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问答题汇总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

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择。“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

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简述体育概念及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是:(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是:(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

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进一步要求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简述师生关系。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简述课程类型的分类。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简述学校课程及其形式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简述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简述如何研究学生。

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2普遍3基础性。

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简述教科书的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简述教学任务的内容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3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简述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所受影响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 简述教学的概念及所包含的方面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简述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

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

简述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条件。

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简述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

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简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简述讲授法及其基本要求。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简述谈话法及其基本要求。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简述讨论法及其基本要求.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

简述演示法及其基本要求。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3引导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简述练习法及其基本要求。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的基本要求是: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2精选练习材料3严格要求。

简述实验法及其基本要求。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2)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简述课的类型(种类)。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简述课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简述上好课的要求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简述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简述试题的类型。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供答型试题又分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充题。陈述式试题或称论文式试题。

选答型试题可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三种。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简述德育的意义。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简述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总目标。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总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简述我国政治教育的内容。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科学教育。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简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简述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简述德育的认知模式。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认知模式是:(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简述德育的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体谅模式是:(1)理论假设:a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b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c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d教育即学会关心。(2)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a设身处地。b证明规则。c付诸行动。(3)简要评论:a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b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简述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班杜拉创立的。社会模仿模式是:(1)理论假设。(2)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a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b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c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d榜样对品德的作用。e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3)简要的评论:a

社会模仿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b社会模仿模式的特色及

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革的启示。

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简述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答: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实例分析一: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答: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例分析二: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答: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实例分析三: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答: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后进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简述古代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也比较灵活。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也比较严厉。

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简述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简述教育学产生与发展的阶段及其代表人、著作。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3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教育学》。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

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也是错误的。

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段特征。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的加强。

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自由重要的选择。“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随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的桥梁。

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意义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

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所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精神。

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基本精神:(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

普通中学德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普通中学智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简述体育概念及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

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普通中学体育方面的要求是:(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是:(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普通中学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要求是:(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

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1989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简述我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首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进一步要求富有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的独特风采。

简述师生关系。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简述课程类型的分类。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指设计课程的种类。从课程制定者和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以课程任务为依据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从教育阶段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来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简述学校课程及其形式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简述我国学校教育的目的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简述如何研究学生。

对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差异。 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2普遍3基础性。

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求几部分所构成。

简述教科书的作用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它可帮助学生掌握教师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简述教学任务的内容教学任务通常包括三个方面1学生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学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3学生所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

简述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所受影响的因素。学生的学习特点:独特性,稳定性,发展性,灵活性。

学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 简述教学的概念及所包含的方面1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2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包括:(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简述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

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识。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关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同一教学活动中。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表现在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可相互转化。

简述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的条件。

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简述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

性具体表现在:受学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推动和支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的独立性、创造性。 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简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简述讲授法及其基本要求。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

简述谈话法及其基本要求。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

简述讨论法及其基本要求.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1讨论的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于在讨论中对学生启发引导3做好讨论小结。

简述演示法及其基本要求。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3引导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进行综合分析。

简述练习法及其基本要求。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的基本要求是: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方法2精选练习材料3严格要求。

简述实验法及其基本要求。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实验法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2)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的作用。(3)要求学生独立操作;及时检查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简述课的类型(种类)。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课的种类。根据教学任务可分为:传授新知识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分,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简述课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简述上好课的要求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简述教师布置作业的要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

简述试题的类型。试题类型大体有供答型和选答型两大类。供答型试题又分简答式试题和陈述式试题两种。简答式试题的最简便形式是填充题。陈述式试题或称论文式试题。

选答型试题可分为是非题、多项选择题与组配式试题三种。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简述德育的意义。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据。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是: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简述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总目标。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提出了我国中小学的德育总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据。(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我国学校德育的内容: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简述我国政治教育的内容。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科学教育。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择业辅导。 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有:(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简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

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情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

简述班主任德育工作经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

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简述德育的认知模式。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认知模式是:(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简述德育的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是英国学校德育学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体谅模式是:(1)理论假设:a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责。b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c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色和身份。d教育即学会关心。(2)围绕人际-社会情境问题的道德教育:a设身处地。b证明规则。c付诸行动。(3)简要评论:a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b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简述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主要是班杜拉创立的。社会模仿模式是:(1)理论假设。(2)围绕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a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b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c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d榜样对品德的作用。e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3)简要的评论:a

社会模仿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b社会模仿模式的特色及

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革的启示。

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简述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本特征。答:班集体必须具备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

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响力。

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实例分析一: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

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答: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实例分析二: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答: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

实例分析三: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答: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后进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相关文章

  • 高考答题规范指导大全
  • 2010-11-27 14:13:36|  分类: 考试技能 |字号 订阅 高考语文答题规范 高考数学答题规范 高考英语答题规范 高考物理答题规范 高考化学答题规范 高考生物答题规范 高考政治答题规范 高考历史答题规范 高考地理答题规范 精 ...查看


  •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中国宪法学状元笔记大汇总
  • 中国人民大学+内部资料+最后押题三套卷+ 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点评=3000元 中国人民大学人大考研中国宪法学状元笔记大汇总 国家基本制度 第一节国家性质 一.经济制度 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场经济重点是土地制度 二.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查看


  • 2015河南特岗教师[中学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 <中学教育学>是河南特岗教师考试很重要的一门学科,今天小编特地整合了下相关的试题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参考答案 1.[答案要点] 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 ...查看


  • 2013年铁路公安国考面试真题及解析汇总
  • 2013年铁路公安国考面试真题及解析汇总 铁路公安国考面试真题及解析_2013年2月27日铁路公安面试 真题专业专项解析 注:北京铁路公安.西安铁路公安.济南铁路公安.沈阳铁路公安.上海铁路公安.哈尔滨铁路公安采用同一套面试真题. 为了帮助 ...查看


  • 2015新西兰假期工作签证(WHV)抢号时间及问答汇总
  • 教育部资格认证号[2000]95号 2015新西兰假期工作签证(WHV)抢号时间及问答汇总 新西兰打工度假签证WHV2015年名额5月19日10am(新西兰时间)开放申请. The quota will open on19 May 2015 ...查看


  •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面试问答试题精讲汇总
  • 河南教师考试信息:河南教师资格面试问答试题精讲汇总 1.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一句古话,它折射的是一种教育的哲理.我认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简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教师风范.&qu ...查看


  • 行测答题技巧:行测解题技巧全汇总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行测答题技巧:行测解题技巧全汇总 --更多公考咨询搜索:合肥人事考试网(http://hefei.offcn.com/) --更多公考咨询搜索: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ah.offcn.com/) 考生们都知道,做 ...查看


  • 2015年一级建造师报名时间
  • 2015年一级建造师报名时间 各省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委),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直及中央驻豫单位,各大专院校: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2015年度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计划及有关问 ...查看


  • 学业水平考试管理规定
  • 淄博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 工作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证我市初中学生学业考试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深化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 ...查看


  • 一建报名公告
  • 2016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 考试考务工作公告 根据人社部人事考试中心<关于做好2016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人考中心函[2016]39号)要求,现就我省实施2016年度一级建造师资格考试考务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