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红十字会汇报材料
(2012年6月19日)
一、基本情况
1904年3月,伴随着在辽宁地区发生的日俄战争硝烟,中国红十字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当月在辽宁省牛庄和辽阳设立分会。辽宁省红十字会作为中国第一个地方分会,在日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战地救护和救助难民作用。
2000年,辽宁省红十字会的办事机构从省卫生厅划出,独立设置。现为正厅级规格,领导职数2名,内设办公室、赈济救护部、组宣部和筹资财务部等4个部室,编制19人。下设中国红十字会辽宁备灾中心(辽宁省红十字会募捐服务中心)和辽宁省红十字会日本孤儿养父母服务中心(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辽宁省志愿捐献者服务中心)两个事业单位。
现全省14个市全部理顺管理体制,100个县(区)已有93个理顺了管理体制,全省专职红十字工作者达到349人。
全省会员147万人,基层组织3200余个,128所冠名医疗机构,各类志愿者79000余人,注册志愿者2万余人,其中省红十字会注册志愿者1830人,全省志愿服务队数量400余支,志愿服务基地640个。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就是从红十字志愿者中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
辽宁省红十字会自理顺管理体制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指导下,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
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依法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红十字会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对红十字会工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我省红十字会工作做出批示,支持红十字会工作。各级人大、政协分别对红十字会工作进行视察、检查,推动红十字事业的发展。社会媒体经常对红十字会的活动、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红十字会在社会上有声音、有活动、有影响。
目前,辽宁省红十字会已作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防汛抗震救灾应急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省艾滋病预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辽宁省对口支援安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积极参与协助政府工作。各级红十字会领导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2013年全运会将在我省举办,省红十字会被省政府确定为全运会组委会成员单位,刘琳娜会长被聘任为医疗救护与保健部副部长(兼职)。
(二)红十字会工作获得法规、政策和资金保障
2001年11月1日,我省颁布了《辽宁省实施办法》, 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文件,省红十字会先后与宣传部、文明办、财政、物价、民政、人事、卫生、教育、司法、法制等多个
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支持、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
在资金方面,工作经费和救助经费逐年增加,基本得以保证。2007-2011年,省红十字会接受捐赠款物共计41,688.08万元,其中2008年汶川地震捐赠款物31380.96万元;接受政府拨款共计8959.59万元。2011年省红十字会争取资金合计6841万元。
(三)各级红十字会的工作获得社会的肯定与赞誉
省红十字会在2003年和2007年先后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突出贡献奖和最佳实事奖。我省的大连、鞍山、本溪和辽阳市红十字会被评为“全国红十字卫生救护先进集体”。营口等多个市、区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民政部评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市、区。省红十字会获得中国红十字会传播工作一等奖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联合颁发的2005-2007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传播组织奖。中国红十字会辽宁备灾中心和本溪市红十字会被评为全国红十字系统救灾工作先进集体。有4所学校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教育部授予的红十字模范校称号。沈阳、辽阳、大连市红十字会、郭春英、刘琳娜、杨笑分别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人事部授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省红十字志愿者救援队获中国红十字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
(四)二〇一一年逆势而上,成绩斐然
2011年在网络事件的大背景下,辽宁省红十字会逆势而上,在电视台、电台、报刊和公交站牌广告等全方位宣传人道救助项目、宣传红十字志愿者楷模郭明义。全年募集资金6841万元,是
