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论文从戏剧文化看中西方差异

从戏剧文化看中西方差异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姓名 学号

【摘要】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中国戏剧是话剧、割据、秧歌具、以及京剧、越剧、评剧、沪剧、黄梅戏等一切地方戏的总称。而西方戏剧则由话剧、歌剧和芭蕾舞剧组成。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最根本的、最有决定性的差异,是戏剧观念上的差异。

【关键词】程式化 非写实 背景 障碍

1.西方戏剧与东方戏剧

1.1话剧(Dramma)、歌剧(Opera)和芭蕾舞剧(Ballet)是西方戏剧的三大支柱(其他还有哑剧、木偶剧、音乐剧等)。它们都诞生于欧洲,广泛流行于全世界。

1.2东方戏剧包括了中国的京剧、昆剧和三百多个地方剧种;包括了日本的能乐、狂言、歌舞伎和古典傀儡剧‚文乐‛;包括了朝鲜的唱剧,越南的嘲剧、改良戏;包括了印度的卡塔卡利舞(一种传统舞剧)和失传已久的梵剧;此外,还有泰国的‚孔‛剧,印度尼西亚的格多柏拉戏和鲁德鹿戏。以上这些东方戏剧有的相互接近(一般东亚的与东亚的接近,南亚的与南亚的接近),有的相互差异较大,但差异再大也大不过东方戏剧与西方戏剧间的差异。

东方戏剧有两大特征:一是表演的程式化,一是高度的综合性。所谓表演的程式化,就是把形形色色的人和人们的语言、行为、思想、情感加以分类,再以种种被提炼过的,更加简练和规范话的角色形象与语言、动作、旋律、去表现那种种特定的分类。而在西方戏剧中,除了芭蕾舞剧的舞蹈动作有一定的程式外,其他表演都是写实的、非程式化的。

1.3东方戏剧的另一特征是它高度的综合性。早期的西方戏剧是希腊的悲剧和戏剧,它们表现的都是希腊神话和史诗所提供的故事,只要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这些故事里的角色,就被承认是戏剧了。而东方的戏剧的原始形态多以歌舞为主体,在发展中有陆续把武打、杂技等特技表演融会进去。虽然西方的歌剧也综合了歌唱和表演,芭蕾舞剧则综合了音乐舞蹈和哑剧,但都不如东方戏剧综合得广泛。

1.4唯一一个和东方戏剧比较接近的西方剧种是形成时间不长,但现时在欧美许多国家流行颇广的‚音乐剧‛,它有说话但不是话剧,有歌唱但不是歌剧,有舞蹈但不是芭蕾。这种音乐剧虽非出于对东方戏剧的有意模仿,但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类文化本来就是一道割不断、扯不开的洪流,东方与西方尽管起点不同,差异诸多,但总有一些不期而然融会于一体的结合点,尽管东西方戏剧的差异一直是相当巨大而明显的。

2.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

2.1世界上所公认的三个最著名而古老的戏剧系统是希腊的悲剧和戏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剧。

2.2中国戏剧早经13世纪的《马克〃波罗游记》和17世纪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的描述,使欧洲人有所见闻。在西方,割据、话剧、芭蕾舞剧共同构成西方戏剧的三大支柱。话剧以对白与形体动作为表演手段,歌剧的表演手段以音乐与歌唱为主,形体动作为辅,芭蕾舞剧则以音乐舞蹈为表演手段,既无歌唱又无对白,或者说她是音乐舞蹈加哑剧。总而言之,以上三者都与中国戏剧截然不同。中国戏剧不仅唱、做、念、打兼备,还穿插着大段的歌舞哑剧以至杂技与功夫表演,并且拥有一套独特的戏剧表演的符号语言。包括程式化的角色塑造——行当;程

式化的化妆——脸谱;程式化的表演——做功、身段和固定几种套路的曲式、唱腔。

2.3中国戏剧最令西方人感到新鲜的,是它那高度程式化的写意传神的表演,如兰花指、水袖、圆场、起霸、走边,以及整冠、甩发、亮相等等。此外中国戏剧表演中还穿插着一些像‚变脸‛、‚翎子功‛、‚翅子功‛等令人拍案叫绝的绝活儿。

2.4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一切程式化的表演,以表演绝活,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现实依据,但却比现实中的动作更美更传神,刻画人物更加入木三分。所以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说:‚哪怕最细微的举动,都是现实的提炼。‛

