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教育教学

陶行知生活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陈小能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要与社会紧密

联系, 要坚持“教学做合一”几点思考。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 大学生; 素质教育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 它不仅在我国现代教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而且对今天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仍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所建立的适应社会前进需要的理论体系, 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二)

“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指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 便是无能的教育; 不了解社会的需求, 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 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运用社会的力量, 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三)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 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 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

(四)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 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也无甚用处。并且, 没有道德的人, 学问和本领愈大, 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 就提出‘人格防’来, 要我们大家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 就是道德。”

二、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到21世纪, 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重任当之无愧地落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如何客观地评价当代大学生呢? 我们主要从思想道德面貌、专业能力、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做一简单分析。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经过多次调查, 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

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当代大学生革新意识强, 崇尚实事求是, 厌恶形式主义; “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增强; 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提高; 自主自立的精神日见增强, 依附和依赖意识显著弱化, 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的潜能。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的道德失范之处却让人更为忧虑:价值取向迷乱, 将人生价值定位于自我, 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立和分离; 责任意识淡薄, 重权利的享有轻义务的承担, 重向社会的索取轻对社会的奉献; 社会公德失范, 缺乏遵守社会公共生活规范的意识和习惯, 不讲礼仪、不守秩序、损坏公物、见难不帮; 审美情趣错位, 将庸俗、调侃当作美来欣赏和追求, 甚至颠倒美丑。

2) 我国许多著名大学的校长们对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达成了共

识:当代大学生知识基础厚实, 学习刻苦, 勤于钻研, 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更多人认识到他们是被格式化的一代, 对学习没有兴趣, 更没有梦想, 埋头于试卷中却不能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自我意识强, 个性鲜明, 但通常表现出叛逆, 甚至会在无奈中走向玩世不恭, 不愿意上课更不听课, 而且自主学习能力极差; 书本知识掌握得透彻, 却缺乏对知识进一步探讨的兴趣和好奇心, 对书本上的东西和别人的观点从不敢怀疑和反驳, 缺乏自信。

3) 大学是一个群居体, 为走向社会提供了锻炼的舞台, 而集体生

活能力差的学生如不能很好地调试自己, 面对紧张的学习、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 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

从上述大学生素质可以看出, 大学生的教育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社会、脱离了实际, 造成了教育“远、大、虚、空”的弊端, 致使教育工作软弱无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陶行知在1919年7月指出:要坚持“全部发育”原则, “身体和精神, 要全体顾到, 不可偏于一面。”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状况下,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不偏于一面”就使得“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的重要性凸现出来了。生活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为我国当今的素质教育指明了前进道路。

(二)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只有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才能通过大学的培养和教育, 拥有高尚的品格、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沟通、组织、协调等社会工作能力。

(三)

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脱离学生生活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素质教育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 这样学生才有接受教育的基础和愿望, 才能接受教育。陶先生认为, 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 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 我们就教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要提供给学生的是德性的养成、人生的指导, 要给学生提供人生的方向和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不仅要给学生灌输大道理, 而且还要从实际出发, 给学生以实际的帮助。

(四)

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与社会紧密联系

陶行知先生指出, “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 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 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 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工具, 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增加, 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学校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 否则把学生关在笼子里, 只能是“读死书, 死读书, 读书死”。

(五)

大学生素质教育要坚持“教学做合一”

对于如何通过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陶行知指出, “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事应当怎样做, 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 先生就应当怎样指导。”作为学生应重视课本的学习, 但学习不等于背书,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标准只能是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习惯。口头上讲得再好, 书上的内容背得再熟, 如果不按讲的和背的去做, 还是无效的。在“做”的过程中, 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他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 在谋手脑相长, 以增进自立之能力, 获得事物之真知, 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要想达到这个目的, 非师生共同动手做事不可。”

总之,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既适合于中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教育思想理论。我们要学会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今天的教育实践,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培养品格高尚, 专业技能精湛, 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T E C H NO LOG Y TR E ND

105

‘建

教育教学

陶行知生活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

陈小能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350000)

[摘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和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要与社会紧密

联系, 要坚持“教学做合一”几点思考。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 大学生; 素质教育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 它不仅在我国现代教育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而且对今天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仍具有重大的借鉴作用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他所建立的适应社会前进需要的理论体系, 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指出:“从定义上说,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 用生活来教育, 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 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二)

“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指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 便是无能的教育; 不了解社会的需求, 便是盲目的教育。倘使我们认定社会就是一个伟大无比的学校, 就会自然而然的去运用社会的力量, 以应济社会的需求。”

(三)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 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 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 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

(四)

“道德是做人的根本”

陶行知先生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 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 也无甚用处。并且, 没有道德的人, 学问和本领愈大, 就能为非作恶愈大。所以我在不久前, 就提出‘人格防’来, 要我们大家筑人格长城’。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 就是道德。”

二、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到21世纪, 推动社会发展进程的历史重任当之无愧地落到了当代大学生的身上。如何客观地评价当代大学生呢? 我们主要从思想道德面貌、专业能力、心理健康三个方面做一简单分析。

1)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经过多次调查, 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