历年来募集资金最多的一年。红十字会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首肯,省红十字会领导班子两名成员分别获得晋升,并新调入一名副会长,增强了领导班子。省红十字会机关增设筹资财务部,编制增加到19名。成功召开辽宁省红十字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出席了大会,并作重要讲话。2011年,我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二、履行职责情况
辽宁省红十字会不断加强全省红十字系统备灾救灾能力和应急体系的建设。在南方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5省旱灾、省内旱灾、水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救援中,共计投放救灾物资价值6888.51万元,募集救灾资金58307.49万元,其中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共募集救灾款物3.1亿元。参与对口支援四川安县灾后重建工作,捐资2.27亿元兴建医院和学校。我省红十字系统为玉树地震捐款共计4129万元,全部用于我省对口支援巴塘乡的灾后重建工作。
五年里,“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救助面遍及14个市,59.7万人(次) 受益,投入救助资金达到3241万元。开展救助贫困家庭少儿血液病、少儿先心病患者、临终人道关爱、辅助行动器材、舒肤佳健康长城工程、红十字家园、少儿光明行动、博爱助学等十多个救助项目,共投入资金4223万元、28597人受益。
开展应急救护,五年来,免费向社会发放《大众紧急避险手册》40万册,设置红十字急救箱(包)100个,编写出版了《救护员手册》。累计培训救护师资近1000人,救护员近10万人 ,
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人数达百万人次。
中国造血干细胞库辽宁分库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截至目前,全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入库94674人份,成功移植95例,2007年辽宁省造血干细胞库被评选为“2007•感动辽宁优秀慈善单位”。作为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到目前,全省红十字会登记器官捐献2287人,其中13人实现器官捐献意愿。
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形式新颖、影响大的宣传活动。全省十四个市红会均建立门户网站,省红十字会网站目前点击量已突破30万人次。每年“5.8”世界红十字日,全省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红十字博爱周活动。 2011年省红十字会在沈阳奥体中心广场举行以“携手人道助民生 志愿服务迎全运”为主题的大型广场活动,到场领导及700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迎全运健康行走”。
开展民间外交活动,五年来,先后与日本、加拿大、荷兰、英国、德国、朝鲜、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以及台湾红十字组织开展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共组织和参加总会出访30次,接待外国及港澳红十字会、台湾红十字组织来访29次240余人次,与境外红十字会合作项目共7个,内容包括红十字青少年交流、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能力建设、改水改厕、红十字博爱小学、生计工程等。特别是与日本神奈川县赤十字社连续8年开展红十字青少年交流活动,共有近百名中日红十字青少年和红十字会干部参加交流。荷兰红十字会资助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项目,从2003年—2010年,在我省大学生人群、男男性接触者(同性恋)、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吸毒人群以及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等5个目标人群中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倡导关爱、反对歧视等活动,支持资金685万元,直接受益人数3万余人,预防艾滋病知识普及人次达43万。
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深入,省红十字会确定了三年工作目标和任务,2006年为管理年,2007年为服务年,2008年为发展年。制定了《辽宁省红十字志愿者管理办法》,制作了志愿者管理数据软件,设计统一的志愿者标志、证书、服务胸卡以及志愿者服装。已建立了宣传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器官捐献、救护培训、艾滋病预防宣传等志愿者队伍。全省已有各类志愿者67409人,志愿服务基地193个,其中,省红十字会有注册志愿者1830人。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就是从红十字志愿者中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汶川地震发生后,我省有17000名志愿者参加到抗震救灾工作中,获得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抗震救灾志愿者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在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我省红十字会做经验交流发言。为做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我们与省教育厅联合成立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学校红十字工作规则》,在2007和2011年,评选出200所省级红十字示范校、94名学校红十字工作先进个人,同时在高校组织开展各种讲座,有力地推动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工作。在全省开展了博爱助学活动,共有9所大学、400余名学生得到了资助。
