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攻坚克难 奋力争先进位
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农七师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徐 志 新
(2011年10月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回顾总结农七师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战略部署和奋斗目标;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农七师第八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和号召全师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师各族职工群众,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乘势而上,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农七师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师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一系列的重大考验,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石油、部队等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七届师党委带领全师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认真实施师第七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新局面。
——五年来,全师显著的变化是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亿元、40亿元、50亿元、60亿元大关。2010年
实现生产总值64.5亿元,是2005年的2.39倍,年均增长13.9%。承包职工收入大幅度上升,盈利面从2005年的86%提升到2010年的97.5%。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9569元,年均增长18.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速度不断加快,2010年企业净资产达18.3亿元,较2005年增加3.7亿元,增长24.9%,年均增长4.6%。
——五年来,全师难得的变化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1.28亿元,年均增长27.07%,总量是“十五”时期投资的2.52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87亿元。通团、通(营)连等联接外界的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团场和连队公路改造大力推进,铁路、车站、高速公路交汇贯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电力建设和电网改造进展顺利。综合通信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大。投资软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开放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工业经济保持年均20.5%的高增长,比“十五”时期提高近12个百分点。支柱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煤炭年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8.5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45.4万吨,制糖由2005年的日处理甜菜1800吨增加到现在日处理甜菜2500吨的生产能力;番茄酱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4.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0万吨,纺锭规模由20万锭增加到30万锭,电力装机容量由9.6万千瓦增加到42万千瓦。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项目先后在三大工业园区竣工或正在抓紧建设。建筑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累计实现利润1.049亿元,年均递增28.4%。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2010年,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8.06亿元增加到55.08亿元。“十一五”期间农业企业亏损额逐年减少。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较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3万亩,收复整合弃耕地10.14万亩。
滴灌面积由20万亩增加到140万亩,灌排网络逐渐完善配套。新建了古尔图河和奎屯河5座梯级水电站,完成10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比“十五”末提高11.3%。新科学、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和普及应用,对农业增产、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区域融合经济发展稳步推进。与克拉玛依市签订了经济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并与奎屯市、乌苏市、独山子、沙湾县以及驻区部队、中央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共融关系,实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尤其是与奎屯市融合开发的天北新区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8.5亿元,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6亿元,年均增长1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2400万元到2010年的1.2亿元,年均增长64.4%。5年来共有21家企业入驻新区,吸纳2000余人就业,有力推进了七师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以落实《兵团团场章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职工定额承包地实现长期固定,两费分离和费用自理政策得到落实。各种产权进一步明晰,职工生产经营自主权、基层民主管理权进一步扩大。先后完成供销合作总公司、锦业纺织、伊力特糖业等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组建澳利亚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相继完成了针织厂、食品厂、兵团九建等企业破产工作。财务改革及其他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对卫生、教育、新闻等事业单位进行了整合和重组,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对口支援工作扎实开展。按照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地区倾斜的要求,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的《淮安市对口支援农七师专项规划》通过审核。截止7月底,
总投资7.6亿元(援建资金1亿元)的16个援建项目,已开工建设14个,完成投资28378万元,完成工程量的37.3%。企业援疆初见成效,签约落地项目11个,总投资89.7亿元,其中援疆企业投资70.2亿元。人才援疆和人才培训的效应初步显现。双方签订了教育、卫生、开发园区合作协议,拉开了两地全面合作的序幕。
——五年来,全师突出的变化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围绕“三大基地”建设,狠抓结构调整和丰产攻关。各类作物单产、总产水平均比“十五”末有大幅度提高。围绕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棉纺、乳品、白糖、番茄酱为主的“三白一红”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林果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成功注册了“高泉”枸杞和“绿衡”蔬菜两个品牌。畜牧业形成了以澳利亚牧业为主,124、131团为辅的一主两翼奶牛业发展格局,畜牧业占大农业比重的16%,较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
工业规模逐步扩大。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第一推动力不动摇,抓住自治区对兵团工业企业缴纳地方税收增长返还的政策机遇,科学提出并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大资源掌控力度,扩大了矿产资源总量,先后实施了2×135兆瓦热电联产、4070煤化工、红山准南年产60万吨煤矿,红山西年产120万吨煤矿、奎屯河、古尔图河梯级水电站开发等重大工业项目,形成了以电力能源为支撑的煤—电—煤化工产业联动和工业循环经济体系。
现代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以“一市四镇三区”的发展建设为契机,不断拓展空间布局,带动现代物流、旅游和房地产业等共同发展,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
方式。至2010年,已建成3个配送中心和447家农家店,农资和日用消费品覆盖全师所有团场和连队,并辐射服务于周边多个地方乡镇;建成各类专业和综合市场16个;成功设立两个典当有限公司,并引进乌苏市农村信用社、奎屯市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企业在团场设立分支机构,实现了辖区基础金融服务的多元化覆盖。五年来,全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6.87亿元,达到2010年的15.45亿元,年均增长17.9%。
——五年来,全师直观的变化是师域城镇化面貌不断改观。按照“垦区统筹、突出重点、集聚发展、中心带动”的发展思路,相继完成了师域城镇体系规划、团域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中心连队居民点规划的编制,基本形成了以重点城镇、一般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生产作业点为节点的较为科学的城镇体系。为抢抓国家支持兵团建市政策机遇,七师党委提出了“一市四镇三区”建设发展规划。大力开展了市政道路、城镇供水、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和垃圾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0余项,总投资2.3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46%提高到50%。
——五年来,全师可喜的变化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师上下认真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五年用于社会事业发展资金18465万元,较“十五”增长
1.62倍,不断贯彻落实兵团减负和让利政策,各族职工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职工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民生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实现了营连通路、营连供电、广播电视及通讯信号覆盖的目标;共解决17.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廉租房、城镇解危解困住房、经济适用房12629套,解决了1万多户职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七师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006年
的22.5平方米提高到26平方米。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开发就业岗位2.9万个,新增就业2.6万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做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社会救助体系初步确立。低保和医疗求助实现了全覆盖。深入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制度扩面征缴工作。团场拥有6个养老院,基本解决了团场老龄人群入住需求。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兵团团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政策,五年来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投入公用经费6754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1547万元、免费教科书1588万元。全师中小学基本建设投入1.63亿元,新建和改造校舍14.38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高考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升学率由2006年的68%提高到2010年的90.19%。师、团社区工作得到居民普遍认可。深入实施“科教兴师”和“人才强师”战略,与区内外近20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实施了科技计划项目。贯彻国家基本医疗制度,团场全部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食品监督覆盖率达100%。人口计生利益导向和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到人,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维稳戍边能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师现有团场文化宫6个,团史陈列馆3个,连队文化活动室90多个(有图书8万多册),完成了10个团场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和55个广播电视空白点建设项目。文学、出版、歌舞、影视精品大量涌现,农七师原文联主席韩天航创作的电视剧《热血兵团》、《戈壁母亲》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奖、全国电视剧金鹰奖和第二十七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一等奖。深入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国史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屯垦
戍边教育,培育和发展以兵团精神为核心的军垦文化。认真开展创建平安团场、平安七师活动,畅通信访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狠抓了政法队伍建设,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逐年提升。师、团场均获得兵团级平安师、团场(单位)称号。高度重视武装、统战工作,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干部职工冬训活动和民兵应急营(连)野外拉练,提高民兵和政法队伍的整体动员能力和处突战备能力。切实抓好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以及残联、文联等群团工作。
——五年来,全师深刻的变化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实行了民主推荐、公开选拔、常委会和全委会任免干部票决等制度,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在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活动、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推动下,全师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求新思变、加快发展的意识大为增强,专心干事、齐心创业、共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这些成绩和变化的取得,是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结果,它饱含了全师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承接了历届班子的努力和基础,凝聚了地方党委、政府和金三角地区各族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农七师党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农七师建设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师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距和
不足:一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效益还不明显,经济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二是产业基础仍然薄弱,产业层次不高,规模企业不多,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还未真正确立起来;三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改革仍有待深化;四是团场长期积累的债务压力较大,收入来源单一匮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高,个别单位社会矛盾还比较突出,社会管理日益复杂;五是党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干部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仍存在不足,等等。对此,全师各级必须高度重视、居安思危、勇于负责,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师转型升级、做大总量、提高质量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创新发展、攻坚突破的战略机遇期,更是争先进位、再创辉煌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忧患同在。综观发展形势,把握阶段特征,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置身于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阶段。
分析形势,发展机遇增多、优势凸显。一是国家政策环境优越。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内陆开放、沿边开放、向西开放,以及中央出台一系列支持新疆和兵团差别化经济政策、淮安市对口援助等,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劲的、突破性的推动力,有利于我们扩大对外开放、争取优惠政策、改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大大加速七师的“三化”建设进程。二是自治区支持兵团力度不断增大。张春贤书记在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要全力支持兵团的工作,扩大兵地交流和协作,大力发展融合经济,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共同维护社会稳定”。自治区近期还将在多方面出台支持兵团发展的优惠政策,这将使
兵团和七师得到更多更大倾斜政策的机遇。三是七师发展基础日趋坚实。经济形势向好,产业转型不断深化,一些基础产业已开始显现作用,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经步入较快发展的轨道,良好的生态区位优势、诸多的政策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为今后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大后劲。
审视现状,发展竞争激烈、压力较大。从外部环境看,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全国上下情系新疆,天山南北激情涌动,处处洋溢着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各地发展举措十分有力,发展态势十分逼人。兵团各师你追我赶的发展势头日益激烈,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内部条件看,我们面临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和效益的双重任务,面临职工群众公共需求旺盛与转移支付财力不足的双重压力,面临尽快减债压贷、缩小发展差距与培育发展后发优势的双重责任。我们仍然处于打基础、调结构、增后劲的特殊历史时期,仍然处于发展相对落后的特定历史阶段,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巨大的挑战。
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握好现有优势,抓住和用好重要机遇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必须重新焕发“争创一流”的激情和胆魄,迎难而上、克难而进,把我们的潜力变成实力,把优势和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在新的起点上走出一条再造七师辉煌的新路!
