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探讨

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需求急剧增长,山西省的旅游业也随之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但是比较而言,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山西是众所周知的旅游资源大省,而现实中的山西省却又是全国旅游经济弱省,旅游业收入处于全国末流。在新形势下,山西迫切需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来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通过旅游来“美化山西、振兴山西”。分析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原因有许多,本文从山西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 山西旅游业 问题 发展对策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ravel demand since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also will be a very rapid development, but the comparis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the breadth and depth is still unable to mee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s of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 Shanxi Province is well-known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province, Shanxi Province, but in reality is weak in the tourism economy, tourism income in the country Moliu.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urgent need to Shanxi new concepts, new ideas, new initiatives to promote th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through tourism to "beautify Shanxi,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Shanxi." Analysis of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hanxi Province has many reasons, the paper from Shanxi star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focused on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hanxi some of the main issues and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Shanxi province Issu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探讨

一、引言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趋显著。山西省的旅游业也是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逐渐上升,旅游消费在人们的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增大,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对于加快振兴山西省旅游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旅游大省、强省,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西旅游的资源较多,自然美景、历史文明、民俗风情、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成就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山西是众所周知的旅游资源大省,而现实中又是全国旅游经济弱省,旅游业收入处于全国末流。相对于其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山西省旅游业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新形势下,山西迫切需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来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通过旅游来“美化山西、振兴山西”。

二、山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山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山西地处的地理环境较太平,自然灾害较少,加上黄土高原的干燥少雨,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幸存下来的地上文物,70%呈现在山西,因此旅游界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

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山西省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一十九处,位居中国第一,其中世界文化遗产两处:大同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山西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五处:大同市、代县、平遥县、祁县、绛县;山西宋代以前地面木构建筑占全国总量的七成以上,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山西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体现最为充分的地方,其中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最为著名,山西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故乡,著名的晋商大院如乔家、王家、渠家、曹家等、日升昌票号就是极好的历史存真;山西是中华民族的根祖之地,中国许多姓氏均起源于此,后裔遍及全国、海外并且名人辈出,民谚有“问我家乡在何处,西洪洞大槐树”之说;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几乎县县都有自己的民歌舞蹈。从《诗经》中的《唐风》《魏风》至今天的祁太秧歌、左权小花戏、河曲二人台、孝义皮影戏,从春秋时期音乐家师旷的《阳春》、《白雪》到今天的八音吹奏、绛州鼓乐等等,源源不断;山西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汉代山西就已出现了戏曲萌芽。全国现存三百多个剧种中,山西就有五十四个,占到六分之一,历年来中国戏剧“梅花奖”山西得主频出;山西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它的地形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汾民俗,其不同于外界的礼俗、婚俗、食俗、居住民俗、贸易民俗、禁忌民俗都生动地反映出山西人在黄土高原、汾河两岸劳动、生产的情景,深得中外旅游者的重视;山西是中国面食之乡,历史有二千多年,品种达二百八十种,其中以刀削面名扬海外,被誉为中国五大面食之一。山西还有好酒、好醋、好水果、好工艺品等,都深得游人青睐。山西省为何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并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带动起经济的发展?可见山西省在发展旅游中与现代旅游市场需求还远不相适应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一)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无法双赢

1、非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目前山西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山西本身就多风沙、多煤尘,而工业污染更是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第一,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第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下水、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第三,在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 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相适应。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 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构成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

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就会丧失。主要表现在大量游人将旅游区土地踏实,使土壤板结,树木死亡;大量游人在山地爬山登踏,破坏了自然条件下长期形成的稳定落叶层和腐质层,造成水土流失,树木根系裸露,山草倒伏,从而对旅游区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3、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这些无疑是应当极力保护并充分予以表现的,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二)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要素市场不配套

旅游是综合经济,发展旅游业要靠六要素,这就是“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字伴随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是安排旅游活动的六个必须注意的方面。但有的地方和景点往往用一种狭隘的眼光认识和操作旅游经济,无论总体规划布局还是具体营销运作,都一味偏重于“游”,各地在“游”的方面投入较为充足,设施较为健全,管理较为到位,而在其他要素产品及相关服务方面却显得薄弱和滞后,与山西省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比如,全省目前五星级旅游宾馆不够三家,还没有地方产

品唱主角的旅游纪念品市场,也难以观赏到比较专业的旅游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甚至在一些复古旅游地区,如平遥古城等地,游客很难轻易找到自动提款机,这样为游客的旅行过程中带来不便。这种只注重旅游景点的配套服务而不注重其他五个要素的服务,势必会减弱旅游景点的吸引力。长此下去,将难以形成要素市场配套齐全、相关产业优势互补的旅游经济大格局、大市场和大收益。