全省14个市级红会管理体制全部理顺,全省100个县(区)已有93个理顺了管理体制,专职红十字工作者达到349人。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阜新、辽阳、朝阳等八个市的县(区)级红十字会全部理顺。目前全省会员已达147万人,基层组织3200
余个,有128所冠名医疗机构,他们在参与救灾救助、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创建学习型组织,加强干部能力建设,省会举办各种培训班10余次,有近300人次的红十字会专职干部参加了培训。各级红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性机关建设,确保各项工作依法有效进行。
五年来,各级红十字会专兼职干部及志愿者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省红十字会干部王玉伟同志被国家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省红十字会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评为抗震救灾“最佳组织奖”,辽宁省红十字志愿者救援队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省红十字会志愿者张阳获得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的“优秀志愿者”称号;各市红会受到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的达15次。
(一)救护工作
1. 争取政策支持,为开展救护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 几年来先后与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救护培训文件。会同辽宁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合下发了《辽宁省应急避险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应急避险培训的主要任务、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以及保障措施,要求各级政府应急办将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培训工作纳入应急管理体系。会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在校学生应急避险救护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开展在校学生应急避险救护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培训目标、内容和形式。以及做好此项工作的保障措施,会同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社区科普大学(学校)开展应急避险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在社区科普大学(学校)开展应急避险知识培训工作的主
要内容、目标、要求及保障措施。为保证红十字会开展的救护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并能持续发展, 发省物价批准了红十字会关于卫生救护培训收费的有关问题。明确了收费标准、收费对象。
2. 规范培训、强化管理,确保救护培训工作质量
救护培训质量关系到红十字会的形象和声誉。为规范全省救护培训工作,逐步实现“四统一”我们进行了有益探索。
1. 规范培训教材。去年省红十字会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出版了《救护员手册》,作为急救员培训指定教材,目前大部分市红十字会在使用本教材,认为实用易懂。2. 建立救护师资库。继省红十字会建立救护师资库后,各市级红十字会也建立了师资库,现在救护师资人员担负着省、市红十字会应急避险救护员的授课任务。
3. 发挥志愿者救护队的作用。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救护服务队为消防官兵、社区居民、高校大学生宣传普及避险救护知识活动,都较好地展示了红十字志愿者救护队的技能和风采。目前,省级红十字会志愿者救护服务总队共有志愿者200余名。省、市红十字会救护工作做到有专人负责、有急救队伍、有师资骨干、有管理档案和评估体系。此外,省红十字会还组建了2支专业应急救护队伍,分别是辽宁省红十字救援医院、辽宁省红十字北方医院。
省红十字会积极探索救护培训市场化、社会化路子,成立了红十字职业培训学校,先后为50多家外企、事业单位培训急救员近万人。
3. 抢抓机遇,开展以“迎全运--红十字在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在辽宁举办,省红十字会作为组委会