今后五年师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一系列全会精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兵团党委的决策部署,以解放思
想为先导,以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紧紧围绕以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核心再造七师辉煌的目标,构建以棉花为重点,以番茄、甜菜、畜牧为支撑,以园艺为亮点的“五位一体”农业发展体系和以电力工业为重点,以煤炭工业、煤化工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加工工业、石油化工工业为支撑,以建材和新型材料工业为亮点的“七条龙”工业发展体系,实现城镇化建设、团场二三产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三个提升,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发挥好“三大作用”,为实现七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工作。
今后五年师党委工作的着力点是突出抓好五个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要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变。二是要从“农业生产”向“工商经济”转变。三是要从“青年优势”向“人才优势”转变。四是要从“国家支持”向“招商引资”转变。五是要从“兵地争利”向“兵地双赢”转变。
今后五年师党委工作的落脚点是努力实现五个目标。一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占兵团生产总值的12%。人均生产总值78260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00亿元,比“十一五”时期翻两番以上,年均增长36%。大企业、大集团规模效应集中显现,投入产出率明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攀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资源利用率稳步上升。二是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以“七条龙”为主导的工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五位一体”的农业发展体系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产品加工和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两大基地建设不断推进,工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现
代服务业联接和推动一、二产业作用充分发挥,三次产业结构比由目前的43.4:32.7:23.9调整到21:56:23。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状况得到较大改观,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提高。三是重点园区带动作用明显。五五工业园区和红山工业园区形成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局面,在东西两翼培植形成引领全师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天北工业园区集聚、孵化、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增强,建成北疆乃至全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轻工业、物流业示范区,实现疆内领先、北疆一流的目标。四是职工群众生活显著改善。职工群众衣食住行用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普遍享有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劳动力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贫困团场实现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五是维稳戍边能力显著提高。加强维稳戍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现代化民兵训练基地,实现七师民兵武装力量的跨越式发展。民兵比例特别是应急民兵比例逐步提高,尽快实现每个团场至少有1个应急连,每个企事业单位至少有1支应急分队的目标。职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健康、军事素质显著提高,各级公、检、法、司、民兵的应急、处突、反恐、维稳能力显著增强。
今后五年师党委工作的切入点是始终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先导。以敢想敢干、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变化、变革、变通的胆识,突破瓶颈、破解难题、实现跨越。尤其要在工业上大胆解放思想,率先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二是必须坚持把科学跨越发展作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思路、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保持增长速度又要提高质量
效益,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持资源环境,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追求社会进步。三是必须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三化”建设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路径和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明确重点、选准突破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加快“一市四镇”建设步伐,加快农业“三大基地”建设,着力构建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四是必须坚持把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作为基础任务。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三个提高”的要求,不断强化兵团“兵”的意识和职能,注重抓基层、打基础,注重兵地协调、多方联动、多措并举,不断强化维稳戍边的能力,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新疆长治久安的各项部署措施,更好地发挥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作用。五是必须坚持把弘扬兵团精神作为精神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需要物质上的迅速积累,也需要精神上的有力支撑。兵团精神是引领兵团人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要大力弘扬兵团精神,以此教育、凝聚、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真正把兵团精神塑造成兵团人的主流价值观、转变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追求,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筑牢思想基础、凝聚强大合力、提供不竭动力。
三、今后五年师党委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战略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的确立,在工作中,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切实形成区域经济新的特色,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格局。今后五年,我们要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加快建设一市四镇三区,打造七师经济发展平台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规律,是现代文明的载体,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聚集地。要以“三化”建设为切入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本着节约集约土
地的原则,统筹产业、人口、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土地资源,使之成为“三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1.着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按照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的思路和“一市四镇三区”的发展战略,把城镇化建设作为推进七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到2015年全师85%的团场职工居住在小城镇,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5%,城镇体系基本完善,形成以城市—兵地共建城区—垦区中心镇—重点(特色)镇—一般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为布局的具有七师特色的城镇体系。城镇功能更加完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加快推进建市步伐。抓紧以“三点两线”空间布局拟建自治区直辖县级市的前期准备和报批工作。两线:即从奎车公路沿线的奎一独工业园区的北区石化园区、天北新区北二区工业园区、五五工业园区为工业园区一线;从217国道沿线的129团、130团、131团、天北新区的城市群为一线。三点:以共青镇、五五镇、天北新区为支撑的区域性城市布局。要统筹规划市辖区产业、人口、公共资源、生态环境分期分片建设,打造区域最佳人居环境,使之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流通中心和新型工贸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建市挂牌成立。做大做强天北新区。围绕再造一个七师的目标,以新的理念,高标准、高起点的搞好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坚持“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原则,把天北新区打造成为兵地融合发展的高地。努力实现新区的性质定位、管理体制、招商引资、土地财政、城市功能、党的建设有新的拓展。早日颁布《天北新区管理条例》,确立新区法律地位。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天北新区现有城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完善新区城市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尽快形成人口、产业聚集效应。把天北新区
建成七师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行政中心。建设兵团特色的团场城镇。树立“规划要先行,城镇要集中,环境要美化,功能要齐全,投资要多元,风格要多样”的理念,把团场打造成宜居、生态、创业、文化新城镇。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加强123团、124团、125团、137团4个重点镇建设,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其他团场城镇作为一般镇,要立足城镇功能定位,结合团场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师重点建设10个左右中心连队居住区,建新房拆危旧房,主要体现居住功能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到2015年,团场城镇面貌显著改善,团场城镇居民享受到与小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
2.培育发展产业集聚园区。按照布局合理、资源互补、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加快五五工业园区、天北工业园区、红山工业园区等产业聚集园区的建设。五五工业园区要建设成为符合环保要求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及新型建材,油气化工和现代物流等产业;招商引资要从建市的高度考虑,有效聚集产业,为城市提供支撑;完成乌苏红山工业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编制说明,统筹协调主导产业定位、资源环境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力争将五五工业园区建成国家级工业园区;乌苏红山工业园区建成自治区或兵团级工业园区。借助上级和对口支援力量,加大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热、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园区软环境,健全园区管理职能,落实园区各项政策,增强协调服务功能。
(二)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壮大七师经济发展实力
发展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如果工业发展不起
来,早晚都会被边缘化。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关键抓项目的思想,全力打造 “七条龙”工业体系。
1. 发挥支柱产业主导作用。围绕“七条龙”的工业体系,使支柱产业成为未来5年带动七师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年均增长40%以上。一是做强电力工业。扩大电源建设规模,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加强农网完善工程和电网建设,加强110千伏、35千伏供电网架建设;2015年,在七师电网供电范围内以国网为支撑,奎屯市区、奎—独经济技术开发区、五五工业园区间的电网形成互联。近期重点建设天北新区、五五工业园区的四个2×35万千瓦的火电和奎屯河、古尔图河28万千瓦的梯级水电站。到“十二五”末,总装机容量由目前的42万千瓦达到416万千瓦,实现产值80亿元以上。二是做大煤炭工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益,形成有力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实施煤矿项目的技术改造,建设努肯泥沃特格煤炭井田、红山煤炭井田区的现代化大型煤矿。“十二五”末,综合形成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年,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三是做强煤化工产业。利用七师与周边等地的煤炭资源,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条件,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积极发展下游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推进与锦江集团延伸合作,发展煤化工和生物化工相关配套产业,建成兵团重要的煤化工生产基地和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煤化工、合成氨及衍生产品的生产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四是做强做大纺织服装产业。发挥兵团和七师棉花资源优势,主动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推进棉纺织生产能力向天北新区集中,重点发展棉纺织、针织用品,鼓励开发多种纤
维混纺高织产品,积极发展中高档服装业,延伸产业链。努力建成兵团重要的优质棉纱、棉布、棉纺织品、服装加工出口基地。“十二五”末,棉纺锭规模达到100万锭,年生产棉纱15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五是做精食品加工业。立足大宗农产品转化增值,扩大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工深度及市场占有率,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实施果蔬、酿酒、粮油及饲料、乳肉制品、制糖、番茄酱、生物制品等7个特色农牧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把七师建成兵团重要的绿色、优质、特色食品加工和出口基地。到2015年食品业销售收入超过26亿元。六是培育壮大石油化工产业。七师辖区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逐步培育天山北坡经济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引进1-2家石油化工企业落户七师。七是做大建材和新型材料业。以工业硅项目建设为重点,带动发展硅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逐步培育形成以硅材料生产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硅产能10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利用七师丰富的热电和粉煤灰资源,打造七师重要的铝镁合金和水泥生产基地。
2.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以资产为纽带,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团场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国家兵团支持七师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引进师外大企业大集团。落实企业援疆政策,通过项目援建、相互参股等方式与淮安市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吸引淮安市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七师。发展工业企业一定要牢固把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关心效益比关心GDP更重要。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在七师办的企业必须
家家讲效益,户户出效益。通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力争上市公司达到2家以上;打造和培育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
