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与"白云"的故事

“黄鹤”与“白云”的故事

韩崇文

近日重读崔颢的黄鹤楼诗以及有关故事,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事,加深了对原诗的理解。《黄鹤楼》原诗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田子艺说:人知李白《凤凰台》出于《黄鹤楼》,不知崔颢《黄鹤楼》又出于《龙池篇》,也是秉承了前人的东西。赵宦光说的更明白:“《诗原》引沈佺期《龙池篇》,崔颢笃好之,先拟其格,作《雁门胡人歌》,自分无以尚之,别做《黄鹤楼》,然后直出云卿之上,视《龙池》直俚谈耳!李白压倒不敢措词,别提《鹦鹉洲》,而自分调不如也,于心终不降,又作《凤凰台》,然后可以雁行无愧矣。”

我们看一看《龙池篇》诗:

《龙池篇》----沈佺期

龙池跃龙龙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阆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崔颢读了《龙池篇》后,先作了《雁门胡人歌》:

《雁门胡人歌》----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塞多烧,雪里孤峰湿做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而后才写出了《黄鹤楼》,李白先作《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草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江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后作《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首《黄鹤楼》,引出诸多故事,令人感慨。不仅如此

崔颢《黄鹤楼》一诗的首句,或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或作“昔人已乘白云去”。作“黄鹤”者如《唐诗解》、《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等。作“白云”者如《全唐诗》、《唐诗正音》、《又玄集》、《才调集》、《河岳英灵集》《国秀集》等。孰是孰非,意见纷纭,莫衷一是。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吴礼部诗话》(元吴师道)中说,

“崔颢《黄鹤楼》诗,题下自注云:“黄鹤,乃人名也。”其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云乘白云,则非乘鹤矣。《图经》载费文袆登仙驾鹤于此,《齐谐志》载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皆因黄鹤而为之说者,当以颢之自注为正。张南轩辨费文袆事妄,谓黄鹤以山得名,或者山因人而名之欤?李邕《岳麓寺碑》,题江夏黄仙鹤刻,邕书好自刻之,此固邕寓名,然亦可见相传之旧矣”。

是是非非,无须辨明,读之提高学养而已。

“黄鹤”与“白云”的故事

韩崇文

近日重读崔颢的黄鹤楼诗以及有关故事,看到了一些有趣的事,加深了对原诗的理解。《黄鹤楼》原诗为: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田子艺说:人知李白《凤凰台》出于《黄鹤楼》,不知崔颢《黄鹤楼》又出于《龙池篇》,也是秉承了前人的东西。赵宦光说的更明白:“《诗原》引沈佺期《龙池篇》,崔颢笃好之,先拟其格,作《雁门胡人歌》,自分无以尚之,别做《黄鹤楼》,然后直出云卿之上,视《龙池》直俚谈耳!李白压倒不敢措词,别提《鹦鹉洲》,而自分调不如也,于心终不降,又作《凤凰台》,然后可以雁行无愧矣。”

我们看一看《龙池篇》诗:

《龙池篇》----沈佺期

龙池跃龙龙欲飞,龙德先天天不违。

池开天汉分黄道,龙向天门入紫微。

邸第楼台多气色,君王凫雁有光辉。

为报阆中百川水,来朝此地莫东归。

崔颢读了《龙池篇》后,先作了《雁门胡人歌》:

《雁门胡人歌》----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塞多烧,雪里孤峰湿做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而后才写出了《黄鹤楼》,李白先作《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草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江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后作《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一首《黄鹤楼》,引出诸多故事,令人感慨。不仅如此

崔颢《黄鹤楼》一诗的首句,或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或作“昔人已乘白云去”。作“黄鹤”者如《唐诗解》、《唐诗别裁集》、《唐诗三百首》等。作“白云”者如《全唐诗》、《唐诗正音》、《又玄集》、《才调集》、《河岳英灵集》《国秀集》等。孰是孰非,意见纷纭,莫衷一是。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与崔诗如出一辙。又有《登金陵凤凰台》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吴礼部诗话》(元吴师道)中说,

“崔颢《黄鹤楼》诗,题下自注云:“黄鹤,乃人名也。”其诗云:“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云乘白云,则非乘鹤矣。《图经》载费文袆登仙驾鹤于此,《齐谐志》载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皆因黄鹤而为之说者,当以颢之自注为正。张南轩辨费文袆事妄,谓黄鹤以山得名,或者山因人而名之欤?李邕《岳麓寺碑》,题江夏黄仙鹤刻,邕书好自刻之,此固邕寓名,然亦可见相传之旧矣”。

是是非非,无须辨明,读之提高学养而已。


相关文章

  • 黄鹤楼教学设计 1
  • <黄鹤楼>教学设计 姓名 任 民 单位 老君台中学 <黄鹤楼> 教学目标: 1.学会并掌握"昔.鹤.萋"等生字: 2.读悟结合,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3.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 ...查看


  • 昔人已下白云来一拳捶碎黄鹤楼[散文欣赏]
  • 昔人已下白云来 一拳捶碎黄鹤楼 劳 燕 网络鬼才.大陆版九把刀马伯庸,发表了<被误会的唐诗>随笔.我将<被误会的唐诗>中提及的"黄鹤楼公案"发挥一下,以为读书乐. 古代诗歌,版本流传,多以传抄为主 ...查看


  • 新黄鹤楼导游词
  • 黄鹤楼导游词 身无彩蝶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开心假日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能和大家相逢在这美丽的江城并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好的时光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是开心假日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叫吴蝶,可以叫我小蝶或吴导, ...查看


  • [黄鹤楼]教案 1
  • <黄鹤楼>教案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 学习诗人借助神话传说和景物描绘抒发内心情感的表达手法. 3.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难点:学习诗人借助神话传说和 ...查看


  • 崔颢题诗在上头
  •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青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这是崔颢的一首著名诗篇,记述他登黄鹤楼触景抒怀的感慨.传说仙已乘 ...查看


  • 被误会的唐诗
  • 古代人和现代人不一样.现代人有复印机,有照相机,复制一段信息基本能做到不走样,而古代读书人就难多了,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是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来一个字一个字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之下,复制的质量很 ...查看


  • 一路上有诗丨"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岳阳楼
  • 原创 2017-01-04 吉文斌 广播为您服务 广播为您服务 微信号 gbwnfw 功能介绍 生活.健康 精彩内容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上至真命天子,下到州官县府,都喜欢修建楼阁.中国古代的楼阁,四大名楼是一种泛称,特指山东蓬莱阁.江南三 ...查看


  • 诗歌[黄鹤楼]
  • 黄鹤楼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崔颢(7 ...查看


  • [登黄鹤楼]教学设计
  • <登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采取多种朗读形式,感受诗中的气韵. 2.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中涉及的传说,感受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