成员单位之一,刘琳娜常务副会长担任医疗救护与保健部领导职务。将参与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应急救护培训和志愿服务工作,为保障全运会期间运动员、观众、社会群众和赛事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避险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发挥应有作用。目前正在与组委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为此,开展了以迎全运--红十字在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2011年8月,由辽宁省红十字会、辽宁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第十二届全运会组委会共同主办的 红十字“救”在您身边----迎全运 辽宁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沈阳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十五支代表队参赛。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比赛,全面展示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成果。这次大赛是进一步落实省红十字会和省政府应急办联合下发的《辽宁省应急避险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体现。辽宁电视台“红色力量”栏目,参与策划并录播了救护大赛的决赛部分。大赛期间,辽宁省红十字北方医院还现场进行了应急救援演练。共有113名军人、12台车辆参加了演练,包括手术车、洗消车、X 线车、远程会诊车和炊事挂车等8辆特种车。队员们表演了暗光穿刺及急救装备展开等,展示了高标准的野外生存及救治能力。冠名医院演练,开阔了红十字会的视野,展示了高水平技能。
(2)、为了迎接“十二运”, 使广大人民群众在遇到突发疾病或身体受到意外伤害的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受过专业培训人员的医疗救助或自救,省红十字会联合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启动了“红十字急救进地铁”活动。省红十字会制作了一批柜式急救箱,这些急救设施将摆放到沈阳各个地铁站,由经过培训的
红十字急救员管理,确保应急之用,同时,在地铁互动媒体和灯箱广告上都刊登了红十字急救公益广告。
(3)、利用省财政专项资金,举办“迎全运--应急救护师资、救护员培训班近30期,为全面参与十二运应急救护工作培训了大量志愿者。
(二)筹资工作
从2000年机构独立设置至今,辽宁省红十字会始终把筹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拓宽筹资渠道,从2001年资金总量的205万元,到2011年资金总量的6841万元,充分证明了红十字会的救助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为我省红十字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几年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筹资氛围。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宣传,大大提高了红十字会的知名度,扩大了社会影响,一些团体和个人表示愿意支持红十字事业,并积极向红十字会捐款、捐物,为我们的筹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2007-2011年间,我会先后参与了南方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5省旱灾、省内旱灾、水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救援。共计投放救灾物资价值6888.51万元,募集救灾资金58307.49万元。
以项目为载体,多渠道筹资。近五年来,我会利用国家彩票公益金,地方财政及彩票项目资金,国外、境外资金共计8800多万元,先后开展了为白血病人提供配型检索的造血干细胞库建设项目;惠及大众的救护培训项目;提升红十字会整体水平的能力
建设项目;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的艾滋病预防项目;惠及大连交流岛东北村及锦州崔岗子村的改水改厕项目;增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能力的物资储备、扶贫帮困、救灾网络系统建设及备灾仓库改造项目;为贫困白血病儿童提供帮助的少儿白血病救助基金项目;与沈阳463医院合作,为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提供帮助的先天性心脏病项目;与省医院合作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帮助的临终关爱项目;为行动困难者提供辅助行动器材的红十字服务站项目等等,极大地发挥了政府助手的作用。
为加强筹资能力,提高筹资水平,2011年经省编办批复,我会增设筹资财务部,以加强筹资工作的管理。多年来,我会把筹资工作列为各类专兼职干部培训的必备内容,多次在省会机关内部和全省工作会上开展筹资培训,并于2007年组织省、市红十字会人员共40人,在北京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筹资培训班,由倍能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的专家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授课,使工作人员学到了社会团体开展筹资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以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开展筹资工作的成功经验。
三、备灾中心
中国红十字会辽宁备灾中心是总会6个区域备灾中心之一,由加拿大红十字会捐资40万美元,辽宁省政府无偿提供土地10003平方米建设而成,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于1994年8月竣工。从2005年底开始,辽宁省红十字会先后投入130万元人民币,经历近2年的时间,陆续对仓储条件,库房面积,路面状况等一系列硬件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使仓储量由原来的800万提升到2000万,仓储面积由2000平方米整整提高了一倍,达到4000平
方米。中心编制12人,现有员工11人,分为办公室,储运科,募捐赈济科3个科室。
