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走进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郭敏

内容摘要: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该建立在对大量阅读材料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感性认识中理解和把握阅读规律,从“举一反三”到“举三反一”。同时,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文字作品阅读的壁垒,建立新型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

深圳市南山区语文教研员唐建新老师曾发表过一篇《阅读课上教什么》的文章,引起人们的思考。是啊,当前的阅读课上,老师在教什么呢?最典型的教法大约是这样,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内容到中心思想,从修辞手法到语句赏析无不讲到,真是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然后配之以大量的课后练习,日日练、月月练,练到滚瓜烂熟。以为以这种“举一反三”式的教学便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逐年下降,所谓优秀学生不过是记忆力强的学生。实际上,对于一篇现代文,中心思想也好,修辞方法也好,即使老师不讲,学生也能大体能说出个七七八八。否则,一个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怎能读懂大量报刊,看懂时下流行的大量肥皂剧?一位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讲过,学生拿到一篇现代文,读过一遍以后已能看懂十分之六七,老师要解决的其实只是引导学生理解剩余的十分之三四。可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学生已然理解的内容上,如此教学,学生岂能不厌?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部门曾做过一个实验,初三的学生和高三的学生一起做一份高考语文试卷,结果高三学生平均只比初三学生高出9分,也就是说,高中三年,他们每年在语文学科上仅提高了3分。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是老师们在高中的三年里没有认真教吗?不是。是学生没有认真学吗?也不是。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呢?

2005年中考,笔者有一名学生语文考了A+,令人大吃一惊。为何如此?该生是班级里一个著名的调皮学生,虽然记忆力很好,但学习上很马虎,时常写错别字而且很难改正,而且基本不听语文课。然而该生是班级里阅读面最广的学生,最喜爱的是《三国演义》,对里面的人物了如指掌,写起文章来也有自己独到之处。另一个事例是某学校有一个班级语文老师生病,而学校此时由于没有更多的老师,于是学生们只好自己学习。结果考完以后发现该班的语文成绩竟然比有老师教的班级还略高一些。这一现象引起了教师间的热烈讨论。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究竟带给了学生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学生不是不喜欢语文而是不喜欢语文课,这是许多中学生的共识。无可否认,对课文精讲细讲确实能够引领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但是语文不需要公式,并非学习了一两篇好文章就能够写出好的文章来,就能理解下一篇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技巧。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读一本语文书,把教材上的内容搞得滚瓜烂熟,这样就能学好语文?这是天方夜谭!而且,许多文章也不是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理解透彻的。例如鲁迅作品《雪》。这篇散文其内涵相当深广,短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理解其方方面面的。即使是老师们也是

每教一遍也每有新的理解的。因此,片面要求学生在45分钟或90分钟内学好学深学透一篇名家作品是不可能的,更不要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了。

事实上,语文教学不应该也不可能局限在教材的范围内。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讲的就是大量阅读对于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历数古今中外每一位语言文字大家,哪一位不是阅读过大量语言作品的呢?若将语文进行科学化的教育,把若干语文技巧进行公式化的操作,在根本上违反了语文教育的规律。《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将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对大量的语言材料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韩军老师大胆提出“每节课学习一篇千字文”的观点,笔者认为很有道理。既然我们不可能对一篇文章做到面面俱到,学生也不可能全部理解,那为什么我们不大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呢?所谓“耳濡目染”,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语文哪有学不好的道理?作文哪有写不好的道理?

实际上《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育已经开始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了。语文课上,老师常常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多一点语言材料,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些拓展内容往往变成了一个附属物,常常是在一堂课大部分时间过去以后,在余下的十分钟的时间内进行。其实这种做法形式大于内容,外表虽然吸引人,但实

际上十分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课外拓展不应该成为教材阅读教学的附属品,它应该与教材内容一样具有独立的意义。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往常我们用两节甚至三节课的时间讲一篇现代文,现在我们只用一节课教授,剩余的一节课或两节课完全可以成为拓展内容的天堂。于是一个单元下来,学生学到的课文将不只是五篇,而可能是原来的两倍甚至三倍。如此大量的阅读积累之后,学生对于这个主题(人教版实验教材每单元一个主题)的文章焉能没有更深的理解?

