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评课稿

《翠鸟》评课稿

太和二小

常慧姗

2013.3

《翠鸟》评课稿

《翠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状物散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从翠鸟的外形、羽毛的色彩、生活特点、动作敏捷等方面,着重细致地描写了生活在崖壁上的翠鸟。课文围绕“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准确地运用描写、拟人、比喻等手法,从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强调了翠鸟之翠的静态美;又抓住“疾飞”“叼鱼”的动作,描绘了翠鸟敏捷机灵的动态美。结构严密,思路清晰,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昨天上午跟杨老师学习了这一课,受益匪浅,感触颇多。杨老师的课总是亮点一个接一个,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处处皆是。下面我就把我听课的感受说一下。

1、导入直接简要,承上启下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要途径。杨老师用读词语导课,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2、尊重学生,导学有术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杨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

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思考,理解文本,疏通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如:齐读课题时让学生大声喊出翠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3、教学形象直观。《翠鸟》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生动,描写也很形象,可学生们对课文的主角——翠鸟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又非常有限,思维形式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杨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一只鲜活的翠鸟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想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

4、教学重、难点突出,有详有略

教学中,杨老师注重了本课的重、难点,用了大约一半的时间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说哪几句写的好,然后通过观察图片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又出示一段文字与课文原文比较,让学生说说原文好在哪里,接着对写作方法做了重点分析,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事物进行描写,让学生看着板

书说课文,练习背诵,并让学生仿照课文说话。而对于2至5自然段,就时较少。

5、以读带练。杨老师在这节课里,紧紧抓住了描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的句子,让学生进行重点朗读,把读引向了深入。在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注重词句积累和感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通过描写翠鸟羽毛的“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让学生理解“翠”的意思。通过“蹬”、“飞”、“叼”、“贴”几个动词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动作之快。

6、抓住时机,训练说话

本课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非常形象生动。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联系写作的好材料。杨老师不忘挖掘文体自身的优势,利用了这样的“特色”文本,出示花喜鹊和麻雀的图片,提出训练的框架,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说一说,让学生在创杰作,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杨老师把阅读课和习作课融为一体,致力导读,以读促写,使读写训练融为一体,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了学生写动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几位学生也都说的都很精彩,这与杨老师平时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7.渗透人文教育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揭示了爱鸟护鸟的主题。教师不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最后还以老渔翁的话结尾,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以学生精彩有趣的朗读渗透了浓浓的人文情怀。

8.过渡语自然,评价语幽默

在教学中好的过渡语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杨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的几次过渡语都很自然,如:在学完第一自然段时,杨老师说这么美丽的翠鸟还有一个别的名字谁知道,预习到的学生很快说出了“钓鱼郎”,接着杨老师说:“看到这个名字,你知道翠鸟有什么本领吗?”自然引出了2、3自然段的学习。幽默评价一直都是杨老师课堂的亮点,如:在指名读老渔翁说的话时,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我觉得已经很好了,但却听杨老师说:“读的真像老渔翁,只是老的不很。”果然,第二位学生果然读的更像一位历经风雨的渔翁。杨老师也满意的说:“读的真像老渔翁,大概有80岁。”引来了一片笑声。这正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呀。

9.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杨老师的板书美观工整、简洁明了,一看就知道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利于课堂小结和学生记忆全文。

10.作业设臵起到了良好的巩固作用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课后的小练笔是对本课内容的一个巩固练习,相信在杨老师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都是顶呱呱。

当然水至清则无鱼,一节课再完美总会有疏漏的地方,有一个地方跟杨老师商讨一下就是在理解翠鸟的动作敏捷时,杨老师抓住了翠鸟的几个动作和几个重点词语去理解,这很好。如果在加上与小鱼的对比,水波、芦苇的描写等去体会翠鸟的动作敏捷。我想就会更会加完美。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有不足之处还请在坐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翠鸟》评课稿

太和二小

常慧姗

2013.3

《翠鸟》评课稿

《翠鸟》是一篇充满童趣的状物散文。全文共5个自然段,从翠鸟的外形、羽毛的色彩、生活特点、动作敏捷等方面,着重细致地描写了生活在崖壁上的翠鸟。课文围绕“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准确地运用描写、拟人、比喻等手法,从翠鸟头上的羽毛、背上的羽毛、腹部的羽毛”强调了翠鸟之翠的静态美;又抓住“疾飞”“叼鱼”的动作,描绘了翠鸟敏捷机灵的动态美。结构严密,思路清晰,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昨天上午跟杨老师学习了这一课,受益匪浅,感触颇多。杨老师的课总是亮点一个接一个,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处处皆是。下面我就把我听课的感受说一下。

1、导入直接简要,承上启下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如同一出戏的“序幕”。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是承上启下、温故知新的必要途径。杨老师用读词语导课,能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2、尊重学生,导学有术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杨老师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