中心按照总会赋予职责是开展备灾工作,为减少人民群众受灾损失而服务。接受国际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捐助,采购、生产、储存、转运救灾物资,参与政府组织的救灾工作。
中心现在所履行的任务有三项:一是负责总会各种救灾物资的储备和发送任务;二是辽宁省红十字会的各种救灾物资的储备和发送任务;三是负责辽宁省红十字会的部分募捐任务。(实际在2007年底前中心还负责辽宁省红十字会有关卫生救护培训等工作)
截止到2011年底,中心先后援外如海地、巴基斯坦等两个国家;国内如:新疆、贵州、山西、福建、山东、河南、北京、安徽、内蒙、云南、江西、甘肃、青海、吉林、黑龙江、辽宁等16个省市运送、发放各种救灾物资约折合人民币3153.36余万元。做到了不收错一件物品、不损坏一件物品、不发错一件物品、不丢失一件物品,圆满完成上级交给中心各项发送任务。中心现储备省会的物资为320万元左右,储备总会的物资包括:帐篷,棉被,棉衣,夹克。总计7582088元。
2007年中心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系统救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目前备灾中心处于沈阳市政府的动迁阶段。
辽宁省红十字会汇报材料
(2012年6月19日)
一、基本情况
1904年3月,伴随着在辽宁地区发生的日俄战争硝烟,中国红十字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当月在辽宁省牛庄和辽阳设立分会。辽宁省红十字会作为中国第一个地方分会,在日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战地救护和救助难民作用。
2000年,辽宁省红十字会的办事机构从省卫生厅划出,独立设置。现为正厅级规格,领导职数2名,内设办公室、赈济救护部、组宣部和筹资财务部等4个部室,编制19人。下设中国红十字会辽宁备灾中心(辽宁省红十字会募捐服务中心)和辽宁省红十字会日本孤儿养父母服务中心(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辽宁省志愿捐献者服务中心)两个事业单位。
现全省14个市全部理顺管理体制,100个县(区)已有93个理顺了管理体制,全省专职红十字工作者达到349人。
全省会员147万人,基层组织3200余个,128所冠名医疗机构,各类志愿者79000余人,注册志愿者2万余人,其中省红十字会注册志愿者1830人,全省志愿服务队数量400余支,志愿服务基地640个。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就是从红十字志愿者中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
辽宁省红十字会自理顺管理体制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的指导下,积极宣传贯彻《中华人民
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依法履行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红十字会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对红十字会工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我省红十字会工作做出批示,支持红十字会工作。各级人大、政协分别对红十字会工作进行视察、检查,推动红十字事业的发展。社会媒体经常对红十字会的活动、工作进行宣传报道,红十字会在社会上有声音、有活动、有影响。
目前,辽宁省红十字会已作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省防汛抗震救灾应急工作指挥部成员单位、省艾滋病预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及辽宁省对口支援安县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等,积极参与协助政府工作。各级红十字会领导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当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2013年全运会将在我省举办,省红十字会被省政府确定为全运会组委会成员单位,刘琳娜会长被聘任为医疗救护与保健部副部长(兼职)。
(二)红十字会工作获得法规、政策和资金保障
2001年11月1日,我省颁布了《辽宁省实施办法》, 省政府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红十字会工作的意见》等多个文件,省红十字会先后与宣传部、文明办、财政、物价、民政、人事、卫生、教育、司法、法制等多个
部门联合下发文件,支持、保障红十字会依法履行职责。
在资金方面,工作经费和救助经费逐年增加,基本得以保证。2007-2011年,省红十字会接受捐赠款物共计41,688.08万元,其中2008年汶川地震捐赠款物31380.96万元;接受政府拨款共计8959.59万元。2011年省红十字会争取资金合计6841万元。
(三)各级红十字会的工作获得社会的肯定与赞誉
省红十字会在2003年和2007年先后被省直机关工委评为突出贡献奖和最佳实事奖。我省的大连、鞍山、本溪和辽阳市红十字会被评为“全国红十字卫生救护先进集体”。营口等多个市、区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民政部评为全国社区红十字服务示范市、区。省红十字会获得中国红十字会传播工作一等奖和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中国红十字总会联合颁发的2005-2007年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基本知识传播组织奖。中国红十字会辽宁备灾中心和本溪市红十字会被评为全国红十字系统救灾工作先进集体。有4所学校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教育部授予的红十字模范校称号。沈阳、辽阳、大连市红十字会、郭春英、刘琳娜、杨笑分别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国家人事部授予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省红十字志愿者救援队获中国红十字会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等。
