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它对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加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对于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纪律,形成崇高理想;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发现人才,使有才能,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发展阅读 意志阅读 师生共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课外阅读又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权。但强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阅读指点必不可少,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要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言认知规律和阅读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平等地提出阅读要求,通过不露痕迹的阅读提示把自己阅读时的发现巧妙转换成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
一、要从功利阅读导向发展阅读
功利阅读是当前学生阅读的主流。功利阅读的根源是考试。据调查: 8到16岁的孩子读书情况中有83%的孩子有阅读的欲望,77%的孩子喜欢阅读小说类书籍,16%的孩子喜欢阅读诗歌、散文类书籍,5%的孩子想读科普读物。但现在孩子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的书籍。这一调查凸现出目前小学教育中一个问题:重课本上的知识,轻课外知识;重与考试直接相关的知识,轻看似与考试无关的知识。许多家长、老师都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把作文选、作文辅导书等课辅书作为孩子最好的读物。功利阅读还源于学生自身的一种身心放松。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手捧卡通画册、通俗故事,流行杂志、口袋小说书津津有味地阅读。他们读这些书得到的是一些感性化的认识与理解,追求的是一时的有趣与快乐。这种浅层面的阅读对学生精神的陶冶、语言的积累收获并不大。“功利”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是学生阅读的主流。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但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丰富多样的阅读才是最有裨益的。要让学生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科普读物。这些书对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都有重要的作用。一本好书改变人命运的事不胜枚举,一部坏书毁了一个人一生的事例也很多。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品味优秀文学作品的醇香,读好书,好读书。
二、要变兴趣阅读为意志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有阅读兴趣才能使阅读得以顺利、长久、有效地进行。兴趣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凭兴趣读书,学生往往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对一些有价值但自己不感兴趣的读物则不问津,长此以往必会造成课外阅读的“偏食”,带来知识结构的倾斜。事实上,凭兴趣读书维持的时间不会长久。为了让学生全面地发展就必须要求学生读的书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文学名著、科普科幻类读物、工具书等。这就要求学生阅读有自觉性、自制性,需要用他们的意志来支撑,保证阅读的顺利进行。所以,学生的阅读不能仅限于兴趣阅读,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意意志的磨练,让随意的趣味性阅读变为由意志掌控的阅读。“意志阅读”需要一个科学的培养过程。首先要有一个明确阅读的目标。可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分步、分阶段完成。其次,注意用阅读成果来强化“阅读意志”。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评比、成果汇报,以成功的体验与喜悦补偿过程的艰辛,增强战胜阅读困难的信心。另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家长、教师、伙伴影响力与自身努力的相互促进的作用。有效的影响可以不断激发学生更浓、更高层次的兴趣,而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可以长时间保持住这种兴趣。在意志力支配下的阅读会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成效,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
三、要从学生的自读发展为师生的共读
多年以来,不少老师都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事。首先对我们教师的阅读观提出了挑战,对我们教师的阅读提出了要求。阅读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读课外书的语文老师、不会读课外书的语文老师都是不合格的老师。只有会读书的老师,才能“现身说法”,体验到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与学生产生阅读情感上的共鸣。我们要改变过去只让学生读书,教师自己不读书的做法。让学生读的书,教师自己也要读,而且还要比学生读得深、读得透,用我们的阅读影响学生阅读,努力实现“师生共读”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杰.浅谈语文课的课外阅读方法[J].科学教育, 2010.
[2]闫红波.挖掘教学资源做学生课外阅读引路人[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9, (10) :48-49.
[3]康玉清.以评促读,追求实效――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刍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 (07) .
[4]桂兰芬.谈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7, (S1) .