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以“一市四镇三区”为平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和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树立不怕干不好,招商引资就行;不怕不会干,不控股就行;不怕股份少,能分红就行;不怕规模小,多办几家就行的“四不怕、四就行”理念,做大支柱产业和团场工业。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跟进一批配套中小企业。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七师经济比重超过60%以上。
4.做大做强建筑业。抓住西部大开发及新疆和兵团跨越式发展机遇,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形成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比例合理的企业结构体系和总包强、专业精、主业突出的行业发展格局。努力开拓疆内、疆外两个建筑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师建筑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做大做强北方集团,提高资质等级。做强房屋建筑、水利、水电、道路工程等专业板块,保障建筑产品安全。加快改制步伐,转变经营方式,加强资本运作,实现多元化经营。到2015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年均增长28%。
5.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逐步实现节能减排由末端治理向全程控制转变。
(三)加快“三大”基地建设,夯实七师经济发展基础
团场是兵团的基础和载体。七师团场的发展是七师发展的重
中之重。团场强,七师强,团场兴,七师兴。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以内涵扩大生产为主导,狠抓结构优化,狠抓常规技术的到位率和新技术的推广,狠抓高产稳产和基础条件的改善,努力构建以棉花为重点,以番茄、甜菜、畜牧为支撑,以园艺为亮点的“五位一体”农业发展体系。
1.加快农业“三大基地”建设。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为主要特征的棉花、番茄、甜菜、园艺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每年建设1个现代农业示范团场。建设节水灌溉示范推广基地。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减少农业用水为目标,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加快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运行模式,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扩大节水灌溉服务区域,力争90%以上耕地和果园实现田间高新节水灌溉,农业用水量占全师总水量由2010年的95%下降至90%,禁止开荒,基本建成节水灌溉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狠抓农业装备水平的提升,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和应用力度,实施棉花、番茄、甜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设施农业、果蔬园艺业、畜牧养殖业的机械化水平。棉花、番茄80%实现机械采收;甜菜100%实现机械采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以上。
2.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棉花、粮油、番茄、甜菜、畜产品、特色园艺六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建设优质肉牛、肉羊、牛奶、生猪、禽蛋五大产业体系,推进沼气、生物有机肥等生态无害化处理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坚定10万亩葡萄、5万亩枸杞、10万亩生态林、2万亩温室大棚、5万头奶牛的发展目标不动摇,实现畜牧业、园艺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亩均效益和附加值,
打造万元田和五千元田,特别是实现全师籽棉平均单产突破400公斤以上。鼓励在自愿基础上将同类产品或相关企业联合起来,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商标,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棉品种、市场潜力大的高端农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力争棉花、食品、果蔬等主导产业均有1个在兵团和西部有竞争力、叫得响的品牌。
3.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围绕“五位一体”农业发展体系,创新团场、龙头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联接机制,做大做强现有的棉纺、乳制品、制糖和番茄加工,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鼓励农超、农企对接,引导鲜活农产品产地与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转和加工升值效率,让农产品插上二、三产业的翅膀腾飞。到2015年,新增l家以上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l.2:1。
4.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团场的活力。团场经济不是农业经济,团场经济是多元经济。七师绝大部分团场只是依靠单一的农业收入,利润空间狭小,经济十分脆弱,经不住任何风险,还缺乏活力和内生动力。所以团场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在农业稳固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开辟增收的新渠道,拓展团场生存的空间,提高团场自我发展能力。在团场的经济构成中,二、三产业第一步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第二步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二。这样,团场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坚持师里办大工业,团场大办工业的原则,师里的工业顶天立地,团场的工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的项目引进师工业园区,
铺天盖地的项目引进团场工业园区。要树立“四不怕,四就行”理念,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放开手脚,大胆实践,突出重围。坚持投资主体科学化,投资方式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散化,投资受益市场化的原则。做到不控股,不独资,不当老大。同时,要建立项目小组,责任落到人,任务分到岗,目标定到位,时间卡到天。狠抓项目落地,狠抓项目开工,狠抓项目达产,狠抓分红受益。使团场的二三产业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箭齐飞的态势,不断拓宽收入来源,增强团场经济发展活力,为大幅度减债压贷奠定基础。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七师经济发展质量
围绕推进“三化”建设,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房地产等产业,鼓励服务业走集聚发展、专业化发展道路,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整体效益。
1.加快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发展。依托金三角独特的区位和交通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天北新区和五五工业园区服务业、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实现服务业、农产品生产和冷链、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利用奎屯市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和海关监管库,构建农资供应及农产品购销、工业原料供应及产品销售等物流体系,初步形成以奎屯为节点,依托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西接中亚和俄罗斯,东联内地、贯通东西的物流通道和北疆物流通道。到2015年,形成3家在新疆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加快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完善“双百市场”和“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加快城市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团场农贸市场建设,培育各类专业综合市场和商贸龙头企业。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2.加快金融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设立
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用社三类机构。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设立财经管理领导小组,设立金融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和典当业务,构建七师融资平台,发行短融和企业债券,完善企业信用结构。促进银企合作,提升七师在金融领域的协调力和企业融资能力。
3.加快旅游业发展。立足七师的旅游资源,挖掘七师特色旅游内涵,重点加快发展胡杨河生态景区、圆梦湖生态景区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打造七师军垦文化、农业观光、边境旅游、绿洲生态四大旅游基地。开拓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渠道,形成食、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
4.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在一市四镇、天北新区及其它团部所在地积极发展房地产业,推进76平方公里连队居民区的整合复垦,转换10个团场小城镇的建设资源,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推进天北新区18平方公里的地产开发,构建以商品房、保障性住房为重点的房产体系、住房体系和房产开发体系。加强土地储备与交易的组织领导,加大天北城投公司投融资能力。实施物业管理社会化经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5.加快上市公司培育辅导。继续推进锦农种业、澳利亚牧业上市步伐。积极培育北方集团、电力公司上市条件,借助锦疆煤化工、昊汉集团等大企业上市资源,增强投融资能力。
6.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尽快启动石油化工项目,加快中拓公司与127团、137团合作投资16亿元的150万吨聚异丁烯项目的立项工作,以此获取胜利和河南两家油田的原油配额计划。对已有的煤矿加快技改步伐,确保“十二五”末全师煤
年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加快已有探矿权矿区的勘探开发,再筹建4—5个年产60—120万吨的矿井。积极寻找新矿源,加大储备。争取兵团和自治区的支持,积极参与自治区“358”煤炭勘探区开发,获得勘探利用权,力争使矿产资源达到10亿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经济发展强大支撑
重点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为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编制完成奎屯河、古尔图河流域规划和各灌区规划。实施山区控制性枢纽水利工程,推进奎屯河、古尔图河引水上山综合治理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和防洪能力,加强七师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水利设施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调整和改造平原水库,提高水的利用率。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灌排渠系改造、盐碱地治理等。
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217、312国道干线,加快垦区之间以及垦区内部公路建设,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重点实施126团至阿拉山口公路、129团至135团垦区干道和红山工业园区重车道项目。新建或改建公路总规模1948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300公里。通团公路、垦区经济主干道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加快通营连公路的建设。积极争取五五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和锦疆铁路专用线项目,提高运输能力。
3.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和整合内部网络基础设施,提升七师综合信息平台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通
信保障机制,建成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及信息安全综合管控预警平台,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实现连队和交通沿线信号全覆盖。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及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普及应用,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三化”建设。
(六)深化区域融合,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发展需要合作,合作促进发展;区域需要融合,融合造福人民。我们要加快由“兵地争利”向“兵地双盈”转变的步伐,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携起手来,科学构建“金三角”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充分发挥七师地缘优势。利用天北新区共建、共赢体制,积极融入奎—独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大做强天北新区;依托克拉玛依市、奎屯市和乌苏市发展城郊经济和园区配套产业;整合垦区间农产品资源,做大做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品种齐全、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积极推进乌苏红山工业园区建设。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煤-电一体化、煤-电-化一体化、煤-电-冶一体化和煤-电-硅-太阳能一体化产业链。三是加快与多个石油企业合作。实现石油化工衍生物与煤化工有效结合,并力争在石油天然气化工和油田配套产业上有所突破。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始终坚持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去考虑。
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安全实用原则,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建设美好家园为重点,建立多层次、多形式住房供应体系,使职工群众迈向现代文明新生活。完成保障性住房
建设45512户,实现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平方米,团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活生产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向七师流动。
2.努力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制度,实现职工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报酬与生产率提高同步增长。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使职工收入更多来源于非农产业。健全职工收入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鼓励职工以劳动、资金、技术等要素参资入股企业,参与项目建设,获取相应收益,增加财产性收入。
3.全力推动创业扩大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行政促进就业,推动劳动力市场建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鼓励企业和项目就近就地吸纳七师富余劳动力就业。建立符合七师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困难群众就业服务和援助力度,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企业与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劳动力资源培养力度,新增就业1.8万人,转移团场富余劳动力就业5800人。
4.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将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覆盖范围,完善七师养老保险统筹。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适度提高失业保险标准。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体系,将机关工作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实施养老保
