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翠萍五柳先生传教案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

凌河镇红沙沟中学

张翠萍

2013-3

五柳先生传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步骤】

【课前延伸】

一、激情导入(多媒体播放《饮酒》画面)

师:说起陶渊明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那么,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再次走近陶渊明,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板书课题)(多媒体显示。)

展示目标(多媒体显示。)

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字注音:

嗜(shi) 辄(zhe) 吝(lin) 褐(he)

箪(dan) 汲(ji) 俦(chou)觞(shang)

2.考考你

(1)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

(2)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1、教师引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学习,贵在“读”字。 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理解内容(翻译)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

(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请同学借助课文下注释自读自译,将不懂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再提交全班讨论解决。

之后老师用课文中一些重点词,重点句提问全班同学,了解同学们对课文意理解情况。(多媒体展示重点解释)

请同学们归纳要掌握的重点词句。

(1)许:处所,地方。 (2)详:详细地知道。 (3)因:就。 (4)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5)焉:语气助词。 (7)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8)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9)性:本性。 (10)嗜:爱好。 (11)旧:老朋友。 (12)或:有时。 (13)置:准备。 (14)招:邀请。 (15)造:往,到。 (16)辄:就。 (17)尽:喝个尽兴。 (18)期:期望,希望。 (19)曾不:竟不。 (20)吝情:舍不得。 (21)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22)萧然:空寂。 (23)短褐:粗布短衣。 (24)穿,破。 (25)结,缝补。(26)晏,平静,安逸。 (27)如:„„的样子。 (28)终:结束。 (29)戚戚:忧愁的样子。 (30)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1)兹: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3)俦:类。 (34)衔觞:喝酒。觞,酒杯。 (35)以:来。 (36)乐:使„„快乐。 (37)志:心意,志向。

(译完重点语句后,再请同桌相互配合,一人一句,交替着将全文口头翻译一遍)

二、合作探究

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多媒体展示)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

爱好志趣 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 不慕荣利,率真放达,安贫

写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 晏如也

2、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综观全文,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4、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精讲点拨

1、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

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多媒体展示)

(1) “好读者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这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

(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2、 钱钟书先生在评论《五柳先生传》时曾说过“‘不’字为一篇眼目”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多媒体展示)

“不”字为一篇眼目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课文总结: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教师)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传记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五柳先生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

四、巩固检测

1、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2、归纳主旨(多媒体展示)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后提升】 “”

布置作业

1.积累——培养美感,丰富语汇。(多媒体展示)

①积累名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积累精练雅致的连用四字句:

课内的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衣穿褐,箪瓢屡空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迁移联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爱莲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是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陋室铭》)

(解说:古文中有很多名句,意蕴丰厚,哲理深透;古文中有大量连用四字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显得精练、精致、精美、精神。学生积累它们,既受美的熏染,又丰富语汇,受益无穷。)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 爱好志趣 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

写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 晏如也 不慕荣利,率真放达,安贫乐 道

《五柳先生传》教学案

凌河镇红沙沟中学

张翠萍

2013-3

五柳先生传

【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人物小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而作的。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古代文言实词、虚词。

2、过程和方法目标

⑴ 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⑵ 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⑶ 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生活及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教学方法】诵读──探究法,讨论──点拨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多渠道查阅、收集有关陶渊明的资料:如生平简介,历史家对陶渊明的评价等等

3、教师准备相关材料,制作课件

【教学步骤】

【课前延伸】

一、激情导入(多媒体播放《饮酒》画面)

师:说起陶渊明先生,同学们一定会感到亲切和熟悉。他曾经带着我们领略过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桃源风光,欣赏过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林美景,我们曾跟随他一起“种豆南山”“采菊东篱”,在陶渊明的诗文中,我们结识了一个崇尚自然、热爱田园生活的隐者形象。那么,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读《五柳先生传》,再次走近陶渊明,加深对先生的印象。

(板书课题)(多媒体显示。)

展示目标(多媒体显示。)

检查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

1给下列字注音:

嗜(shi) 辄(zhe) 吝(lin) 褐(he)

箪(dan) 汲(ji) 俦(chou)觞(shang)

2.考考你

(1)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写的文章或者有关陶渊明的文章,想想看,有哪些是我们学过的?