2.5中国戏曲的表演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意趣的挥洒,神韵的深远,以虚代实,以形传神。再加上它的独特的艺术化的化妆和脸谱,无布景的舞台,象征主义的道具,都极大地激发着观众的想象力。这也是中国艺术普遍倡导的‚神会‛、‚悟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使一切略去的细节都由想象补充得更为尽善尽美。

2.6中国传统戏剧从表演到服装、化妆、道具、效果,都是写意的,都简化得近乎抽象的符号,这样不仅使演员能以表演代替道具,并能凭借演员在台上唱做念打的浑身解数,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创造出一个丰满、充实的特定意境,使庞大而沉重的布景道具黯然失色。

由于洋人听不懂中国戏的唱词与念白,也听不懂中国戏的唱腔,他们的兴趣便自然地转向做功方面。他们欣赏的剧目,不是类乎哑剧的《三岔口》,就是以做功见长的《拾玉镯》、《秋江》,以及以武打见长的《闹天宫》。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戏剧一向是听重于看,北京人总是说‚听戏‛而不说‚看戏‛,我们也习惯地把戏剧演员叫‚唱戏的‛,尤其是那些真正的‚戏迷‛,无一不是‚听戏‛的。这一点对于西方人来说似乎很难理解,因为他们去大剧院欣赏Opera时,不仅没有人闭眼,还要特意戴上望远镜,把舞台上的演员从头到脚看个一清二楚。

2.7如果我们以西方写实主义的传统的话剧、歌剧为参考系,在比较中去发现中国传统戏剧的特征,大体可归纳出以下三点:

第一,动作舞蹈化。中国戏剧中既有大块文章的载歌载舞,也有称之为‚身段‛、

‚做工‛的许多极其优美的程式化的形体语言。中国戏剧可以说是‚无动不舞‛。

第二,语言音乐化。中国戏剧中既有大段的唱,又有既不是唱又不是说话的音乐

性极强的语言——‚念白‛,这一特征可以概括为‚有声皆歌‛。所以著名的戏剧专家齐如山先生曾说:‚国剧的原理,有两句极扼要的话,就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凡有一点声音,就得有歌唱的韵味,凡有一点动作,就得有舞蹈的意义。‛

第三,布景抽象化。中国戏剧舞台上最常用的道具是一桌两椅,有时则全然空无

一物,即或有道具如茶壶、酒杯、一本书、一张画,也绝对不用真实器物,目的就在严格遵守非写实的特征。

2.8以上种种特征如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非写实主义‛。从西方戏剧史上看,古希腊的戏剧也是非写实的,那时的演员戴着面具,吟唱着诗句,舞台的背后永远是固定的一个死景,所以等于没有景。这与中国传统戏剧非常接近。到了莎士比亚时代(1564~1616),写实逐渐抬头,但莎士比亚的剧作中角色有大量的独白、旁白,又一场接一场地更换地点,并用对话说出环境与布景,这仍然是非写实的。只是到了文艺复兴以后,才完全发展为完全的写实主义。

2.9中国的戏剧与西方的戏剧,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写实‛与‚非写实‛,以

及动作、语言、舞台的许多具体差异外,至少还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不同: 首先,中西戏剧诞生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西洋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

以后传播至全欧洲,大体正当文艺复兴到巴洛克风格的时代,当然以崇尚奢靡追求富丽为时尚,所以大歌剧的演出,从剧场建筑到舞台装臵,都展现出一派缛丽之风,追求豪华的景观,奇巧的舞台机关。但纵观我国戏剧的诞生至成熟发展,从唐大曲、宋金杂剧到元杂剧,戏剧发展的主流一直深入民间,并与奢靡缛丽之风无缘,并不器重于舞台背景的烘托,全无西方大歌剧的一派豪华气势。

其次,中国的戏剧除了可作演出的一剧之本外,还可以作为文学作品供人阅读欣

赏。但是西洋歌剧并不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只具有独立的音乐价值。 最后,西方歌剧独立的音乐价值极高,一部歌剧的所有曲段,都出于音乐家的创

作。可中国的戏剧虽然也包含了许多大段的唱段,但都是选用既成的曲式,创造一出新戏,完全无须音乐家参与,无须进行音乐创作。这在西方人来看,简直不可思议!

