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美國南北戰爭對聯邦制的影響
作者:王小奇 來源:管理觀察09年8月 更新時間:2009-7-13 15:47:05 流覽次數:208 淺談美國南北戰爭對聯邦制的影響
河北省樂亭縣湯家河鎮麥港初級中學 王小奇 063606
摘 要 美國南北戰爭反映了美國的統一與分裂之爭。它的現實意義就在於它鞏固了聯邦制,加強了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對美國聯邦制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戰後使聯邦政府的職能和功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聯邦政府的功能和權力不斷得以增強和擴展,這種變化對於美國整體國力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字 南北戰爭 美國 聯邦制
一、美國南北戰爭和聯邦制
19中期的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平息了南部叛亂,維護了國家統一,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對聯邦政府的權力有著巨大的影響。
1、南北戰爭
美國“一國兩制”的狀況維持了60年。到了1850年左右,南部和北部之間為奴隸制的爭執開始白熱化。南北矛盾尖銳化。由於北方的實力超過南方,所以南方最後遭到失。奴隸制被廢除。奴隸主階層在許多年內受到壓制。北方發動的保衛國家統一的戰爭受到人民的擁護,維護國家的統一,從而保證了戰爭的勝利。美國內戰的損失是巨大的。但是,長遠來看,美國內戰的結果是奴隸制的廢除,聯邦政府的強化,國家經濟一體化的形成,為美國成為下一世紀的世界強國奠定了基礎。統一則強,分裂
則弱。
2、美國的聯邦制
聯邦制是美國政治制度的中心特徵之一,也曾經是美國人最引以為自豪的所謂“發明的傳統”之一。美國聯邦制是由若干個具有自治能力的政治實體(即州)在共同認可的政治框架下結合組成的一個政治實體。1860年總統大選中,具有反奴隸制傾向的林肯作為新生共和黨的候選人當選為總統。南部十一個蓄奴州見北反奴隸制勢力已佔據聯邦政府,於1860年冬至1861年春內,先後退出聯邦,組成“美利堅邦聯合眾國”
二、南北戰爭對聯邦制的影響
1、奴隸制問題
首先,內戰徹底摧毀了奴隸制。1863年1月1日,林肯發佈了《解放黑奴宣言》,宣佈所有邦聯軍隊控制下的各州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使四百萬黑奴從此變成自由人,並逐步取得了公民資格和權利,男性黑人公民還獲得了選舉權。
2、美國聯邦制的性質問題
內戰實際上是對美國聯邦制生死存亡的一次考驗。為了保衛內戰成果,防止南部舊政權捲土重來,共和黨人國會採取了一系列強制性的措施,衝破詹森總統的重重阻撓,宣稱只有在全部接受了這些新的憲法修正案之後,南部各州才可以重新加入聯邦。新的聯邦制得以建立。
3、內戰對聯邦制的深遠影響
(1)從某種意義上講,內戰後的聯邦制並沒有改變戰前聯邦制的基本原則,而只是對這些原則作了新的解釋。重建後的聯邦制的最大特點是聯邦政府的功能和權力範圍大大增加了。新增加的聯邦權力隱含於戰前聯邦制的體制之中,而內戰為這些權力的發掘和運用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建立在重建法案基礎上的新的聯邦制與1860年前的聯邦制有幾個重大的區別。首先,憲法上第一次明確定義了美國(聯邦)公民的資格及附帶的權利,建立了作為聯邦政府權力基礎的公民實體。實際上給了聯邦
政府極大的管理公民權利的許可權範圍。其次,重建法案將原來僅僅屬於州的掌握的一部份權力轉移到聯邦政府手中,如奴隸制的控制權等。對於選舉權的控制也是傳統的州權之一。內戰前南方各州的黑人都沒有選舉權,北部的大部份州也不准黑人參加選舉,第十五憲法修正案推翻了選舉權中的膚色限制,建立了聯邦政府對公民選舉權資格的干預。這些修正案一方面推翻了對黑人公民的歧視,另一方面也突顯了聯邦政府對公民權利的保護作用。聯邦政府不再被認為是公民權力的侵犯者,而成了人民權力的保護者。重建法案為聯邦政府在後來的民權運動中發揮積極作用奠定了法律基礎。第三,聯邦政府的地位通過內戰和重建得以空前的加強。聯邦政府的機構得以擴充,總統的權威因內戰明顯增大,總統競選開始成為美國政治生活中的最重要事件之一。這一切發展對美國民族的一體意識形成影響重大。