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当代大学生革新意识强, 崇尚实事求是, 厌恶形式主义; “优胜劣汰”的竞争观念增强; 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提高; 自主自立的精神日见增强, 依附和依赖意识显著弱化, 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个人的潜能。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的道德失范之处却让人更为忧虑:价值取向迷乱, 将人生价值定位于自我, 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对立和分离; 责任意识淡薄, 重权利的享有轻义务的承担, 重向社会的索取轻对社会的奉献; 社会公德失范, 缺乏遵守社会公共生活规范的意识和习惯, 不讲礼仪、不守秩序、损坏公物、见难不帮; 审美情趣错位, 将庸俗、调侃当作美来欣赏和追求, 甚至颠倒美丑。

2) 我国许多著名大学的校长们对当代大学生的专业能力达成了共

识:当代大学生知识基础厚实, 学习刻苦, 勤于钻研, 这是他们的优势。但更多人认识到他们是被格式化的一代, 对学习没有兴趣, 更没有梦想, 埋头于试卷中却不能遨游于知识的海洋; 自我意识强, 个性鲜明, 但通常表现出叛逆, 甚至会在无奈中走向玩世不恭, 不愿意上课更不听课, 而且自主学习能力极差; 书本知识掌握得透彻, 却缺乏对知识进一步探讨的兴趣和好奇心, 对书本上的东西和别人的观点从不敢怀疑和反驳, 缺乏自信。

3) 大学是一个群居体, 为走向社会提供了锻炼的舞台, 而集体生

活能力差的学生如不能很好地调试自己, 面对紧张的学习、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 很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启示

从上述大学生素质可以看出, 大学生的教育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社会、脱离了实际, 造成了教育“远、大、虚、空”的弊端, 致使教育工作软弱无力。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

陶行知在1919年7月指出:要坚持“全部发育”原则, “身体和精神, 要全体顾到, 不可偏于一面。”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状况下,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不偏于一面”就使得“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的重要性凸现出来了。生活教育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这为我国当今的素质教育指明了前进道路。

(二)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只有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才能通过大学的培养和教育, 拥有高尚的品格、精湛的专业技能、较强的沟通、组织、协调等社会工作能力。

(三)

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

脱离学生生活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素质教育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 这样学生才有接受教育的基础和愿望, 才能接受教育。陶先生认为, 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 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 我们就教什么。”思想政治教育要提供给学生的是德性的养成、人生的指导, 要给学生提供人生的方向和动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不仅要给学生灌输大道理, 而且还要从实际出发, 给学生以实际的帮助。

(四)

大学生素质教育要与社会紧密联系

陶行知先生指出, “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 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 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 教育的材料, 教育的方法, 教育的工具, 教育的环境, 都可以大大增加, 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学校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 否则把学生关在笼子里, 只能是“读死书, 死读书, 读书死”。

(五)

大学生素质教育要坚持“教学做合一”

对于如何通过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品格修养。陶行知指出, “真正的训育是品格修养之指导。我们要在‘事’上去指导学生修养他们的品格。事应当怎样做, 学生就应当怎样修养, 先生就应当怎样指导。”作为学生应重视课本的学习, 但学习不等于背书, 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衡量一个人品德好坏的标准只能是一个人的品德行为习惯。口头上讲得再好, 书上的内容背得再熟, 如果不按讲的和背的去做, 还是无效的。在“做”的过程中, 陶行知先生特别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他指出“劳动教育的目的, 在谋手脑相长, 以增进自立之能力, 获得事物之真知, 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要想达到这个目的, 非师生共同动手做事不可。”

总之,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既适合于中国国情又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的教育思想理论。我们要学会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来指导今天的教育实践,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努力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培养品格高尚, 专业技能精湛, 组织、协调、沟通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T E C H NO LOG Y TR E ND

105

‘建


相关文章

  •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内容摘要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人民教育家.大众 诗人和坚定的民主战士.他毕生从事教育,勇于批判和改革旧教育,为中国探索民族教育的新路.他得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并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教育思想 ...查看


  • 教育专著.读后感doc
  • 教育专著<陶行知教育法>读后感 五分地中学 袁忠军 今年暑期以来,根据学校的要求我认真拜读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专著,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为世人敬仰.怀念的人民教育家.他以毕生的精力,批判旧教育,探索新教育,致力于教育改革并付诸实 ...查看


  • 民主教育: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核
  • 作者:魏波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5年10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001-4519(2015)04-0097-08 DOI:10.14138/j.1001-4519.2015.04.009708 解读陶行知教 ...查看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 作者:胡雪芬 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年第08期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卓越的人民教育实践家.理论家,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中 ...查看


  • 陶行知论文芳平
  • 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在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去探索.去研究.去实践素质教育.学科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学科教育应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查看


  •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当前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一直被视为中国土生土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典,然而其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作为一条主线始终贯穿于陶行知一生从事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当中.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一教学方法对当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学改革以深刻的启示. 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内 ...查看


  • 教育读后感
  • 教育读后感 生活教育读后感: 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在实施陶行知思想的时候,重要的是与当前教育改革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以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我从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 ...查看


  •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中陶会课题研究者登记表 课题名称: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学科教学研究 项目编号:ZTKY-2011-068 批准文号:中陶课(2011)001号 04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惠安莲山中学 程剑雄 惠安黄塘中学 庄丽明 论文摘要: ...查看


  •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 读<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盐城中学 政治组 朱芹 在工作闲暇之余翻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这本书,该书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