险个人账户基金和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营。力争到2015年实现城镇参加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5.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和职业教育。五年内,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初中校舍改造等各项工程建设。在新建市和垦区建设一批示范性幼儿园,确保全师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着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民生科技工作,促进科技惠民。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改扩建师医院,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加强团连医疗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统筹推进人口工作,不断提升人口和计生服务管理水平。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职工群众,加快建设各类公共设施,大力发展各项公益事业。
6.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各类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力度,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充分彰显七师的文化魅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精心组织创作一批体现军垦特色、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提升七师文化影响力。推进师团基层综合活动室、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高文化服务能力。增强广播、电视、报纸传播能力,加强师团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数字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天北新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加强全师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职工群众健康素质。力争到2015年,文化设施普及率达到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7.深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宣传思想教育,
引导各族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加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教育,构建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全师各族职工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以爱兵团、讲勤劳、懂感恩、比奉献、能进取为主要内容,营造七师核心价值取向。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我们的职工培养成感恩职工和诚信职工。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建设法治经济,增强职工群众法制观念和诚实守信理念,保障职工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履行应尽义务,平等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八)突出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
坚持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的改革方向,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1.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行政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微观经济的行政干预。加强行政绩效考核,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严格预算管理,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性投资行为,健全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环保、能耗为约束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的投资体制。
2.进一步深化团场改革。不断巩固改革成果,继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探索经营模式,规范土地流转,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科学划分团场行政管理职能与企业生产经营职能,积极探索政企分工、团企分
开的运行体制。强化团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团场投资和担保行为。
3.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结构,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国有资产整合,优化股权结构,打破行政区域对生产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壁垒。国有独资企业除特殊情况,原则上一个不办,对现有已办的国有独资企业,也一律要实行股份制改造,促进多元经济的形成。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师团国有资产考核和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出资人有效监督与企业自主经营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九)抢抓跨越发展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工作
对口援疆为我们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以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姿态抢抓对口援疆机遇,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创造性开展工作。要抓住淮安市全方位对口支援的有利契机,以团场为基础,以民生工程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加快改善当地各族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把基层职工住房条件的改善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力实施安居工程建设;以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为重点,支持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以培养干部人才为重点,加大干部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在援疆模式上积极推进县区与团场对口合作,推进产业援疆和企业援疆,努力放大“水井效应”。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确保对口援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
(十)提高维稳处突能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加快维稳戍边基础设施和武装力量建设,进一步提升七师整体动员、维稳处突以及战备能力。
1.加强民兵应急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民兵训练基地建设进程,着力改善民兵训练基础设施条件,实现训练有场地、生活有保障、备战有依托、物资能入库。调整民兵构成,积极推进在城镇社区和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组建民兵应急队伍,使七师民兵队伍主体由传统农业工人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农业工人、二三产业工人和其他应急分队兼备常年驻训备勤,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突能力。
2.提高政法机关综合素质。健全政法综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工作高效运转。整合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抓好社会治安信息化建设,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强化政法队伍作用和执法能力建设,通过教育培训和考核监督,提高干警整体素质,提升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3.强化维稳戍边工作措施。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控敌对分子的动态,做到耳聪目明。严防敌对势力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宗教、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系统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坚决把各类渗透破坏活动消灭在预谋阶段和行动之前,处理在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大积案化解工作力度。要注重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武警和边防部队加强边境管理,继续坚持赴边合训,努力在军警兵民四位一体的维稳戍边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切实维护辖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和谐稳定。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目标要达到、蓝图要实现,关键在党。全师各级党组织是加
快七师发展的中流砥柱,越是在困难的时期,越要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要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打造一支政治特别过硬、能力特别过硬、作风特别过硬的屯垦戍边干部职工队伍,夯实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解放思想引领发展。广大党员干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深入学习党在思想领域的先进理念、主导产业相关常识及市场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等基本知识,学习职工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要不断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化师情和形势认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系统性,与时俱进地推进各项工作,把全师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精力、工作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跨越发展上来,汇集到团结稳定上来。
(二)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推动发展。通过党校培训、聘请专家授课、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坚持凭实绩选用干部,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在基层锻炼发现干部,在一线培养使用干部,在经济建设主战场选拔任用干部。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力度。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力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引进、发掘和培养,尤其是工业、金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青年人
才,为七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不竭动力和智力支持。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凝聚和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作用。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促进发展。继续完善团场、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履行基层党建的责任制度,增强各级领导班子执行力,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立竿见影、雷厉风行。按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目标要求,在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两级党建联创”、“住连入户”、“写民情日记”、“双带三培养”等活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连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阵地活动。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式、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坚持在生产一线发展党员,通过努力,使生产一线党员占党员总数不低于50%。推动党建工作协调发展,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
(四)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廉洁从政保障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重的惩防体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抓住难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加大对关键部门、重要岗位的监管力度,促进机关治庸提效。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政府性投资、支农惠农投资、对口支援投资等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大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
进一步营造清正廉明的政治环境。
(五)强化干部作风建设,践行宗旨服务发展。全师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多做让职工群众受益的实事、好事。要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困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在基层“最盼”上赢民心,在基层“最急”上见真情,在基层“最怨”上改作风,力戒心浮气躁,克服形式主义,严禁表面文章。对上级党组织决定的事,要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折不扣保证落实;对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要不讲客观、不找理由,全心全意办成办好。要鼓励我们的干部乐于办实事,勇于办难事,善于办成事。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教育失误者,惩治腐败者,在全师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宏伟的目标召唤我们团结拼搏,美好的蓝图有待我们同心绘就,七师广大职工群众的福祉激励我们不懈追求。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兵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在不争论中干事,在不动摇中发展,在不折腾中前进,在不甘落后中崛起,不断开创我师各项事业的新局面,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31
勇于攻坚克难 奋力争先进位
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农七师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徐 志 新
(2011年10月9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回顾总结农七师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各项工作,研究确定今后五年的战略部署和奋斗目标;选举产生中国共产党农七师第八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和号召全师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全师各族职工群众,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乘势而上,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农七师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师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一系列的重大考验,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地方、石油、部队等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七届师党委带领全师广大干部职工群众,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认真实施师第七次党代会所确定的发展战略,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开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政治稳定的新局面。
——五年来,全师显著的变化是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生产总值连续突破30亿元、40亿元、50亿元、60亿元大关。2010年
