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无人生还

  屋子客人2小时内在你

  面前接连倒下,现场共有几百人从头至尾目击了这场连环“杀人案”,目击者距“死者”最远不过几十米远。就在这些观众惶恐之时,舞台灯光忽然熄灭,台上吊灯嘶嘶作响。忽明忽暗中一声枪响,有人倒地“身亡”,场下顿时惊呼一片。这就是话剧《无人生还》所设计的孤岛凶案现场。

  《无人生还》是“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讲述了10个互不相识的人,被欧文夫妇邀请到孤岛上的别墅度假。当晚,留声机里传来陌生男子的声音,一一揭露了这10个人各自欠下的人命。一片猜疑声中,客人马斯顿突然中毒身亡。此时,壁炉上的印第安小瓷人从10个减少为9个。

  观众和剧中人同时得到暗示:死去一人,台上小瓷人便减少一个。剧中人的死亡方式又与一则印第安童谣所描绘得极为类似――“十个印第安小男孩,为了吃饭去奔走:噎死一个没法救。十个只剩九……”本应天真无邪的童谣却营造出阴郁气氛,看似平和的童趣背后暗流汹涌。

  整个故事,像极了时下流行的杀人游戏。“我怀疑某某是凶手,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有说自己的真实姓名。”“你怀疑他,他怀疑她,我怀疑你!”谎言,真话。欲盖弥彰的眼神……看不见血腥。但听得见心跳。

  作为2007年上海最火爆的话剧之一,《无人生还》11月首演,场场爆满,第二轮演出需提前两个月订票。今年3月移师北京,首演定在了“检验话剧成色最好的舞台”――人艺首都剧场。主创人员的劲头与信心,可见一斑。

  

  “孤岛凶案”中文版

  

  导演林奕还身兼剧中女秘书维拉的扮演者。第一次做导演,林奕本想一心一意做好幕后,可原定的女演员谢承颖,要随话剧《红与黑》进行全国巡演。换演员,“总觉得不对味”。于是,林奕临时救场,身兼两职。“说实话,很紧张,而且还有点分心,演出时总忍不住会用余光偷瞄其他演员。”

  林奕的紧张不难理解。第一次执导话剧,就是被寄予厚望的“大戏”。这让26岁的她,曾有一段时间寝食难安。直到现在,她仍把幸运二字挂在嘴边。

  在上海戏剧中心,林奕还有个身份一话剧《捕鼠器》的女主演。《捕鼠器》同样是阿加莎的作品,2003年,戏剧中心将其搬上舞台,之后每年都会复演。在上海,有专门的“捕鼠器”粉丝团,年年演出必会捧场。上海戏剧界年终盘点,把《捕鼠器》一剧单归一类,说它独树一帜,它成功的模式值得深思。

  林奕正是从《捕鼠器》中获得了灵感,把一部阿加莎作品搬上舞台成了她的目标。有段时间她几乎24小时泡在国外的阿婆主页上,那上面有个“最受欢迎的阿加莎作品排行榜”,由网友评出,实时更新。

  将近一个月的“监控”,让林奕得出结论――最受欢迎的:第一位。《捕鼠器》:第二位,《无人生还》。于是,她提出,要独立执导话剧《无人生还》。这一次,中心领导全票通过。此后林奕还找到了另一个杀手锏――曹雷。作为著名的译制片配音演员,从《非凡的爱玛》到《爱德华大夫》,从《莆田进行曲》到《茜茜公主》,或是亲切可人的女孩儿,或是阴险毒辣的女巫,或是至高无上的皇族,或是凄惨悲切的少妇,曹雷独具魅力的嗓音感染了无数听众与观众。

  曹雷对每一句台词精雕细琢,“今晚”也要改成“今天晚上”。这样做的结果,是观众即使闭上眼睛,也像在欣赏一部经典的译制片。

  前期工作就绪,《无人生还》的排演被上海戏剧中心提上日程。对于演员,林奕心中早有人选。早在第一次通读剧本时,她就和丈夫童歆说,曹雷老师是剧中布伦特小姐的不二人选。娄际成老师来演法官、张名煜老师扮演将军,绝对的完美组合。娄际成、张名煜、曹雷,三位老戏骨年龄加到一起要超过200岁。

