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施工方案(框架结构)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义乌金茂广场为22层框剪结构,建筑面积29500㎡,建筑物高度为68.9m,位于义乌市城北路与稠州北路交叉口。

2.模板设计依据

①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②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杨嗣信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支模材料的选择

本工程采用以下支模材料:

竹胶板(2440×1220×12):平板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或18厚九夹板。 九夹板(1830×915×18):梁模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

松木方料(6080):模板连接排挡(应按工地材料实际尺寸)。

钢管(483.5):围楞和搭支模架,扣件:用于支模钢管架体的连接与紧固。 Φ12对拉螺栓:用于拉结梁、柱两侧模板。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进度要求配备三套模板及支架。

4.模板的配制

4.1 现浇楼板支模

现浇楼板采用采用12厚竹胶板,支模排挡采用6080方木档,间距不得大于30cm;采用18厚胶合板支模时,支模排挡间距不得大于40cm。

4.2 梁模板

1)梁模板底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配制,四面刨光,厚度均匀,边侧必须于

平面成直角,使梁侧模板与梁底模板连接密封,确保梁底砼棱角完整;

2.梁侧板采用九夹板配制,配制方法同柱模;

3.梁模板排挡采用松木档,间距不得大于30cm,梁模板严格按梁断面尺寸进行配制;误差不得超过2mm;

4.侧模配制时,必须从梁的净跨之中计算,接点设置于梁跨中间,确保梁、柱细部尺寸完整,梁底板按规范要求大于4m跨度的应起拱,以1.5/1000为标准。

5.支模方法

5.1梁、现浇平板支模

1)在梁底部,现浇平板搭设钢管支撑承重架。搭设承重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钢管立杆下必须加木垫块,并支承于坚实的基面上;木垫板尺寸150×150×50mm;

②先搭设梁部立杆,后搭平板立杆;

③支模架高度小于5米时立杆设立纵向、横向间距均不得大于100厘米;支模架高度大于5米小于8m时,立杆设立纵向、横向间距均不得大于80厘米,扫地杆离地25厘米,水平横杆第一根离地2.0米,上部间距不得大于1.8米/道;

④承重支架下部须设扫地杆和剪刀撑,剪刀撑成45º-60º角设置,每轴设一道且间距不大于@6000×6000。

⑤紧固件均需备齐,所有紧固件必须扣紧,不得有松动,梁承重架横杆下须加双轧。

2)整个承重架完成后方可摆设梁搁栅和底模,复核轴线,标高尺寸无误后,先立一侧梁模,待梁钢筋绑完成校对无误后立另一侧模板校正尺寸(截面、轴线、标高及预埋件位置、尺寸等)无误后,再行固定,梁模固定后,方可铺设平板搁栅及底模板。

3)梁上口固定要牢固,梁底及上口要拉通长线。梁跨≥4米时,应按施工

规范要求进行起拱。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5/1000。

4)所有梁、平板模板在支模前必须及时进行清理,刷脱模剂。拼装时,接缝处缝隙用玻璃油灰填实及胶带纸贴合,避免漏浆。

5)梁模板支模完成后及时进行技术复核,误差控制在以下范围(单位mm)内:轴线位移2,标高+2,-3,截面尺寸+2,-3,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表面平整度2,预留洞中心线位移5,截面内部尺寸+10。

6)梁高超过800mm时,应设Φ12对拉螺栓,间距500mm,详见梁支模简图。

5.2柱支模

以放好的柱轴线、边线为依据,立好四周定型木模,外加60×80通长方木骨档。每侧不少于三根且骨档间距不大于300mm。柱箍采用短钢管加扣件固定间距不大于500mm。为确保不炸模,同时柱箍与支模架交接初可采用双扣件加固,对较大截面的柱,应采用Φ12对拉螺杆进行加固。较正垂直度时,应根据

1)首先根据楼梯层高放样,确定好休息平台和梯口平台的标高及楼梯段斜长,并弹好线,用钢管排架搭设休息平台的支撑,再搭设楼梯斜梁支撑系统。

2)立梯口梁、平台梁模板,标高和平面等尺寸无误后,再立余梁及板底模(含平台、楼梯段),整个模板体系校正无误后,进行支撑系统的完善性连接固定工作,待钢筋绑扎复核后,再进行挂模、封头及预埋件的埋设固定。

6.模板及支架设计的验算

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各项荷载: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

新浇砼自重;

钢筋自重;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新现浇砼对模板产生的荷载;

倾倒砼时产生的荷载。

6.1楼板模板的强度验算

本工程为现浇框架结构,标准楼层高为3.0m。底层支模架按7.5m计算。对楼板模板以160mm板厚,配18厚胶合板进行验算。

取永久荷载系数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1.4。

施工荷载按均布作用时,设6080的木楞间距为300mm,模板宽度取1000mm。按规范要求进行强度验算的设计荷载如下:

1)平板模板的标准荷载:(按板厚160mm计)

九合板自重(18mm厚)0.3kN/m2

楼板的混凝土及楼板钢筋自重25 0.16=4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2.5kN/m2或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2.5kN

2) 材料参数:

18mm厚胶合板(1000mm宽)有关计算参数如下:

E=1.0104MPa;W=54cm3;I=48.6cm4 ;f=13 Mpa。

3)验算公式:

强度验算时(按简支梁计算)近似取:M=0.125ql2或(按3跨连续梁计算)2

近似取:M=0.125ql2+0.20p l

ql4l 100EI250

4)模强度及刚度验算 考虑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时:

q=1.2(0.3+4.0)+1.42.5 = 8.66 kN/m

M=0.125ql2=0.125 8.660.52=0.27(kN·m)

考虑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时:

q=1.2(0.3+4.0)= 5.16 kN/m

p=1.42.5=3.5 kN

M=0.125ql2+0.20p l

=0.1255.160.52+0.203.5 0.5

=0.162+0.35

= 0.512(kN·m)

取M=0.512 (kN·m)计算模板强度:

Mf Wx0.512106

9.5f13(N/mm2) 35410

刚度验算:

q=1.0(0.3+4.0)=4.3kN/m

ql4l 100EI2504.30.541012

0.55mml/250500/2502mm 1001.010448.6104

经验算,底模强度与刚度均满足要求。

6.2小楞强度及刚度验算

小楞采用用方木60×80,间距为300mm,跨度为1000mm。

方木60×80的有关计算参数如下:

E=1.0104MPa;W=64cm3;I=256cm4;f=17 Mpa。

1) 小楞强度及刚度验算

竹胶板(12mm厚)及支架自重: a=0.3kN/m2

楼板的混凝土及钢筋自重:b+c=25.50.16=4.08kN/m2

均布活荷载:2.5 kN /㎡

设计荷载q=1.2(a+b)+1.4c=1.2(0.3 +4.08)+1.42.5=8.8 kN/㎡ 小楞线荷载为:0.3×q=0.3×8.8 =2.64kN/m

M=0.125ql2=0.1252.641.02= 0.33 (kN·m)

考虑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时:

q=1.2(0.3+4.08)0.3= 1.58 kN/m

p=1.42.5=3.5 kN

M=0.125ql2+0.20p l

=0.125 1.581.02+0.203.5 1.0

=0.2+0.7

= 0.9(kN·m)

取较大弯距值M= 0.9(kN·m)进行计算:

Mf Wx0.9106

214.1f17(N/mm) 36410

刚度验算:

q=1.0(0.3+4.08)= 4.38 kN/㎡

小楞线荷载为:0.3×q=0.3×4.38 =1.3kN/m

ql4l 100EI250

1.31.041012

0.5mml/2501000/2504mm 1001.0104256104

经验算,小楞强度与刚度均满足要求。

6.3支撑小楞的横杆的强度及刚度验算

支撑小楞的横杆采用钢管,间距为1000mm,跨度为1000mm。

楼板模板及小楞:0.3 kN/㎡

混凝土及钢筋自重:25.5×0.16=4.08 kN/㎡

均布活荷载:1.5 kN/㎡

设计荷载q=1.2(a+b)+1.4c=1.2(0.3 +4.08)+1.41.5=7.4 kN/㎡ 钢管间距为1000mm,计算跨度为1000mm,线荷载q=1.07.4=7.4 kN/m M=0.125ql2=0.1257.41.02=0.93(kN·m)

① 强度验算: Mx

xWnx

f

x =1.0

Mxf 60.9310xxWnx1.05.08103

2183f215(N/mm)强度满足要求。

②刚度验算:

ql4l 100EI250

线荷载q=1.0(0.3 +4.08)1.0=4.38(kN/m)

4.381000410001.71mm4mm 542501002.11012.1910

刚度满足要求。

6.4 支模钢管脚手架承载力验算

1)支模架高度小于5m

本工程支模架采用483.5mm钢管脚手架,A=4.89cm2;f=215N/mm2

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横向间距1000mm,纵向间距1000mm (有梁处加密为1000×600mm) ,脚手架步距h=1.8m。设步距2~3道。

按160mm板厚验算钢管脚手架承载力:

楼板模板及其架:0.75 kN/㎡

混凝土及钢筋自重:25.5×0.16=4.08 kN/㎡

均布活荷载:1.0 kN/㎡

设计荷载q=1.2(a+b)+1.4c=1.2(0.75 +4.08)+1.41.0=7.2 kN/㎡ 每根钢管立柱的承受荷载为:N=1.01.0q=1.01.07.2= 7.2 kN。N=

7.2kN

2)支模架高度为7.5m

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横向间距800mm,纵向间距800mm (有梁处加密为800×600mm) ,脚手架步距h=1.8m。设步距4~5道。

按160mm板厚验算钢管脚手架承载力:

楼板模板及其架:0.75 kN/㎡

混凝土及钢筋自重:25.5×0.16=4.08 kN/㎡

均布活荷载:1.0 kN/㎡

设计荷载q=1.2(a+b)+1.4c=1.2(0.75 +4.08)+1.41.0=7.2 kN/㎡ 每根钢管立柱的承受荷载为:N=0.80.8q=0.80.87.2= 7.2 kN。N=

4.6kN

7. 保证支模质量的技术措施

模板工程施工易出现轴线偏位,梁板标高误差和炸模等现象,要确保模板工程质量,必须对以上易出现的缺陷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其发生,技术措施如下:

1) 所有梁、柱均由翻样给出模板排列图和排梁支撑图。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交班组施工,大截面梁,异形柱应增细部构造大样图。

2) 模板使用前,应先进行筛选,对变形,翘曲超出规范的应予清除,不得使用。

3) 认真做好“三检”制度,每个分项在拼模过程中,班组及时进行自检、互检,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再由项目部质量员按要求进行技术复核,办好书面签字手续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4) 如采用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比自拌砼要大一倍,特别容易出现炸模现象。在框架柱支模时,柱身下中柱箍设置加密为40厘米每道,而且每道采用每边两根方钢进行加固,对拉螺栓固定采用双螺帽拧紧。梁墙板支撑,为确保断面正确

不炸模,梁墙板二侧均采用钢管作为支点。超过0.8米以上梁设置拉螺栓。

5) 浇捣砼过程中应派技术好的木工守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报告工地现场总施工或技术负责人.

8. 模板施工的安全技术

8.1模板施工前的安全技术准备工作

1) 模板构件进场后,要认真检查构件和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承重构件其检查验收手续要齐全。

2) 保证运输道路畅通,现场有安全防护保护措施。

3) 夜间施工要做好夜间施工照明的准备工作。

4) 检查木工施工机具运转是否正常,电源线的漏电保护装置要齐全。

5) 模板施工作业前,现场施工人员(负责人)要认真向有关人员作安全技术交底,特别是新的模板工艺,必须通过试验,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并组织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8.2模板施工的安全要求

8.2.1模板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1) 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以上时,要严格按“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和防护。

2) 采用全封闭施工,模板施工作业区,周围应设安全网、防护栏杆。

3) 操作人员上下通行,必须由施工电梯,上人扶梯或马道等上下,不许攀登模板或脚手架上下。

4) 不许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狭窄而无防护栏的模板上行走。

5) 不得在作业架子上,平台上堆放模板料。

6) 高处支模工人所用工具不用时,要放在工具袋内,不能随意将工具、模板零件放在脚手架上,以免坠落伤人。

7) 木料及易燃材料要远离火源堆放。

8) 模板吊运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拦、围护或保护网,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

9) 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各种电源线应用绝缘线,不允许直接固定在模板上。

10) 模板支撑不能固定在脚手架或门窗上,必须单独成支撑体系,避免发生倒塌或模板位移。

8.2.2 模板安装的安全技术要求

1) 基础及地下室工程模板安装前,应先检查基坑土壁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有塌方的危险,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后,才能开始作业。

2) 操作人员上下基坑要设扶梯。

3) 基坑上口边缘1米以内,不允许堆放模板构件和材料。

4) 模板支撑在土壁上,应在支点加垫板。地基土上立柱应垫通长垫板。

5) 采用起重机吊运模板等材料,要有专人指挥,被吊的模板构件和材料要捆牢,避免散落伤人,重物下的操作人员要避开起重臂的下方。

6) 分层、分阶的柱基支模,要待下层模板移正可,并支撑牢固之后,再支上一层的模板。

7) 柱模板支撑时,四周必须设牢固支撑或用钢筋、钢丝拉结牢固。避免柱模整体歪斜。

8) 柱箍的间距及拉结螺栓的设置必须依据模板的设计要求做。

9) 当砼柱在6米以上,不宜单独支模,应将几个柱子模板拉结成整体,砼自由落差超过3m时,模板应预留浇捣口。

10) 梁或整体楼盖支模,应搭设牢固的操作平台,要避免上下同时作业。

11) 楼层支模架采用整体或钢管脚手架,各层支架的立柱应垂直,支架的层间垫板应平整,上下层立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12) 墙模一般由定型模板拼装而成,拼装模板中要进行检查,确认牢固后方可投入使用。就位后,除了用穿墙螺栓将两片模板拉牢之外,还必须设置支撑或相邻墙连成整体。

9. 拆模的安全技术

9.1拆模的安全要求

1.拆模时对混泥土强度的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

规定,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即可拆除。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N/㎜2即可拆除。

2) 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表9-1的规定,方可拆除。

表9-1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3)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模板的拆除,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其混凝土强度达到侧模拆除条件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值方可张拉,底模必须在预应力张拉完毕方能拆除。

4)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暂停拆模.经妥善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5)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混凝土结构,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当承受施工荷载的效应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6) 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2.拆模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拆模。

3.冬期施工模板的拆除应遵守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其中主要是要考虑混凝

土模板拆除后的保温养护,如果不能进行保温养护,必须暴露在大气中,要考虑混凝土受冻的临界强度。

4.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保温措施,拆模之后要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0℃,以免发生温差裂缝。

5.各类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根据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如果模板设计无规定时,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顺序进行。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架的顺序进行拆除。

6.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以免钉子扎脚、阻碍通行发生事故。

7.拆模时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

8.拆除的模板向下运送传递,一定要上下呼应,不能采取猛撬,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用起重机吊运拆除的模板时,模板应堆码整齐并捆牢,才可吊装,否则在空中“天女散花”是很危险的。