实现生产总值64.5亿元,是2005年的2.39倍,年均增长13.9%。承包职工收入大幅度上升,盈利面从2005年的86%提升到2010年的97.5%。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9569元,年均增长18.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速度不断加快,2010年企业净资产达18.3亿元,较2005年增加3.7亿元,增长24.9%,年均增长4.6%。
——五年来,全师难得的变化是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11.28亿元,年均增长27.07%,总量是“十五”时期投资的2.52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87亿元。通团、通(营)连等联接外界的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团场和连队公路改造大力推进,铁路、车站、高速公路交汇贯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电力建设和电网改造进展顺利。综合通信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加大。投资软环境建设得到加强,开放的新格局已经形成。
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工业经济保持年均20.5%的高增长,比“十五”时期提高近12个百分点。支柱产业规模快速扩大,煤炭年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8.5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45.4万吨,制糖由2005年的日处理甜菜1800吨增加到现在日处理甜菜2500吨的生产能力;番茄酱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4.6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20万吨,纺锭规模由20万锭增加到30万锭,电力装机容量由9.6万千瓦增加到42万千瓦。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项目先后在三大工业园区竣工或正在抓紧建设。建筑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累计实现利润1.049亿元,年均递增28.4%。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2010年,农业总产值从2005年的28.06亿元增加到55.08亿元。“十一五”期间农业企业亏损额逐年减少。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较2005年提高10个百分点;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3万亩,收复整合弃耕地10.14万亩。
滴灌面积由20万亩增加到140万亩,灌排网络逐渐完善配套。新建了古尔图河和奎屯河5座梯级水电站,完成10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90%,比“十五”末提高11.3%。新科学、新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和普及应用,对农业增产、团场增效、职工增收的支撑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
区域融合经济发展稳步推进。与克拉玛依市签订了经济融合发展框架协议,并与奎屯市、乌苏市、独山子、沙湾县以及驻区部队、中央企业保持良好合作共融关系,实现边疆同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尤其是与奎屯市融合开发的天北新区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8.5亿元,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6.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6亿元,年均增长19%,实现地方财政收入由2005年的2400万元到2010年的1.2亿元,年均增长64.4%。5年来共有21家企业入驻新区,吸纳2000余人就业,有力推进了七师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以落实《兵团团场章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团场综合配套改革。职工定额承包地实现长期固定,两费分离和费用自理政策得到落实。各种产权进一步明晰,职工生产经营自主权、基层民主管理权进一步扩大。先后完成供销合作总公司、锦业纺织、伊力特糖业等单位的股份制改造和资产重组,组建澳利亚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相继完成了针织厂、食品厂、兵团九建等企业破产工作。财务改革及其他领域的改革稳步推进。对卫生、教育、新闻等事业单位进行了整合和重组,实现了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对口支援工作扎实开展。按照向民生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地区倾斜的要求,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的《淮安市对口支援农七师专项规划》通过审核。截止7月底,
总投资7.6亿元(援建资金1亿元)的16个援建项目,已开工建设14个,完成投资28378万元,完成工程量的37.3%。企业援疆初见成效,签约落地项目11个,总投资89.7亿元,其中援疆企业投资70.2亿元。人才援疆和人才培训的效应初步显现。双方签订了教育、卫生、开发园区合作协议,拉开了两地全面合作的序幕。
——五年来,全师突出的变化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围绕“三大基地”建设,狠抓结构调整和丰产攻关。各类作物单产、总产水平均比“十五”末有大幅度提高。围绕做大做强农副产品加工业,初步形成了以棉纺、乳品、白糖、番茄酱为主的“三白一红”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林果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成功注册了“高泉”枸杞和“绿衡”蔬菜两个品牌。畜牧业形成了以澳利亚牧业为主,124、131团为辅的一主两翼奶牛业发展格局,畜牧业占大农业比重的16%,较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
工业规模逐步扩大。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第一推动力不动摇,抓住自治区对兵团工业企业缴纳地方税收增长返还的政策机遇,科学提出并全力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加大资源掌控力度,扩大了矿产资源总量,先后实施了2×135兆瓦热电联产、4070煤化工、红山准南年产60万吨煤矿,红山西年产120万吨煤矿、奎屯河、古尔图河梯级水电站开发等重大工业项目,形成了以电力能源为支撑的煤—电—煤化工产业联动和工业循环经济体系。
现代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以“一市四镇三区”的发展建设为契机,不断拓展空间布局,带动现代物流、旅游和房地产业等共同发展,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
方式。至2010年,已建成3个配送中心和447家农家店,农资和日用消费品覆盖全师所有团场和连队,并辐射服务于周边多个地方乡镇;建成各类专业和综合市场16个;成功设立两个典当有限公司,并引进乌苏市农村信用社、奎屯市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企业在团场设立分支机构,实现了辖区基础金融服务的多元化覆盖。五年来,全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05年的6.87亿元,达到2010年的15.45亿元,年均增长17.9%。
——五年来,全师直观的变化是师域城镇化面貌不断改观。按照“垦区统筹、突出重点、集聚发展、中心带动”的发展思路,相继完成了师域城镇体系规划、团域体系规划、城镇总体规划和中心连队居民点规划的编制,基本形成了以重点城镇、一般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生产作业点为节点的较为科学的城镇体系。为抢抓国家支持兵团建市政策机遇,七师党委提出了“一市四镇三区”建设发展规划。大力开展了市政道路、城镇供水、污水处理、集中供热和垃圾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50余项,总投资2.3亿元。城镇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镇化率从2006年的46%提高到50%。
——五年来,全师可喜的变化是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全师上下认真实施民生工程,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五年用于社会事业发展资金18465万元,较“十五”增长
1.62倍,不断贯彻落实兵团减负和让利政策,各族职工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和成果,职工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民生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实现了营连通路、营连供电、广播电视及通讯信号覆盖的目标;共解决17.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廉租房、城镇解危解困住房、经济适用房12629套,解决了1万多户职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七师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由2006年
的22.5平方米提高到26平方米。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开发就业岗位2.9万个,新增就业2.6万人,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做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3%以内。社会救助体系初步确立。低保和医疗求助实现了全覆盖。深入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大保险制度扩面征缴工作。团场拥有6个养老院,基本解决了团场老龄人群入住需求。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全面落实兵团团场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政策,五年来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投入公用经费6754万元、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费1547万元、免费教科书1588万元。全师中小学基本建设投入1.63亿元,新建和改造校舍14.38万平方米,有效地改善了办学条件。高考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升学率由2006年的68%提高到2010年的90.19%。师、团社区工作得到居民普遍认可。深入实施“科教兴师”和“人才强师”战略,与区内外近20家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和实施了科技计划项目。贯彻国家基本医疗制度,团场全部实现初级卫生保健目标。食品监督覆盖率达100%。人口计生利益导向和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落实到人,综合治理人口计生工作的能力得到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维稳戍边能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师现有团场文化宫6个,团史陈列馆3个,连队文化活动室90多个(有图书8万多册),完成了10个团场的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和55个广播电视空白点建设项目。文学、出版、歌舞、影视精品大量涌现,农七师原文联主席韩天航创作的电视剧《热血兵团》、《戈壁母亲》先后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入选奖、全国电视剧金鹰奖和第二十七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电视剧一等奖。深入开展了理想信念教育、国史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和屯垦
戍边教育,培育和发展以兵团精神为核心的军垦文化。认真开展创建平安团场、平安七师活动,畅通信访渠道,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狠抓了政法队伍建设,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度逐年提升。师、团场均获得兵团级平安师、团场(单位)称号。高度重视武装、统战工作,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干部职工冬训活动和民兵应急营(连)野外拉练,提高民兵和政法队伍的整体动员能力和处突战备能力。切实抓好老干部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以及残联、文联等群团工作。
——五年来,全师深刻的变化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决策机制和议事规则,实行了民主推荐、公开选拔、常委会和全委会任免干部票决等制度,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在先进性教育、学习实践活动、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创先争优活动的有效推动下,全师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求新思变、加快发展的意识大为增强,专心干事、齐心创业、共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这些成绩和变化的取得,是在兵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奋斗的结果,它饱含了全师广大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承接了历届班子的努力和基础,凝聚了地方党委、政府和金三角地区各族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农七师党委,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农七师建设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五年的工作,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师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矛盾,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差距和
不足:一是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效益还不明显,经济内生动力和后劲不足;二是产业基础仍然薄弱,产业层次不高,规模企业不多,工业经济的主导地位还未真正确立起来;三是制约科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消除,改革仍有待深化;四是团场长期积累的债务压力较大,收入来源单一匮乏,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高,个别单位社会矛盾还比较突出,社会管理日益复杂;五是党的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干部在宗旨意识、工作作风、廉洁自律方面仍存在不足,等等。对此,全师各级必须高度重视、居安思危、勇于负责,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我师转型升级、做大总量、提高质量的黄金发展期,也是创新发展、攻坚突破的战略机遇期,更是争先进位、再创辉煌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忧患同在。综观发展形势,把握阶段特征,我们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置身于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阶段。
分析形势,发展机遇增多、优势凸显。一是国家政策环境优越。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快内陆开放、沿边开放、向西开放,以及中央出台一系列支持新疆和兵团差别化经济政策、淮安市对口援助等,都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劲的、突破性的推动力,有利于我们扩大对外开放、争取优惠政策、改善基础设施、承接产业转移,大大加速七师的“三化”建设进程。二是自治区支持兵团力度不断增大。张春贤书记在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强调:“要全力支持兵团的工作,扩大兵地交流和协作,大力发展融合经济,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共同维护社会稳定”。自治区近期还将在多方面出台支持兵团发展的优惠政策,这将使
兵团和七师得到更多更大倾斜政策的机遇。三是七师发展基础日趋坚实。经济形势向好,产业转型不断深化,一些基础产业已开始显现作用,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已经步入较快发展的轨道,良好的生态区位优势、诸多的政策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为今后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蓄了强大后劲。
审视现状,发展竞争激烈、压力较大。从外部环境看,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全国上下情系新疆,天山南北激情涌动,处处洋溢着大开发、大建设的热潮,各地发展举措十分有力,发展态势十分逼人。兵团各师你追我赶的发展势头日益激烈,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内部条件看,我们面临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和效益的双重任务,面临职工群众公共需求旺盛与转移支付财力不足的双重压力,面临尽快减债压贷、缩小发展差距与培育发展后发优势的双重责任。我们仍然处于打基础、调结构、增后劲的特殊历史时期,仍然处于发展相对落后的特定历史阶段,仍然面临着严峻的压力和巨大的挑战。
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握好现有优势,抓住和用好重要机遇期,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必须重新焕发“争创一流”的激情和胆魄,迎难而上、克难而进,把我们的潜力变成实力,把优势和机遇变成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以超乎寻常的勇气,在新的起点上走出一条再造七师辉煌的新路!
