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生特点

中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四方面的数学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

2. 运算能力

3. 空间想象能力

4.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1. 逻辑思维能力

表现为能正确理解各数学对象间的逻辑关系;

能严格从概念、理论出发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能正确识别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能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基本论证方法。

2.运算能力

表现为准确、快速地处理数据的能力;

能熟练地对含字母的解析式进行运算,在完成运算后做出全面、准确、合理的结论,明确算

理,讲求算法的优化。

课本中主要体现在:

七上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七下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

八上 第一章 勾股定理、第二章 实数、第四章 一次函数、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八下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四章 因式分解、第五章 分式

九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

九下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二章 二次函数

3.空间想象能力

能正确认识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能作出体现特定空间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

能在不便于作图的情况下正确想象出几何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主要体现在课本中:

七上 第一章丰富图形世界、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七下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三章三角形、第五章 轴对称

八上 第四章 一次函数、 第七章 证明(一)

八下第一章 证明(二)、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

九上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三章 相似图形、第四章 投影与视图

九下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三章 圆

4.数学表达能力应用能力

表现为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数学内容,

语句完整,连贯,层次清楚,对于论证或解答各类数学问题,应当书写工整,用字(或字母)

准确,

讲求数学答题书写规范,注重作图规范,做到图、文相符。

主要体现在课本中:

七上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第

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七下 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

八上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第七章 证明(一)

八下 第一章 证明(二)

九上 第六章 对概率的进一步研究

九下 第四章 统计与概率

数学中考试卷各题相关考点

第1题 倒数、绝对值、相反数;幂的运算

第2题 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图形对称

第3题 统计(如:普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概率小计算

第4题 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第5题 三视图

第6题 图形变换(翻折、旋转、轴对称) 2013年解不等式组

第7、8题 实数运算、估值、代数式及其简单运算

(12年一次函数、圆的基本性质)

(13年 圆的基本性质、二次函数)

第9题 小开放题:函数表达式

( 12年 、13年 有理数计算)

第10题 平行线、相交线的相关运算,以角度为主

(12年、13年三角形内的角度计算)

第11题 与圆相关的计算,以角度计算为主(12年圆锥侧面积、13年分式化简)

第12题 概率计算,如摸球、扑克牌、转盘游戏等(12年概率、13年圆的弧长)

第13题 规律探究,三角形、四边形性质探索、计算 (12年 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 13年 概率)

第14题 转化思想,如圆锥与扇形,求阴影部分面积,奶站问题(12年 三角形旋转引起阴

影部分面积、

13年 反比例函数平移阴影部分面积)

第15题小压轴:动手操作,动态几何(12年动手操作在直角三角形中折叠、13年动动手操

作在矩形中

第16题 计算能力考察

题型一:分式化简求值;

题型二:解方程或不等式;12年 分式化简求职

题型三:实数混合运算; 13年 整式运算求值

第17题 简单证明,如三角形全等证明

涉及考点:1:等腰三角形;

2:平行四边形;

3:梯形;

12年、13年 统计概率

第19题 第20题 第22题1)几何动点问题、几何计算与究规律题、解直角三角形、操作探究(推理探究)

函数综合题(函数应用题)数几何题、函数方程题)

12年 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9)解直角三角形(20)

推理探究(22)

13年 解直角三角形(19)一次函数与反比例结合题(20)

推理探究(22)

第21题 方案设计题,多与经济相关

(1)列方程(组)

(2)列不等式(组),求最优方案

(3)列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求最值

第23题压轴题

(1)求函数表达式;

(2)S 与t 之间的关系;

(3)存在性问题;

中考数学各分数段学生学习侧重点

根据模拟考成绩,初步分为四类学生:60分以下、60分到90分之间、90分到110分之间、110分以上。

模考60分以下的学生特点

没有良好学习态度,学习没有毅力,对待事物的观点也比较偏激,家长对孩子已经没有办法,大部分听之任之,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几乎是空白。这类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接受能力和理解力好。

处理原则是:首先通过一节课让学体验到成功喜悦感,继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其次,利用外界诱因引导其学习,不过此期间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和正能量灌输,培养起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第三,加强知识点学习,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时产生郁闷心情。

60分到90分之间学生

走马观花好高骛远,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做题时考虑不周密、做题习惯不好

处理原则:首先,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建议各位学生首先一定要配合自己的老师进行复习,积极主动,不要另行一套。

其次,复习时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对于自己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题好习惯,做到记忆——消化——再记忆。

此类同学应侧重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模考90分到110分之间的同学

此类学生特点:有基础,部分重难点掌握不牢,知识之间不能融会贯通,形成框架 处理原则:抓两头促中间,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