3.西方人看中国戏剧存在的障碍

3.1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差异,双方的欣赏趣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许多中国人赞赏备至的,恰恰是洋人难以理解、无法接受的。对西方的一般观众来说,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欣赏障碍。简单归纳一下,这种障碍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唱法。中国戏的旦角和小生都有假嗓唱,欧洲人认为怪声怪气难以接受。

西洋唱法特别重视字母和忽视子音,中国的唱法则子母两音同时注重。对于一向奉西洋美声唱法为正宗的西方人来说,下意识地会对中国戏剧的这种传统唱法加以排斥。

第二,乐队。京戏的乐队称场面,分文场与武场,文场用丝竹乐器,武场用打击

乐器,合称文武场,又称场面。这样一支乐队自与西洋歌剧沿用的乐队大不相同,所以京戏音乐洋人是听不惯的,由于听不惯,进而认为它是一种噪音,吵得人头痛。

第三,历史典故。京剧的剧本多取材于历史。中国人最善话天宝旧事,或可说是

个有历史癖好的民族,再加以文化之老大,祖宗崇拜之无比强烈,中国人就像是肉体生活于现在而精神永远生活于历史中的民族,所以中国的戏剧舞台永远为死去的人所占据着。

第四,大团圆。西方人崇尚悲剧,希腊悲剧是西方精神的最高境界。他们推崇悲

剧为‚绝对理念的胜利‛,认为它可以提高、净化人类的精神。反之,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并以‚致中和‛为最高境界,事事皆求中庸而不走极端,故绝对排斥悲剧的发生,而奉‚大团圆‛为最崇高的理念。

【参考文献】

杨乃济,《吃喝玩乐——中西比较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从戏剧文化看中西方差异

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姓名 学号

【摘要】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中国戏剧是话剧、割据、秧歌具、以及京剧、越剧、评剧、沪剧、黄梅戏等一切地方戏的总称。而西方戏剧则由话剧、歌剧和芭蕾舞剧组成。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但最根本的、最有决定性的差异,是戏剧观念上的差异。

【关键词】程式化 非写实 背景 障碍

1.西方戏剧与东方戏剧

1.1话剧(Dramma)、歌剧(Opera)和芭蕾舞剧(Ballet)是西方戏剧的三大支柱(其他还有哑剧、木偶剧、音乐剧等)。它们都诞生于欧洲,广泛流行于全世界。

1.2东方戏剧包括了中国的京剧、昆剧和三百多个地方剧种;包括了日本的能乐、狂言、歌舞伎和古典傀儡剧‚文乐‛;包括了朝鲜的唱剧,越南的嘲剧、改良戏;包括了印度的卡塔卡利舞(一种传统舞剧)和失传已久的梵剧;此外,还有泰国的‚孔‛剧,印度尼西亚的格多柏拉戏和鲁德鹿戏。以上这些东方戏剧有的相互接近(一般东亚的与东亚的接近,南亚的与南亚的接近),有的相互差异较大,但差异再大也大不过东方戏剧与西方戏剧间的差异。

东方戏剧有两大特征:一是表演的程式化,一是高度的综合性。所谓表演的程式化,就是把形形色色的人和人们的语言、行为、思想、情感加以分类,再以种种被提炼过的,更加简练和规范话的角色形象与语言、动作、旋律、去表现那种种特定的分类。而在西方戏剧中,除了芭蕾舞剧的舞蹈动作有一定的程式外,其他表演都是写实的、非程式化的。

1.3东方戏剧的另一特征是它高度的综合性。早期的西方戏剧是希腊的悲剧和戏剧,它们表现的都是希腊神话和史诗所提供的故事,只要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这些故事里的角色,就被承认是戏剧了。而东方的戏剧的原始形态多以歌舞为主体,在发展中有陆续把武打、杂技等特技表演融会进去。虽然西方的歌剧也综合了歌唱和表演,芭蕾舞剧则综合了音乐舞蹈和哑剧,但都不如东方戏剧综合得广泛。

1.4唯一一个和东方戏剧比较接近的西方剧种是形成时间不长,但现时在欧美许多国家流行颇广的‚音乐剧‛,它有说话但不是话剧,有歌唱但不是歌剧,有舞蹈但不是芭蕾。这种音乐剧虽非出于对东方戏剧的有意模仿,但却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人类文化本来就是一道割不断、扯不开的洪流,东方与西方尽管起点不同,差异诸多,但总有一些不期而然融会于一体的结合点,尽管东西方戏剧的差异一直是相当巨大而明显的。