当然,拓展内容的选择是很花时间的。为了选择一篇好文章,老师们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大量的作品。但这不是“教学相长”吗?语文老师正应该大量阅读,与时俱进。满以为读过大学四年本科不必再读天下书籍的“天之骄子”实际上正被现代社会所淘汰。当然, 随着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兴旺发达,书店里已有许多配合现行教材的阅读资料可供选择,例如深圳市育才中学的严凌君老师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阅读体验出版过一本具有相当价值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作品《青春读书课--系列人文读本》,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的。但笔者认为老师们还是应该自己选择拓展作品。毕竟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用同一个内容是不可能框范所有的学生的,如果这样,学生不过是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又多学了一本教材而已。

在大量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内容。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先生就提出英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口部肌肉锻炼。大声的朗读、大量的背诵是解决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办法。其实语文学习也是一样。虽然作为中国人,我们每天都在用母语交流,但是每

天的这2700个至3000个句子大部分是浅层次的,重复式的,并不具有提高意义。语文学习的意义不正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吗?如果对于每一篇经典文章能够背诵其中的两三百字的精彩内容,那么学生的语感提高了多少?长此以往,这些或许过了几天就忘记了的内容便成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素养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不正是将具体内容遗忘后剩下的深入灵魂和骨髓里的东西吗?

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于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文学名著。但是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往往一个学期过去了,课本上或老师要求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连一本都还没有看。问题在哪里?笔者采访过很多学生后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没有阅读主要是因为“没有兴趣”或“不好看,没意思”。的确,文学名著都是历经时间考验剩下来的精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但是老师们或教材的编者们是否考虑过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所在呢?在网络、电视横行的今天如何把学生拉回到灯前安静地阅读呢?是不是时下的作品中学生就没有阅读的必要呢?笔者曾教过一个班级,该班语文成绩一般,大多数学生基本没有阅读体验,更没有阅读兴趣。为了改变现状,我提出要求每一位同学购买一本《三重门》,要求一个月时间内读完,并且不断跟踪阅读进度。一个月后,每个学生都惊呼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作品,许多学生开始崇拜韩寒,课外阅读兴趣陡增。从这一事例看来,学生不是不爱阅读,而是没有找到他们想读的作品。因此,老师们就有必要指

导学生阅读一些学生们感兴趣又具有一定价值的作品,把他们从网络中拉回来,从电视前拉回来。不要担心不读《呐喊》就等于没有好好学习,读金庸小说就是不务正业。课外阅读同样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没有必要一刀切。

另一方面,有些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因此与课内无关,没有必要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中提及课外阅读作品。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割裂了课内外的联系,限制了语文学习的范围,这是不足取的。课内文章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天地实际上在课外阅读。课堂教学不正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其他作品的能力的吗?如果将课外阅读边缘化,那岂不是将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的大门关上了吗?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尝试,在引领学生阅读《水浒传》时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请同学轮流讲一个英雄的故事,结果学生们对原来感到有些阅读困难的这部伟大著作感兴趣起来,为了讲故事,他们不仅认真地阅读文本,而且为了把故事讲好而仔细揣摩这些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一段时间以后,全班组织了大型的读书讨论活动,大家对于《水浒传》众多人物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而这些理解不就是在学习其他作品中得来的技巧吗?

然而,在目前全社会对于功利主义的热切崇拜之下,语文教学仍然任重而道远。武汉市就有一位老师因在课堂上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而遭到学生的集体排斥,他们认为老师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在他们看来,只要把课本上内容讲好了语文老师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不能过多地埋怨学生的功利主义思想,因为

毕竟他们的前方有一座独木桥叫做高考。但语文阅读教学的前进是无法阻挡的,我辈同仁必尽力而为之。

作者:郭敏

邮编:518052

工作单位: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联系电话:[1**********]

走进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郭敏

内容摘要:

现代文阅读教学应该建立在对大量阅读材料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感性认识中理解和把握阅读规律,从“举一反三”到“举三反一”。同时,打通课内阅读与课外文字作品阅读的壁垒,建立新型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

深圳市南山区语文教研员唐建新老师曾发表过一篇《阅读课上教什么》的文章,引起人们的思考。是啊,当前的阅读课上,老师在教什么呢?最典型的教法大约是这样,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内容到中心思想,从修辞手法到语句赏析无不讲到,真是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然后配之以大量的课后练习,日日练、月月练,练到滚瓜烂熟。以为以这种“举一反三”式的教学便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实际情况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逐年下降,所谓优秀学生不过是记忆力强的学生。实际上,对于一篇现代文,中心思想也好,修辞方法也好,即使老师不讲,学生也能大体能说出个七七八八。否则,一个十四五岁的中学生怎能读懂大量报刊,看懂时下流行的大量肥皂剧?一位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讲过,学生拿到一篇现代文,读过一遍以后已能看懂十分之六七,老师要解决的其实只是引导学生理解剩余的十分之三四。可我们的语文课堂却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学生已然理解的内容上,如此教学,学生岂能不厌?