(四)二〇一一年逆势而上,成绩斐然
2011年在网络事件的大背景下,辽宁省红十字会逆势而上,在电视台、电台、报刊和公交站牌广告等全方位宣传人道救助项目、宣传红十字志愿者楷模郭明义。全年募集资金6841万元,是
历年来募集资金最多的一年。红十字会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首肯,省红十字会领导班子两名成员分别获得晋升,并新调入一名副会长,增强了领导班子。省红十字会机关增设筹资财务部,编制增加到19名。成功召开辽宁省红十字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出席了大会,并作重要讲话。2011年,我会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二、履行职责情况
辽宁省红十字会不断加强全省红十字系统备灾救灾能力和应急体系的建设。在南方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5省旱灾、省内旱灾、水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救援中,共计投放救灾物资价值6888.51万元,募集救灾资金58307.49万元,其中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共募集救灾款物3.1亿元。参与对口支援四川安县灾后重建工作,捐资2.27亿元兴建医院和学校。我省红十字系统为玉树地震捐款共计4129万元,全部用于我省对口支援巴塘乡的灾后重建工作。
五年里,“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救助面遍及14个市,59.7万人(次) 受益,投入救助资金达到3241万元。开展救助贫困家庭少儿血液病、少儿先心病患者、临终人道关爱、辅助行动器材、舒肤佳健康长城工程、红十字家园、少儿光明行动、博爱助学等十多个救助项目,共投入资金4223万元、28597人受益。
开展应急救护,五年来,免费向社会发放《大众紧急避险手册》40万册,设置红十字急救箱(包)100个,编写出版了《救护员手册》。累计培训救护师资近1000人,救护员近10万人 ,
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人数达百万人次。
中国造血干细胞库辽宁分库建设不断向前推进,截至目前,全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入库94674人份,成功移植95例,2007年辽宁省造血干细胞库被评选为“2007•感动辽宁优秀慈善单位”。作为全国人体器官捐献工作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到目前,全省红十字会登记器官捐献2287人,其中13人实现器官捐献意愿。
积极探索创新宣传模式、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形式新颖、影响大的宣传活动。全省十四个市红会均建立门户网站,省红十字会网站目前点击量已突破30万人次。每年“5.8”世界红十字日,全省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开展红十字博爱周活动。 2011年省红十字会在沈阳奥体中心广场举行以“携手人道助民生 志愿服务迎全运”为主题的大型广场活动,到场领导及7000余名红十字志愿者进行了声势浩大的“迎全运健康行走”。
开展民间外交活动,五年来,先后与日本、加拿大、荷兰、英国、德国、朝鲜、西班牙、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以及台湾红十字组织开展了友好交流与合作。共组织和参加总会出访30次,接待外国及港澳红十字会、台湾红十字组织来访29次240余人次,与境外红十字会合作项目共7个,内容包括红十字青少年交流、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能力建设、改水改厕、红十字博爱小学、生计工程等。特别是与日本神奈川县赤十字社连续8年开展红十字青少年交流活动,共有近百名中日红十字青少年和红十字会干部参加交流。荷兰红十字会资助的艾滋病预防宣传教育项目,从2003年—2010年,在我省大学生人群、男男性接触者(同性恋)、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吸毒人群以及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等5个目标人群中开展宣传教育、行为干预、倡导关爱、反对歧视等活动,支持资金685万元,直接受益人数3万余人,预防艾滋病知识普及人次达43万。
志愿服务工作不断深入,省红十字会确定了三年工作目标和任务,2006年为管理年,2007年为服务年,2008年为发展年。制定了《辽宁省红十字志愿者管理办法》,制作了志愿者管理数据软件,设计统一的志愿者标志、证书、服务胸卡以及志愿者服装。已建立了宣传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器官捐献、救护培训、艾滋病预防宣传等志愿者队伍。全省已有各类志愿者67409人,志愿服务基地193个,其中,省红十字会有注册志愿者1830人。当代活雷锋郭明义,就是从红十字志愿者中成长起来的先进人物。汶川地震发生后,我省有17000名志愿者参加到抗震救灾工作中,获得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抗震救灾志愿者先进集体称号。2007年,在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会议上,我省红十字会做经验交流发言。为做好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我们与省教育厅联合成立学校红十字工作委员会,制定了《学校红十字工作规则》,在2007和2011年,评选出200所省级红十字示范校、94名学校红十字工作先进个人,同时在高校组织开展各种讲座,有力地推动学校红十字会组织建设工作。在全省开展了博爱助学活动,共有9所大学、400余名学生得到了资助。