(三)旅游产品资源低级粗放,旅游项目单一

目前,山西省旅游景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基本上处于初级化状态。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景区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住宿、设施存在分布不均、档次不高、总体数量不足的问题。全省除太原、五台山等中心城市和景区旅游住宿、设施尚具备一定规模、档次外,其它中心城市及重点景区旅游饭店、住宿设施还远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二是旅游产品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大部分景区、景点开发和形成的产品处于低层次、初级化的状态。一些具有垄断的独特资源,由于开发深度不够,配套程度差,缺乏内涵式发展而严重削弱了其应有的吸引力,没有实现原有的市场份额。三是旅游景区内的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近年来虽有一定发展,但仍处于滞后状态。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开发不足;旅游产品单一,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都市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不足;旅游景区中文化娱乐和旅游购物两大消费水平低;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项目,没有变成产品进入旅游市场;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比较落后,旅游商品档次低、品种少、购物环境差。

(四)旅游景区管理不善,服务人才不足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环境的好坏,成为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山西省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没有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河流没有一条达到地面水最低质量标准。而且旅游景区管理不善,旅游景点景区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些重点旅游城市和通向重点旅游景区的地段污染较为突出无人管理,而且景区的绿化、美化大都较差,景点外面的环境卫生普遍不好,导致许多潜在的游客放弃了对山西目的地的选择。旅游景区市场秩序混乱,个别景区欺客宰客,强拉强卖等市场秩序问题较突出,也成为影响全省旅游业整体形象的焦点。

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涉及面又相当广泛,发展旅游业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研究、规划、策划、管理人才,需要大量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服务人员。总体上看,山西的旅游人才不足,旅游研究远远不够,旅游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人员素质偏低。要开发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资源,就需要对资源本身进行一定的研究,就需要制定可行的开发规划。从旅游企业来讲,中高级管理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到位,无法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是导致旅游 服务质量较差的根本原因所在。

(五)旅游线的主体形象不鲜明

山西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不论人文旅游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从人文资源来看,山西是中华民族和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境内遍布中华历代文明的遗存遗迹,特别是古建筑、古彩塑、古壁画等数量

价值均居全国前列。从自然资源看,大自然造就出众多雄奇壮美的景色景观,特别是数十座风景名山、原始森林、黄河景观、大峡谷、高山草甸等,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丰富的资源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资源不等于产品,要把资源转变成产品就需要开发。山西旅游业之所以滞后,是没有做好从资源到产品的开发工作。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量太少,开发的层次不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吸引力很强的主导产品,致使山西旅游接待量占全国的市场份额难以快速攀升。

(六)旅游景区交通不畅

旅游景区交通不畅,制约山西省旅游业发展。近年来,山西省虽大抓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旅游交通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从航空方面看,目前山西省没有一个国际口岸,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空交通总体上是飞机少,机型差,航线与班次不定,省内除长治、大同和运城的小型机场外,其它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均无适宜的民用机场,没有打开山西与世界,与国内重点省市以及省内重点城市区域间应有的空中通道,与现代旅游通达、便捷的市场需求形成较大的反差;从铁路方面看,旅游专列数量不足,高等级车较少;从公路方面看,省内及周边省区的公路干线基本形成交通网架,但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专线公路的连接不是很通畅。全省旅游景区除五台山进出交通基本完善外,其它主要旅游景点可进入性很差,使产品难以形成商品。

三、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加大力度进行环境整治

1、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从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2、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旅游区的环境规划是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3、运用经济及其它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区的旅游规模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4、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政府及行业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规范及经营者的行为,如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对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

(二)树立大旅游大市场观念,努力完善各要素市场

许多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作为综合经济的旅游业,其兴衰成败是由构成旅游业的各种经济和非经济要素决定的,只有各要素相互匹配,均衡扩张旅游经济才能有后劲、可持续地向前发展。为此,发展山西省旅游一定要认识旅游经济的综合属性,注重打好旅游要素的“组合牌”。

1、要树立“大旅游”观念

树立“大旅游”观念,要将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子系统来考虑,要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高度出发,依照整体最优原则,制定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计划,准确把握旅游业的产业性质和产业地位,妥善处理旅游业与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社会文化进步、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盲目、孤立地发展旅游,实行资源整合和资源优化。在旅游项目规划开发和具体运作时,一定要将吃、住、行、游、购、娱各个要素统筹考虑,同举并重,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发展交通业、餐饮业、旅游商品市场等等,从整体上塑造山西省旅游业的对外形象。

