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山脉、海洋灯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一) 旅游图片欣赏(将台湾旅游图片以课件展示并讲解)

师:老师在2010年的夏天到台湾旅游,和同学分享当时看到的美丽景色。

1. 阿里山:同学们是否听过那首歌曲《阿里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就是阿里山,海拔为2216米。由于是山区,树木茂密,到处都是高耸入天的大树,气候温和,就算到了夏天依旧凉爽,是人们的避暑胜地。而阿里山的云海更是台湾著名的八景之一。

2. 日月潭:从高大的阿里山到海拔为748米日月潭,又是另一番景象。日月潭是高山湖泊,同学们在课本或是课外书中应该有了解很多关于日月潭的知识,也是台湾的八大奇景之一。

3. 垦丁国家公园:来到垦丁国家公园,能够面临太平洋,欣赏太阳一点一点在从海平面落下去。

师:你能说出在老师介绍的这里美景中,出现了哪些地形?你到过同样地形的地方游玩过吗?向大家介绍,或者描述后让大家猜猜是什么地形。(板书)

(二) 宁德地形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宁德,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思考,它们属于哪种典型的地形吗?

1. 嵛山岛:闽东第一大岛,全国最美海岛之称,最高处海拔541.3米。在海拔200米处有两个一大一小的湖泊,有“海上天湖”的美誉。

2. 太姥山:挺立于东海之滨,主峰海拔917.3米。宁德福鼎。

(三) 福建地形

师:在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省,又有哪些典型的地形?

1. 武夷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50千米,海拔1000米左右。主峰黄岗山,海拔

2158米,是东南部的最高峰,“华东屋脊”之称。

2. 东南丘陵:北至长江,南至两广。

(四) 国内及世界其他地形

1.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最高海拔达7000多米,最深峡

谷达5000多米。

2. 内蒙古大草原:学过的课文《草原》:风吹草地见牛羊。海拔1000多米,地势起伏微缓。

(五) 统计我们欣赏了美景中有哪些地形?

知识窗口:世界5大陆地基本地形

1. 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

2.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

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

3.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

分布。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

4. 盆地,是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盆地多分布在多

山的地表上,在丘陵、山地、高原都有相应的不同构造的盆地。盆地基本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盆状形态。

5. 高原,是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

的大面积隆起地区。

二、观察地形图

(一) 学会看地图,认识图例

1. 山峰:

2. 湖泊:

3. 河流:

(二) 观察地图并交流、记录从地形图上获得的信息

中国地势:中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

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包括准噶尔盆

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和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其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过北纬32°线,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

山脉 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

1.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燕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

大别山;南列为南岭。

2.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

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3.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东北一条:小兴安岭。

4.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六盘山,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

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三) 学生展台展示、交流

三、资源分享

(一) 关于地球表面,我们还知道什么?

(二) 找找“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洲中部、中国西南部)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有世界上面积最广大的热带雨林和水量丰富的亚马逊河)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的巴西境内,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是中国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位于非洲,其中有刚果河)

【教学评价】

【板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1.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山脉、海洋灯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一) 旅游图片欣赏(将台湾旅游图片以课件展示并讲解)

师:老师在2010年的夏天到台湾旅游,和同学分享当时看到的美丽景色。

1. 阿里山:同学们是否听过那首歌曲《阿里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这就是阿里山,海拔为2216米。由于是山区,树木茂密,到处都是高耸入天的大树,气候温和,就算到了夏天依旧凉爽,是人们的避暑胜地。而阿里山的云海更是台湾著名的八景之一。

2. 日月潭:从高大的阿里山到海拔为748米日月潭,又是另一番景象。日月潭是高山湖泊,同学们在课本或是课外书中应该有了解很多关于日月潭的知识,也是台湾的八大奇景之一。

3. 垦丁国家公园:来到垦丁国家公园,能够面临太平洋,欣赏太阳一点一点在从海平面落下去。

师:你能说出在老师介绍的这里美景中,出现了哪些地形?你到过同样地形的地方游玩过吗?向大家介绍,或者描述后让大家猜猜是什么地形。(板书)

(二) 宁德地形

师:同学们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宁德,有哪些美丽的景色呢?思考,它们属于哪种典型的地形吗?

