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安全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扶余电大三骏乡教学点
授课教师:殷井平 2012年12月
《劳动安全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节 (面授40课时 自学10课时 实践4节)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劳动安全与卫生》是根据中专后继续教育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写。其基本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劳动安全卫生常识、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卫生知识、避险逃生与急救知识,使学员熟悉劳动基本原理,掌握从事农村劳动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了解和掌握农村劳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农民工了解劳动权益的相关知识,采取合法措施和手段维护自身劳动权益。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劳动安全与卫生》是根据我国农村劳动的基本现状,介绍农村劳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农村劳动的基本理论方法。重点讲授劳动安全卫生常识、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卫生知识、避险逃生与急救知识,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有关的农村劳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农村劳动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劳动安全卫生常识,掌握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卫生知识、避险逃生与急救的方法。
2、分析理解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中涌现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劳动条件差、时间长、报酬低、安全意识淡薄、职业病危害、
紧急自救能力弱等,为更好地开展农村劳动提供理论依据与管理方法。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重难点
第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常识
教学时数:10课时(面授8课时 自学2课时) 教学内容:
什么是安全色、安全标志 怎样调整作业姿势 个人防护用品知识 作业环境有哪些安全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安全色、安全标志,怎样调整作业姿势,怎样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业环境有哪些安全要求。 第一节:什么是安全色 第二节:什么是安全标志 第三节: 站立作业 第四节:坐姿操作
第五节: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及正确使用 第六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安全生产知识
教学时数:10课时(面授8课时 自学2课时 ) 教学内容:
机械设备常见伤害及预防 电气伤害事故防范 建筑施工常见伤害及防护 火灾事故的预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劳动者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几种常见危险帮助劳动者提高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第一节:哪些机械设备容易导致机械伤害 第二节:机械设备有哪些危险、如何防护 第三节:电器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危害 第四节:安全用电基本常识 第五节:施工现场有哪些安全要求 第六节: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
第七节:工业企业火灾的主要原因、预防火灾的主要措施 第八节:火灾发生后如何报警、正确选择和使用灭火剂
第三章 职业安全知识
教学时数:10课时(面授8课时 自学2课时 )
教学内容: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职业中毒及其预防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防暑降温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卫生知识,掌握预防职业的方法,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第一节: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第二节:生产性毒物是如何进入人体的、职业中毒与那些因素有关 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对健康有哪些影响、职业中毒的预防 第四节:生产性粉尘是怎样产生的、分为哪几类
第五节:生产性粉尘可以引起哪些疾病、如何预防尘肺病、对尘肺病 患者应做劳动能力鉴定并妥善安置 第六节:生产性噪声的主要来源、噪声有哪些危害
第七节: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怎样规定的、预防噪声危 害的三项措施 第八节:预防中暑的主要措施
第四章 避险、逃生与急救
教学时数:10课时(面授8课时 自学2课时 ) 教学内容:
危险情况下如何避险与逃生 紧急救护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较常用的发生毒气泄漏和火灾时的避险与逃生方法,懂得触电、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烧伤、中暑等现场救护措施。
第一节:毒气泄露时如何避险与逃生 第二节:火灾时如何避险与逃生 第三节: 触电的急救 第四节:中毒窒息的急救
第五节----第六节:机械伤害的急救 第七节:热烧伤的救护 第八节:中暑的急救
第五章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
教学时数:14课时(面授8课时 自学2课时 实践4课时) 教学内容: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 女职工的“四期”保护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懂得保护女职工。
第一节----第二节: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有哪些 第三节:经期保护 第四节:孕期保护
第五节----第六节:产期保护 第七节----第八节:哺乳期保护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教学要与多种德育渠道结合起来,发挥德育课教师在教师集体中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引领作用。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学习运用劳动安全与卫生知识,转化为发自内心的需要,要把个人的运用能力置于集体之中,发挥他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实效。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每周4——5学时。教学时间54学时,面授40学时,自学10学时,综合实践4学时。
4. 活动建议。
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发展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演练、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是“劳动安全与卫生”教学的重要形式。多数实践内容应安排在班会、实训、实习或课余、假期进行。分析施救条件、确立施救目标、构建施救台阶、制定施救措施、调整施救方式等设计过程,应该以预留作业的形式完成,并结合作业开展相应主题活动。 教师要当好班主任、团委、学生会开展学生活动的参谋,调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技能课教师在学校和班级开展劳动安全与卫生实践活动中应有的引领作用。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事业有成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家、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劳动安全与卫生知识的实用功能。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评价应以各学习运用环节产出质量,以及劳动安全与卫生相应调查报告、总结等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在评价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教师的导向性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劳动安全与卫生知识运用各环节和整体产出的质量,以及劳动安全与卫生知识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帮助作用。
