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学案例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理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音。能正确书写“贯”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描写、观察钱塘潮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主要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钱塘江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深入了解钱塘潮,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理解钱塘潮的壮观,并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以及每位学生在课前都将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潮的资料(电子课文、图片、文字、视频)整理进“360doc个人网络图书馆”。“360doc个人网络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为本节课提供资源准备,也是学生和教师平时学习、整理、搜集、储备资源的一个网络平台。逐渐完善的“360doc个人图书馆”就像一座图书馆,内容丰富、使用便利、不占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一)导新课――入潮

  检查生字词,复习并板书上节课所学内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钱塘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设计意图:快速、简练地复习并过渡,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看视频――观潮

  1.感知作者观察潮来时的顺序

  师:潮来时的钱塘潮又“奇”在哪儿呢?请你们打开自己的360doc个人网络图书馆,点击并默读“重点语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潮的。

  学生第一次借助电子课文,朗读并思考。

  师:老师找到了钱塘潮潮来时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由远及近的变化吧!

  学生在视频和声音的双重感染下,初步感知钱塘潮的壮观。

  2.感知潮来时声音和形态的特点

  师:作者抓住了钱塘潮的哪几个特征来写?请你们自由读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学生第二次借助电子课文,阅读并思考。

  师:请大家将“潮来时”的视频从老师的网络图书馆收藏进你们的网络图书馆里,边看视频边读课文,感受钱塘潮声音和形态的变化。

  学生此时完成两个任务,其一是将文件转藏,其二是第三次借助电子课文和视频进行朗读。

  设计意图:学语文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朗读。在网络环境下也可以实现朗读――电子课文的应用。在本环节中,我前后设计了三次朗读电子课文的环节,不仅保证了朗读的时间,而且通过配有视频的朗读,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此外,我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资料库里搜集并转藏资料为自己所用,这种资源共享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认识并掌握网络的操作使用技能。

  (三)学方法――悟潮

  1.明确钱塘潮的特点

  师:钱塘潮的声音和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们在电子课文里对重点词句进行标注。

  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并填写表格。

  2.深入理解文本,感受钱塘潮气势,指导朗读

  (1)教师引领,朗读“那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一名学生读该句。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没有读出钱塘潮的气势。

  师:你们从哪个词感受到钱塘潮的气势了?

  生:横贯。

  师:“横贯”是什么意思?谁有最准确的解释?(举手的学生不多。)

  师:那么,谁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找到“横贯”的解释呢?

  生:我到百度网站去查。

  生:其实,我从刚才看到的视频里,就知道什么是“横贯”了。

  师:那好吧,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找找吧!

  学生开始在网络上查找并理解“横贯”一词的意思。

  师:理解了“横贯”的涵义,谁能读出钱塘潮的气势?

  一名学生读。

  生:我觉得还行,但气势还不够。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虽然说“横贯”是横着穿过江面的意思,但是我们不知道钱塘江的江面多宽,就不知道“横贯”到底有多长。

  师:说得好,去找找。

  学生在“360doc网络图书馆”或者开放的网络中寻找答案。

  生1:钱塘江最宽的江面有100公里。

  生2:钱塘潮至杭州湾口时宽仅1公里。不过也有1000米,很长了。

  师:同学们很棒,不仅找到了句子中的关键词“横贯”,还了解了“横贯”的潮头是1000米长,那么再请你们读读。

  设计意图:理解了“横贯”的意思,查阅了江面的宽度后,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指导朗读,读出钱塘潮的气势。

  师:我们在读句子的时候,可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还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源来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钱塘潮的壮观,真是个好办法。

  (2)学生互助,朗读“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抓住关键词“两丈”、“白浪翻滚”、“飞奔”。

  学生通过在“360doc网络图书馆”或开放的网络上查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理解“两丈”有多高、“白浪翻滚”的状态、“飞奔”的速度等,进一步感受钱塘潮的气势。

  3.师生情感朗读,再现钱塘潮气势

  4.小结

  师:同学们,作者把钱塘潮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由远及近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壮观的钱塘潮不愧是天下奇观啊!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需要有对文字敏锐的感悟能力。在本环节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帮助理解文本,形成直观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利用科学、地理、社会等诸多信息辅助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并尝试在网络中去搜集、整理、提炼、应用知识是我在这个教学环节里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四)抓特点――写潮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钱塘潮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你们在“课堂练习”一栏,留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教师的“360doc网络图书馆”里写下感受,浏览后相互评议。

  设计意图: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堂需要读写结合。这个环节就是帮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后,学习用文字来梳理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写,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也为浏览、学习其他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便利。

  (五)探成因――查潮

  师:“霎时……两丈多高了!”钱塘江平静了,我知道你们的心里一定还是汹涌澎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四人为一组,探究钱塘潮成因。学生汇报钱塘潮成因。

  师:今天我们感受到了钱塘潮作为天下奇观的恢弘气势,利用网络图书馆在课前搜集了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了资料,还留下了自己宝贵的情感体验,收获真多啊!以后我们还可以借助我们的网络图书馆进行更多的学习。