[5]陈剑平.语文课外阅读理论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要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还要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它对于巩固、扩大课堂教学的成果,加速培养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发挥他们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思维、发展智力;对于培养学生共产主义道德、纪律,形成崇高理想;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对于发现人才,使有才能,有特长的学生得到更好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发展阅读 意志阅读 师生共读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课外阅读又是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求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自主权。但强调学生阅读的个性化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导向作用。因此,教师的阅读指点必不可少,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教师要在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语言认知规律和阅读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起点上,平等地提出阅读要求,通过不露痕迹的阅读提示把自己阅读时的发现巧妙转换成学生个性化阅读中的感悟。
一、要从功利阅读导向发展阅读
功利阅读是当前学生阅读的主流。功利阅读的根源是考试。据调查: 8到16岁的孩子读书情况中有83%的孩子有阅读的欲望,77%的孩子喜欢阅读小说类书籍,16%的孩子喜欢阅读诗歌、散文类书籍,5%的孩子想读科普读物。但现在孩子手中“课外书”76%都是考试类的书籍。这一调查凸现出目前小学教育中一个问题:重课本上的知识,轻课外知识;重与考试直接相关的知识,轻看似与考试无关的知识。许多家长、老师都认为读课外书是浪费时间,把作文选、作文辅导书等课辅书作为孩子最好的读物。功利阅读还源于学生自身的一种身心放松。我们会发现许多孩子手捧卡通画册、通俗故事,流行杂志、口袋小说书津津有味地阅读。他们读这些书得到的是一些感性化的认识与理解,追求的是一时的有趣与快乐。这种浅层面的阅读对学生精神的陶冶、语言的积累收获并不大。“功利”阅读是需要的,但绝不是学生阅读的主流。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但不是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看,丰富多样的阅读才是最有裨益的。要让学生读一些优秀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科普读物。这些书对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都有重要的作用。一本好书改变人命运的事不胜枚举,一部坏书毁了一个人一生的事例也很多。我们要引导孩子去品味优秀文学作品的醇香,读好书,好读书。
二、要变兴趣阅读为意志阅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有阅读兴趣才能使阅读得以顺利、长久、有效地进行。兴趣是阅读动机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凭兴趣读书,学生往往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对一些有价值但自己不感兴趣的读物则不问津,长此以往必会造成课外阅读的“偏食”,带来知识结构的倾斜。事实上,凭兴趣读书维持的时间不会长久。为了让学生全面地发展就必须要求学生读的书有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文学名著、科普科幻类读物、工具书等。这就要求学生阅读有自觉性、自制性,需要用他们的意志来支撑,保证阅读的顺利进行。所以,学生的阅读不能仅限于兴趣阅读,应该在激发兴趣的同时,注意意志的磨练,让随意的趣味性阅读变为由意志掌控的阅读。“意志阅读”需要一个科学的培养过程。首先要有一个明确阅读的目标。可将大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分步、分阶段完成。其次,注意用阅读成果来强化“阅读意志”。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评比、成果汇报,以成功的体验与喜悦补偿过程的艰辛,增强战胜阅读困难的信心。另外更重要的是发挥家长、教师、伙伴影响力与自身努力的相互促进的作用。有效的影响可以不断激发学生更浓、更高层次的兴趣,而学生良好的意志力可以长时间保持住这种兴趣。在意志力支配下的阅读会让学生的阅读更有成效,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需要。
三、要从学生的自读发展为师生的共读
多年以来,不少老师都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的事。首先对我们教师的阅读观提出了挑战,对我们教师的阅读提出了要求。阅读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的立身之本。不读课外书的语文老师、不会读课外书的语文老师都是不合格的老师。只有会读书的老师,才能“现身说法”,体验到学生阅读的甘苦,找到与学生交流的话题,与学生产生阅读情感上的共鸣。我们要改变过去只让学生读书,教师自己不读书的做法。让学生读的书,教师自己也要读,而且还要比学生读得深、读得透,用我们的阅读影响学生阅读,努力实现“师生共读”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杰.浅谈语文课的课外阅读方法[J].科学教育, 2010.
[2]闫红波.挖掘教学资源做学生课外阅读引路人[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 2009, (10) :48-49.
[3]康玉清.以评促读,追求实效――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价刍议[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8, (07) .
[4]桂兰芬.谈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7, (S1) .
[5]陈剑平.语文课外阅读理论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