山东省青岛市教育部门曾做过一个实验,初三的学生和高三的学生一起做一份高考语文试卷,结果高三学生平均只比初三学生高出9分,也就是说,高中三年,他们每年在语文学科上仅提高了3分。这是一个可怕的结果,是老师们在高中的三年里没有认真教吗?不是。是学生没有认真学吗?也不是。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呢?

2005年中考,笔者有一名学生语文考了A+,令人大吃一惊。为何如此?该生是班级里一个著名的调皮学生,虽然记忆力很好,但学习上很马虎,时常写错别字而且很难改正,而且基本不听语文课。然而该生是班级里阅读面最广的学生,最喜爱的是《三国演义》,对里面的人物了如指掌,写起文章来也有自己独到之处。另一个事例是某学校有一个班级语文老师生病,而学校此时由于没有更多的老师,于是学生们只好自己学习。结果考完以后发现该班的语文成绩竟然比有老师教的班级还略高一些。这一现象引起了教师间的热烈讨论。我们这些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究竟带给了学生多少有价值的东西?

学生不是不喜欢语文而是不喜欢语文课,这是许多中学生的共识。无可否认,对课文精讲细讲确实能够引领学生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学习一些写作方法。但是语文不需要公式,并非学习了一两篇好文章就能够写出好的文章来,就能理解下一篇文章的思想情感、表达技巧。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仅读一本语文书,把教材上的内容搞得滚瓜烂熟,这样就能学好语文?这是天方夜谭!而且,许多文章也不是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理解透彻的。例如鲁迅作品《雪》。这篇散文其内涵相当深广,短时间内学生是不可能理解其方方面面的。即使是老师们也是

每教一遍也每有新的理解的。因此,片面要求学生在45分钟或90分钟内学好学深学透一篇名家作品是不可能的,更不要提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了。

事实上,语文教学不应该也不可能局限在教材的范围内。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讲的就是大量阅读对于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历数古今中外每一位语言文字大家,哪一位不是阅读过大量语言作品的呢?若将语文进行科学化的教育,把若干语文技巧进行公式化的操作,在根本上违反了语文教育的规律。《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将课内外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对大量的语言材料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语文学习的实效。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韩军老师大胆提出“每节课学习一篇千字文”的观点,笔者认为很有道理。既然我们不可能对一篇文章做到面面俱到,学生也不可能全部理解,那为什么我们不大量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呢?所谓“耳濡目染”,读得多了,背得多了,语文哪有学不好的道理?作文哪有写不好的道理?

实际上《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育已经开始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了。语文课上,老师常常会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多一点语言材料,建立更多的感性认识。但是这些拓展内容往往变成了一个附属物,常常是在一堂课大部分时间过去以后,在余下的十分钟的时间内进行。其实这种做法形式大于内容,外表虽然吸引人,但实

际上十分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课外拓展不应该成为教材阅读教学的附属品,它应该与教材内容一样具有独立的意义。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往常我们用两节甚至三节课的时间讲一篇现代文,现在我们只用一节课教授,剩余的一节课或两节课完全可以成为拓展内容的天堂。于是一个单元下来,学生学到的课文将不只是五篇,而可能是原来的两倍甚至三倍。如此大量的阅读积累之后,学生对于这个主题(人教版实验教材每单元一个主题)的文章焉能没有更深的理解?

当然,拓展内容的选择是很花时间的。为了选择一篇好文章,老师们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查阅大量的作品。但这不是“教学相长”吗?语文老师正应该大量阅读,与时俱进。满以为读过大学四年本科不必再读天下书籍的“天之骄子”实际上正被现代社会所淘汰。当然, 随着我国图书出版业的兴旺发达,书店里已有许多配合现行教材的阅读资料可供选择,例如深圳市育才中学的严凌君老师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阅读体验出版过一本具有相当价值的中学生课外阅读作品《青春读书课--系列人文读本》,这是值得每一位教师学习的。但笔者认为老师们还是应该自己选择拓展作品。毕竟学生的情况是不同的,用同一个内容是不可能框范所有的学生的,如果这样,学生不过是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又多学了一本教材而已。

在大量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应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内容。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先生就提出英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口部肌肉锻炼。大声的朗读、大量的背诵是解决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办法。其实语文学习也是一样。虽然作为中国人,我们每天都在用母语交流,但是每

天的这2700个至3000个句子大部分是浅层次的,重复式的,并不具有提高意义。语文学习的意义不正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吗?如果对于每一篇经典文章能够背诵其中的两三百字的精彩内容,那么学生的语感提高了多少?长此以往,这些或许过了几天就忘记了的内容便成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素养从最根本的意义上说不正是将具体内容遗忘后剩下的深入灵魂和骨髓里的东西吗?