(2)说说你对陶渊明的了解。

(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

【课内探究】

一.自主学习

1、教师引语:“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文学习,贵在“读”字。 这位五柳先生可是个性格鲜明的人,同学们一读就知道了,请先对照注释和课后习题自读课文,读出声来,边读边圈点勾画,有问题可以问老师。

(学生自读、自疑,学会自学。)

2.听读体会

教师引语:看见同学们读,老师也想吟读一番,听听老师读出了什么语气?

学生听教师范读,并初步体会作者自赏自嘲的语言风格。

3.齐读感悟

教师引语:让我们齐读课文,读出感情。

4.理解内容(翻译)

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

(让学生在交流中把握文意,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 学生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合作学习)

请同学借助课文下注释自读自译,将不懂的问题提交小组讨论,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再提交全班讨论解决。

之后老师用课文中一些重点词,重点句提问全班同学,了解同学们对课文意理解情况。(多媒体展示重点解释)

请同学们归纳要掌握的重点词句。

(1)许:处所,地方。 (2)详:详细地知道。 (3)因:就。 (4)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5)焉:语气助词。 (7)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8)会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9)性:本性。 (10)嗜:爱好。 (11)旧:老朋友。 (12)或:有时。 (13)置:准备。 (14)招:邀请。 (15)造:往,到。 (16)辄:就。 (17)尽:喝个尽兴。 (18)期:期望,希望。 (19)曾不:竟不。 (20)吝情:舍不得。 (21)环堵:房屋四周。堵,墙壁。 (22)萧然:空寂。 (23)短褐:粗布短衣。 (24)穿,破。 (25)结,缝补。(26)晏,平静,安逸。 (27)如:„„的样子。 (28)终:结束。 (29)戚戚:忧愁的样子。 (30)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31)兹:此,指五柳先生。 (32)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 (33)俦:类。 (34)衔觞:喝酒。觞,酒杯。 (35)以:来。 (36)乐:使„„快乐。 (37)志:心意,志向。

(译完重点语句后,再请同桌相互配合,一人一句,交替着将全文口头翻译一遍)

二、合作探究

1、文章介绍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的情况?作者借助哪些语句作勾画?请学生归纳、列表:(多媒体展示)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

五柳先生

爱好志趣 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 不慕荣利,率真放达,安贫

写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 晏如也

2、评析人物形象(教师点拨,启发思维)

教师引语:通过几遍朗读,我们对五柳先生有了个大体认识,综观全文,你眼中的五柳先生是怎样的人?尽可能依据文中的语言想像出来。带着问题再读课文,小组边读边讨论。

总结:五柳先生是一个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的隐士。

3、这是我们对五柳先生的评价,作者又是如何评价他的?了解文中评述,加深对五柳先生的认识。

学生齐读“赞曰”部分,理解赞句的实质。

交流理解:赞语主要概括五柳先生的精神风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赞赏其不愁贫贱,不求富贵,怡然自乐,返璞归真的生活节趣。

4、你觉得五柳先生能成为你学习的榜样吗?说说理由(激发学生超越教材感悟,领悟作品中的人文内涵,实现情感的升华,畅述己见,言之有理即可,引导学生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三、精讲点拨

1、教师引语:陶渊明以自赏自嘲的语言写出了自己淡泊名利、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形象,语言特别有味。你最喜欢哪一句?找出来进行赏

读。

学生交流,师生共赏共品。(多媒体展示)

(1) “好读者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的体现。这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相关资料:很多文章引用

(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相关资料:东晋文人嗜酒,是一种逃避生活的方式。

五柳先生在污浊的世俗社会里特立独行,内心必有许多愁苦,寄情于酒,这是他使自己得到解脱的一种方法。他饮酒时“造饮辄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也是他率真放达的体现。

(3)常著文章以自娱,颇示己志

五柳先生才华出众,著文章不是要给别人看,更不是要献给统治者去求得官禄,而只是“自娱”,这正是他不慕荣利的体现。这与世人的追名逐利形成了鲜明对比,使这个身处污浊社会而保持高风亮节的五柳先生形象使人钦佩万分。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仅写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

2、 钱钟书先生在评论《五柳先生传》时曾说过“‘不’字为一篇眼目”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多媒体展示)

“不”字为一篇眼目

“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不“不慕荣利”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求甚解”

“家贫不能常得”

“不蔽风日”

“曾不吝情去留”

总结“不”(否定句)的作用:

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3、课文总结:

假如你是陶渊明的朋友,并对他的生活情况颇有了解,刚巧有人问你:《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你会如何回答?