1. 嵛山岛:闽东第一大岛,全国最美海岛之称,最高处海拔541.3米。在海拔200米处有两个一大一小的湖泊,有“海上天湖”的美誉。

2. 太姥山:挺立于东海之滨,主峰海拔917.3米。宁德福鼎。

(三) 福建地形

师:在把范围扩大到整个省,又有哪些典型的地形?

1. 武夷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550千米,海拔1000米左右。主峰黄岗山,海拔

2158米,是东南部的最高峰,“华东屋脊”之称。

2. 东南丘陵:北至长江,南至两广。

(四) 国内及世界其他地形

1. 雅鲁藏布大峡谷:位于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最高海拔达7000多米,最深峡

谷达5000多米。

2. 内蒙古大草原:学过的课文《草原》:风吹草地见牛羊。海拔1000多米,地势起伏微缓。

(五) 统计我们欣赏了美景中有哪些地形?

知识窗口:世界5大陆地基本地形

1. 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

2. 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起伏不大,

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的。

3. 山地,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的高地,起伏很大,坡度陡峻,沟谷幽深,一般多呈脉状

分布。平原,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

4. 盆地,是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盆地多分布在多

山的地表上,在丘陵、山地、高原都有相应的不同构造的盆地。盆地基本呈中间低,四周高的盆状形态。

5. 高原,是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比较完整

的大面积隆起地区。

二、观察地形图

(一) 学会看地图,认识图例

1. 山峰:

2. 湖泊:

3. 河流:

(二) 观察地图并交流、记录从地形图上获得的信息

中国地势:中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1.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

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2.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包括准噶尔盆

地,塔里木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3.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

游平原和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和东南丘陵,其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过北纬32°线,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

山脉 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

1. 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燕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

大别山;南列为南岭。

2.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

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3.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东北一条:小兴安岭。

4.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三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六盘山,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

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三) 学生展台展示、交流

三、资源分享

(一) 关于地球表面,我们还知道什么?

(二) 找找“世界之最”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亚洲中部、中国西南部)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位于南美洲西部,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亚马逊平原(位于南美洲北部,有世界上面积最广大的热带雨林和水量丰富的亚马逊河)

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位于南美洲的巴西境内,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位于巴西高原上)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位于亚洲中部,是中国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

世界上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位于非洲,其中有刚果河)

【教学评价】

【板书设计】


相关文章

  • luojimin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 2010年长宁县希小片区"争先创优"教学技能大比拼 科学组教学设计 执教者:罗继敏 教学内容:地球表面的地形 一.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地形按其形态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五种类型. 地球表面有河流 ...查看


  •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
  •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学内容: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土壤中有什么.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探索土地被侵蚀的因素.河流对土地的作用.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 ...查看


  • 地球表面的形态
  • 第一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 ...查看


  • 五年级科学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 金艳艳 这个周我们学校开展了科学的教研活动,非常荣幸教研员余老师来给我们指导点评,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不足以及课堂结构调整方面讲述了对于如何在常态课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科学?以下是余老师的点评结合自我反思. 第一个环节我在教学中先引导 ...查看


  •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 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刚形成时是汪洋一片,后来才出现陆地的.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地球表面不同的地形上生活着不同的动植物. 3.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 ...查看


  • 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3)
  • 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 齐市第二十四中学 邱 丽 萍 地球表面形态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1第二单元中第二节的第一课时,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的基础上引入的,因 ...查看


  • 张翠[地球表面形态]教学设计方案
  •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张翠 武陵中学 一.概述 · 高一地理 · 课题选自 湘教版必修Ⅰ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2课时 · 本节课内容主要分成三大部分:一是造成地表 ...查看


  •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2
  • 第7节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分为相对独立又有关联的两部分,地形类型及其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简单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绘制.地形是指地表起伏的情况,地球表面是由各种各种各样的地形组合而成的,常见的由五类,即山地.高 ...查看


  • 19地球上有什么
  • 四下科学精品教案 18.地球上有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整理资料和看地图.观察地球仪等,了解地球地貌状况:能选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等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了解地球物质对人类及其它生物生存的意义,树立保护环境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