9.拆除作业必须在白天进行,宜采用分段整体拆除,在地面解体。拆除的部件及操作平台上的一切物品,均不得从高空抛下,并做好工完场清工作。

10.当遇到雷、雨、雪或风力达到五级以上的天气时,不得进行模板的拆除工作。

9.2 模板的拆除的安全技术

1.基坑内拆模,要注意基坑边坡的稳定,特别是拆除模板支撑时,可能使边坡发生震动而坍方,拆除的模板应及时运到离基坑较远的地方进行清理。

2.一般现浇楼盖及剪力墙结构的拆模顺序如下:拆剪力墙模斜撑与对拉螺栓→拆剪力墙侧模→拆梁侧模→拆楼板底模→拆梁底模。

3.拆除楼板模板前,必须将洞口和临边进行封闭后,才能开始作业。拆下的模板不准随意向下抛掷,要向下传递至地面。已经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续拆除完方可中途停歇,以免落下伤人。

4.模板立柱有多道水平拉杆,应先拆除上面的,按由上而下的顺序拆除,拆除最后一道连杆应与拆除立柱同时进行,以免立柱倾倒伤人。

5.多层楼板模板支柱的拆除,下面究竟应保留几层楼板的支柱,应根据施工速度、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情况、结构设计荷载与支模施工荷载的差距,由技术负责人通过计算确定。

6.柱模板拆除顺序如下:先拆除斜撑或拉杆(或钢拉条)→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或横楞→拆除竖楞并由上向下拆除模板连接件、模板面。

10.砼成品保护

按施工方案施工成型的砼成品,其棱角完整,如保证砼成品棱角不受损坏,应做好以下几点:

1.拆模时间: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方可拆除(承重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达到规定强度方可拆除)。

2.拆模方法:拆模时不得将铁撬直接支承在柱梁,墙板等表面撬模板,这样易产生棱角松动而损坏。拆模应用木楔先将拼装一起的模板松开,拨掉拼装铁钉后就可轻易的将模板拆除 。

3.拆模完成后,成型砼柱四角,剪力墙角,洞口等阳角部位2米以下2.5厚松模板保护,避免在材料搬运时将成型棱角损坏而影响砼外观质量。

11.模板保护

1.模板新裁或钻孔须用耐水酚醛系列油漆将锯边或钻孔涂刷三次,如发现模板面有划痕、碰伤或其它较轻损伤,应补刷酚醛漆。

2.严禁硬物碰撞、撬棍敲打和随意抛掷模板,严禁在模板面拖拉钢筋。

3.新模板使用三次之后,每次要使用脱模剂。模板使用后每次应及时清洁板面,严禁用坚硬物敲括板面。

4.模板每次周转下来须下垫方木,边角对齐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板面不得与地面接触。

5.模板露天堆放须盖防水布。

6.长期存储要保持模板通风良好,防止日晒雨淋,并定期检查。

12.注意事项

1.楼板与梁支模结构支撑立柱须设置剪刀撑,且须双向布置,间距不大于6m,确保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2.施工现场钢管扣件必须符合浙建建[2003]38号文件规定的要求。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都城项目部

2003年4月

模板工程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义乌金茂广场为22层框剪结构,建筑面积29500㎡,建筑物高度为68.9m,位于义乌市城北路与稠州北路交叉口。

2.模板设计依据

①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② 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杨嗣信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 支模材料的选择

本工程采用以下支模材料:

竹胶板(2440×1220×12):平板模板采用12mm厚竹胶板或18厚九夹板。 九夹板(1830×915×18):梁模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

松木方料(6080):模板连接排挡(应按工地材料实际尺寸)。

钢管(483.5):围楞和搭支模架,扣件:用于支模钢管架体的连接与紧固。 Φ12对拉螺栓:用于拉结梁、柱两侧模板。

根据本工程的施工进度要求配备三套模板及支架。

4.模板的配制

4.1 现浇楼板支模

现浇楼板采用采用12厚竹胶板,支模排挡采用6080方木档,间距不得大于30cm;采用18厚胶合板支模时,支模排挡间距不得大于40cm。

4.2 梁模板

1)梁模板底板采用18mm厚九夹板配制,四面刨光,厚度均匀,边侧必须于

平面成直角,使梁侧模板与梁底模板连接密封,确保梁底砼棱角完整;

2.梁侧板采用九夹板配制,配制方法同柱模;

3.梁模板排挡采用松木档,间距不得大于30cm,梁模板严格按梁断面尺寸进行配制;误差不得超过2mm;

4.侧模配制时,必须从梁的净跨之中计算,接点设置于梁跨中间,确保梁、柱细部尺寸完整,梁底板按规范要求大于4m跨度的应起拱,以1.5/1000为标准。

5.支模方法

5.1梁、现浇平板支模

1)在梁底部,现浇平板搭设钢管支撑承重架。搭设承重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钢管立杆下必须加木垫块,并支承于坚实的基面上;木垫板尺寸150×150×50mm;

②先搭设梁部立杆,后搭平板立杆;