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避免了生硬的说教方式,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采用了很多方法,一步一步地诱导学生思考,理解文本,疏通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同时又不失时机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学生始终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读书、思考、表达,语文教学的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学堂。如:齐读课题时让学生大声喊出翠鸟,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3、教学形象直观。《翠鸟》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生动,描写也很形象,可学生们对课文的主角——翠鸟几乎一无所知,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又非常有限,思维形式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杨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把一只鲜活的翠鸟呈现在学生面前,化抽象为具体,既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让他们在具体、想象的感知中轻松地区分了众多的颜色,体会到了作者语言的精妙。

4、教学重、难点突出,有详有略

教学中,杨老师注重了本课的重、难点,用了大约一半的时间教学课文第一自然段,先让学生说哪几句写的好,然后通过观察图片学习翠鸟的外形特点,又出示一段文字与课文原文比较,让学生说说原文好在哪里,接着对写作方法做了重点分析,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对事物进行描写,让学生看着板

书说课文,练习背诵,并让学生仿照课文说话。而对于2至5自然段,就时较少。

5、以读带练。杨老师在这节课里,紧紧抓住了描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捕鱼的句子,让学生进行重点朗读,把读引向了深入。在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注重词句积累和感悟,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如:通过描写翠鸟羽毛的“橄榄色”、“翠绿色”、“浅绿色”让学生理解“翠”的意思。通过“蹬”、“飞”、“叼”、“贴”几个动词感受翠鸟捕鱼时的动作之快。

6、抓住时机,训练说话

本课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非常形象生动。这一段话就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联系写作的好材料。杨老师不忘挖掘文体自身的优势,利用了这样的“特色”文本,出示花喜鹊和麻雀的图片,提出训练的框架,要求他们尝试模仿这段话,说一说,让学生在创杰作,给学生提供了语言实践的机会。杨老师把阅读课和习作课融为一体,致力导读,以读促写,使读写训练融为一体,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教会了学生写动物外形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习作兴趣。几位学生也都说的都很精彩,这与杨老师平时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7.渗透人文教育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揭示了爱鸟护鸟的主题。教师不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了思考,最后还以老渔翁的话结尾,没有枯燥的说教,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以学生精彩有趣的朗读渗透了浓浓的人文情怀。

8.过渡语自然,评价语幽默

在教学中好的过渡语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杨老师在本课教学中的几次过渡语都很自然,如:在学完第一自然段时,杨老师说这么美丽的翠鸟还有一个别的名字谁知道,预习到的学生很快说出了“钓鱼郎”,接着杨老师说:“看到这个名字,你知道翠鸟有什么本领吗?”自然引出了2、3自然段的学习。幽默评价一直都是杨老师课堂的亮点,如:在指名读老渔翁说的话时,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我觉得已经很好了,但却听杨老师说:“读的真像老渔翁,只是老的不很。”果然,第二位学生果然读的更像一位历经风雨的渔翁。杨老师也满意的说:“读的真像老渔翁,大概有80岁。”引来了一片笑声。这正是有其师必有其徒呀。

9.板书设计简洁明了

杨老师的板书美观工整、简洁明了,一看就知道本课的主要内容,有利于课堂小结和学生记忆全文。

10.作业设臵起到了良好的巩固作用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课后的小练笔是对本课内容的一个巩固练习,相信在杨老师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的写作水平肯定都是顶呱呱。

当然水至清则无鱼,一节课再完美总会有疏漏的地方,有一个地方跟杨老师商讨一下就是在理解翠鸟的动作敏捷时,杨老师抓住了翠鸟的几个动作和几个重点词语去理解,这很好。如果在加上与小鱼的对比,水波、芦苇的描写等去体会翠鸟的动作敏捷。我想就会更会加完美。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有不足之处还请在坐的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翠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打消了捉翠 ...查看


  •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桥北小学 陈慧兰 [教学内容]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 ...查看


  • [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 [教学内容] <翠鸟>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 ...查看


  • 翠鸟的教学案例
  • <翠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课<翠鸟>,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 ...查看


  • [翠鸟]教学实录
  • <翠鸟>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作了非常细致的观察,形象.生动地描述了翠鸟羽毛艳丽的外形和它捉鱼时灵敏.神速的动作.在老渔翁的启发下,"我"体会到喜爱翠鸟应该把它当作朋友, ...查看


  • [翠鸟]教学设计和反思
  • <翠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 ...查看


  • 三年级语文下[5翠鸟]教学设计
  • 5.翠鸟 教学设计 课题 时间 教材 简析 5.翠鸟 (第二课时) 学科 语文 班级 三年(3)班 2015 年 3 月 12 日 第 2 周 (周四)第 2 节 本单元主题: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执教者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生动形象的介绍了 ...查看


  • [翠鸟]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 <翠鸟>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一.导入: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 鸟叫声.大自然的声音."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大自然以它恒久的规律在诉说着平衡之美.世间万物都循着自然之道,生生不息. 二.国学经典诵读 ...查看


  • 三年级下翠鸟教案设计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2 3,学生课前准备: 一. 初读课文,了解 ...查看


  • [翠鸟]第二课时教案
  • 课题(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5.翠鸟 课时 2 课时 1.会认 11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衬衫.透亮.泡泡. 又尖又长.清脆.一眨眼.逃脱.饲养.渔翁.石壁.打消.念头"等词语.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