全省14个市级红会管理体制全部理顺,全省100个县(区)已有93个理顺了管理体制,专职红十字工作者达到349人。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阜新、辽阳、朝阳等八个市的县(区)级红十字会全部理顺。目前全省会员已达147万人,基层组织3200
余个,有128所冠名医疗机构,他们在参与救灾救助、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坚持创建学习型组织,加强干部能力建设,省会举办各种培训班10余次,有近300人次的红十字会专职干部参加了培训。各级红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性机关建设,确保各项工作依法有效进行。
五年来,各级红十字会专兼职干部及志愿者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省红十字会干部王玉伟同志被国家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称号、省红十字会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评为抗震救灾“最佳组织奖”,辽宁省红十字志愿者救援队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省红十字会志愿者张阳获得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的“优秀志愿者”称号;各市红会受到市委、市政府以上表彰的达15次。
(一)救护工作
1. 争取政策支持,为开展救护培训工作提供强有力支持 几年来先后与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救护培训文件。会同辽宁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联合下发了《辽宁省应急避险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应急避险培训的主要任务、培训对象、培训内容以及保障措施,要求各级政府应急办将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培训工作纳入应急管理体系。会同省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在校学生应急避险救护培训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开展在校学生应急避险救护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培训目标、内容和形式。以及做好此项工作的保障措施,会同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在社区科普大学(学校)开展应急避险培训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在社区科普大学(学校)开展应急避险知识培训工作的主
要内容、目标、要求及保障措施。为保证红十字会开展的救护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并能持续发展, 发省物价批准了红十字会关于卫生救护培训收费的有关问题。明确了收费标准、收费对象。
2. 规范培训、强化管理,确保救护培训工作质量
救护培训质量关系到红十字会的形象和声誉。为规范全省救护培训工作,逐步实现“四统一”我们进行了有益探索。
1. 规范培训教材。去年省红十字会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出版了《救护员手册》,作为急救员培训指定教材,目前大部分市红十字会在使用本教材,认为实用易懂。2. 建立救护师资库。继省红十字会建立救护师资库后,各市级红十字会也建立了师资库,现在救护师资人员担负着省、市红十字会应急避险救护员的授课任务。
3. 发挥志愿者救护队的作用。省红十字会志愿者救护服务队为消防官兵、社区居民、高校大学生宣传普及避险救护知识活动,都较好地展示了红十字志愿者救护队的技能和风采。目前,省级红十字会志愿者救护服务总队共有志愿者200余名。省、市红十字会救护工作做到有专人负责、有急救队伍、有师资骨干、有管理档案和评估体系。此外,省红十字会还组建了2支专业应急救护队伍,分别是辽宁省红十字救援医院、辽宁省红十字北方医院。
省红十字会积极探索救护培训市场化、社会化路子,成立了红十字职业培训学校,先后为50多家外企、事业单位培训急救员近万人。
3. 抢抓机遇,开展以“迎全运--红十字在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在辽宁举办,省红十字会作为组委会
成员单位之一,刘琳娜常务副会长担任医疗救护与保健部领导职务。将参与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应急救护培训和志愿服务工作,为保障全运会期间运动员、观众、社会群众和赛事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避险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发挥应有作用。目前正在与组委会签署合作备忘录。
为此,开展了以迎全运--红十字在行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1)、2011年8月,由辽宁省红十字会、辽宁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第十二届全运会组委会共同主办的 红十字“救”在您身边----迎全运 辽宁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在沈阳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十五支代表队参赛。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比赛,全面展示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工作的成果。这次大赛是进一步落实省红十字会和省政府应急办联合下发的《辽宁省应急避险培训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体现。辽宁电视台“红色力量”栏目,参与策划并录播了救护大赛的决赛部分。大赛期间,辽宁省红十字北方医院还现场进行了应急救援演练。共有113名军人、12台车辆参加了演练,包括手术车、洗消车、X 线车、远程会诊车和炊事挂车等8辆特种车。队员们表演了暗光穿刺及急救装备展开等,展示了高标准的野外生存及救治能力。冠名医院演练,开阔了红十字会的视野,展示了高水平技能。