今后五年师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一系列全会精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兵团党委的决策部署,以解放思
想为先导,以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主线,紧紧围绕以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为核心再造七师辉煌的目标,构建以棉花为重点,以番茄、甜菜、畜牧为支撑,以园艺为亮点的“五位一体”农业发展体系和以电力工业为重点,以煤炭工业、煤化工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加工工业、石油化工工业为支撑,以建材和新型材料工业为亮点的“七条龙”工业发展体系,实现城镇化建设、团场二三产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三个提升,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发挥好“三大作用”,为实现七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工作。
今后五年师党委工作的着力点是突出抓好五个发展方式的转变。一是要从“屯垦戍边”向“建城戍边”转变。二是要从“农业生产”向“工商经济”转变。三是要从“青年优势”向“人才优势”转变。四是要从“国家支持”向“招商引资”转变。五是要从“兵地争利”向“兵地双赢”转变。
今后五年师党委工作的落脚点是努力实现五个目标。一是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15年,生产总值达到18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力争占兵团生产总值的12%。人均生产总值78260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十二五”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500亿元,比“十一五”时期翻两番以上,年均增长36%。大企业、大集团规模效应集中显现,投入产出率明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大幅攀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资源利用率稳步上升。二是经济结构更加优化。以“七条龙”为主导的工业发展体系初步形成,“五位一体”的农业发展体系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产品加工和优势矿产资源转换两大基地建设不断推进,工业主导作用更加突出;现
代服务业联接和推动一、二产业作用充分发挥,三次产业结构比由目前的43.4:32.7:23.9调整到21:56:23。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状况得到较大改观,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大幅提高。三是重点园区带动作用明显。五五工业园区和红山工业园区形成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的新局面,在东西两翼培植形成引领全师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天北工业园区集聚、孵化、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要进一步增强,建成北疆乃至全疆重要的现代制造业、轻工业、物流业示范区,实现疆内领先、北疆一流的目标。四是职工群众生活显著改善。职工群众衣食住行用条件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普遍享有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劳动力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贫困团场实现脱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团场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五是维稳戍边能力显著提高。加强维稳戍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现代化民兵训练基地,实现七师民兵武装力量的跨越式发展。民兵比例特别是应急民兵比例逐步提高,尽快实现每个团场至少有1个应急连,每个企事业单位至少有1支应急分队的目标。职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职工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健康、军事素质显著提高,各级公、检、法、司、民兵的应急、处突、反恐、维稳能力显著增强。
今后五年师党委工作的切入点是始终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必须坚持把解放思想作为先导。以敢想敢干、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勇气和变化、变革、变通的胆识,突破瓶颈、破解难题、实现跨越。尤其要在工业上大胆解放思想,率先突破体制机制障碍。二是必须坚持把科学跨越发展作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思路、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和困难,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和生产方式。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既要保持增长速度又要提高质量
效益,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持资源环境,既要实现经济发展又要追求社会进步。三是必须坚持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三化”建设作为跨越式发展的根本路径和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抓手,明确重点、选准突破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加快“一市四镇”建设步伐,加快农业“三大基地”建设,着力构建以城镇化为载体、新型工业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四是必须坚持把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作为基础任务。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三个提高”的要求,不断强化兵团“兵”的意识和职能,注重抓基层、打基础,注重兵地协调、多方联动、多措并举,不断强化维稳戍边的能力,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进新疆长治久安的各项部署措施,更好地发挥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作用。五是必须坚持把弘扬兵团精神作为精神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需要物质上的迅速积累,也需要精神上的有力支撑。兵团精神是引领兵团人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要大力弘扬兵团精神,以此教育、凝聚、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真正把兵团精神塑造成兵团人的主流价值观、转变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追求,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筑牢思想基础、凝聚强大合力、提供不竭动力。
三、今后五年师党委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战略措施
围绕上述目标的确立,在工作中,我们必须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切实形成区域经济新的特色,构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格局。今后五年,我们要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加快建设一市四镇三区,打造七师经济发展平台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规律,是现代文明的载体,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聚集地。要以“三化”建设为切入点,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本着节约集约土
地的原则,统筹产业、人口、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土地资源,使之成为“三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1.着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按照师建城市、团场建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的思路和“一市四镇三区”的发展战略,把城镇化建设作为推进七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到2015年全师85%的团场职工居住在小城镇,城镇化率力争达到65%,城镇体系基本完善,形成以城市—兵地共建城区—垦区中心镇—重点(特色)镇—一般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为布局的具有七师特色的城镇体系。城镇功能更加完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加快推进建市步伐。抓紧以“三点两线”空间布局拟建自治区直辖县级市的前期准备和报批工作。两线:即从奎车公路沿线的奎一独工业园区的北区石化园区、天北新区北二区工业园区、五五工业园区为工业园区一线;从217国道沿线的129团、130团、131团、天北新区的城市群为一线。三点:以共青镇、五五镇、天北新区为支撑的区域性城市布局。要统筹规划市辖区产业、人口、公共资源、生态环境分期分片建设,打造区域最佳人居环境,使之成为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流通中心和新型工贸基地。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建市挂牌成立。做大做强天北新区。围绕再造一个七师的目标,以新的理念,高标准、高起点的搞好城市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坚持“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原则,把天北新区打造成为兵地融合发展的高地。努力实现新区的性质定位、管理体制、招商引资、土地财政、城市功能、党的建设有新的拓展。早日颁布《天北新区管理条例》,确立新区法律地位。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天北新区现有城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完善新区城市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尽快形成人口、产业聚集效应。把天北新区
建成七师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行政中心。建设兵团特色的团场城镇。树立“规划要先行,城镇要集中,环境要美化,功能要齐全,投资要多元,风格要多样”的理念,把团场打造成宜居、生态、创业、文化新城镇。全面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加强123团、124团、125团、137团4个重点镇建设,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统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其他团场城镇作为一般镇,要立足城镇功能定位,结合团场资源优势,发挥比较优势,形成合理的产业布局和各具特色的城镇经济。师重点建设10个左右中心连队居住区,建新房拆危旧房,主要体现居住功能和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到2015年,团场城镇面貌显著改善,团场城镇居民享受到与小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
2.培育发展产业集聚园区。按照布局合理、资源互补、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的原则,加快五五工业园区、天北工业园区、红山工业园区等产业聚集园区的建设。五五工业园区要建设成为符合环保要求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特色农牧产品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及新型建材,油气化工和现代物流等产业;招商引资要从建市的高度考虑,有效聚集产业,为城市提供支撑;完成乌苏红山工业园区的总体发展规划和编制说明,统筹协调主导产业定位、资源环境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力争将五五工业园区建成国家级工业园区;乌苏红山工业园区建成自治区或兵团级工业园区。借助上级和对口支援力量,加大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热、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园区软环境,健全园区管理职能,落实园区各项政策,增强协调服务功能。
(二)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壮大七师经济发展实力
发展在工业,希望在工业,出路在工业。如果工业发展不起
来,早晚都会被边缘化。我们要牢固树立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关键抓项目的思想,全力打造 “七条龙”工业体系。
1. 发挥支柱产业主导作用。围绕“七条龙”的工业体系,使支柱产业成为未来5年带动七师跨越式发展的龙头。“十二五”期间,工业经济年均增长40%以上。一是做强电力工业。扩大电源建设规模,优化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输送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加强农网完善工程和电网建设,加强110千伏、35千伏供电网架建设;2015年,在七师电网供电范围内以国网为支撑,奎屯市区、奎—独经济技术开发区、五五工业园区间的电网形成互联。近期重点建设天北新区、五五工业园区的四个2×35万千瓦的火电和奎屯河、古尔图河28万千瓦的梯级水电站。到“十二五”末,总装机容量由目前的42万千瓦达到416万千瓦,实现产值80亿元以上。二是做大煤炭工业。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益,形成有力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实施煤矿项目的技术改造,建设努肯泥沃特格煤炭井田、红山煤炭井田区的现代化大型煤矿。“十二五”末,综合形成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年,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三是做强煤化工产业。利用七师与周边等地的煤炭资源,按照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条件,加快发展煤化工产业,积极发展下游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推进与锦江集团延伸合作,发展煤化工和生物化工相关配套产业,建成兵团重要的煤化工生产基地和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煤化工、合成氨及衍生产品的生产基地。实现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四是做强做大纺织服装产业。发挥兵团和七师棉花资源优势,主动承接东部纺织产业转移,推进棉纺织生产能力向天北新区集中,重点发展棉纺织、针织用品,鼓励开发多种纤
维混纺高织产品,积极发展中高档服装业,延伸产业链。努力建成兵团重要的优质棉纱、棉布、棉纺织品、服装加工出口基地。“十二五”末,棉纺锭规模达到100万锭,年生产棉纱15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五是做精食品加工业。立足大宗农产品转化增值,扩大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工深度及市场占有率,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实施果蔬、酿酒、粮油及饲料、乳肉制品、制糖、番茄酱、生物制品等7个特色农牧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把七师建成兵团重要的绿色、优质、特色食品加工和出口基地。到2015年食品业销售收入超过26亿元。六是培育壮大石油化工产业。七师辖区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逐步培育天山北坡经济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基地,引进1-2家石油化工企业落户七师。七是做大建材和新型材料业。以工业硅项目建设为重点,带动发展硅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逐步培育形成以硅材料生产加工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在“十二五”期间,建成硅产能10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以上。利用七师丰富的热电和粉煤灰资源,打造七师重要的铝镁合金和水泥生产基地。
2.大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以资产为纽带,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大企业大集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团场上市融资或发行债券。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用好国家兵团支持七师加快发展的各项政策,引进师外大企业大集团。落实企业援疆政策,通过项目援建、相互参股等方式与淮安市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吸引淮安市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七师。发展工业企业一定要牢固把效益放在突出位置,关心效益比关心GDP更重要。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发展的需要。在七师办的企业必须