  

  声、光营造悬疑效果

  

  《无人生还》是阿加莎作品中为数不多的“悬疑”类。把它搬上舞台,就要用到一些很极致的表现手法。主要的就是声、光配合。急明、急暗,伴随强烈音效。一两个瞬间,把惊悚气氛渲染到了极点。

  上海演出时,为了营造效果。林奕把剧场中所有灯都关掉,演员上场、下场全部按照换场路线,“全靠摸的”。演员加上负责道具、化妆的人员,几十个人同时出现在台上,互相看不到,出错在所难免。

  一次演出。林奕听到台上“嘭”的一声。从红外夜视一看,两个演员撞了个满怀,“小瓷人”被撞飞了。林奕脑袋“嗡”的大了。她心想,这回砸了。“我们的演员特别可爱,蹲在地方摸啊摸啊,终于摸到了‘小瓷人’,紧紧揣在了怀里。”前后不到5秒,台下观众并没察觉,“我们每个人却是一身冷汗”。

  和首都剧场相比,上海的演出都是在小剧场进行,观众距离演员不过2米。这在气氛营造上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凶案现场,观众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但是,近距离也给演员提出更高要求。林奕回忆,有一场演出,有人忽然指着其中一个演员说“凶手就是你”。而且说得非常动情。“作为演员,丝毫不能被场下干扰,否则很容易被观众从戏中拉出来。”

  与其他话剧形式不同,推理剧、悬疑剧在手法上还有个特点――把假想的东西合理化,“有意把观众引入歧途”。演员要有一种反常规的表现手法,每个人会有一副最像凶手的肖像。“这都是我们刻意表现的,你以为他是凶手,其实他只是害怕而已。”

  

  “无人生还”实则“有人生还”

  

  《无人生还》的火爆,并不代表没有人会对它产生质疑。最具争议的就是结尾与小说不同。“很多人建议,我们在海报上注明,这是阿婆亲自改写的结局。”林奕笑中带着无奈。为何把“无人生还”改成“有人生还”,阿加莎在自传中提到,是为了最后的揭秘:“与小说不同,在舞台上,需要有人来讲故事的结局。我要使其中两个人摆脱干系,从磨难中平安脱身。”这与童谣并不相悖,因为有一版“印第安童谣”是这样结尾的“他成了家,万事大吉。”

  除了这个说法,林奕倒是认为,“阿婆本身就是浪漫的人”。小说《无人生还》灰色抑郁,在她的众多作品中,实属异类。阿加莎的其他作品,处处透露出一种女性特有的温情。尽管有死亡,有犯罪,但人性和世界却依然温文尔雅,美丽依旧。“小说改成剧本。阿婆加入了惯有的爱情、惯有的玫瑰色烟雾,反倒是更符合她的风格。”

  结局改写,成了惩恶扬善的“有人生还”。林奕担心,沿用《无人生还》作为剧名会有不妥。该剧英文原名为《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直译过来是“那没人了”。“这绝对不适合作剧名,因此我们在网上开始征求‘阿迷’的意见。”一番讨论,得出结论:《无人生还》和英文名最贴切,这也是对阿加莎本人最大的尊重。

  话剧虽是第一次在国内演出,但前前后后,中国观众见到了多达9个电影版的《无人生还》。很多“阿迷”推崇前苏联版,“那个完全按照小说进行,整个基调很灰暗”。林奕本人倒是喜欢1945年的美国版。按照官方说法,电影版全部改编自小说,但是美国版明显借鉴了剧本,有幽默的人物,搞笑的台词,结尾也更温情,多少给人留下了希望。“好像阿婆本人,对几个电影版都不太满意,但愿我们的话剧没有让她失望。”

  林奕之后的工作会一直围绕阿加莎进行。6月份,2008版《捕鼠器》上演。年底会排练新戏《空幻之屋》。《空幻之屋》这个剧本,阿加莎改动更大,波洛一角被她亲手“拿掉”。“可能在她心中,没有人能在舞台上把这个小个子的胖老头诠释完美。”说起演出,林奕希望,仍旧是《无人生还》的原班人马,这感觉就好像看冯小刚的电影,同样的演员变换着不同角色,一定有趣。