2、要构筑大旅游市场

按照大旅游的要求,对山西省现有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特别要在开发、营建与游客规模及品位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旅游商品、文体娱乐等要素产品和市场上下功夫,尽快形

成覆盖全省,服务到位,能够满足国内外游客需要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和服务保障供给体系,使游客所到之处不仅“游”得开心,还能“吃”得可心,“住”得舒心,“行”得顺心,“购”得称心,“娱”得尽心。

3、要讲求大旅游效益

旅游的发展必然不断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一般而言,食、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收入要高出10倍于直接的门票收入。因此,我们在评估旅游经济效益时,不仅要看门票收入的情况,更要看其他要素市场和相关产业的收益情况,应该在旅游景区内建设一些高档次的宾馆、酒店或度假村之类的既能解决餐饮问题又能解决住宿问题甚至有一些娱乐项目的场所,这样才能使游客有物超所值的感觉,也才愿意在当地有更多的消费活动。还应注意的一点是山西省旅游商品的市场有待开发。山西省是民间艺术十分丰富的省份,如剪纸、刺绣、面塑、木版年画等等,旅游景区应当充分认清当地优势,把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面向市场开发出来,既增加了旅游景区的经济收入,又为旅游景区无形中做了宣传。

(三)因地制宜,创建精品景区景点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特色经济,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古代文化、奇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自然风光为山西旅游业依据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因此,山西可以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根据资源条件,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产品多元化。努力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品绿色化、精品化,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并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开发出具有世界影响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知识、人力、资金等

推进要素,挖掘资源潜力,开发和组合设计旅游产品,创造出内容丰富、独具特色、高质量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孤立地谈产品设计,而要把它与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只有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契机,设计出的旅游产品才能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不进行市场调研就开发旅游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不被市场接受。对于目前的市场状况,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出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改变目前以观光游为主的市场状态,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的多种需求,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游客、赢得市场,进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整体享受性。只有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才能随时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改善旅游产品的结构,才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要求,才可以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市场所淘汰。

(四)完善景区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建设培养

目前山西省不少景区旅游的运作,仍按事业单位的运作方式运作而缺乏竞争机制,导致景区在管理制度上并不完善、健全,景区的各项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所在,各旅游景点、景区应建设和完善管理制度,组建一批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具体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强化管理意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如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旅游道路交通标识牌建设等,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从基础服务做起,逐渐扩展到优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管理景区。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且掌握高新技术的管理人才也迫在眉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应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并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优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方面的合作,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五)强化旅游文化意识,建立山西旅游品牌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文化旅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山西旅游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当务之急。山西旅游经济完全应当定位为以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为品牌的文化经济。强化旅游市场开拓,在主体形象和品牌打造上要有大突破,旅游市场开拓要根据现代旅游新趋势,创新理念和手段,将旅游形象与整体形象塑造相结合,推进大营销战略,形成主题鲜明、对市场有针对性和冲击力的旅游新形象。在主体形象和品牌打造上,一是既要反映山西文化自然旅游特色,又符合旅游时尚;既有继承性也有创新和发展,既符合市场要求又易于传播;既主题突出,又立体多面。二是要重点策划设计晋北佛教文化游、平遥古城游、晋南寻根觅祖游、太行山风景游,黄河风光游及红色旅游等系列精品旅游线路。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旅游的文化意识

旅游资源只有经过文化标识和文化包装,才能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旅游文化的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把 挖掘文化潜力、丰富文化内涵贯穿于发展旅游的全过程,从而使我省旅游

由资源主导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文化唱主角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2、加大文化品牌的打造力度

山东的曲阜儒家文化,云南的丽江纳西东巴文化,陕西的黄陵炎黄文化,等等,都是叫响世界的文化旅游品牌。山西旅游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打造出为国内外广泛认同的文化精品。打造旅游文化品牌要从地域实际出发,要选择最有希望的景点景区作为突破口,从众多的景点景区中筛选出若干在全国有比较优势的项目,先行打造成主题鲜明的文化品牌,待取得成功后再逐步推开。

3、有效整合相关的人力资源

有效整合相关的人力资源就是要动用相关人员来发展旅游。一是要充分发挥有关专家学者的作用。尽快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丰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现实文化力。二是要发挥民间老艺人的作用。通过他们将我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俗演义、物化成与当地旅游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三是要发挥政府、企业和民间资本的联动作用。政府要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信息,营造环境,搞好服务;企业要追踪市场,大胆创新,不断推出满足游客需求并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和鼓励外资及民间资本进入省内文化旅游市场,从而形成发展山西文化旅游的整体合力。

