的感觉。再加上政治力量不强,歧视中国人没有什么代价,所以坦率的讲,歧视中国人的暗流,一直都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还会有。

改变这种状况,还要靠自己。一方面,自己的祖国强大了,华人在美国的境遇会好一点,另一方面,华人要自己团结起来发声。

总体来说,今天华人的境遇,比历史上要好一些。1882年,美国有个排华法案,这是美国两百多年历史上,唯一一个专门针对一个种族制定的法律。但近几年,美国对中国反感有所加强,又和中美权力交接有关系。对美国战略决策层而言,中国是唯一一个可以取代美国的国家。虽然中美现在还有差距,但是中国发展势头很好,中国现在全球排名第二,但是坐二望一的第二。中国赶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而美国已经习惯与做世界老大,不甘于做老二,对未来可能失去老大地位非常害怕,所以美国面对中国有某种不安全感。从战略家到普通民众都有这种这种不安全感,战略家的不安全感通过实际战略操作表现出来,比如回归亚洲,增强军备等等,民众的不安全感则是从这

种“玩笑”、嘲讽或者议论中表现出来。

这种不安全感,还有对中国人的嘲讽、歧视等现象能否消释,我认为,和两国未来十年权力交接结果有关。如果美国最后能够接受中国的崛起,形成中国现在所讲的叫新型大国关系,对华人的不安全感和歧视可能会消失。

美国歧视逻辑伤得是自己不是中国

凤凰网资讯:

美国媒体是否应该为播出该言论道歉?

金灿荣:

据我观察,美国主流媒体对此事并不重视,重视的主要是华人。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抗议,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广播公司可能会道歉。

在我看来,这个事件对美国的影响是不好的。整体而言,美国本身是多种族的国家,种族团结对这个国家的命运非常重要。如果内部相互指责,不团结,其实伤得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从个体角度看,当地华人同胞会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伤害,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实际上,相互歧视的逻辑一旦启动,是没有边界的,今天歧视华人,明天就可能歧视日本人、韩国人、菲律宾人,他没有边界的。如果美国媒体对自己国家

命运负责的话,最好是选择道歉,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金灿荣:美国歧视逻辑伤得不是中国是自己

10月22日美国当地华文媒体报道指出,美国广播公司深夜脱口秀节目中,一名儿童在回答主持人吉米•凯梅尔(Jimmy Kimmel)的提问,美国如何偿还欠中国的1.3万亿美元时,脱口而出, “要绕到地球另一边去,杀光中国人”。节目一经播出,立即引起当地华人抗议。

凤凰网就此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金灿荣分析表示,当地华人担心歧视逻辑泛滥,最终产生实际后果,伤害亲人,所以发声批评,对此,中国政府要有定力,不应过激反应。

金灿荣指出,一方面,华人在美生活相对封闭,不融入主流社会,也不惹事,加之政治影响力不大,所以长期以来,歧视华人的代价不大,最终导致美国媒体在此事件上无所顾忌;另一方面,中国日益强大,取代美国只是时间问题,使得习惯做老大的美国对中国的不安全感逐渐增强。

金灿荣表示,不安全感和歧视的消释,需要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形成中国所提的新型大国关系。金灿荣最后强调,相互歧视逻辑一旦启动,没有边界,受伤害得将是美国,“如果美国媒体对自己国家命运负

责的话,最好是选择道歉,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当地华人担心种族言论变为实际行动

凤凰网资讯:

如何看待美国电视台公然播出6岁儿童的“杀光中国人”言论?

金灿荣:

我认为,大陆对这一事件可以平静待之。美国这种乱七八糟的言论太多,不要跟这种言论较劲。

但我们可以理解住在美国的华人对此作出的紧张反应。当地华人实际上并不是对这几个小孩感到紧张,而是对(节目中的)这种逻辑感到紧张。当地华人担心如果这种逻辑泛滥下去,就可能会产生实际的后果,害怕自己的孩子、亲人受害。这种潜在的种族紧张关系,住在大陆可能没有切身体会,但当地华人有。所以,截止昨天四千多人到白宫网站去请愿了。

当地华人表达他的立场可以,但对于这件事,中国政府不宜说什么,实际上,截至目前,中国政府也没有过度反应。这其实是正常的,因为作为一个大国要有定力,不做过激反应。

华人政治影响小,歧视华人代价小,导致美媒无所顾忌

凤凰网资讯:

这种涉及针对某一种族的歧视、暴力言论在节目中播出是否属于偶然?

金灿荣:

言论的政治正确性或者说道德标准在每个国家都有,但是政治正确性的形成和具体指向和当地历史和政治力量分布相关。

美国在种族问题对两个问题比较敏感,第一,反犹主义肯定是不行的。第二,涉及反对非洲裔美国人的言论,也是敏感话题,但对其他种族的敏感性没有那么大,比如说白人,拉美裔,亚洲人。

具体到华裔,实际上,中国人在当地被认为是模范少数民族,工作努力,平均教育水平和平均收入都相对较高,也从来不惹事。但人口相对比较少,总体来讲,中国人在当地政治影响力有限,所以,目前美国在种族问题上的政治正确性没有涵盖中国人。

而在现实社会当中,因为其政治影响力不大,开开中国人玩笑的行为,似乎也没有付出什么代价,所以媒体在这方面也就无所顾忌了。

歧视消释需美国接受中国崛起现实

凤凰网资讯:

美国社会为何会频现反华言论?