③支模架高度小于5米时立杆设立纵向、横向间距均不得大于100厘米;支模架高度大于5米小于8m时,立杆设立纵向、横向间距均不得大于80厘米,扫地杆离地25厘米,水平横杆第一根离地2.0米,上部间距不得大于1.8米/道;

④承重支架下部须设扫地杆和剪刀撑,剪刀撑成45º-60º角设置,每轴设一道且间距不大于@6000×6000。

⑤紧固件均需备齐,所有紧固件必须扣紧,不得有松动,梁承重架横杆下须加双轧。

2)整个承重架完成后方可摆设梁搁栅和底模,复核轴线,标高尺寸无误后,先立一侧梁模,待梁钢筋绑完成校对无误后立另一侧模板校正尺寸(截面、轴线、标高及预埋件位置、尺寸等)无误后,再行固定,梁模固定后,方可铺设平板搁栅及底模板。

3)梁上口固定要牢固,梁底及上口要拉通长线。梁跨≥4米时,应按施工

规范要求进行起拱。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5/1000。

4)所有梁、平板模板在支模前必须及时进行清理,刷脱模剂。拼装时,接缝处缝隙用玻璃油灰填实及胶带纸贴合,避免漏浆。

5)梁模板支模完成后及时进行技术复核,误差控制在以下范围(单位mm)内:轴线位移2,标高+2,-3,截面尺寸+2,-3,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2,表面平整度2,预留洞中心线位移5,截面内部尺寸+10。

6)梁高超过800mm时,应设Φ12对拉螺栓,间距500mm,详见梁支模简图。

5.2柱支模

以放好的柱轴线、边线为依据,立好四周定型木模,外加60×80通长方木骨档。每侧不少于三根且骨档间距不大于300mm。柱箍采用短钢管加扣件固定间距不大于500mm。为确保不炸模,同时柱箍与支模架交接初可采用双扣件加固,对较大截面的柱,应采用Φ12对拉螺杆进行加固。较正垂直度时,应根据

1)首先根据楼梯层高放样,确定好休息平台和梯口平台的标高及楼梯段斜长,并弹好线,用钢管排架搭设休息平台的支撑,再搭设楼梯斜梁支撑系统。

2)立梯口梁、平台梁模板,标高和平面等尺寸无误后,再立余梁及板底模(含平台、楼梯段),整个模板体系校正无误后,进行支撑系统的完善性连接固定工作,待钢筋绑扎复核后,再进行挂模、封头及预埋件的埋设固定。

6.模板及支架设计的验算

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各项荷载:

模板及其支架自重;

新浇砼自重;

钢筋自重;

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振捣砼时产生的荷载;

新现浇砼对模板产生的荷载;

倾倒砼时产生的荷载。

6.1楼板模板的强度验算

本工程为现浇框架结构,标准楼层高为3.0m。底层支模架按7.5m计算。对楼板模板以160mm板厚,配18厚胶合板进行验算。

取永久荷载系数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1.4。

施工荷载按均布作用时,设6080的木楞间距为300mm,模板宽度取1000mm。按规范要求进行强度验算的设计荷载如下:

1)平板模板的标准荷载:(按板厚160mm计)

九合板自重(18mm厚)0.3kN/m2

楼板的混凝土及楼板钢筋自重25 0.16=4kN/m

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2.5kN/m2或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2.5kN

2) 材料参数:

18mm厚胶合板(1000mm宽)有关计算参数如下:

E=1.0104MPa;W=54cm3;I=48.6cm4 ;f=13 Mpa。

3)验算公式:

强度验算时(按简支梁计算)近似取:M=0.125ql2或(按3跨连续梁计算)2

近似取:M=0.125ql2+0.20p l

ql4l 100EI250

4)模强度及刚度验算 考虑施工人员及设备均布荷载时:

q=1.2(0.3+4.0)+1.42.5 = 8.66 kN/m

M=0.125ql2=0.125 8.660.52=0.27(kN·m)

考虑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时:

q=1.2(0.3+4.0)= 5.16 kN/m

p=1.42.5=3.5 kN

M=0.125ql2+0.20p l

=0.1255.160.52+0.203.5 0.5

=0.162+0.35

= 0.512(kN·m)

取M=0.512 (kN·m)计算模板强度:

Mf Wx0.512106

9.5f13(N/mm2) 35410

刚度验算:

q=1.0(0.3+4.0)=4.3kN/m

ql4l 100EI2504.30.541012

0.55mml/250500/2502mm 1001.010448.6104

经验算,底模强度与刚度均满足要求。

6.2小楞强度及刚度验算

小楞采用用方木60×80,间距为300mm,跨度为1000mm。

方木60×80的有关计算参数如下:

E=1.0104MPa;W=64cm3;I=256cm4;f=17 Mpa。

1) 小楞强度及刚度验算

竹胶板(12mm厚)及支架自重: a=0.3kN/m2

楼板的混凝土及钢筋自重:b+c=25.50.16=4.08kN/m2

均布活荷载:2.5 kN /㎡

设计荷载q=1.2(a+b)+1.4c=1.2(0.3 +4.08)+1.42.5=8.8 kN/㎡ 小楞线荷载为:0.3×q=0.3×8.8 =2.64kN/m

M=0.125ql2=0.1252.641.02= 0.33 (kN·m)