  阿加莎的作品,在英国有广泛的认知度。圣马丁剧院50年来,每天只演一出戏――《捕鼠器》,一招一式完全按照最初版本进行。就像百老汇《歌剧魅影》、《猫》一样,《捕鼠器》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象征。“女王也曾公开表示对阿加莎的喜爱。我感觉,阿加莎就像英国的老舍。”林奕觉得有点可惜,在中国很多人知道波洛,知道马普尔小姐,却不知道塑造他们的阿婆。“有人看话剧时,还会说‘真精彩,就跟柯南似的’。”

  屋子客人2小时内在你

  面前接连倒下,现场共有几百人从头至尾目击了这场连环“杀人案”,目击者距“死者”最远不过几十米远。就在这些观众惶恐之时,舞台灯光忽然熄灭,台上吊灯嘶嘶作响。忽明忽暗中一声枪响,有人倒地“身亡”,场下顿时惊呼一片。这就是话剧《无人生还》所设计的孤岛凶案现场。

  《无人生还》是“推理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讲述了10个互不相识的人,被欧文夫妇邀请到孤岛上的别墅度假。当晚,留声机里传来陌生男子的声音,一一揭露了这10个人各自欠下的人命。一片猜疑声中,客人马斯顿突然中毒身亡。此时,壁炉上的印第安小瓷人从10个减少为9个。

  观众和剧中人同时得到暗示:死去一人,台上小瓷人便减少一个。剧中人的死亡方式又与一则印第安童谣所描绘得极为类似――“十个印第安小男孩,为了吃饭去奔走:噎死一个没法救。十个只剩九……”本应天真无邪的童谣却营造出阴郁气氛,看似平和的童趣背后暗流汹涌。

  整个故事,像极了时下流行的杀人游戏。“我怀疑某某是凶手,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有说自己的真实姓名。”“你怀疑他,他怀疑她,我怀疑你!”谎言,真话。欲盖弥彰的眼神……看不见血腥。但听得见心跳。

  作为2007年上海最火爆的话剧之一,《无人生还》11月首演,场场爆满,第二轮演出需提前两个月订票。今年3月移师北京,首演定在了“检验话剧成色最好的舞台”――人艺首都剧场。主创人员的劲头与信心,可见一斑。

  

  “孤岛凶案”中文版

  

  导演林奕还身兼剧中女秘书维拉的扮演者。第一次做导演,林奕本想一心一意做好幕后,可原定的女演员谢承颖,要随话剧《红与黑》进行全国巡演。换演员,“总觉得不对味”。于是,林奕临时救场,身兼两职。“说实话,很紧张,而且还有点分心,演出时总忍不住会用余光偷瞄其他演员。”

  林奕的紧张不难理解。第一次执导话剧,就是被寄予厚望的“大戏”。这让26岁的她,曾有一段时间寝食难安。直到现在,她仍把幸运二字挂在嘴边。

  在上海戏剧中心,林奕还有个身份一话剧《捕鼠器》的女主演。《捕鼠器》同样是阿加莎的作品,2003年,戏剧中心将其搬上舞台,之后每年都会复演。在上海,有专门的“捕鼠器”粉丝团,年年演出必会捧场。上海戏剧界年终盘点,把《捕鼠器》一剧单归一类,说它独树一帜,它成功的模式值得深思。

  林奕正是从《捕鼠器》中获得了灵感,把一部阿加莎作品搬上舞台成了她的目标。有段时间她几乎24小时泡在国外的阿婆主页上,那上面有个“最受欢迎的阿加莎作品排行榜”,由网友评出,实时更新。

  将近一个月的“监控”,让林奕得出结论――最受欢迎的:第一位。《捕鼠器》:第二位,《无人生还》。于是,她提出,要独立执导话剧《无人生还》。这一次,中心领导全票通过。此后林奕还找到了另一个杀手锏――曹雷。作为著名的译制片配音演员,从《非凡的爱玛》到《爱德华大夫》,从《莆田进行曲》到《茜茜公主》,或是亲切可人的女孩儿,或是阴险毒辣的女巫,或是至高无上的皇族,或是凄惨悲切的少妇,曹雷独具魅力的嗓音感染了无数听众与观众。