  设计意图:拓展内容,延伸课堂。学生在学习课文后,会对钱塘潮产生深厚的兴趣,此时为学生提供查阅相关信息的时间和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收集、整理、选择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学生在机房里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这种“桌桌通,生生用”的全新教学环境带给学生极大的新鲜感,“人机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学习、意义建构和能力培养,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人机对话得以形成。

  2.教学策略发生了改变。由教师教向学生自主研究转变。交流方式是口头交流和网络交流并存,信息技术成了学生合作研讨的载体。

  3.教学准备和资源形式发生了变化。(1)变教师预设资源为学生自主收藏资源。本课教学资源都是学生根据学习资源的目录结构,通过网络提前收集和实时在线搜索、转藏获得的。整合课《观潮》的资料准备建立在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在线资源平台――“360doc个人图书馆”上,学生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均可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整理到自己的网络图书馆里,需要时只要打开自己的网络图书馆,便可及时使用资料。(2)变做课件、做学件为用资源。基于“云计算”思想,大胆运用“360doc个人图书馆”在线平台,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自己的“360doc个人图书馆”建立教学资源目录体系和学习资源目录体系。前期收集的资源和实时转藏的资源,都可以存放其中,无需教师单独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去做一些封闭的课件和学件,教师和学生需要时,可以实时调用。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崇仁寄宿学校)

  《观潮》选自鄂教版语文第7册第19课。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文字生动,表现力强,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文章。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文中描绘的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景象,仅凭想象难以深刻感受,需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帮助理解。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12个字,认识6个字,注意多音字“号”的读音。能正确书写“贯”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描写、观察钱塘潮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主要特征描写事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钱塘江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深入了解钱塘潮,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理解钱塘潮的壮观,并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

  教师以及每位学生在课前都将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潮的资料(电子课文、图片、文字、视频)整理进“360doc个人网络图书馆”。“360doc个人网络图书馆”的建立不仅为本节课提供资源准备,也是学生和教师平时学习、整理、搜集、储备资源的一个网络平台。逐渐完善的“360doc个人图书馆”就像一座图书馆,内容丰富、使用便利、不占空间。

  四、教学过程

  (一)导新课――入潮

  检查生字词,复习并板书上节课所学内容: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钱塘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设计意图:快速、简练地复习并过渡,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看视频――观潮

  1.感知作者观察潮来时的顺序

  师:潮来时的钱塘潮又“奇”在哪儿呢?请你们打开自己的360doc个人网络图书馆,点击并默读“重点语段”,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大潮的。

  学生第一次借助电子课文,朗读并思考。

  师:老师找到了钱塘潮潮来时的视频,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由远及近的变化吧!

  学生在视频和声音的双重感染下,初步感知钱塘潮的壮观。

  2.感知潮来时声音和形态的特点

  师:作者抓住了钱塘潮的哪几个特征来写?请你们自由读读课文的3、4自然段。

  学生第二次借助电子课文,阅读并思考。

  师:请大家将“潮来时”的视频从老师的网络图书馆收藏进你们的网络图书馆里,边看视频边读课文,感受钱塘潮声音和形态的变化。

  学生此时完成两个任务,其一是将文件转藏,其二是第三次借助电子课文和视频进行朗读。

  设计意图:学语文很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朗读。在网络环境下也可以实现朗读――电子课文的应用。在本环节中,我前后设计了三次朗读电子课文的环节,不仅保证了朗读的时间,而且通过配有视频的朗读,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此外,我引导学生从教师的资料库里搜集并转藏资料为自己所用,这种资源共享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学生认识并掌握网络的操作使用技能。

  (三)学方法――悟潮

  1.明确钱塘潮的特点

  师:钱塘潮的声音和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们在电子课文里对重点词句进行标注。

  一名学生汇报学习情况并填写表格。

  2.深入理解文本,感受钱塘潮气势,指导朗读

  (1)教师引领,朗读“那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一名学生读该句。

  师:大家觉得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没有读出钱塘潮的气势。

  师:你们从哪个词感受到钱塘潮的气势了?

  生:横贯。

  师:“横贯”是什么意思?谁有最准确的解释?(举手的学生不多。)

  师:那么,谁能用最简便的方法找到“横贯”的解释呢?

  生:我到百度网站去查。

  生:其实,我从刚才看到的视频里,就知道什么是“横贯”了。

  师:那好吧,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去找找吧!

  学生开始在网络上查找并理解“横贯”一词的意思。

  师:理解了“横贯”的涵义,谁能读出钱塘潮的气势?