(2) 內戰後的聯邦政府雖在政治方面建立了很重要的權威,但對於各州經濟事務的管理和干預仍然有限。這一時期,聯邦政府對於經濟事務的干預仍多限於土地管理和州際貿易方面。1862年聯邦政府實施《宅地法》,鼓勵向西部移民,以$1.25/英畝的價格向移民出售中西部土地。但因眾多的移民無力開展經濟活動,大批廉價土地迅速落入土地投機者手中。1880年後,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開始加強。這一時期的聯邦干預經濟的特點表明: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經濟活動已超出州的範圍,各州要求聯邦政府干預和管理州際經濟活動,制定經濟政策;但聯邦的干預在多數情況下是因受害群體和民眾的壓力而作出的被動反應,而不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有計劃的調節。
(3) 這一階段的聯邦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聯邦最高法院開始積極介入調整聯邦與州之間的政治與經濟關係。內戰後,最高法院處理最多的是州與聯邦政府將在政治與經濟方面的許可權問題。1870年至1919年間,被最高法院宣佈違憲的聯邦法有70個左右,州法有300個左右。這些裁決大部份是為了保護私有財產權不受侵犯。而在內戰前只有2個聯邦法被認為是違憲。這一方面說明對聯邦政府的橫向鉗制加強,另一方面也表明最高法院在處理聯邦與州的關係中作用越來越重要。南部種族歧視勢力抬頭,並重新控制各州政府,三K黨等組織活動倡狂,而聯邦政府對此卻沒有實行有效的制止。
到1910年左右,南部大部份黑人的政治權利都遭到州法律的變相剝奪,經濟上陷入極大的貧困狀態。 參考文獻:
[1]威廉•阿•威廉斯.美國歷史概要[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1.
[2]克萊德編.美國對華政策百年來要件選讀[J].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2(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哈克.美國資本主義之勝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6.
[5]滕藤.1996-1997年世界經濟形勢趨勢分析與預測[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7,(6).
淺談美國南北戰爭對聯邦制的影響
作者:王小奇 來源:管理觀察09年8月 更新時間:2009-7-13 15:47:05 流覽次數:208 淺談美國南北戰爭對聯邦制的影響
河北省樂亭縣湯家河鎮麥港初級中學 王小奇 063606
摘 要 美國南北戰爭反映了美國的統一與分裂之爭。它的現實意義就在於它鞏固了聯邦制,加強了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對美國聯邦制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戰後使聯邦政府的職能和功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聯邦政府的功能和權力不斷得以增強和擴展,這種變化對於美國整體國力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關鍵字 南北戰爭 美國 聯邦制
一、美國南北戰爭和聯邦制
19中期的美國南北戰爭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平息了南部叛亂,維護了國家統一,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對聯邦政府的權力有著巨大的影響。
1、南北戰爭
美國“一國兩制”的狀況維持了60年。到了1850年左右,南部和北部之間為奴隸制的爭執開始白熱化。南北矛盾尖銳化。由於北方的實力超過南方,所以南方最後遭到失。奴隸制被廢除。奴隸主階層在許多年內受到壓制。北方發動的保衛國家統一的戰爭受到人民的擁護,維護國家的統一,從而保證了戰爭的勝利。美國內戰的損失是巨大的。但是,長遠來看,美國內戰的結果是奴隸制的廢除,聯邦政府的強化,國家經濟一體化的形成,為美國成為下一世紀的世界強國奠定了基礎。統一則強,分裂
則弱。
2、美國的聯邦制
聯邦制是美國政治制度的中心特徵之一,也曾經是美國人最引以為自豪的所謂“發明的傳統”之一。美國聯邦制是由若干個具有自治能力的政治實體(即州)在共同認可的政治框架下結合組成的一個政治實體。1860年總統大選中,具有反奴隸制傾向的林肯作為新生共和黨的候選人當選為總統。南部十一個蓄奴州見北反奴隸制勢力已佔據聯邦政府,於1860年冬至1861年春內,先後退出聯邦,組成“美利堅邦聯合眾國”