(六)坚持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质量

旅游景区交通不畅,直接制约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道路整修的力度,可以号召私营企业投资、社会捐赠等形式改善交通质量。景点所在区的乡、村政府,应该积极发动群众修路,并向有关的部门申请

配套道路的各项基本设施。一定要坚持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质量,保证景区交通的通畅,在航空方面,应尽快建立一个国际口岸。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空交通,要尽早改善飞机少,机型差,航线与班次不定的状况,在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应当建设适宜的民用机场;在铁路方面,应注意旅游专列的增开,并增加高等级车的数量;在公路方面,要加强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专线公路的连接。逐步改善旅游景区交通不畅的问题。

四、结论与探讨

山西旅游业在近几年虽有较大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虽然在文章中提出一些诸如旅游环境问题、旅游产品低级粗放问题、旅游景点管理不善问题、人员素质问题等等,并且也简单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但在探讨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问题方面仍然不够全面,比如说山西的雁门关虽然在历史价值上可以与甘肃的嘉峪关相媲美,但在旅游方面的发展上,雁门关的旅游价值就远不如嘉峪关,其中原因有待继续研究;再如山西的大院文化并没有给山西旅游业带来新亮点,也没有形成品牌旅游线;山西的红色旅游并没有真正地吸引游客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制定制约发展旅游业问题的对策,将其结合起来考虑来发展旅游,那么将会大大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效率,使山西旅游产业发展成山西省经济中的重要支柱。总之山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市场前景远大,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再加上奋力拼搏,山西的旅游经济一定能够成为山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的增长点,使旅游资源大省不再是旅游经济弱省。

参考文献

[1]杜江 戴斌著. 旅行社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改芳. 山西旅游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分析[J].经济问题,2007, (2).

[3]储九志 丁正山. 旅行社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姜若愚. 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

[5]阎广慧 简王华 张金霞.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对策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9).

[6]李祥熙. 发展山西旅游应着力打好“三张牌”[J].兴晋专论,2005,(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山西旅游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研究[N].华夏证券网. http://csc.108.com.2006.

[8]张恩 张墨. “以邻为伴、与邻为善”推进山西旅游业发展[N].光明网.http://www.gwm.cn.2006.

[9]于军. 浅谈山西旅游业的发展[J].经济师,2005,(11).

[10]毛晓彤. 山西旅游业要发展就要有突破[J].晋旅情思,2005,(6).

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探讨

摘要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需求急剧增长,山西省的旅游业也随之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 但是比较而言,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山西是众所周知的旅游资源大省,而现实中的山西省却又是全国旅游经济弱省,旅游业收入处于全国末流。在新形势下,山西迫切需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来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通过旅游来“美化山西、振兴山西”。分析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原因有许多,本文从山西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入手,着重探讨了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关键词] 山西旅游业 问题 发展对策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travel demand since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also will be a very rapid development, but the comparis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in Shanxi Province the breadth and depth is still unable to mee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needs of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 Shanxi Province is well-known tourism resources in the province, Shanxi Province, but in reality is weak in the tourism economy, tourism income in the country Moliu.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urgent need to Shanxi new concepts, new ideas, new initiatives to promote th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through tourism to "beautify Shanxi, and the revitalization of Shanxi." Analysis of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hanxi Province has many reasons, the paper from Shanxi star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focused on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Shanxi some of the main issues and put forward some solu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Shanxi province Issu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探讨

一、引言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日趋显著。山西省的旅游业也是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还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逐渐上升,旅游消费在人们的总消费中的比例不断增大,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对于加快振兴山西省旅游产业,把山西建设成为旅游大省、强省,进一步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山西旅游的资源较多,自然美景、历史文明、民俗风情、革命史迹和新时期建设成就,共同成就了山西得天独厚、古今兼备、多姿多彩的旅游资源。山西是众所周知的旅游资源大省,而现实中又是全国旅游经济弱省,旅游业收入处于全国末流。相对于其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山西省旅游业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新形势下,山西迫切需要以新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来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通过旅游来“美化山西、振兴山西”。

二、山西旅游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山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素有“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文献之邦”的美称。山西地处的地理环境较太平,自然灾害较少,加上黄土高原的干燥少雨,中国灿烂的古文明幸存下来的地上文物,70%呈现在山西,因此旅游界说;“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