考虑施工人员及设备集中荷载时:

q=1.2(0.3+4.08)0.3= 1.58 kN/m

p=1.42.5=3.5 kN

M=0.125ql2+0.20p l

=0.125 1.581.02+0.203.5 1.0

=0.2+0.7

= 0.9(kN·m)

取较大弯距值M= 0.9(kN·m)进行计算:

Mf Wx0.9106

214.1f17(N/mm) 36410

刚度验算:

q=1.0(0.3+4.08)= 4.38 kN/㎡

小楞线荷载为:0.3×q=0.3×4.38 =1.3kN/m

ql4l 100EI250

1.31.041012

0.5mml/2501000/2504mm 1001.0104256104

经验算,小楞强度与刚度均满足要求。

6.3支撑小楞的横杆的强度及刚度验算

支撑小楞的横杆采用钢管,间距为1000mm,跨度为1000mm。

楼板模板及小楞:0.3 kN/㎡

混凝土及钢筋自重:25.5×0.16=4.08 kN/㎡

均布活荷载:1.5 kN/㎡

设计荷载q=1.2(a+b)+1.4c=1.2(0.3 +4.08)+1.41.5=7.4 kN/㎡ 钢管间距为1000mm,计算跨度为1000mm,线荷载q=1.07.4=7.4 kN/m M=0.125ql2=0.1257.41.02=0.93(kN·m)

① 强度验算: Mx

xWnx

f

x =1.0

Mxf 60.9310xxWnx1.05.08103

2183f215(N/mm)强度满足要求。

②刚度验算:

ql4l 100EI250

线荷载q=1.0(0.3 +4.08)1.0=4.38(kN/m)

4.381000410001.71mm4mm 542501002.11012.1910

刚度满足要求。

6.4 支模钢管脚手架承载力验算

1)支模架高度小于5m

本工程支模架采用483.5mm钢管脚手架,A=4.89cm2;f=215N/mm2

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横向间距1000mm,纵向间距1000mm (有梁处加密为1000×600mm) ,脚手架步距h=1.8m。设步距2~3道。

按160mm板厚验算钢管脚手架承载力:

楼板模板及其架:0.75 kN/㎡

混凝土及钢筋自重:25.5×0.16=4.08 kN/㎡

均布活荷载:1.0 kN/㎡

设计荷载q=1.2(a+b)+1.4c=1.2(0.75 +4.08)+1.41.0=7.2 kN/㎡ 每根钢管立柱的承受荷载为:N=1.01.0q=1.01.07.2= 7.2 kN。N=

7.2kN

2)支模架高度为7.5m

采用满堂脚手架支撑,横向间距800mm,纵向间距800mm (有梁处加密为800×600mm) ,脚手架步距h=1.8m。设步距4~5道。

按160mm板厚验算钢管脚手架承载力:

楼板模板及其架:0.75 kN/㎡

混凝土及钢筋自重:25.5×0.16=4.08 kN/㎡

均布活荷载:1.0 kN/㎡

设计荷载q=1.2(a+b)+1.4c=1.2(0.75 +4.08)+1.41.0=7.2 kN/㎡ 每根钢管立柱的承受荷载为:N=0.80.8q=0.80.87.2= 7.2 kN。N=

4.6kN

7. 保证支模质量的技术措施

模板工程施工易出现轴线偏位,梁板标高误差和炸模等现象,要确保模板工程质量,必须对以上易出现的缺陷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其发生,技术措施如下:

1) 所有梁、柱均由翻样给出模板排列图和排梁支撑图。经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核后交班组施工,大截面梁,异形柱应增细部构造大样图。

2) 模板使用前,应先进行筛选,对变形,翘曲超出规范的应予清除,不得使用。

3) 认真做好“三检”制度,每个分项在拼模过程中,班组及时进行自检、互检,误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再由项目部质量员按要求进行技术复核,办好书面签字手续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4) 如采用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比自拌砼要大一倍,特别容易出现炸模现象。在框架柱支模时,柱身下中柱箍设置加密为40厘米每道,而且每道采用每边两根方钢进行加固,对拉螺栓固定采用双螺帽拧紧。梁墙板支撑,为确保断面正确

不炸模,梁墙板二侧均采用钢管作为支点。超过0.8米以上梁设置拉螺栓。

5) 浇捣砼过程中应派技术好的木工守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报告工地现场总施工或技术负责人.

8. 模板施工的安全技术

8.1模板施工前的安全技术准备工作

1) 模板构件进场后,要认真检查构件和材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特别是承重构件其检查验收手续要齐全。

2) 保证运输道路畅通,现场有安全防护保护措施。

3) 夜间施工要做好夜间施工照明的准备工作。

4) 检查木工施工机具运转是否正常,电源线的漏电保护装置要齐全。

5) 模板施工作业前,现场施工人员(负责人)要认真向有关人员作安全技术交底,特别是新的模板工艺,必须通过试验,编制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并组织人员进行操作培训。