2.中国戏剧与西方戏剧

2.1世界上所公认的三个最著名而古老的戏剧系统是希腊的悲剧和戏剧、印度的梵剧和中国的戏剧。

2.2中国戏剧早经13世纪的《马克〃波罗游记》和17世纪的《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的描述,使欧洲人有所见闻。在西方,割据、话剧、芭蕾舞剧共同构成西方戏剧的三大支柱。话剧以对白与形体动作为表演手段,歌剧的表演手段以音乐与歌唱为主,形体动作为辅,芭蕾舞剧则以音乐舞蹈为表演手段,既无歌唱又无对白,或者说她是音乐舞蹈加哑剧。总而言之,以上三者都与中国戏剧截然不同。中国戏剧不仅唱、做、念、打兼备,还穿插着大段的歌舞哑剧以至杂技与功夫表演,并且拥有一套独特的戏剧表演的符号语言。包括程式化的角色塑造——行当;程

式化的化妆——脸谱;程式化的表演——做功、身段和固定几种套路的曲式、唱腔。

2.3中国戏剧最令西方人感到新鲜的,是它那高度程式化的写意传神的表演,如兰花指、水袖、圆场、起霸、走边,以及整冠、甩发、亮相等等。此外中国戏剧表演中还穿插着一些像‚变脸‛、‚翎子功‛、‚翅子功‛等令人拍案叫绝的绝活儿。

2.4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一切程式化的表演,以表演绝活,都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舞台上的一举手一投足都有现实依据,但却比现实中的动作更美更传神,刻画人物更加入木三分。所以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说:‚哪怕最细微的举动,都是现实的提炼。‛

2.5中国戏曲的表演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意趣的挥洒,神韵的深远,以虚代实,以形传神。再加上它的独特的艺术化的化妆和脸谱,无布景的舞台,象征主义的道具,都极大地激发着观众的想象力。这也是中国艺术普遍倡导的‚神会‛、‚悟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使一切略去的细节都由想象补充得更为尽善尽美。

2.6中国传统戏剧从表演到服装、化妆、道具、效果,都是写意的,都简化得近乎抽象的符号,这样不仅使演员能以表演代替道具,并能凭借演员在台上唱做念打的浑身解数,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创造出一个丰满、充实的特定意境,使庞大而沉重的布景道具黯然失色。

由于洋人听不懂中国戏的唱词与念白,也听不懂中国戏的唱腔,他们的兴趣便自然地转向做功方面。他们欣赏的剧目,不是类乎哑剧的《三岔口》,就是以做功见长的《拾玉镯》、《秋江》,以及以武打见长的《闹天宫》。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对戏剧一向是听重于看,北京人总是说‚听戏‛而不说‚看戏‛,我们也习惯地把戏剧演员叫‚唱戏的‛,尤其是那些真正的‚戏迷‛,无一不是‚听戏‛的。这一点对于西方人来说似乎很难理解,因为他们去大剧院欣赏Opera时,不仅没有人闭眼,还要特意戴上望远镜,把舞台上的演员从头到脚看个一清二楚。

2.7如果我们以西方写实主义的传统的话剧、歌剧为参考系,在比较中去发现中国传统戏剧的特征,大体可归纳出以下三点:

第一,动作舞蹈化。中国戏剧中既有大块文章的载歌载舞,也有称之为‚身段‛、

‚做工‛的许多极其优美的程式化的形体语言。中国戏剧可以说是‚无动不舞‛。

第二,语言音乐化。中国戏剧中既有大段的唱,又有既不是唱又不是说话的音乐

性极强的语言——‚念白‛,这一特征可以概括为‚有声皆歌‛。所以著名的戏剧专家齐如山先生曾说:‚国剧的原理,有两句极扼要的话,就是‘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凡有一点声音,就得有歌唱的韵味,凡有一点动作,就得有舞蹈的意义。‛

第三,布景抽象化。中国戏剧舞台上最常用的道具是一桌两椅,有时则全然空无

一物,即或有道具如茶壶、酒杯、一本书、一张画,也绝对不用真实器物,目的就在严格遵守非写实的特征。

2.8以上种种特征如概括为一句话,那就是‚非写实主义‛。从西方戏剧史上看,古希腊的戏剧也是非写实的,那时的演员戴着面具,吟唱着诗句,舞台的背后永远是固定的一个死景,所以等于没有景。这与中国传统戏剧非常接近。到了莎士比亚时代(1564~1616),写实逐渐抬头,但莎士比亚的剧作中角色有大量的独白、旁白,又一场接一场地更换地点,并用对话说出环境与布景,这仍然是非写实的。只是到了文艺复兴以后,才完全发展为完全的写实主义。

2.9中国的戏剧与西方的戏剧,除了前面已经提到的‚写实‛与‚非写实‛,以

及动作、语言、舞台的许多具体差异外,至少还存在着以下三方面的不同: 首先,中西戏剧诞生的时代背景完全不同。西洋歌剧诞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