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山西省现存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一十九处,位居中国第一,其中世界文化遗产两处:大同云冈石窟和平遥古城;山西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五处:大同市、代县、平遥县、祁县、绛县;山西宋代以前地面木构建筑占全国总量的七成以上,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山西是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体现最为充分的地方,其中以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五台山最为著名,山西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故乡,著名的晋商大院如乔家、王家、渠家、曹家等、日升昌票号就是极好的历史存真;山西是中华民族的根祖之地,中国许多姓氏均起源于此,后裔遍及全国、海外并且名人辈出,民谚有“问我家乡在何处,西洪洞大槐树”之说;山西是“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几乎县县都有自己的民歌舞蹈。从《诗经》中的《唐风》《魏风》至今天的祁太秧歌、左权小花戏、河曲二人台、孝义皮影戏,从春秋时期音乐家师旷的《阳春》、《白雪》到今天的八音吹奏、绛州鼓乐等等,源源不断;山西是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汉代山西就已出现了戏曲萌芽。全国现存三百多个剧种中,山西就有五十四个,占到六分之一,历年来中国戏剧“梅花奖”山西得主频出;山西有独特的民俗风情,它的地形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河汾民俗,其不同于外界的礼俗、婚俗、食俗、居住民俗、贸易民俗、禁忌民俗都生动地反映出山西人在黄土高原、汾河两岸劳动、生产的情景,深得中外旅游者的重视;山西是中国面食之乡,历史有二千多年,品种达二百八十种,其中以刀削面名扬海外,被誉为中国五大面食之一。山西还有好酒、好醋、好水果、好工艺品等,都深得游人青睐。山西省为何拥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并没有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

势,带动起经济的发展?可见山西省在发展旅游中与现代旅游市场需求还远不相适应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

(一)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无法双赢

1、非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目前山西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山西本身就多风沙、多煤尘,而工业污染更是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第一,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第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下水、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第三,在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 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相适应。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 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构成自然景观的生态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

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就会丧失。主要表现在大量游人将旅游区土地踏实,使土壤板结,树木死亡;大量游人在山地爬山登踏,破坏了自然条件下长期形成的稳定落叶层和腐质层,造成水土流失,树木根系裸露,山草倒伏,从而对旅游区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3、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这些无疑是应当极力保护并充分予以表现的,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二)旅游业发展与旅游要素市场不配套

旅游是综合经济,发展旅游业要靠六要素,这就是“吃、住、行、游、购、娱”,这六个字伴随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过程,是安排旅游活动的六个必须注意的方面。但有的地方和景点往往用一种狭隘的眼光认识和操作旅游经济,无论总体规划布局还是具体营销运作,都一味偏重于“游”,各地在“游”的方面投入较为充足,设施较为健全,管理较为到位,而在其他要素产品及相关服务方面却显得薄弱和滞后,与山西省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比如,全省目前五星级旅游宾馆不够三家,还没有地方产

品唱主角的旅游纪念品市场,也难以观赏到比较专业的旅游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甚至在一些复古旅游地区,如平遥古城等地,游客很难轻易找到自动提款机,这样为游客的旅行过程中带来不便。这种只注重旅游景点的配套服务而不注重其他五个要素的服务,势必会减弱旅游景点的吸引力。长此下去,将难以形成要素市场配套齐全、相关产业优势互补的旅游经济大格局、大市场和大收益。

(三)旅游产品资源低级粗放,旅游项目单一

目前,山西省旅游景区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基本上处于初级化状态。主要表现为:一是旅游景区具有一定规模的旅游住宿、设施存在分布不均、档次不高、总体数量不足的问题。全省除太原、五台山等中心城市和景区旅游住宿、设施尚具备一定规模、档次外,其它中心城市及重点景区旅游饭店、住宿设施还远不能满足市场消费需求。二是旅游产品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大部分景区、景点开发和形成的产品处于低层次、初级化的状态。一些具有垄断的独特资源,由于开发深度不够,配套程度差,缺乏内涵式发展而严重削弱了其应有的吸引力,没有实现原有的市场份额。三是旅游景区内的旅游购物和旅游娱乐近年来虽有一定发展,但仍处于滞后状态。对旅游资源的文化价值、商业价值挖掘不够,开发不足;旅游产品单一,大多为依托人文景点的传统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旅游、都市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不足;旅游景区中文化娱乐和旅游购物两大消费水平低;许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项目,没有变成产品进入旅游市场;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生产比较落后,旅游商品档次低、品种少、购物环境差。

(四)旅游景区管理不善,服务人才不足

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质量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环境的好坏,成为旅游目的地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山西省环境污染相当严重,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没有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河流没有一条达到地面水最低质量标准。而且旅游景区管理不善,旅游景点景区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一些重点旅游城市和通向重点旅游景区的地段污染较为突出无人管理,而且景区的绿化、美化大都较差,景点外面的环境卫生普遍不好,导致许多潜在的游客放弃了对山西目的地的选择。旅游景区市场秩序混乱,个别景区欺客宰客,强拉强卖等市场秩序问题较突出,也成为影响全省旅游业整体形象的焦点。