8.2模板施工的安全要求

8.2.1模板施工安全的基本要求

1) 模板工程作业高度在2m以上时,要严格按“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和防护。

2) 采用全封闭施工,模板施工作业区,周围应设安全网、防护栏杆。

3) 操作人员上下通行,必须由施工电梯,上人扶梯或马道等上下,不许攀登模板或脚手架上下。

4) 不许在墙顶、独立梁及其他狭窄而无防护栏的模板上行走。

5) 不得在作业架子上,平台上堆放模板料。

6) 高处支模工人所用工具不用时,要放在工具袋内,不能随意将工具、模板零件放在脚手架上,以免坠落伤人。

7) 木料及易燃材料要远离火源堆放。

8) 模板吊运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增设屏障、遮拦、围护或保护网,并悬挂醒目的警告标志牌。

9) 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各种电源线应用绝缘线,不允许直接固定在模板上。

10) 模板支撑不能固定在脚手架或门窗上,必须单独成支撑体系,避免发生倒塌或模板位移。

8.2.2 模板安装的安全技术要求

1) 基础及地下室工程模板安装前,应先检查基坑土壁边坡的稳定情况,发现有塌方的危险,必须采取加固措施后,才能开始作业。

2) 操作人员上下基坑要设扶梯。

3) 基坑上口边缘1米以内,不允许堆放模板构件和材料。

4) 模板支撑在土壁上,应在支点加垫板。地基土上立柱应垫通长垫板。

5) 采用起重机吊运模板等材料,要有专人指挥,被吊的模板构件和材料要捆牢,避免散落伤人,重物下的操作人员要避开起重臂的下方。

6) 分层、分阶的柱基支模,要待下层模板移正可,并支撑牢固之后,再支上一层的模板。

7) 柱模板支撑时,四周必须设牢固支撑或用钢筋、钢丝拉结牢固。避免柱模整体歪斜。

8) 柱箍的间距及拉结螺栓的设置必须依据模板的设计要求做。

9) 当砼柱在6米以上,不宜单独支模,应将几个柱子模板拉结成整体,砼自由落差超过3m时,模板应预留浇捣口。

10) 梁或整体楼盖支模,应搭设牢固的操作平台,要避免上下同时作业。

11) 楼层支模架采用整体或钢管脚手架,各层支架的立柱应垂直,支架的层间垫板应平整,上下层立柱应在同一条直线上。

12) 墙模一般由定型模板拼装而成,拼装模板中要进行检查,确认牢固后方可投入使用。就位后,除了用穿墙螺栓将两片模板拉牢之外,还必须设置支撑或相邻墙连成整体。

9. 拆模的安全技术

9.1拆模的安全要求

1.拆模时对混泥土强度的要求.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

规定,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的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不承重的侧模板,包括梁、柱、墙的侧模板,只要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即可拆除。一般墙体大模板在常温条件下,混凝土强度达到1N/㎜2即可拆除。

2) 承重模板,包括梁、板等水平结构构件的底模,应根据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表9-1的规定,方可拆除。

表9-1 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

3)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模板的拆除,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其混凝土强度达到侧模拆除条件即可。进行预应力张拉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值方可张拉,底模必须在预应力张拉完毕方能拆除。

4)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有影响结构安全的质量问题,应暂停拆模.经妥善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

5) 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混凝土结构,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的使用荷载,当承受施工荷载的效应比使用荷载更为不利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6) 拆除芯模或预留孔的内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拆除。

2.拆模之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并根据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记录达到规定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方可拆模。

3.冬期施工模板的拆除应遵守冬期施工的有关规定,其中主要是要考虑混凝

土模板拆除后的保温养护,如果不能进行保温养护,必须暴露在大气中,要考虑混凝土受冻的临界强度。

4.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除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外,还应考虑保温措施,拆模之后要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0℃,以免发生温差裂缝。

5.各类模板拆除的顺序和方法,应根据模板设计的规定进行。如果模板设计无规定时,可按先支的后拆,后支的先拆顺序进行。先拆非承重的模板,后拆承重的模板,及支架的顺序进行拆除。

6.拆除的模板必须随拆随清理,以免钉子扎脚、阻碍通行发生事故。

7.拆模时下方不能有人,拆模区应设警戒线,以防有人误入被砸伤。

8.拆除的模板向下运送传递,一定要上下呼应,不能采取猛撬,以致大片塌落的方法拆除。用起重机吊运拆除的模板时,模板应堆码整齐并捆牢,才可吊装,否则在空中“天女散花”是很危险的。

9.拆除作业必须在白天进行,宜采用分段整体拆除,在地面解体。拆除的部件及操作平台上的一切物品,均不得从高空抛下,并做好工完场清工作。

10.当遇到雷、雨、雪或风力达到五级以上的天气时,不得进行模板的拆除工作。

9.2 模板的拆除的安全技术

1.基坑内拆模,要注意基坑边坡的稳定,特别是拆除模板支撑时,可能使边坡发生震动而坍方,拆除的模板应及时运到离基坑较远的地方进行清理。

2.一般现浇楼盖及剪力墙结构的拆模顺序如下:拆剪力墙模斜撑与对拉螺栓→拆剪力墙侧模→拆梁侧模→拆楼板底模→拆梁底模。

3.拆除楼板模板前,必须将洞口和临边进行封闭后,才能开始作业。拆下的模板不准随意向下抛掷,要向下传递至地面。已经活动的模板,必须一次连续拆除完方可中途停歇,以免落下伤人。