以后传播至全欧洲,大体正当文艺复兴到巴洛克风格的时代,当然以崇尚奢靡追求富丽为时尚,所以大歌剧的演出,从剧场建筑到舞台装臵,都展现出一派缛丽之风,追求豪华的景观,奇巧的舞台机关。但纵观我国戏剧的诞生至成熟发展,从唐大曲、宋金杂剧到元杂剧,戏剧发展的主流一直深入民间,并与奢靡缛丽之风无缘,并不器重于舞台背景的烘托,全无西方大歌剧的一派豪华气势。

其次,中国的戏剧除了可作演出的一剧之本外,还可以作为文学作品供人阅读欣

赏。但是西洋歌剧并不具有独立的文学价值,只具有独立的音乐价值。 最后,西方歌剧独立的音乐价值极高,一部歌剧的所有曲段,都出于音乐家的创

作。可中国的戏剧虽然也包含了许多大段的唱段,但都是选用既成的曲式,创造一出新戏,完全无须音乐家参与,无须进行音乐创作。这在西方人来看,简直不可思议!

3.西方人看中国戏剧存在的障碍

3.1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差异,双方的欣赏趣味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许多中国人赞赏备至的,恰恰是洋人难以理解、无法接受的。对西方的一般观众来说,也确实存在着一些欣赏障碍。简单归纳一下,这种障碍大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唱法。中国戏的旦角和小生都有假嗓唱,欧洲人认为怪声怪气难以接受。

西洋唱法特别重视字母和忽视子音,中国的唱法则子母两音同时注重。对于一向奉西洋美声唱法为正宗的西方人来说,下意识地会对中国戏剧的这种传统唱法加以排斥。

第二,乐队。京戏的乐队称场面,分文场与武场,文场用丝竹乐器,武场用打击

乐器,合称文武场,又称场面。这样一支乐队自与西洋歌剧沿用的乐队大不相同,所以京戏音乐洋人是听不惯的,由于听不惯,进而认为它是一种噪音,吵得人头痛。

第三,历史典故。京剧的剧本多取材于历史。中国人最善话天宝旧事,或可说是

个有历史癖好的民族,再加以文化之老大,祖宗崇拜之无比强烈,中国人就像是肉体生活于现在而精神永远生活于历史中的民族,所以中国的戏剧舞台永远为死去的人所占据着。

第四,大团圆。西方人崇尚悲剧,希腊悲剧是西方精神的最高境界。他们推崇悲

剧为‚绝对理念的胜利‛,认为它可以提高、净化人类的精神。反之,中国人主张‚天人合一‛,并以‚致中和‛为最高境界,事事皆求中庸而不走极端,故绝对排斥悲剧的发生,而奉‚大团圆‛为最崇高的理念。

【参考文献】

杨乃济,《吃喝玩乐——中西比较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相关文章

  •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英语影视字幕的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玛丽巴顿>和<南方与北方>中的劳资冲突比较分析 2 理解美式幽默的初步分析 3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 4 [毕 ...查看


  • 从礼貌原则看中英委婉语的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An Analysis of Hardy's Optimism in Jude the Obscure 2 <女勇士>中美国华裔身份危机的探寻 3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 4 ...查看


  • 从电影[撞车]看美国的种族问题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 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 ...查看


  • [马太福音]对话中语气的人际意义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古典诗歌中典故的翻译 2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 3 从文本类型角度看旅游宣传资料的汉英翻译 4 论<兔子,跑吧>中兔子逃跑的原因 5 从文化角度探析品牌名称的翻译方法 6 尼斯湖和 ...查看


  • (全英文论文)英汉爱情谚语的隐喻对比分析
  •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 者 学 院.专 业 班 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 文 字 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 ...查看


  • 英汉恭维语对比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从违反合作原则看英语广告语言 2 社交活动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3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 4 商务合同的语篇特征及其汉英翻译策略 5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6 浅析好莱坞英雄主 ...查看


  • 三种人物塑造方式:莎士比亚[李尔王]受欢迎的原因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可以吃的女人>的女性主义解读 2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 3 Advertisement translation from the ...查看


  • 从颜色词的表达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 从颜色词的表达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刘锦芳 摘 要一种风俗 在各自的民族语言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 本文拟从英汉颜色词不同表达的角度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 颜色词 内涵意义 文化差异 人类世界色彩斑斓彩夺目的生态环境词汇 黄地理位置 个性 绿 黑等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