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涉及面又相当广泛,发展旅游业需要一批高素质的研究、规划、策划、管理人才,需要大量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服务人员。总体上看,山西的旅游人才不足,旅游研究远远不够,旅游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人员素质偏低。要开发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资源,就需要对资源本身进行一定的研究,就需要制定可行的开发规划。从旅游企业来讲,中高级管理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到位,无法适应市场竞争需求。旅游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是导致旅游 服务质量较差的根本原因所在。

(五)旅游线的主体形象不鲜明

山西省是旅游资源大省,不论人文旅游资源还是自然资源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从人文资源来看,山西是中华民族和黄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境内遍布中华历代文明的遗存遗迹,特别是古建筑、古彩塑、古壁画等数量

价值均居全国前列。从自然资源看,大自然造就出众多雄奇壮美的景色景观,特别是数十座风景名山、原始森林、黄河景观、大峡谷、高山草甸等,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丰富的资源为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资源不等于产品,要把资源转变成产品就需要开发。山西旅游业之所以滞后,是没有做好从资源到产品的开发工作。旅游资源开发的资金投入量太少,开发的层次不高、深度不够,没有形成吸引力很强的主导产品,致使山西旅游接待量占全国的市场份额难以快速攀升。

(六)旅游景区交通不畅

旅游景区交通不畅,制约山西省旅游业发展。近年来,山西省虽大抓以交通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但旅游交通问题仍很突出。主要表现为:从航空方面看,目前山西省没有一个国际口岸,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空交通总体上是飞机少,机型差,航线与班次不定,省内除长治、大同和运城的小型机场外,其它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均无适宜的民用机场,没有打开山西与世界,与国内重点省市以及省内重点城市区域间应有的空中通道,与现代旅游通达、便捷的市场需求形成较大的反差;从铁路方面看,旅游专列数量不足,高等级车较少;从公路方面看,省内及周边省区的公路干线基本形成交通网架,但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专线公路的连接不是很通畅。全省旅游景区除五台山进出交通基本完善外,其它主要旅游景点可进入性很差,使产品难以形成商品。

三、山西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加大力度进行环境整治

1、进行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当的旅游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从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2、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旅游区的环境规划是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3、运用经济及其它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区的旅游规模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4、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政府及行业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规范及经营者的行为,如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对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

(二)树立大旅游大市场观念,努力完善各要素市场

许多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证明,作为综合经济的旅游业,其兴衰成败是由构成旅游业的各种经济和非经济要素决定的,只有各要素相互匹配,均衡扩张旅游经济才能有后劲、可持续地向前发展。为此,发展山西省旅游一定要认识旅游经济的综合属性,注重打好旅游要素的“组合牌”。

1、要树立“大旅游”观念

树立“大旅游”观念,要将旅游业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子系统来考虑,要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高度出发,依照整体最优原则,制定旅游业发展的政策、计划,准确把握旅游业的产业性质和产业地位,妥善处理旅游业与土地利用、城市发展、社会文化进步、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避免盲目、孤立地发展旅游,实行资源整合和资源优化。在旅游项目规划开发和具体运作时,一定要将吃、住、行、游、购、娱各个要素统筹考虑,同举并重,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也发展交通业、餐饮业、旅游商品市场等等,从整体上塑造山西省旅游业的对外形象。

2、要构筑大旅游市场

按照大旅游的要求,对山西省现有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特别要在开发、营建与游客规模及品位相适应的基础设施、旅游商品、文体娱乐等要素产品和市场上下功夫,尽快形

成覆盖全省,服务到位,能够满足国内外游客需要的综合性旅游产品和服务保障供给体系,使游客所到之处不仅“游”得开心,还能“吃”得可心,“住”得舒心,“行”得顺心,“购”得称心,“娱”得尽心。

3、要讲求大旅游效益

旅游的发展必然不断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一般而言,食、住、行、游、购、娱的综合收入要高出10倍于直接的门票收入。因此,我们在评估旅游经济效益时,不仅要看门票收入的情况,更要看其他要素市场和相关产业的收益情况,应该在旅游景区内建设一些高档次的宾馆、酒店或度假村之类的既能解决餐饮问题又能解决住宿问题甚至有一些娱乐项目的场所,这样才能使游客有物超所值的感觉,也才愿意在当地有更多的消费活动。还应注意的一点是山西省旅游商品的市场有待开发。山西省是民间艺术十分丰富的省份,如剪纸、刺绣、面塑、木版年画等等,旅游景区应当充分认清当地优势,把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面向市场开发出来,既增加了旅游景区的经济收入,又为旅游景区无形中做了宣传。

