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艺术--中国文化中的奇葩

对联艺术——中国文化中的奇葩

一 对联的来历与发展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二 对联的种类

中国楹联,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对楹联的分类,也有多种多样的看法。有人从平仄关系上将楹联分为平仄协调的楹联和不拘平仄的楹联;有人从字数上将楹联分为短联和长联;也有人从内容上分为写景联、庆贺联、赠答联、奇巧联……等。

三 对联的特点与要求

季世昌、朱净之先生在《中国楹联学》中曾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严密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鲜明的民族是指楹联极为鲜明地体现着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貌。强烈的时代性是指楹联象一切文学形式一样,必然打上时代的印记。严密的格律性是指楹联有自己的独特格律。高度的概括性是指楹联具有比其它文学形式具有更强、更大的艺术概括力,它往往能以极其有限的文字反映深广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实用性是指楹联普遍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可谓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各种场合,无所不用,无所不在,无所不见。

但对联也讲究一定的格律。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1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2 词性要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

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3 结构要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4 节奏要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5 平仄要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6 内容要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四 古今名联趣联

1.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2.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汉高帝、田何、比干。

3.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念“yún,zhāo cháo,zhāo zhāo cháo,zhāo cháo zhāo sàn;cháo,cháng zhǎng,cháng cháng zhǎng,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

整联巧用叠字,诗情画意,妙不可言。

4.上联: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下联: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全联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5.上联:两表酬三顾

下联:一对足千秋

这副对联写的就是有名的诸葛亮了

6.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这副对联是由清代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要纪晓岚对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个数.即上述下联.

上联的算式:2×60+3×7=141,

下联的算式:2×70+1=141.

对联艺术——中国文化中的奇葩

一 对联的来历与发展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二 对联的种类

中国楹联,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对楹联的分类,也有多种多样的看法。有人从平仄关系上将楹联分为平仄协调的楹联和不拘平仄的楹联;有人从字数上将楹联分为短联和长联;也有人从内容上分为写景联、庆贺联、赠答联、奇巧联……等。

三 对联的特点与要求

季世昌、朱净之先生在《中国楹联学》中曾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严密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鲜明的民族是指楹联极为鲜明地体现着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貌。强烈的时代性是指楹联象一切文学形式一样,必然打上时代的印记。严密的格律性是指楹联有自己的独特格律。高度的概括性是指楹联具有比其它文学形式具有更强、更大的艺术概括力,它往往能以极其有限的文字反映深广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实用性是指楹联普遍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可谓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各种场合,无所不用,无所不在,无所不见。

但对联也讲究一定的格律。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1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2 词性要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

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3 结构要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

4 节奏要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

5 平仄要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6 内容要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四 古今名联趣联

1.上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下联:好读书不好读书。

此联为【明】徐渭所作。上联指年少时好读书却不爱好读书,年老时爱好读书不好读书。

2. 上联:下大雨麦子灌种。

下联:旱高地田禾必干。

此联谐音夏、大禹、墨子(麦、墨古同音)、管仲;汉高帝、田何、比干。

3.上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下联: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念“yún,zhāo cháo,zhāo zhāo cháo,zhāo cháo zhāo sàn;cháo,cháng zhǎng,cháng cháng zhǎng,cháng zhǎng cháng xiāo”)。

整联巧用叠字,诗情画意,妙不可言。

4.上联: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下联: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全联形象地嘲讽了国民党统治下旧中国的凄惨景象,把当时的社会现实暴露无遗。

5.上联:两表酬三顾

下联:一对足千秋

这副对联写的就是有名的诸葛亮了

6.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这副对联是由清代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要纪晓岚对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个数.即上述下联.

上联的算式:2×60+3×7=141,

下联的算式:2×70+1=141.


相关文章

  • 对联的文化
  • 对联的文化之美 "志存高远心难惑,腹有诗书气自华."短短的十四个字就把理想与才华的重要性表达得如此透彻,对联真可谓是中华文化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 对联,作为中国古老民俗的一部分,虽历经风雨,却依然散发着它独有的魅力.它以 ...查看


  • 对联基础知识摭谈
  • 对联基础知识摭谈 添加时间:2010-10-14 09:28:39 / 点击量 :2 中华名族历史悠久,有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都是古代人民辛勤创造的宝贵财富,是祖先们的聪明和智慧的结晶.对联就是其中独具风格的一种艺术,是祖国文化 ...查看


  • 西游记里共有多少妖怪?
  • 2013年3月11日<杭州日报>报道:复旦大学2013年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验面试8日至10日举行.继去年一道"如来佛祖和玉皇大帝谁大"的题目之后,今年,考官似乎仍然对<西游记>很感兴趣.有同学就被 ...查看


  • 关于振兴宝丰诗联文化的思考与建议
  • 拓展宝丰文化现象 振兴宝丰诗联的 思 考 与 建 议 一.序言 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一直倡导弘扬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诗词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今已成为唐宋明清以来的第三次繁荣时期,爱好的人数更多 ...查看


  • 8.各具特色的民居
  • 8.各具特色的民居 导学目标 1. 读读记记"和睦.酷热.蜂拥而至"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国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 ...查看


  • 漳州地域文化特色
  • 漳州地域文化特色 一. 点击文化名人 漳州名人荟萃, 文化昌盛.历史上除了开辟漳州的将领陈政,陈元光,丁儒外,还出现了黄道周,张燮等一大批文学家, 思想家, 教育家等.清初出现了一谢琯樵,沈古松,汪志周,为代表的"诏安画派&quo ...查看


  • 人教版六下语文8[各具特色的民居]资料汇集
  • 8. <各具特色的民居>资料汇总(杜秋红整理) 1.课文 2.各种资料可参考网站: 老百晓 http://www.lbx777.com/default.html http://www.pep.com.cn/人民教育出版社2课文: ...查看


  • 春联上联贴那边
  • 对联的张贴 王 静 对联,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赅,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根据需要,对联有时需要把它张贴在墙上或门上,但由于人们对对联 ...查看


  • 中国传统文有哪些
  •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