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课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于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会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文学名著。但是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往往一个学期过去了,课本上或老师要求阅读的课外文学名著连一本都还没有看。问题在哪里?笔者采访过很多学生后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没有阅读主要是因为“没有兴趣”或“不好看,没意思”。的确,文学名著都是历经时间考验剩下来的精品,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但是老师们或教材的编者们是否考虑过当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所在呢?在网络、电视横行的今天如何把学生拉回到灯前安静地阅读呢?是不是时下的作品中学生就没有阅读的必要呢?笔者曾教过一个班级,该班语文成绩一般,大多数学生基本没有阅读体验,更没有阅读兴趣。为了改变现状,我提出要求每一位同学购买一本《三重门》,要求一个月时间内读完,并且不断跟踪阅读进度。一个月后,每个学生都惊呼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的作品,许多学生开始崇拜韩寒,课外阅读兴趣陡增。从这一事例看来,学生不是不爱阅读,而是没有找到他们想读的作品。因此,老师们就有必要指

导学生阅读一些学生们感兴趣又具有一定价值的作品,把他们从网络中拉回来,从电视前拉回来。不要担心不读《呐喊》就等于没有好好学习,读金庸小说就是不务正业。课外阅读同样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处理,没有必要一刀切。

另一方面,有些老师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在课外完成的,因此与课内无关,没有必要在紧张的课堂学习中提及课外阅读作品。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割裂了课内外的联系,限制了语文学习的范围,这是不足取的。课内文章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语文学习更广阔的天地实际上在课外阅读。课堂教学不正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其他作品的能力的吗?如果将课外阅读边缘化,那岂不是将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的大门关上了吗?笔者曾经做过一个尝试,在引领学生阅读《水浒传》时每天语文课前五分钟请同学轮流讲一个英雄的故事,结果学生们对原来感到有些阅读困难的这部伟大著作感兴趣起来,为了讲故事,他们不仅认真地阅读文本,而且为了把故事讲好而仔细揣摩这些英雄人物的性格特点。一段时间以后,全班组织了大型的读书讨论活动,大家对于《水浒传》众多人物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而这些理解不就是在学习其他作品中得来的技巧吗?

然而,在目前全社会对于功利主义的热切崇拜之下,语文教学仍然任重而道远。武汉市就有一位老师因在课堂上讲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而遭到学生的集体排斥,他们认为老师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在他们看来,只要把课本上内容讲好了语文老师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不能过多地埋怨学生的功利主义思想,因为

毕竟他们的前方有一座独木桥叫做高考。但语文阅读教学的前进是无法阻挡的,我辈同仁必尽力而为之。

作者:郭敏

邮编:518052

工作单位:北大附中深圳南山分校

联系电话:[1**********]


相关文章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语文教学与研究 刊名: 语文教学与研究 Chinese Teaching & Studies 主办: 华中师范大学 周期: 旬刊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4-0498 CN: 42-1 ...查看


  • 杭州市第19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结果
  •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 杭州市第 19 届中小学.幼儿园教学专题研究论文(普教)评选结果 中学政治 一等奖( 一等奖(3 篇) 萧山二中 萧山八中 富阳洞桥镇中学 徐仲桥 李亮亮 周水华 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处理的实践与研 ...查看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论语文教学中的独立人格建构 语文教育中德育问题再思考 阅读障碍学生的创造力.学习适应性特征研究 基于问题学习理论及其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学古 ...查看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题目 个性化作文初探 试论高中语文诗歌语言教学的美育策略 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 先秦诸子散文的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儒家人格思想与中学语文教学 试论个性化作文教学 文体学理论在提高高中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 还中学 ...查看


  • 小学语文自主合作探究
  • 小学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全面培养小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生存.生活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与方法, ...查看


  • 让课外阅读走进学生的生活
  • 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日趋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此产生了依赖心理.学生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就是"百度":字不会写了,字不认识了,词语的意思不明白了,一句名言或诗句想不起来了,知识点记不清等等情况,最后往 ...查看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使用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的使用 花园小学 屈钰燕 [关键词] 叶圣陶:新课程:创造性:使用教材 [摘 要]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大胆探索,理解创 造性使用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实际,更有效地挖掘教材 ...查看


  • 网络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浅谈网络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网络教学的合理运用能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精彩.因为网络是语文学习的动态资源库:网络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亮点:网络是我们表情达意的重要渠道. [关键词]网络技术 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 ...查看


  • 九年级下语文教学总结
  •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滦平第六中学 闫海云 由于这一学期是学生初中阶段的最后冲刺阶段,是学生比较重大的第一次人生选择,教学的成败往往会改变学生的命运.介于此种原因,我作为九年八班的班主任,又作为科任教师,更引起了我足够的重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