具体做法:不要机械式的一整套一整套地做,而是要有选择的做,建议每天做一小套选择填空题试卷,

对错误的情况作好记录,整理错题本,同时控制解题时间,确保“既好又快”

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 ①分式运算(23分) ;②确定一次函数(15分)

③二次函数最值(12分) ④全等三角形(21分)

⑤菱形判定(12分) ⑥相似三角形(15.5分)

⑦解直角三角形(40分)⑧扇形统计图(15分)

⑨树状图求概率(12分)⑩方程与不等式

模拟考110分以上的同学

此类学生特点:心气高,行为易犯低级错综合分析能力要多锻炼。

处理原则:做题要立足一个“透”字

具体做法:要以题代知识,每一题不要蜻蜓点水试过一下,要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解多题。要掌握的是题目的知识点和几何背景,并反映到课本上那一章节。

中学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四方面的数学能力

1.逻辑思维能力

2. 运算能力

3. 空间想象能力

4. 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1. 逻辑思维能力

表现为能正确理解各数学对象间的逻辑关系;

能严格从概念、理论出发进行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结论;

能正确识别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能正确运用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基本论证方法。

2.运算能力

表现为准确、快速地处理数据的能力;

能熟练地对含字母的解析式进行运算,在完成运算后做出全面、准确、合理的结论,明确算

理,讲求算法的优化。

课本中主要体现在:

七上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七下 第一章 整式的乘除、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

八上 第一章 勾股定理、第二章 实数、第四章 一次函数、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八下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四章 因式分解、第五章 分式

九上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第五章 反比例函数

九下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二章 二次函数

3.空间想象能力

能正确认识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能作出体现特定空间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

能在不便于作图的情况下正确想象出几何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主要体现在课本中:

七上 第一章丰富图形世界、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七下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三章三角形、第五章 轴对称

八上 第四章 一次函数、 第七章 证明(一)

八下第一章 证明(二)、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六章 平行四边形

九上第一章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第三章 相似图形、第四章 投影与视图

九下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三章 圆

4.数学表达能力应用能力

表现为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准确、简洁地表达出数学内容,

语句完整,连贯,层次清楚,对于论证或解答各类数学问题,应当书写工整,用字(或字母)

准确,

讲求数学答题书写规范,注重作图规范,做到图、文相符。

主要体现在课本中:

七上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第

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七下 第六章 频率与概率

八上 第五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第六章 数据的分析、第七章 证明(一)

八下 第一章 证明(二)

九上 第六章 对概率的进一步研究

九下 第四章 统计与概率

数学中考试卷各题相关考点

第1题 倒数、绝对值、相反数;幂的运算

第2题 科学记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图形对称

第3题 统计(如:普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概率小计算

第4题 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

第5题 三视图

第6题 图形变换(翻折、旋转、轴对称) 2013年解不等式组

第7、8题 实数运算、估值、代数式及其简单运算

(12年一次函数、圆的基本性质)

(13年 圆的基本性质、二次函数)

第9题 小开放题:函数表达式

( 12年 、13年 有理数计算)

第10题 平行线、相交线的相关运算,以角度为主

(12年、13年三角形内的角度计算)

第11题 与圆相关的计算,以角度计算为主(12年圆锥侧面积、13年分式化简)

第12题 概率计算,如摸球、扑克牌、转盘游戏等(12年概率、13年圆的弧长)

第13题 规律探究,三角形、四边形性质探索、计算 (12年 反比例函数的几何意义、 13年 概率)

第14题 转化思想,如圆锥与扇形,求阴影部分面积,奶站问题(12年 三角形旋转引起阴

影部分面积、

13年 反比例函数平移阴影部分面积)

第15题小压轴:动手操作,动态几何(12年动手操作在直角三角形中折叠、13年动动手操

作在矩形中

第16题 计算能力考察

题型一:分式化简求值;

题型二:解方程或不等式;12年 分式化简求职

题型三:实数混合运算; 13年 整式运算求值

第17题 简单证明,如三角形全等证明

涉及考点:1:等腰三角形;

2:平行四边形;

3:梯形;

12年、13年 统计概率

第19题 第20题 第22题1)几何动点问题、几何计算与究规律题、解直角三角形、操作探究(推理探究)

函数综合题(函数应用题)数几何题、函数方程题)

12年 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19)解直角三角形(20)

推理探究(22)

13年 解直角三角形(19)一次函数与反比例结合题(20)

推理探究(22)

第21题 方案设计题,多与经济相关

(1)列方程(组)