家家讲效益,户户出效益。通过不懈努力,到2015年,力争上市公司达到2家以上;打造和培育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6家。
3.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认真落实国家关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以“一市四镇三区”为平台,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中小企业改制和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树立不怕干不好,招商引资就行;不怕不会干,不控股就行;不怕股份少,能分红就行;不怕规模小,多办几家就行的“四不怕、四就行”理念,做大支柱产业和团场工业。力争引进一批大项目,跟进一批配套中小企业。到2015年,非公有制经济占七师经济比重超过60%以上。
4.做大做强建筑业。抓住西部大开发及新疆和兵团跨越式发展机遇,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形成工程总承包、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比例合理的企业结构体系和总包强、专业精、主业突出的行业发展格局。努力开拓疆内、疆外两个建筑市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我师建筑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做大做强北方集团,提高资质等级。做强房屋建筑、水利、水电、道路工程等专业板块,保障建筑产品安全。加快改制步伐,转变经营方式,加强资本运作,实现多元化经营。到2015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7亿元,年均增长28%。
5.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推行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逐步实现节能减排由末端治理向全程控制转变。
(三)加快“三大”基地建设,夯实七师经济发展基础
团场是兵团的基础和载体。七师团场的发展是七师发展的重
中之重。团场强,七师强,团场兴,七师兴。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以内涵扩大生产为主导,狠抓结构优化,狠抓常规技术的到位率和新技术的推广,狠抓高产稳产和基础条件的改善,努力构建以棉花为重点,以番茄、甜菜、畜牧为支撑,以园艺为亮点的“五位一体”农业发展体系。
1.加快农业“三大基地”建设。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为主要特征的棉花、番茄、甜菜、园艺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每年建设1个现代农业示范团场。建设节水灌溉示范推广基地。以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和减少农业用水为目标,以信息化技术为手段,加快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运行模式,健全节水灌溉服务体系,扩大节水灌溉服务区域,力争90%以上耕地和果园实现田间高新节水灌溉,农业用水量占全师总水量由2010年的95%下降至90%,禁止开荒,基本建成节水灌溉示范推广基地。建设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狠抓农业装备水平的提升,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具推广和应用力度,实施棉花、番茄、甜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设施农业、果蔬园艺业、畜牧养殖业的机械化水平。棉花、番茄80%实现机械采收;甜菜100%实现机械采收,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以上。
2.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培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建设棉花、粮油、番茄、甜菜、畜产品、特色园艺六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大力建设优质肉牛、肉羊、牛奶、生猪、禽蛋五大产业体系,推进沼气、生物有机肥等生态无害化处理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坚定10万亩葡萄、5万亩枸杞、10万亩生态林、2万亩温室大棚、5万头奶牛的发展目标不动摇,实现畜牧业、园艺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产品,提高农产品亩均效益和附加值,
打造万元田和五千元田,特别是实现全师籽棉平均单产突破400公斤以上。鼓励在自愿基础上将同类产品或相关企业联合起来,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商标,实施农产品品牌创建工程。重点发展优质专用粮棉品种、市场潜力大的高端农产品和名特优新农产品。力争棉花、食品、果蔬等主导产业均有1个在兵团和西部有竞争力、叫得响的品牌。
3.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围绕“五位一体”农业发展体系,创新团场、龙头企业和职工的利益联接机制,做大做强现有的棉纺、乳制品、制糖和番茄加工,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鼓励农超、农企对接,引导鲜活农产品产地与大型农产品连锁超市、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合作关系,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流转和加工升值效率,让农产品插上二、三产业的翅膀腾飞。到2015年,新增l家以上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l.2:1。
4.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增加团场的活力。团场经济不是农业经济,团场经济是多元经济。七师绝大部分团场只是依靠单一的农业收入,利润空间狭小,经济十分脆弱,经不住任何风险,还缺乏活力和内生动力。所以团场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在农业稳固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开辟增收的新渠道,拓展团场生存的空间,提高团场自我发展能力。在团场的经济构成中,二、三产业第一步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第二步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二。这样,团场才能永立不败之地。
坚持师里办大工业,团场大办工业的原则,师里的工业顶天立地,团场的工业铺天盖地。顶天立地的项目引进师工业园区,
铺天盖地的项目引进团场工业园区。要树立“四不怕,四就行”理念,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放开手脚,大胆实践,突出重围。坚持投资主体科学化,投资方式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散化,投资受益市场化的原则。做到不控股,不独资,不当老大。同时,要建立项目小组,责任落到人,任务分到岗,目标定到位,时间卡到天。狠抓项目落地,狠抓项目开工,狠抓项目达产,狠抓分红受益。使团场的二三产业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万箭齐飞的态势,不断拓宽收入来源,增强团场经济发展活力,为大幅度减债压贷奠定基础。
(四)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七师经济发展质量
围绕推进“三化”建设,发展现代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房地产等产业,鼓励服务业走集聚发展、专业化发展道路,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整体效益。
1.加快现代服务业和物流业发展。依托金三角独特的区位和交通比较优势,加快推进天北新区和五五工业园区服务业、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实现服务业、农产品生产和冷链、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利用奎屯市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和海关监管库,构建农资供应及农产品购销、工业原料供应及产品销售等物流体系,初步形成以奎屯为节点,依托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口岸,西接中亚和俄罗斯,东联内地、贯通东西的物流通道和北疆物流通道。到2015年,形成3家在新疆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加快日用消费品网络建设,完善“双百市场”和“万村千乡”工程建设,加快城市社区标准化菜市场、团场农贸市场建设,培育各类专业综合市场和商贸龙头企业。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亿元,年均增长18%以上。
2.加快金融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积极稳妥地推进设立
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信用社三类机构。设立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设立财经管理领导小组,设立金融管理服务中心。积极发展小额信贷和典当业务,构建七师融资平台,发行短融和企业债券,完善企业信用结构。促进银企合作,提升七师在金融领域的协调力和企业融资能力。
3.加快旅游业发展。立足七师的旅游资源,挖掘七师特色旅游内涵,重点加快发展胡杨河生态景区、圆梦湖生态景区和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打造七师军垦文化、农业观光、边境旅游、绿洲生态四大旅游基地。开拓旅游商品生产和销售渠道,形成食、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5%以上。
4.加快房地产业发展。在一市四镇、天北新区及其它团部所在地积极发展房地产业,推进76平方公里连队居民区的整合复垦,转换10个团场小城镇的建设资源,加快团场小城镇建设,推进天北新区18平方公里的地产开发,构建以商品房、保障性住房为重点的房产体系、住房体系和房产开发体系。加强土地储备与交易的组织领导,加大天北城投公司投融资能力。实施物业管理社会化经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城镇管理水平。
5.加快上市公司培育辅导。继续推进锦农种业、澳利亚牧业上市步伐。积极培育北方集团、电力公司上市条件,借助锦疆煤化工、昊汉集团等大企业上市资源,增强投融资能力。
6.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尽快启动石油化工项目,加快中拓公司与127团、137团合作投资16亿元的150万吨聚异丁烯项目的立项工作,以此获取胜利和河南两家油田的原油配额计划。对已有的煤矿加快技改步伐,确保“十二五”末全师煤
年产量达到500万吨以上。加快已有探矿权矿区的勘探开发,再筹建4—5个年产60—120万吨的矿井。积极寻找新矿源,加大储备。争取兵团和自治区的支持,积极参与自治区“358”煤炭勘探区开发,获得勘探利用权,力争使矿产资源达到10亿吨。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经济发展强大支撑
重点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为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提高基础设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1.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尽快编制完成奎屯河、古尔图河流域规划和各灌区规划。实施山区控制性枢纽水利工程,推进奎屯河、古尔图河引水上山综合治理工程,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和防洪能力,加强七师供水水源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水利设施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调整和改造平原水库,提高水的利用率。继续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实施高效节水灌溉、灌排渠系改造、盐碱地治理等。
2.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依托217、312国道干线,加快垦区之间以及垦区内部公路建设,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重点实施126团至阿拉山口公路、129团至135团垦区干道和红山工业园区重车道项目。新建或改建公路总规模1948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300公里。通团公路、垦区经济主干道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加快通营连公路的建设。积极争取五五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和锦疆铁路专用线项目,提高运输能力。
3.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和整合内部网络基础设施,提升七师综合信息平台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应急通
信保障机制,建成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及信息安全综合管控预警平台,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实现连队和交通沿线信号全覆盖。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及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普及应用,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带动“三化”建设。
(六)深化区域融合,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发展需要合作,合作促进发展;区域需要融合,融合造福人民。我们要加快由“兵地争利”向“兵地双盈”转变的步伐,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携起手来,科学构建“金三角”区域发展的新格局。一是充分发挥七师地缘优势。利用天北新区共建、共赢体制,积极融入奎—独经济技术开发区,做大做强天北新区;依托克拉玛依市、奎屯市和乌苏市发展城郊经济和园区配套产业;整合垦区间农产品资源,做大做强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为市场提供充足的品种齐全、丰富多样的农副产品,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积极推进乌苏红山工业园区建设。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打造煤-电一体化、煤-电-化一体化、煤-电-冶一体化和煤-电-硅-太阳能一体化产业链。三是加快与多个石油企业合作。实现石油化工衍生物与煤化工有效结合,并力争在石油天然气化工和油田配套产业上有所突破。
(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始终坚持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重要位置去考虑。
1.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按照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安全实用原则,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建设美好家园为重点,建立多层次、多形式住房供应体系,使职工群众迈向现代文明新生活。完成保障性住房
建设45512户,实现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8平方米,团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创造拴心留人的良好生活生产环境,吸引各类人才向七师流动。
2.努力提高职工收入水平。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制度,实现职工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报酬与生产率提高同步增长。拓宽职工增收渠道,加快发展二三产业,使职工收入更多来源于非农产业。健全职工收入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鼓励职工以劳动、资金、技术等要素参资入股企业,参与项目建设,获取相应收益,增加财产性收入。
3.全力推动创业扩大就业。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行政促进就业,推动劳动力市场建设,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鼓励企业和项目就近就地吸纳七师富余劳动力就业。建立符合七师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对困难群众就业服务和援助力度,积极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切实维护企业与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大劳动力资源培养力度,新增就业1.8万人,转移团场富余劳动力就业5800人。