4.模板立柱有多道水平拉杆,应先拆除上面的,按由上而下的顺序拆除,拆除最后一道连杆应与拆除立柱同时进行,以免立柱倾倒伤人。

5.多层楼板模板支柱的拆除,下面究竟应保留几层楼板的支柱,应根据施工速度、混凝土强度增长的情况、结构设计荷载与支模施工荷载的差距,由技术负责人通过计算确定。

6.柱模板拆除顺序如下:先拆除斜撑或拉杆(或钢拉条)→自上而下拆除柱箍或横楞→拆除竖楞并由上向下拆除模板连接件、模板面。

10.砼成品保护

按施工方案施工成型的砼成品,其棱角完整,如保证砼成品棱角不受损坏,应做好以下几点:

1.拆模时间: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损坏时方可拆除(承重模板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达到规定强度方可拆除)。

2.拆模方法:拆模时不得将铁撬直接支承在柱梁,墙板等表面撬模板,这样易产生棱角松动而损坏。拆模应用木楔先将拼装一起的模板松开,拨掉拼装铁钉后就可轻易的将模板拆除 。

3.拆模完成后,成型砼柱四角,剪力墙角,洞口等阳角部位2米以下2.5厚松模板保护,避免在材料搬运时将成型棱角损坏而影响砼外观质量。

11.模板保护

1.模板新裁或钻孔须用耐水酚醛系列油漆将锯边或钻孔涂刷三次,如发现模板面有划痕、碰伤或其它较轻损伤,应补刷酚醛漆。

2.严禁硬物碰撞、撬棍敲打和随意抛掷模板,严禁在模板面拖拉钢筋。

3.新模板使用三次之后,每次要使用脱模剂。模板使用后每次应及时清洁板面,严禁用坚硬物敲括板面。

4.模板每次周转下来须下垫方木,边角对齐堆放在平整的地面上,板面不得与地面接触。

5.模板露天堆放须盖防水布。

6.长期存储要保持模板通风良好,防止日晒雨淋,并定期检查。

12.注意事项

1.楼板与梁支模结构支撑立柱须设置剪刀撑,且须双向布置,间距不大于6m,确保支撑结构的稳定性。

2.施工现场钢管扣件必须符合浙建建[2003]38号文件规定的要求。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都城项目部

2003年4月


相关文章

  •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三层框架结构教学楼设计
  • 页一. 选题依据及意义 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大型课程设计,此次设计的意义重大,也许也是最后一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 工民建专业决定了我们将来要从事的工作: 就是运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来指导将来的民用及工业建筑物的设计, 施工,管理等各个环节.毕 ...查看


  • 框架桥施工方案
  • 韶钢站改扩建工程D K 0+126. 53框架桥 施 工 案 方 编制编 制复 核 单位:X X 第三工程有限韶钢专用线项目部 2005年8 月 31日 施工方案审批表 : : 公司 编 制: 师:目 一.二.三.四.五.复 核: 公 司 ...查看


  • 框架柱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 框架柱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一. 承重支架的搭设 钢管支架是在外墙安全防护脚手架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三排全钢脚手架体系,由于柱子较高,框架梁离天面10米,因此,在脚手架安装时,应严格按照脚手架安装规范进行安装.其方案详见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二. ...查看


  • 工程检验批划分方案
  • 万州经开区(天子园)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建设项目3.4号楼及幼儿园 检 验 批 划 分 方 案 编制单位: 编 制 人: 审 批 人: 日 期: 工程检验批划分方案 一编制依据 (-)施工合同 (二)施工图纸 (三)<建筑工程施工质 ...查看


  • 铁路框架涵施工组织设计7.6
  • 新建张家口至唐山铁路 DK433+406.73-DK435+224.35段 框架涵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定: 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张唐铁路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二年七月八日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 ...查看


  • 混凝土结构修补施工方案2
  • 江苏华达纺织有限公司纺纱车间工程 混 凝 土 结 构 修 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锦宸集团有限公司 二O 一三年六月六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查看


  • 265框架涵施工方案
  • DK217+265钢筋砼框架箱涵施工方案 一.概述 1.1编制依据 1.1.1<铁路桥梁设计基本规范> 1.1.2<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1.1.3<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查看


  • 垃圾发电主厂房高支模施工方案
  • 目 录 一.编制依据 . ........................................................... 1 二.工程概况 . .................................... ...查看


  • 框架结构教学楼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 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整体建筑造型美观.考虑到该建筑及毗邻建筑的重要性,从而使该工程的测量工作较其它工程尤为重要.采用常规测量方法,无法完全有效的保证施工测量的精度,因此在该工程中我们不仅要采用常规的测量仪器和方法,更要大胆采 ...查看


  • 框架箱涵施工方案
  • 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13标段 DK773+626钢筋混凝土框架涵 施工方案 编 制 单 位: 单 位 主 管: 技术负责人: 审 核 人: 编 制 人: 编 制 日 期: 目 录 1.编制依据„„„„„„„„„„„„„„„„„„„„„„„3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