金灿荣:

历史上,在美国的中国人给他人的印象,一般比较封闭,生活方式不同,不融入社会,因此在文化认同层面,也就有异类的感觉。再加上政治力量不强,歧视中国人没有什么代价,所以坦率的讲,歧视中国人的暗流,一直都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也还会有。

改变这种状况,还要靠自己。一方面,自己的祖国强大了,华人在美国的境遇会好一点,另一方面,华人要自己团结起来发声。

总体来说,今天华人的境遇,比历史上要好一些。1882年,美国有个排华法案,这是美国两百多年历史上,唯一一个专门针对一个种族制定的法律。但近几年,美国对中国反感有所加强,又和中美权力交接有关系。对美国战略决策层而言,中国是唯一一个可以取代美国的国家。虽然中美现在还有差距,但是中国发展势头很好,中国现在全球排名第二,但是坐二望一的第二。中国赶上美国,只是时间问题。而美国已经习惯与做世界老大,不甘于做老二,对未来可能失去老大地位非常害怕,所以美国面对中国有某种不安全感。从战略家到普通民众都有这种这种不安全感,战略家的不安全感通过实际战略操作表现出来,比如回归亚洲,增强军备等等,民众的不安全感则是从这

种“玩笑”、嘲讽或者议论中表现出来。

这种不安全感,还有对中国人的嘲讽、歧视等现象能否消释,我认为,和两国未来十年权力交接结果有关。如果美国最后能够接受中国的崛起,形成中国现在所讲的叫新型大国关系,对华人的不安全感和歧视可能会消失。

美国歧视逻辑伤得是自己不是中国

凤凰网资讯:

美国媒体是否应该为播出该言论道歉?

金灿荣:

据我观察,美国主流媒体对此事并不重视,重视的主要是华人。现在有很多人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抗议,未来一段时间美国广播公司可能会道歉。

在我看来,这个事件对美国的影响是不好的。整体而言,美国本身是多种族的国家,种族团结对这个国家的命运非常重要。如果内部相互指责,不团结,其实伤得不是中国,而是美国。

从个体角度看,当地华人同胞会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伤害,这是每一个中国人不愿意看到的。

实际上,相互歧视的逻辑一旦启动,是没有边界的,今天歧视华人,明天就可能歧视日本人、韩国人、菲律宾人,他没有边界的。如果美国媒体对自己国家

命运负责的话,最好是选择道歉,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相关文章

  • 精选 | 奥巴马称中国搭便车 中国官媒:逻辑错乱
  • 资料图片:8月9日,奥巴马在白宫南草坪举行的记者会上回答关于空袭伊拉克的问题. 参考消息网8月14日报道 外媒称,针对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谈论伊拉克局势时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搭30年便车",中国官媒连日发文痛批美国&quo ...查看


  • 论肯定性行动
  • 张立平 "肯定性行动"(Affirmative Action)一词系指当代美国社会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允许 把种族.原籍.性别.残疾与其它标准一起考虑,它不是单纯为了结束歧视性行为,而是 为了给历史上或现实中被否定了机会的 ...查看


  • 寡人之于国也 - 语文阅读欣赏网
  • <我有一个梦想>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辩论和口头演讲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认识马丁.路德.金的伟大和崇高,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民族 ...查看


  •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 <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演讲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体会全文激情飞扬.极富感召力的语言特点,并学习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揣縻重要词句 ...查看


  • 大数据时代,"穷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鄙视链无处不在
  • 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1408篇原创首发文章 看到网上有人用这个形象的例子来形容大数据时代无所不在的歧视和偏见:如果LV专卖店门口挂一个牌子,写着"穷人与狗不得入内",这是不是会被无数人唾骂,甚至告上法院.但是互联网信息时代 ...查看


  •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 <我有一个梦想>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今天,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我有一个梦想>.现就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课时安排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我有一个梦想>是高中语 ...查看


  • 胥志义:苹果公司的"盾"与美国政府的"矛"
  • 韩非子写了一个寓言,说楚国有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他赞美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无法刺破."接着,他又夸起了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是穿不透的."有人问他:"如 ...查看


  • 同性恋婚姻合法化问题
  • "该不该让同性恋结婚?",这个问题只有政府才能最后决定,而比此问题更重要的是"同性恋婚姻"对于政府,对于同性恋群体,对于异性恋群体都分别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看,第一,"人 ...查看


  • 劳动权性质论
  • 作者:陈学超杨春福 南京社会科学 2004年06期 劳动权作为自由权的理论依据 日本法学家大须贺明认为劳动权是一种社会权,而社会权是明显区别于自由权的.首 先,他认为二者成立的时期不同.其次,二者内容不同. 劳动权作为自由权的表现 总结古典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