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名„
姓„
„
„
„
„
„
„
„
„
„
„
„
号„
学„
„
„
„
„
„
„
„
„
„
„
„
级„
班„
„
„
„
„
„
„
„
„
„
„
号 „
考„
高屋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2012—2013第一期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说明:1、本试卷共三大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下列属于善用人才 , 使本国势力强大的统治者是( ) ①商汤 ②周文王 ③齐桓公 ④秦孝公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制做彩陶 B.纺织麻布衣服 C.住干栏式房屋 D.种植粟 5、商鞅变法中,对鼓舞士兵士气有很大作用的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实行连坐 6、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7、战国末期,秦打败赵国的关键一战是( ) A.城濮大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8、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
物是( )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9、享受优质教育是读书人的普遍愿望。汉武帝时期的读书人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
儒家教育,必须到( )
A.私塾 B.太学 C.学堂 D.大学
10、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郡县制度,开始于(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11、以下哪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影响
A.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B.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班规,让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C.李老师认为老师要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D.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暴力行为
1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3、右图是水排模型,其用途是( )
A.水上运输 B.引水灌溉 C.排水防涝 D.鼓风冶铁
14、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15、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二、连线题(7分)
16、将下列人物与相关内容连起来(7分)
《论衡》 刘秀
《史记》 张衡
“麻沸散” 秦始皇
地动仪 王 充
焚书坑儒 华佗
光武中兴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司马迁
三、识图题(4分)
17、将下列图中物品的名称填入括号中。(4分)
( ) ( ) ( ) ( )
四、材料分析题(1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中的秦王是谁?(1分)“扫六合”是什么意思?(1分)有何意义?(1分)
(2)请列举“秦王”为捍卫“扫六合”的胜利果实而采取的措施。(4分)
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
(1)请你介绍一位开辟、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1分)
(2)西汉时长安一商人,欲运一批丝绸到大秦(古罗马),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最方便的路线。(用文字说明)(2分)
(3)你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五、简答题(7分)
20、请简述汉武帝的功与过,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初一历史上期中测试卷的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二、连线题(7分)
16、将下列人物与相关内容连起来(每线1分)
张衡
秦始皇
充
焚书坑儒
光武中兴
三、识图题(4分)
17、铁犁(1分) 耧车(1分) 四羊方尊(1分) 兵马俑(1分)
四、材料分析题(12分)
18、材料一:(1)秦始皇(或嬴政)(1分)统一六国(1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分)
(2)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1分)
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1分)
思想文化上:“焚书坑儒”,统一文字;(1分)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水渠。(1分) 材料二:(1)张骞、班超等均可。(1分)
(2)可沿丝绸之路前往:从长安出发西行,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再由西亚转道欧洲的罗马。(2分)
(3) 有力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2分)
五、简答题(7分)
20、 功:重视选拔人才,善于使用人才;(1分)
削弱诸侯国势力,实现高度中央集权;(1分)
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1分)
④兴修水利,打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1分) 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了人们的思想;(1分)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1分)
学到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分)
„
„
„
„
„
„
„
„
名„
姓„
„
„
„
„
„
„
„
„
„
„
„
号„
学„
„
„
„
„
„
„
„
„
„
„
„
级„
班„
„
„
„
„
„
„
„
„
„
„
号 „
考„
高屋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2012—2013第一期期中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历史试卷
说明:1、本试卷共三大题,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1、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2、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出现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下列属于善用人才 , 使本国势力强大的统治者是( ) ①商汤 ②周文王 ③齐桓公 ④秦孝公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制做彩陶 B.纺织麻布衣服 C.住干栏式房屋 D.种植粟 5、商鞅变法中,对鼓舞士兵士气有很大作用的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重农抑商 C.奖励军功 D.实行连坐 6、春秋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7、战国末期,秦打败赵国的关键一战是( ) A.城濮大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8、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
物是( )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9、享受优质教育是读书人的普遍愿望。汉武帝时期的读书人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
儒家教育,必须到( )
A.私塾 B.太学 C.学堂 D.大学
10、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沿用的郡县制度,开始于(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11、以下哪位班主任的思想主张可能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影响
A.张老师认为管理班级应该尊重学生的特点,顺应自然规律,不可过多干涉学生的言行
B.王老师主张制定严厉班规,让学生绝对服从老师的管理和纪律的约束
C.李老师认为老师要因材施教,用道德教育来感化学生
D.赵老师认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要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暴力行为
1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13、右图是水排模型,其用途是( )
A.水上运输 B.引水灌溉 C.排水防涝 D.鼓风冶铁
14、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
15、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二、连线题(7分)
16、将下列人物与相关内容连起来(7分)
《论衡》 刘秀
《史记》 张衡
“麻沸散” 秦始皇
地动仪 王 充
焚书坑儒 华佗
光武中兴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司马迁
三、识图题(4分)
17、将下列图中物品的名称填入括号中。(4分)
( ) ( ) ( ) ( )
四、材料分析题(12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中的秦王是谁?(1分)“扫六合”是什么意思?(1分)有何意义?(1分)
(2)请列举“秦王”为捍卫“扫六合”的胜利果实而采取的措施。(4分)
材料二:丝绸之路示意图
(1)请你介绍一位开辟、维护古代丝绸之路的功臣。(1分)
(2)西汉时长安一商人,欲运一批丝绸到大秦(古罗马),请你为他设计一条最方便的路线。(用文字说明)(2分)
(3)你认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2分)
五、简答题(7分)
20、请简述汉武帝的功与过,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初一历史上期中测试卷的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二、连线题(7分)
16、将下列人物与相关内容连起来(每线1分)
张衡
秦始皇
充
焚书坑儒
光武中兴
三、识图题(4分)
17、铁犁(1分) 耧车(1分) 四羊方尊(1分) 兵马俑(1分)
四、材料分析题(12分)
18、材料一:(1)秦始皇(或嬴政)(1分)统一六国(1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分)
(2)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推行郡县制;(1分)
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度量衡;(1分)
思想文化上:“焚书坑儒”,统一文字;(1分)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统一东南、岭南地区,兴修水渠。(1分) 材料二:(1)张骞、班超等均可。(1分)
(2)可沿丝绸之路前往:从长安出发西行,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西亚,再由西亚转道欧洲的罗马。(2分)
(3) 有力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2分)
五、简答题(7分)
20、 功:重视选拔人才,善于使用人才;(1分)
削弱诸侯国势力,实现高度中央集权;(1分)
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1分)
④兴修水利,打败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扩大疆域。(1分) 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钳制了人们的思想;(1分)
大肆征兵征税,加重人民负担。(1分)
学到的内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