4.切实加强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健全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事业。将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基本养老覆盖范围,完善七师养老保险统筹。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支付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适度提高失业保险标准。完善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体系,将机关工作人员纳入工伤保险参保范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实施养老保
险个人账户基金和企业年金的市场化运营。力争到2015年实现城镇参加养老保险应保尽保。
5.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教育投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加快发展高中和职业教育。五年内,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初中校舍改造等各项工程建设。在新建市和垦区建设一批示范性幼儿园,确保全师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1%。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扩大科技合作与交流,着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强民生科技工作,促进科技惠民。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改扩建师医院,推进中医事业发展,加强团连医疗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全面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高度重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统筹推进人口工作,不断提升人口和计生服务管理水平。坚持把最好的资源留给职工群众,加快建设各类公共设施,大力发展各项公益事业。
6.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加大各类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力度,促进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充分彰显七师的文化魅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精心组织创作一批体现军垦特色、思想深刻、艺术精湛、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提升七师文化影响力。推进师团基层综合活动室、农家书屋工程建设,提高文化服务能力。增强广播、电视、报纸传播能力,加强师团有线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数字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天北新区职工文化活动中心。加强全师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职工群众健康素质。力争到2015年,文化设施普及率达到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
7.深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宣传思想教育,
引导各族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加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教育,构建屯垦戍边核心价值观,不断巩固全师各族职工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的思想基础,以爱兵团、讲勤劳、懂感恩、比奉献、能进取为主要内容,营造七师核心价值取向。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把我们的职工培养成感恩职工和诚信职工。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社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六五”普法宣传教育,建设法治经济,增强职工群众法制观念和诚实守信理念,保障职工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履行应尽义务,平等参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八)突出重点领域,进一步深化改革
坚持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有效结合的改革方向,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
1.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行政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对微观经济的行政干预。加强行政绩效考核,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严格预算管理,积极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步伐。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强化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性投资行为,健全以规划为依据,以土地、环保、能耗为约束的投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融资方式多样的投资体制。
2.进一步深化团场改革。不断巩固改革成果,继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积极探索经营模式,规范土地流转,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科学划分团场行政管理职能与企业生产经营职能,积极探索政企分工、团企分
开的运行体制。强化团场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团场投资和担保行为。
3.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结构,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国有资产整合,优化股权结构,打破行政区域对生产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壁垒。国有独资企业除特殊情况,原则上一个不办,对现有已办的国有独资企业,也一律要实行股份制改造,促进多元经济的形成。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完善师团国有资产考核和监督管理体系,形成出资人有效监督与企业自主经营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九)抢抓跨越发展历史机遇,扎实推进对口援疆工作
对口援疆为我们迎来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我们要以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姿态抢抓对口援疆机遇,认真研究相关政策,创造性开展工作。要抓住淮安市全方位对口支援的有利契机,以团场为基础,以民生工程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加快改善当地各族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把基层职工住房条件的改善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全力实施安居工程建设;以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为重点,支持发展社会公共事业。以培养干部人才为重点,加大干部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在援疆模式上积极推进县区与团场对口合作,推进产业援疆和企业援疆,努力放大“水井效应”。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确保对口援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
(十)提高维稳处突能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加快维稳戍边基础设施和武装力量建设,进一步提升七师整体动员、维稳处突以及战备能力。
1.加强民兵应急能力建设。大力推进民兵训练基地建设进程,着力改善民兵训练基础设施条件,实现训练有场地、生活有保障、备战有依托、物资能入库。调整民兵构成,积极推进在城镇社区和有条件的大企业大集团组建民兵应急队伍,使七师民兵队伍主体由传统农业工人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农业工人、二三产业工人和其他应急分队兼备常年驻训备勤,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突能力。
2.提高政法机关综合素质。健全政法综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工作高效运转。整合项目、资金和技术力量,抓好社会治安信息化建设,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筑牢维护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强化政法队伍作用和执法能力建设,通过教育培训和考核监督,提高干警整体素质,提升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3.强化维稳戍边工作措施。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控敌对分子的动态,做到耳聪目明。严防敌对势力利用人民内部矛盾、宗教、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系统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坚持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先发制敌,坚决把各类渗透破坏活动消灭在预谋阶段和行动之前,处理在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要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大积案化解工作力度。要注重做好基层基础工作,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要积极配合当地公安武警和边防部队加强边境管理,继续坚持赴边合训,努力在军警兵民四位一体的维稳戍边体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切实维护辖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和谐稳定。
四、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目标要达到、蓝图要实现,关键在党。全师各级党组织是加
快七师发展的中流砥柱,越是在困难的时期,越要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要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为抓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打造一支政治特别过硬、能力特别过硬、作风特别过硬的屯垦戍边干部职工队伍,夯实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基础。
(一)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解放思想引领发展。广大党员干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深入学习党在思想领域的先进理念、主导产业相关常识及市场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等基本知识,学习职工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提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要不断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深化师情和形势认识,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前瞻性和系统性,与时俱进地推进各项工作,把全师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思想、精力、工作及各方面的力量凝聚到跨越发展上来,汇集到团结稳定上来。
(二)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推动发展。通过党校培训、聘请专家授课、外出考察、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大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整体素质。坚持凭实绩选用干部,优化考核评价体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注重在基层锻炼发现干部,在一线培养使用干部,在经济建设主战场选拔任用干部。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加大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力度。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力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引进、发掘和培养,尤其是工业、金融、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青年人
才,为七师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不竭动力和智力支持。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凝聚和发挥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作用。
(三)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促进发展。继续完善团场、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履行基层党建的责任制度,增强各级领导班子执行力,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立竿见影、雷厉风行。按照“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目标要求,在基层党组织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两级党建联创”、“住连入户”、“写民情日记”、“双带三培养”等活动,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强连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管理和使用,做到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阵地活动。创新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工作方式、活动载体和活动内容,坚持在生产一线发展党员,通过努力,使生产一线党员占党员总数不低于50%。推动党建工作协调发展,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力。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
(四)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廉洁从政保障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廉政准则》,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并重的惩防体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抓住难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加大对关键部门、重要岗位的监管力度,促进机关治庸提效。认真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加大对重大基础设施投资、政府性投资、支农惠农投资、对口支援投资等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加大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有案必查、有贪必反、有腐必惩、有乱必治,
进一步营造清正廉明的政治环境。
(五)强化干部作风建设,践行宗旨服务发展。全师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多做打基础、谋长远的工作,多做让职工群众受益的实事、好事。要视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群众的困苦急于一切、群众的呼声先于一切,在基层“最盼”上赢民心,在基层“最急”上见真情,在基层“最怨”上改作风,力戒心浮气躁,克服形式主义,严禁表面文章。对上级党组织决定的事,要不讲条件、不找借口,不折不扣保证落实;对事关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好事,要不讲客观、不找理由,全心全意办成办好。要鼓励我们的干部乐于办实事,勇于办难事,善于办成事。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鼓励创业者,教育失误者,惩治腐败者,在全师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同志们:宏伟的目标召唤我们团结拼搏,美好的蓝图有待我们同心绘就,七师广大职工群众的福祉激励我们不懈追求。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兵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同心同德、锐意进取,科学跨越、后发赶超,在不争论中干事,在不动摇中发展,在不折腾中前进,在不甘落后中崛起,不断开创我师各项事业的新局面,为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