(2)、为了迎接“十二运”, 使广大人民群众在遇到突发疾病或身体受到意外伤害的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得到受过专业培训人员的医疗救助或自救,省红十字会联合沈阳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启动了“红十字急救进地铁”活动。省红十字会制作了一批柜式急救箱,这些急救设施将摆放到沈阳各个地铁站,由经过培训的
红十字急救员管理,确保应急之用,同时,在地铁互动媒体和灯箱广告上都刊登了红十字急救公益广告。
(3)、利用省财政专项资金,举办“迎全运--应急救护师资、救护员培训班近30期,为全面参与十二运应急救护工作培训了大量志愿者。
(二)筹资工作
从2000年机构独立设置至今,辽宁省红十字会始终把筹资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拓宽筹资渠道,从2001年资金总量的205万元,到2011年资金总量的6841万元,充分证明了红十字会的救助实力有了明显增强,为我省红十字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几年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筹资氛围。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有效的宣传,大大提高了红十字会的知名度,扩大了社会影响,一些团体和个人表示愿意支持红十字事业,并积极向红十字会捐款、捐物,为我们的筹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2007-2011年间,我会先后参与了南方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西南5省旱灾、省内旱灾、水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救援。共计投放救灾物资价值6888.51万元,募集救灾资金58307.49万元。
以项目为载体,多渠道筹资。近五年来,我会利用国家彩票公益金,地方财政及彩票项目资金,国外、境外资金共计8800多万元,先后开展了为白血病人提供配型检索的造血干细胞库建设项目;惠及大众的救护培训项目;提升红十字会整体水平的能力
建设项目;为特殊人群提供帮助的艾滋病预防项目;惠及大连交流岛东北村及锦州崔岗子村的改水改厕项目;增强红十字会备灾救灾能力的物资储备、扶贫帮困、救灾网络系统建设及备灾仓库改造项目;为贫困白血病儿童提供帮助的少儿白血病救助基金项目;与沈阳463医院合作,为贫困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提供帮助的先天性心脏病项目;与省医院合作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帮助的临终关爱项目;为行动困难者提供辅助行动器材的红十字服务站项目等等,极大地发挥了政府助手的作用。
为加强筹资能力,提高筹资水平,2011年经省编办批复,我会增设筹资财务部,以加强筹资工作的管理。多年来,我会把筹资工作列为各类专兼职干部培训的必备内容,多次在省会机关内部和全省工作会上开展筹资培训,并于2007年组织省、市红十字会人员共40人,在北京举办了为期一周的筹资培训班,由倍能组织能力建设与评估中心的专家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秘书长授课,使工作人员学到了社会团体开展筹资的基本理论和技巧以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开展筹资工作的成功经验。
三、备灾中心
中国红十字会辽宁备灾中心是总会6个区域备灾中心之一,由加拿大红十字会捐资40万美元,辽宁省政府无偿提供土地10003平方米建设而成,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于1994年8月竣工。从2005年底开始,辽宁省红十字会先后投入130万元人民币,经历近2年的时间,陆续对仓储条件,库房面积,路面状况等一系列硬件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使仓储量由原来的800万提升到2000万,仓储面积由2000平方米整整提高了一倍,达到4000平
方米。中心编制12人,现有员工11人,分为办公室,储运科,募捐赈济科3个科室。
中心按照总会赋予职责是开展备灾工作,为减少人民群众受灾损失而服务。接受国际红十字会和中国红十字会捐助,采购、生产、储存、转运救灾物资,参与政府组织的救灾工作。
中心现在所履行的任务有三项:一是负责总会各种救灾物资的储备和发送任务;二是辽宁省红十字会的各种救灾物资的储备和发送任务;三是负责辽宁省红十字会的部分募捐任务。(实际在2007年底前中心还负责辽宁省红十字会有关卫生救护培训等工作)
截止到2011年底,中心先后援外如海地、巴基斯坦等两个国家;国内如:新疆、贵州、山西、福建、山东、河南、北京、安徽、内蒙、云南、江西、甘肃、青海、吉林、黑龙江、辽宁等16个省市运送、发放各种救灾物资约折合人民币3153.36余万元。做到了不收错一件物品、不损坏一件物品、不发错一件物品、不丢失一件物品,圆满完成上级交给中心各项发送任务。中心现储备省会的物资为320万元左右,储备总会的物资包括:帐篷,棉被,棉衣,夹克。总计7582088元。
2007年中心被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授予“全国红十字系统救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目前备灾中心处于沈阳市政府的动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