(三)因地制宜,创建精品景区景点

旅游产业是典型的特色经济,丰富的旅游资源,悠久的古代文化、奇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自然风光为山西旅游业依据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品创造了优越的前提条件。因此,山西可以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根据资源条件,设计、开发和销售具备比较优势、鲜明特色的旅游产品,实现产品多元化。努力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产品绿色化、精品化,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并提高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努力开发出具有世界影响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开发的核心就是要充分利用知识、人力、资金等

推进要素,挖掘资源潜力,开发和组合设计旅游产品,创造出内容丰富、独具特色、高质量强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设计不是孤立的,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不能孤立地谈产品设计,而要把它与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相结合。进行市场调研工作有助于分析旅游市场动态,细分市场,进而有的放矢的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只有进行大量的市场调研,抓住转瞬即逝的市场契机,设计出的旅游产品才能为广大旅游者所接受。不进行市场调研就开发旅游产品,其结果必然是不被市场接受。对于目前的市场状况,要开发新的旅游产品,设计出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改变目前以观光游为主的市场状态,开发其他类型的旅游产品,以迎合旅游者的多种需求,才能在市场中赢得游客、赢得市场,进而提高旅游活动的整体享受性。只有不断的开发新产品,才能随时满足游客的需求;只有改善旅游产品的结构,才可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要求,才可以在市场中赢得自己的市场份额,不被市场所淘汰。

(四)完善景区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建设培养

目前山西省不少景区旅游的运作,仍按事业单位的运作方式运作而缺乏竞争机制,导致景区在管理制度上并不完善、健全,景区的各项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旅游业的根本所在,各旅游景点、景区应建设和完善管理制度,组建一批素质较高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具体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强化管理意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如旅游厕所、游客中心、旅游道路交通标识牌建设等,制定明确的工作职责和规章制度。从基础服务做起,逐渐扩展到优质服务和个性化服务,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管理景区。

培养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且掌握高新技术的管理人才也迫在眉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院校应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并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优化旅游从业人员队伍,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方面的合作,提高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

(五)强化旅游文化意识,建立山西旅游品牌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主题公园”,是中国社会变革和进步的“思想库”,是古代东方艺术的“博物馆”。文化旅游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山西旅游发展的现实选择和当务之急。山西旅游经济完全应当定位为以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为品牌的文化经济。强化旅游市场开拓,在主体形象和品牌打造上要有大突破,旅游市场开拓要根据现代旅游新趋势,创新理念和手段,将旅游形象与整体形象塑造相结合,推进大营销战略,形成主题鲜明、对市场有针对性和冲击力的旅游新形象。在主体形象和品牌打造上,一是既要反映山西文化自然旅游特色,又符合旅游时尚;既有继承性也有创新和发展,既符合市场要求又易于传播;既主题突出,又立体多面。二是要重点策划设计晋北佛教文化游、平遥古城游、晋南寻根觅祖游、太行山风景游,黄河风光游及红色旅游等系列精品旅游线路。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旅游的文化意识

旅游资源只有经过文化标识和文化包装,才能成为具有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我们一定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旅游文化的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把 挖掘文化潜力、丰富文化内涵贯穿于发展旅游的全过程,从而使我省旅游

由资源主导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文化唱主角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

2、加大文化品牌的打造力度

山东的曲阜儒家文化,云南的丽江纳西东巴文化,陕西的黄陵炎黄文化,等等,都是叫响世界的文化旅游品牌。山西旅游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打造出为国内外广泛认同的文化精品。打造旅游文化品牌要从地域实际出发,要选择最有希望的景点景区作为突破口,从众多的景点景区中筛选出若干在全国有比较优势的项目,先行打造成主题鲜明的文化品牌,待取得成功后再逐步推开。

3、有效整合相关的人力资源

有效整合相关的人力资源就是要动用相关人员来发展旅游。一是要充分发挥有关专家学者的作用。尽快将他们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丰富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现实文化力。二是要发挥民间老艺人的作用。通过他们将我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民俗演义、物化成与当地旅游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三是要发挥政府、企业和民间资本的联动作用。政府要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信息,营造环境,搞好服务;企业要追踪市场,大胆创新,不断推出满足游客需求并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吸引和鼓励外资及民间资本进入省内文化旅游市场,从而形成发展山西文化旅游的整体合力。