(学生根据所查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形成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 :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

(教师)释题:“传”

传记,是介绍人物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介绍人物的姓名、籍贯、年龄、性格、爱好等,虽记述的是一个人的生平,但并不等于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的写进文章,而是记述一些重要的事件,同时显示出个人的品格特点。

本传记不足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练,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五柳先生不慕荣利,追求恬淡安逸的生活,向往朴实淳厚的民风,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这与他在《桃花源记》的追求和理想是一致的。

四、巩固检测

1、教师引语:好句子就要背下来,师生同读佳句及段落,当堂背诵。

2、归纳主旨(多媒体展示)

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课后提升】 “”

布置作业

1.积累——培养美感,丰富语汇。(多媒体展示)

①积累名言:

好读书,不求甚解。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②积累精练雅致的连用四字句:

课内的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衣穿褐,箪瓢屡空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迁移联想: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爱莲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是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陋室铭》)

(解说:古文中有很多名句,意蕴丰厚,哲理深透;古文中有大量连用四字句,句式整齐,音韵和谐,显得精练、精致、精美、精神。学生积累它们,既受美的熏染,又丰富语汇,受益无穷。)

2、模仿本文写法,用简洁语言介绍自己的个性特点,题目自拟,字数300左右。

【板书设计】(多媒体展示)

思想性格: 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

五柳先生

读书: 好读书,不求甚解 爱好志趣 饮酒: 性嗜酒,期在必醉

写文章: 常著文章自娱

生活状况: 环堵萧然, 晏如也 不慕荣利,率真放达,安贫乐 道


相关文章

  • 中国人丑陋吗?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中国人丑陋吗? 冯骥才 国民性是文化学最深层的问题之一.对于作家来说,国民性则是一种集体性格.作家的天性是批判的,所以笔下的国民性自然是国民性的负面,即劣根性.鲁迅先生的重要成就是对中国人国民 ...查看


  • 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的评价
  • 对第三章的评价 庞德生 摘要:吴芳思写的<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吗?>是对马可波罗到过中国抱有"怀疑"之集大成,是历史研究者关注焦点之一.本文将对其第三章做出评价,从传教士多如牛毛,马可波罗是先驱说明其选题的目的没 ...查看


  • 英国传教士在中国传奇经历:随工农红军一起长征
  •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不少报刊曾披露过英国人勃沙特在中国的传奇经历. 早在1934年10月至1936年4月,勃沙特曾随中国工农红军一起长征.离开红军后,他根据自己在红军中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一部传奇纪实作品--<红军长征秘 ...查看


  • 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汉语学习方法浅探
  • 2009年12月 学 术 交 流 Dec. , 2009 总第189期 第12期 Acade m ic Exchange Serial No . 189 No . 12 明清时期来华传教士汉语学习方法浅探 卞浩宇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江苏 ...查看


  • 近代最早来山东的几位基督新教传教士
  • 据我们所知,这些来过或来到山东的新教先驱有郭士立.麦都思(Medhurst).史蒂文斯(Stevens).花雅各(J.L. Holmes). 郭士立 郭士立(Karl Friedrich AugustGützlaff),一位德国裁缝师的儿子 ...查看


  • 试论中国传统雕版书籍的印数及相关问题
  • 作者:何朝晖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06期 [在线优先出版日期]2009-11-30 中国传统雕版书籍的印数问题对于考察传统印刷出版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十分关键.古籍印数的多少牵涉到多个方面,如中国传统雕版印刷的技术特性.书籍 ...查看


  • 中外文化交流
  •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讲述了: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不重视历史,也就等于一个民族失去了记忆,而失去了记忆的民族,决然不会有光明的前途.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史的民族,对于近代百年中国所承受的民族创痛和产生的历史悲情,我们不但没有忘却,而且 ...查看


  • 日本外来词,中国人
  • 驳所谓"离开了日本外来词,中国人无法说话"的谬论点击:5453 回复:70 作者:白珉 发表日期:2010-2-6 13:51:00 回复 关于现代汉语中的日本外来词的话题,原来我并不关注.2007年在网易新闻论坛中日关 ...查看


  • 简爱人物介绍
  • 简·爱--女主人公,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她出身卑微,相貌平凡,但她并不以此自卑.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显示出自立自强的人格和美好的理想.她有顽强的生命力,从不向命运低头. 最后有了自己所向往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