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练太极拳的几点体会
学练太极拳,常听老师说手眼身法步要合乎要求。大多数人也能按要求去做,但常常还会出现一些问题,为练拳人所忽视,特提出来以供爱好太极拳的朋友参考。
一是打太极拳之前先要热身。热身运动是必要的,如少年儿童正处生长发育,肌肉骨骼没长好,很容易出现扭伤,崴伤关节,韧带拉伤现象;又如中老年人下肢力量减退,支撑力较差,血液循环不畅,就是年轻力壮的人,也容易受伤。都需要先进行热身运动,建议快走慢跑30分钟以上,然后柔和的做关节操。活动开关节,身体柔和,呼吸舒畅,全身暖融融的,此时才可以打太极拳,受伤的情况大大减少。
二是打太极拳时要自始至终意念集中想着虚灵顶劲。拳论称其为打太极拳第一原则,根据本人的习练和学习拳论感到好处有三:1、盘架子时身体轻灵便利,进退自如,开合转换皆能如意。2、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头若悬顶,似有绳系头顶,下身空悬,可预防纠正驼背,探头,缩头等不良现象;也有运动专家认为可使儿童增高,真是好处多多。3、可预防或改善中老年人椎间盘突出。头往上顶,胸含背拔,腰松胯落,形成上下对拉,腰椎得到放松,随着和缓的旋转运动而得到有效锻炼。
三是要力练太极。书上说“用意不用力”,我理解意是一种意念,
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假借。如理解棚捋挤按中的“按”的动作,就是假设你面前有一座山,你要用“按”的动作把它推开(飞),不用力你能推开吗?就是一块石头不用力能推开吗?应该用力,并且还要用神力,尽你最大的力去做这个动作,只是动作要慢,要体会劲力的节节贯穿,动作的似曲非直,别把它打成长拳了,经过长期的习练再体会由紧到松,由松到紧,紧紧松松则是太极功。
四是打太极拳要上松下紧,就是胯以上部位放松并且要充满棚劲。但下盘胯以下部位要紧、要实,要紧而不僵,实而不虚。尤其是踝、膝关节该紧起来的时候,绝不能放松,进退转换的时候,要注意灵活而不能僵硬。我想有些人打太极拳后膝关节疼痛与此有关。不妨按此法做做看效果如何。
五是打太极拳要练桩功,太极拳要求慢练,要有棚劲,抽丝劲,弹簧劲,讲究呼吸的慢、长、深、细、匀,讲究松活圆融,这些通过站桩,你会有更深的体会,站桩与盘架相辅相成,日久见功夫。
以上是我习练太极拳的几点体会,也只是个人的浅见,说出可斟酌为用,仅供参考,其中有悖拳论或大师言论的地方。还望批评指正。
初练太极拳的几点体会
学练太极拳,常听老师说手眼身法步要合乎要求。大多数人也能按要求去做,但常常还会出现一些问题,为练拳人所忽视,特提出来以供爱好太极拳的朋友参考。
一是打太极拳之前先要热身。热身运动是必要的,如少年儿童正处生长发育,肌肉骨骼没长好,很容易出现扭伤,崴伤关节,韧带拉伤现象;又如中老年人下肢力量减退,支撑力较差,血液循环不畅,就是年轻力壮的人,也容易受伤。都需要先进行热身运动,建议快走慢跑30分钟以上,然后柔和的做关节操。活动开关节,身体柔和,呼吸舒畅,全身暖融融的,此时才可以打太极拳,受伤的情况大大减少。
二是打太极拳时要自始至终意念集中想着虚灵顶劲。拳论称其为打太极拳第一原则,根据本人的习练和学习拳论感到好处有三:1、盘架子时身体轻灵便利,进退自如,开合转换皆能如意。2、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头若悬顶,似有绳系头顶,下身空悬,可预防纠正驼背,探头,缩头等不良现象;也有运动专家认为可使儿童增高,真是好处多多。3、可预防或改善中老年人椎间盘突出。头往上顶,胸含背拔,腰松胯落,形成上下对拉,腰椎得到放松,随着和缓的旋转运动而得到有效锻炼。
三是要力练太极。书上说“用意不用力”,我理解意是一种意念,
一种心理活动。是一种假借。如理解棚捋挤按中的“按”的动作,就是假设你面前有一座山,你要用“按”的动作把它推开(飞),不用力你能推开吗?就是一块石头不用力能推开吗?应该用力,并且还要用神力,尽你最大的力去做这个动作,只是动作要慢,要体会劲力的节节贯穿,动作的似曲非直,别把它打成长拳了,经过长期的习练再体会由紧到松,由松到紧,紧紧松松则是太极功。
四是打太极拳要上松下紧,就是胯以上部位放松并且要充满棚劲。但下盘胯以下部位要紧、要实,要紧而不僵,实而不虚。尤其是踝、膝关节该紧起来的时候,绝不能放松,进退转换的时候,要注意灵活而不能僵硬。我想有些人打太极拳后膝关节疼痛与此有关。不妨按此法做做看效果如何。
五是打太极拳要练桩功,太极拳要求慢练,要有棚劲,抽丝劲,弹簧劲,讲究呼吸的慢、长、深、细、匀,讲究松活圆融,这些通过站桩,你会有更深的体会,站桩与盘架相辅相成,日久见功夫。
以上是我习练太极拳的几点体会,也只是个人的浅见,说出可斟酌为用,仅供参考,其中有悖拳论或大师言论的地方。还望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