(六)坚持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质量

旅游景区交通不畅,直接制约山西省旅游业发展。政府部门应加大道路整修的力度,可以号召私营企业投资、社会捐赠等形式改善交通质量。景点所在区的乡、村政府,应该积极发动群众修路,并向有关的部门申请

配套道路的各项基本设施。一定要坚持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质量,保证景区交通的通畅,在航空方面,应尽快建立一个国际口岸。通往国内主要城市的航空交通,要尽早改善飞机少,机型差,航线与班次不定的状况,在中心城市及重点旅游景区应当建设适宜的民用机场;在铁路方面,应注意旅游专列的增开,并增加高等级车的数量;在公路方面,要加强重点旅游景区、景点至交通干线旅游专线公路的连接。逐步改善旅游景区交通不畅的问题。

四、结论与探讨

山西旅游业在近几年虽有较大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虽然在文章中提出一些诸如旅游环境问题、旅游产品低级粗放问题、旅游景点管理不善问题、人员素质问题等等,并且也简单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但在探讨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问题方面仍然不够全面,比如说山西的雁门关虽然在历史价值上可以与甘肃的嘉峪关相媲美,但在旅游方面的发展上,雁门关的旅游价值就远不如嘉峪关,其中原因有待继续研究;再如山西的大院文化并没有给山西旅游业带来新亮点,也没有形成品牌旅游线;山西的红色旅游并没有真正地吸引游客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解决,只有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制定制约发展旅游业问题的对策,将其结合起来考虑来发展旅游,那么将会大大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效率,使山西旅游产业发展成山西省经济中的重要支柱。总之山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市场前景远大,只要思路对头,措施得力,再加上奋力拼搏,山西的旅游经济一定能够成为山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的增长点,使旅游资源大省不再是旅游经济弱省。

参考文献

[1]杜江 戴斌著. 旅行社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刘改芳. 山西旅游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分析[J].经济问题,2007, (2).

[3]储九志 丁正山. 旅行社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4]姜若愚. 现代旅游市场经营学[M].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2.

[5]阎广慧 简王华 张金霞. 山西省旅游业发展对策初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06,(9).

[6]李祥熙. 发展山西旅游应着力打好“三张牌”[J].兴晋专论,2005,(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山西旅游业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研究[N].华夏证券网. http://csc.108.com.2006.

[8]张恩 张墨. “以邻为伴、与邻为善”推进山西旅游业发展[N].光明网.http://www.gwm.cn.2006.

[9]于军. 浅谈山西旅游业的发展[J].经济师,2005,(11).

[10]毛晓彤. 山西旅游业要发展就要有突破[J].晋旅情思,2005,(6).


相关文章

  • 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1
  • 山西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宋松蒲 摘要: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发展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前提,而目前山西的旅游资源开发面临着资源定位不准确,开发层次低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为加快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转变旅游 ...查看


  •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802个)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三月二十 日 毕业 资源环境毕业论文题目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 ...查看


  • 休闲旅游-基于"休闲"理念的旅游发展模式
  • 休闲旅游--基于"休闲"理念的旅游发展模式 大连艺术学院 刘洪剑 摘要:休闲时代的日益来临,使旅游的内涵和外延得到了进一步的挖掘和延伸,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旅行方式,同时也必将成为学术界热衷探讨的一个话题.本文围绕 ...查看


  • 永顺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农业经济问题论文选题题目
  •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永顺县职称论文发表网-农业|经济问题论文选题题目 永顺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农业|经济问题职称论 ...查看


  • 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
  • 第2卷第1期旅游论坛 "401.2No.1 2009年2月 TourismForum Feb.,2009 [旅游市场研究] 自驾车旅游研究综述' 张致云,杨效忠,卢松,叶舒娟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安徽芜湖241003) [桷蔓 ...查看


  • 旅游资源鉴赏论文
  • 浅谈经济落后地区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 和意向行为特征研究--以湘潭为例 付庭江 (艺术学院15级产品设计一班) (以下数据均来自网络和自拟) 论文摘要:基于调查得知,经济落后地区学生对红色旅游的认知和意向行为特征表现为:知晓率低,主要的了解 ...查看


  • 2017年工业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录)
  • 2017年中国工业旅游现状调研及市场前景 走势分析报告 报告编号:1979271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工业旅游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工业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重塑政府运动及其启示 AHP和ZOGP组合应用于公共部门人员选拔配置研究 B社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研究 CCIC公司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绩效评估研究 DM(直投)广告在我国的发展 ...查看


  • 市场营销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市场营销毕业论文选题(1468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