(2)列不等式(组),求最优方案

(3)列对应的函数关系式,求最值

第23题压轴题

(1)求函数表达式;

(2)S 与t 之间的关系;

(3)存在性问题;

中考数学各分数段学生学习侧重点

根据模拟考成绩,初步分为四类学生:60分以下、60分到90分之间、90分到110分之间、110分以上。

模考60分以下的学生特点

没有良好学习态度,学习没有毅力,对待事物的观点也比较偏激,家长对孩子已经没有办法,大部分听之任之,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几乎是空白。这类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接受能力和理解力好。

处理原则是:首先通过一节课让学体验到成功喜悦感,继而激发他的学习热情。其次,利用外界诱因引导其学习,不过此期间一定要加强思想教育和正能量灌输,培养起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态度。第三,加强知识点学习,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学习时产生郁闷心情。

60分到90分之间学生

走马观花好高骛远,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做题时考虑不周密、做题习惯不好

处理原则:首先,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建议各位学生首先一定要配合自己的老师进行复习,积极主动,不要另行一套。

其次,复习时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低档为主,对于自己觉得较难的题,或者易错的题,应养成做题好习惯,做到记忆——消化——再记忆。

此类同学应侧重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真正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活学活用。

模考90分到110分之间的同学

此类学生特点:有基础,部分重难点掌握不牢,知识之间不能融会贯通,形成框架 处理原则:抓两头促中间,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知识专项复习

具体做法:不要机械式的一整套一整套地做,而是要有选择的做,建议每天做一小套选择填空题试卷,

对错误的情况作好记录,整理错题本,同时控制解题时间,确保“既好又快”

根据历年中考试卷命题的特点,精心选择一些新颖的、有代表性的题型进行专题训练 ①分式运算(23分) ;②确定一次函数(15分)

③二次函数最值(12分) ④全等三角形(21分)

⑤菱形判定(12分) ⑥相似三角形(15.5分)

⑦解直角三角形(40分)⑧扇形统计图(15分)

⑨树状图求概率(12分)⑩方程与不等式

模拟考110分以上的同学

此类学生特点:心气高,行为易犯低级错综合分析能力要多锻炼。

处理原则:做题要立足一个“透”字

具体做法:要以题代知识,每一题不要蜻蜓点水试过一下,要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一解多题。要掌握的是题目的知识点和几何背景,并反映到课本上那一章节。


相关文章

  • 初中数学游戏课的教学设计
  • 初中数学游戏课的教学设计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普世价值的基础性学科,本应对中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然而,众多中学生面对数学时表现出来的不感兴趣,着实让人担忧.与此同时,更为糟糕的是,面对信息化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迷恋上了 ...查看


  • 高中数学课程的特点
  • 高中数学课程的特点 作者:梁玮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3年第06期 在升入高中后,会出现一些不可理解的现象,好多初中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高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我想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同学不了解高 ...查看


  • 初探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 数学教育研究2012年 第36期读写算 初探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 韦佩群 (柳江县流山中学 广西 柳州 545113) [摘 要]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前提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单位时间内其效率质量较高的教学.然而, ...查看


  • 我市今年秋季己经实施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方案
  • 我市今年秋季己经实施了高中数学新课程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的收获,同时也遇刭不少困难.其中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后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下面对此问题进行探讨,并与同行交流. 在数学教学衔接研讨活动中,部分高中老师对初中课 ...查看


  •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复习笔记自己整理
  • 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 模块二:课程知识 . ................................................................................................... ...查看


  • 初中数学三年教学目标阶段实施计划
  • 初中数学三年教学目标阶段实施计划 指导思想 确实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实施有效教学,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模式. 现状分析:我校近几年从总体上来看体现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学校办学条件无任 ...查看


  • 小学升初中焊接
  • 小学升初中数学学习的有效衔接 2010-08-17 09:24:27 来源:网络资源 进入论坛 中小学的数学学习存在着客观差异性,如何搞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实现小学到中学平稳.和谐的过渡,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实际的问题.以下内容摘自一位小学毕 ...查看


  • 浅谈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衔接
  • 对刚升入高一学生来讲,高中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显然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由于我校具体实际,生源质量较差,学生的学习习惯欠佳,进入高中后由于对知识的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更高了,有一部分学生不适应这 ...查看


  •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 摘 要 数学教学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此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以初中数学为例,就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初中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 ...查看


  • 数学教学随笔 1
  • 篇一:初中数学教学随笔 (一) 课堂教学尽管是由很多变量制约的,但是每次课的教学,教师在备课前都已完成"二透"."三有"."四明白"."二透"即大纲透,教材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