  曹雷对每一句台词精雕细琢,“今晚”也要改成“今天晚上”。这样做的结果,是观众即使闭上眼睛,也像在欣赏一部经典的译制片。

  前期工作就绪,《无人生还》的排演被上海戏剧中心提上日程。对于演员,林奕心中早有人选。早在第一次通读剧本时,她就和丈夫童歆说,曹雷老师是剧中布伦特小姐的不二人选。娄际成老师来演法官、张名煜老师扮演将军,绝对的完美组合。娄际成、张名煜、曹雷,三位老戏骨年龄加到一起要超过200岁。

  

  声、光营造悬疑效果

  

  《无人生还》是阿加莎作品中为数不多的“悬疑”类。把它搬上舞台,就要用到一些很极致的表现手法。主要的就是声、光配合。急明、急暗,伴随强烈音效。一两个瞬间,把惊悚气氛渲染到了极点。

  上海演出时,为了营造效果。林奕把剧场中所有灯都关掉,演员上场、下场全部按照换场路线,“全靠摸的”。演员加上负责道具、化妆的人员,几十个人同时出现在台上,互相看不到,出错在所难免。

  一次演出。林奕听到台上“嘭”的一声。从红外夜视一看,两个演员撞了个满怀,“小瓷人”被撞飞了。林奕脑袋“嗡”的大了。她心想,这回砸了。“我们的演员特别可爱,蹲在地方摸啊摸啊,终于摸到了‘小瓷人’,紧紧揣在了怀里。”前后不到5秒,台下观众并没察觉,“我们每个人却是一身冷汗”。

  和首都剧场相比,上海的演出都是在小剧场进行,观众距离演员不过2米。这在气氛营造上就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于凶案现场,观众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但是,近距离也给演员提出更高要求。林奕回忆,有一场演出,有人忽然指着其中一个演员说“凶手就是你”。而且说得非常动情。“作为演员,丝毫不能被场下干扰,否则很容易被观众从戏中拉出来。”

  与其他话剧形式不同,推理剧、悬疑剧在手法上还有个特点――把假想的东西合理化,“有意把观众引入歧途”。演员要有一种反常规的表现手法,每个人会有一副最像凶手的肖像。“这都是我们刻意表现的,你以为他是凶手,其实他只是害怕而已。”

  

  “无人生还”实则“有人生还”

  

  《无人生还》的火爆,并不代表没有人会对它产生质疑。最具争议的就是结尾与小说不同。“很多人建议,我们在海报上注明,这是阿婆亲自改写的结局。”林奕笑中带着无奈。为何把“无人生还”改成“有人生还”,阿加莎在自传中提到,是为了最后的揭秘:“与小说不同,在舞台上,需要有人来讲故事的结局。我要使其中两个人摆脱干系,从磨难中平安脱身。”这与童谣并不相悖,因为有一版“印第安童谣”是这样结尾的“他成了家,万事大吉。”

  除了这个说法,林奕倒是认为,“阿婆本身就是浪漫的人”。小说《无人生还》灰色抑郁,在她的众多作品中,实属异类。阿加莎的其他作品,处处透露出一种女性特有的温情。尽管有死亡,有犯罪,但人性和世界却依然温文尔雅,美丽依旧。“小说改成剧本。阿婆加入了惯有的爱情、惯有的玫瑰色烟雾,反倒是更符合她的风格。”

  结局改写,成了惩恶扬善的“有人生还”。林奕担心,沿用《无人生还》作为剧名会有不妥。该剧英文原名为《And Then There Were None》,直译过来是“那没人了”。“这绝对不适合作剧名,因此我们在网上开始征求‘阿迷’的意见。”一番讨论,得出结论:《无人生还》和英文名最贴切,这也是对阿加莎本人最大的尊重。

  话剧虽是第一次在国内演出,但前前后后,中国观众见到了多达9个电影版的《无人生还》。很多“阿迷”推崇前苏联版,“那个完全按照小说进行,整个基调很灰暗”。林奕本人倒是喜欢1945年的美国版。按照官方说法,电影版全部改编自小说,但是美国版明显借鉴了剧本,有幽默的人物,搞笑的台词,结尾也更温情,多少给人留下了希望。“好像阿婆本人,对几个电影版都不太满意,但愿我们的话剧没有让她失望。”