二、南北戰爭對聯邦制的影響
1、奴隸制問題
首先,內戰徹底摧毀了奴隸制。1863年1月1日,林肯發佈了《解放黑奴宣言》,宣佈所有邦聯軍隊控制下的各州的奴隸永遠獲得自由。使四百萬黑奴從此變成自由人,並逐步取得了公民資格和權利,男性黑人公民還獲得了選舉權。
2、美國聯邦制的性質問題
內戰實際上是對美國聯邦制生死存亡的一次考驗。為了保衛內戰成果,防止南部舊政權捲土重來,共和黨人國會採取了一系列強制性的措施,衝破詹森總統的重重阻撓,宣稱只有在全部接受了這些新的憲法修正案之後,南部各州才可以重新加入聯邦。新的聯邦制得以建立。
3、內戰對聯邦制的深遠影響
(1)從某種意義上講,內戰後的聯邦制並沒有改變戰前聯邦制的基本原則,而只是對這些原則作了新的解釋。重建後的聯邦制的最大特點是聯邦政府的功能和權力範圍大大增加了。新增加的聯邦權力隱含於戰前聯邦制的體制之中,而內戰為這些權力的發掘和運用提供了一個極好的機會。建立在重建法案基礎上的新的聯邦制與1860年前的聯邦制有幾個重大的區別。首先,憲法上第一次明確定義了美國(聯邦)公民的資格及附帶的權利,建立了作為聯邦政府權力基礎的公民實體。實際上給了聯邦
政府極大的管理公民權利的許可權範圍。其次,重建法案將原來僅僅屬於州的掌握的一部份權力轉移到聯邦政府手中,如奴隸制的控制權等。對於選舉權的控制也是傳統的州權之一。內戰前南方各州的黑人都沒有選舉權,北部的大部份州也不准黑人參加選舉,第十五憲法修正案推翻了選舉權中的膚色限制,建立了聯邦政府對公民選舉權資格的干預。這些修正案一方面推翻了對黑人公民的歧視,另一方面也突顯了聯邦政府對公民權利的保護作用。聯邦政府不再被認為是公民權力的侵犯者,而成了人民權力的保護者。重建法案為聯邦政府在後來的民權運動中發揮積極作用奠定了法律基礎。第三,聯邦政府的地位通過內戰和重建得以空前的加強。聯邦政府的機構得以擴充,總統的權威因內戰明顯增大,總統競選開始成為美國政治生活中的最重要事件之一。這一切發展對美國民族的一體意識形成影響重大。
(2) 內戰後的聯邦政府雖在政治方面建立了很重要的權威,但對於各州經濟事務的管理和干預仍然有限。這一時期,聯邦政府對於經濟事務的干預仍多限於土地管理和州際貿易方面。1862年聯邦政府實施《宅地法》,鼓勵向西部移民,以$1.25/英畝的價格向移民出售中西部土地。但因眾多的移民無力開展經濟活動,大批廉價土地迅速落入土地投機者手中。1880年後,聯邦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開始加強。這一時期的聯邦干預經濟的特點表明: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經濟活動已超出州的範圍,各州要求聯邦政府干預和管理州際經濟活動,制定經濟政策;但聯邦的干預在多數情況下是因受害群體和民眾的壓力而作出的被動反應,而不是一種主動的、積極的、有計劃的調節。
(3) 這一階段的聯邦制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聯邦最高法院開始積極介入調整聯邦與州之間的政治與經濟關係。內戰後,最高法院處理最多的是州與聯邦政府將在政治與經濟方面的許可權問題。1870年至1919年間,被最高法院宣佈違憲的聯邦法有70個左右,州法有300個左右。這些裁決大部份是為了保護私有財產權不受侵犯。而在內戰前只有2個聯邦法被認為是違憲。這一方面說明對聯邦政府的橫向鉗制加強,另一方面也表明最高法院在處理聯邦與州的關係中作用越來越重要。南部種族歧視勢力抬頭,並重新控制各州政府,三K黨等組織活動倡狂,而聯邦政府對此卻沒有實行有效的制止。
到1910年左右,南部大部份黑人的政治權利都遭到州法律的變相剝奪,經濟上陷入極大的貧困狀態。 參考文獻:
[1]威廉•阿•威廉斯.美國歷史概要[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61.
[2]克萊德編.美國對華政策百年來要件選讀[J].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2(1).
[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哈克.美國資本主義之勝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46.
[5]滕藤.1996-1997年世界經濟形勢趨勢分析與預測[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