  一名学生读。

  生:我觉得还行,但气势还不够。

  师:说说你们的想法。

  生:虽然说“横贯”是横着穿过江面的意思,但是我们不知道钱塘江的江面多宽,就不知道“横贯”到底有多长。

  师:说得好,去找找。

  学生在“360doc网络图书馆”或者开放的网络中寻找答案。

  生1:钱塘江最宽的江面有100公里。

  生2:钱塘潮至杭州湾口时宽仅1公里。不过也有1000米,很长了。

  师:同学们很棒,不仅找到了句子中的关键词“横贯”,还了解了“横贯”的潮头是1000米长,那么再请你们读读。

  设计意图:理解了“横贯”的意思,查阅了江面的宽度后,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指导朗读,读出钱塘潮的气势。

  师:我们在读句子的时候,可以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还可以搜集相关的资源来帮助我们理解和感受钱塘潮的壮观,真是个好办法。

  (2)学生互助,朗读“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犹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抓住关键词“两丈”、“白浪翻滚”、“飞奔”。

  学生通过在“360doc网络图书馆”或开放的网络上查找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理解“两丈”有多高、“白浪翻滚”的状态、“飞奔”的速度等,进一步感受钱塘潮的气势。

  3.师生情感朗读,再现钱塘潮气势

  4.小结

  师:同学们,作者把钱塘潮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由远及近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不得不感叹:壮观的钱塘潮不愧是天下奇观啊!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需要有对文字敏锐的感悟能力。在本环节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帮助理解文本,形成直观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利用科学、地理、社会等诸多信息辅助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让学生学习并尝试在网络中去搜集、整理、提炼、应用知识是我在这个教学环节里的一个大胆的尝试。

  (四)抓特点――写潮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钱塘潮留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请你们在“课堂练习”一栏,留下自己的想法。

  学生在教师的“360doc网络图书馆”里写下感受,浏览后相互评议。

  设计意图:一节完整的语文课堂需要读写结合。这个环节就是帮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后,学习用文字来梳理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写,在节约时间的同时,也为浏览、学习其他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了便利。

  (五)探成因――查潮

  师:“霎时……两丈多高了!”钱塘江平静了,我知道你们的心里一定还是汹涌澎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四人为一组,探究钱塘潮成因。学生汇报钱塘潮成因。

  师:今天我们感受到了钱塘潮作为天下奇观的恢弘气势,利用网络图书馆在课前搜集了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了资料,还留下了自己宝贵的情感体验,收获真多啊!以后我们还可以借助我们的网络图书馆进行更多的学习。

  设计意图:拓展内容,延伸课堂。学生在学习课文后,会对钱塘潮产生深厚的兴趣,此时为学生提供查阅相关信息的时间和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培养收集、整理、选择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反思

  1.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学生在机房里开放的网络环境下进行学习,这种“桌桌通,生生用”的全新教学环境带给学生极大的新鲜感,“人机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知识学习、意义建构和能力培养,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人机对话得以形成。

  2.教学策略发生了改变。由教师教向学生自主研究转变。交流方式是口头交流和网络交流并存,信息技术成了学生合作研讨的载体。

  3.教学准备和资源形式发生了变化。(1)变教师预设资源为学生自主收藏资源。本课教学资源都是学生根据学习资源的目录结构,通过网络提前收集和实时在线搜索、转藏获得的。整合课《观潮》的资料准备建立在一个全新的信息技术在线资源平台――“360doc个人图书馆”上,学生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学校,均可将搜集到的相关资料整理到自己的网络图书馆里,需要时只要打开自己的网络图书馆,便可及时使用资料。(2)变做课件、做学件为用资源。基于“云计算”思想,大胆运用“360doc个人图书馆”在线平台,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学生依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在自己的“360doc个人图书馆”建立教学资源目录体系和学习资源目录体系。前期收集的资源和实时转藏的资源,都可以存放其中,无需教师单独花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去做一些封闭的课件和学件,教师和学生需要时,可以实时调用。

  (作者单位:湖北武汉市崇仁寄宿学校)


相关文章

  • 观潮说课稿01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 <观潮>说课稿 商城县河凤桥一中语文教师 吴泽磊 <观潮>说课稿 说课人:吴泽磊 一. 教材分析 <观潮>是现行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 ...查看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2
  • <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重点 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难点 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查看


  • 观潮优秀说课稿(共7篇)
  • 篇一:观潮说课稿 <观潮> [说教材]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的专题是"神奇的大自然",要求学生在一边读文一边想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体会作者生动的描 ...查看


  • 观潮设计.反思
  • <观潮>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特点, ...查看


  • 2015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
  • 2015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会认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钱塘江大潮潮来前后不同的景观,感受 4.学习本文作者有顺序.找特点的写作手法,并加以应用. 教学重点: 通过文章学 ...查看


  • [教学设计]观潮_语文_初中
  • [教学设计]观潮_语文_初中_褚万群_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熟练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掌握文章中常用文言词语,了解文章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自然美与风俗民情美相融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文词语,在诵读中感 ...查看


  •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28课[观潮]教学设计4
  •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jb1000.com <观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起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读赏析,感受文章自然美与人文美相结合的特点. 3.研读体会本文精练生动的语言 ...查看


  • [观潮]教学过程设计
  • <观潮>教学过程设计 (<观潮>第二课时) 教师行为 (一)激趣释题,教师朗诵课文.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1. 同学们,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1. 读后学生逐一 回答问题.根 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据回答 ...查看


  • [精品]小学四年级课文[观潮]教案
  • (此文档为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观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大潮这一 ...查看


  • 迁安一镇中中学八年级语文[观潮]新教学设计
  • 迁安一镇中八年级语文<观潮>新教学设计 郑思军 第一课时: 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情形,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小组合作,探究课文3.4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