  林奕之后的工作会一直围绕阿加莎进行。6月份,2008版《捕鼠器》上演。年底会排练新戏《空幻之屋》。《空幻之屋》这个剧本,阿加莎改动更大,波洛一角被她亲手“拿掉”。“可能在她心中,没有人能在舞台上把这个小个子的胖老头诠释完美。”说起演出,林奕希望,仍旧是《无人生还》的原班人马,这感觉就好像看冯小刚的电影,同样的演员变换着不同角色,一定有趣。

  阿加莎的作品,在英国有广泛的认知度。圣马丁剧院50年来,每天只演一出戏――《捕鼠器》,一招一式完全按照最初版本进行。就像百老汇《歌剧魅影》、《猫》一样,《捕鼠器》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的象征。“女王也曾公开表示对阿加莎的喜爱。我感觉,阿加莎就像英国的老舍。”林奕觉得有点可惜,在中国很多人知道波洛,知道马普尔小姐,却不知道塑造他们的阿婆。“有人看话剧时,还会说‘真精彩,就跟柯南似的’。”


相关文章

  • 爱的旅行--[麦先生的旅行]绘本阅读教学设计
  • 故事简介: 这是一部荣获加拿大总督文学奖的绘本作品,作品以鲜明的色彩对比,生动感人的画面,纯美的文字,讲述了一个从忧伤走向希望的故事. 麦先生在失去儿子后,带着儿子心爱的玩具泰迪熊和一把椅子去旅行.在世界的尽头,他遇到了一个孤独的流浪儿,两 ...查看


  • 杜甫的诗:羌村三首
  • <羌村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 娇儿不 ...查看


  •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杜甫[羌村]其一 全诗翻译赏析
  • 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 译文:夜很深了,夫妻相对而坐,仿佛在梦中,不敢相信这都是真的. <羌村>其一  杜甫 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 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 生还偶然遂! 邻 ...查看


  • 风险决策研究方法述评
  • 摘 要:风险决策是一项在社会生活中与人们息息相关的认知活动.近几十年来风险决策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心理学研究最活跃.最多产的领域.本文对风险决策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从问卷测量和实验任务的角度探讨风险决策研究并在最后提出其认知与神经机制 ...查看


  • 论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 论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尹 田 内容提要:我国民法典应当保留宣告失踪程序,但宣告失踪应以失踪人财产有代管之必要为条件,财产代管人与法定代理人有同等地位.失踪人的利害关系人的宣告死亡申请权不应有顺序之分.宣告死亡确定的死亡日期与自然死亡日期不同 ...查看


  • 马航回应机组人数前后不一致:1人以乘客身份登机
  • 2014年03月26日 01:54 来源:京华时报 66人参与 1评论 原标题:认定落入南印度洋基于航班燃油判断 昨天,马来西亚政府.马航公司.澳大利亚方面纷纷召开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马方表示,根据新的调查方法,发现航班位置与南部走廊契合 ...查看


  • 与人共享快乐的需要
  • 1 爱心并不神秘.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快乐的时候,如果这快乐没有人共享,你就会感到一种欠缺.譬如说,你独自享用一顿美餐,无论这美餐多么丰盛,你也会觉得有点凄凉乏味.如果餐桌旁还坐着你的亲朋好友,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同样,你看到了一种极美丽 ...查看


  • [感恩节作文]感恩 感激
  • 鲁滨逊是一个乐观又坚强的人.他在困境中,仍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在荒芜人烟的旅岛上生活了二十六年,最后竟能生还-- 感恩 感激 又一次翻开了<鲁滨逊漂流记>,又是一次理想的旅程. 鲁滨逊是一个乐观又坚强的人.他在困境中,仍对生活充满 ...查看


  • 仿写句子:人生就是一场选择
  • (1)人生是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就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人生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则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人生还像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则是手握农具的耕耘者;但人生更像一本难懂的书,我们每个人则是孜孜不倦的读书郎.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