《劳动安全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扶余电大三骏乡教学点
授课教师:殷井平 2012年12月
《劳动安全与卫生》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数:54节 (面授40课时 自学10课时 实践4节)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劳动安全与卫生》是根据中专后继续教育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和要求组织编写。其基本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了解劳动安全卫生常识、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卫生知识、避险逃生与急救知识,使学员熟悉劳动基本原理,掌握从事农村劳动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了解和掌握农村劳动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帮助农民工了解劳动权益的相关知识,采取合法措施和手段维护自身劳动权益。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劳动安全与卫生》是根据我国农村劳动的基本现状,介绍农村劳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农村劳动的基本理论方法。重点讲授劳动安全卫生常识、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卫生知识、避险逃生与急救知识,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有关的农村劳动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农村劳动的理论与方法,了解劳动安全卫生常识,掌握安全生产知识、职业卫生知识、避险逃生与急救的方法。
2、分析理解近年来我国农村劳动中涌现出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农村劳动条件差、时间长、报酬低、安全意识淡薄、职业病危害、
紧急自救能力弱等,为更好地开展农村劳动提供理论依据与管理方法。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 、重难点
第一章 劳动安全卫生常识
教学时数:10课时(面授8课时 自学2课时) 教学内容:
什么是安全色、安全标志 怎样调整作业姿势 个人防护用品知识 作业环境有哪些安全要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安全色、安全标志,怎样调整作业姿势,怎样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作业环境有哪些安全要求。 第一节:什么是安全色 第二节:什么是安全标志 第三节: 站立作业 第四节:坐姿操作
第五节:个人防护用品的分类及正确使用 第六节: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安全生产知识
教学时数:10课时(面授8课时 自学2课时 ) 教学内容:
机械设备常见伤害及预防 电气伤害事故防范 建筑施工常见伤害及防护 火灾事故的预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对劳动者人身安全构成威胁的几种常见危险帮助劳动者提高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第一节:哪些机械设备容易导致机械伤害 第二节:机械设备有哪些危险、如何防护 第三节:电器伤害事故的类型及危害 第四节:安全用电基本常识 第五节:施工现场有哪些安全要求 第六节:高处作业的安全要求
第七节:工业企业火灾的主要原因、预防火灾的主要措施 第八节:火灾发生后如何报警、正确选择和使用灭火剂
第三章 职业安全知识
教学时数:10课时(面授8课时 自学2课时 )
教学内容:
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 职业中毒及其预防 生产性粉尘的危害与预防 噪声的危害及预防 防暑降温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职业卫生知识,掌握预防职业的方法,避免职业病的发生。 第一节: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
第二节:生产性毒物是如何进入人体的、职业中毒与那些因素有关 第三节:生产性毒物对健康有哪些影响、职业中毒的预防 第四节:生产性粉尘是怎样产生的、分为哪几类
第五节:生产性粉尘可以引起哪些疾病、如何预防尘肺病、对尘肺病 患者应做劳动能力鉴定并妥善安置 第六节:生产性噪声的主要来源、噪声有哪些危害
第七节:我国《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是怎样规定的、预防噪声危 害的三项措施 第八节:预防中暑的主要措施
第四章 避险、逃生与急救
教学时数:10课时(面授8课时 自学2课时 ) 教学内容:
危险情况下如何避险与逃生 紧急救护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比较常用的发生毒气泄漏和火灾时的避险与逃生方法,懂得触电、中毒窒息、机械伤害、烧伤、中暑等现场救护措施。
第一节:毒气泄露时如何避险与逃生 第二节:火灾时如何避险与逃生 第三节: 触电的急救 第四节:中毒窒息的急救
第五节----第六节:机械伤害的急救 第七节:热烧伤的救护 第八节:中暑的急救
第五章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
教学时数:14课时(面授8课时 自学2课时 实践4课时) 教学内容:
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 女职工的“四期”保护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懂得保护女职工。
第一节----第二节: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有哪些 第三节:经期保护 第四节:孕期保护
第五节----第六节:产期保护 第七节----第八节:哺乳期保护
四、教学原则和方式方法 1. 教学原则。
在落实方向性、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应遵照以下原则开展教学活动。
(1)知识传授、能力训练与行为养成相结合。教学要把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行为养成结合起来,做到知行统一。 (2)面向全体与个别指导相结合。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加强个别指导。要用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看待学生,真诚地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并及时给予激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3)课堂教学与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学相结合。教学要与多种德育渠道结合起来,发挥德育课教师在教师集体中提高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引领作用。
(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把学习运用劳动安全与卫生知识,转化为发自内心的需要,要把个人的运用能力置于集体之中,发挥他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教与学的实效。 2. 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年龄、学科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及专业实际,从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着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加强交流、互相启发创造条件;在知识运用过程中,为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创造条件。
(3)教学方法评价要以实现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应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兴趣,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保护他人,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态。 3. 课时计划及分配建议。
本课程总学时为54学时,每周4——5学时。教学时间54学时,面授40学时,自学10学时,综合实践4学时。
4. 活动建议。
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发展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市场调查,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参观访问、模拟演练、小组讨论、主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是“劳动安全与卫生”教学的重要形式。多数实践内容应安排在班会、实训、实习或课余、假期进行。分析施救条件、确立施救目标、构建施救台阶、制定施救措施、调整施救方式等设计过程,应该以预留作业的形式完成,并结合作业开展相应主题活动。 教师要当好班主任、团委、学生会开展学生活动的参谋,调动学生、家长、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和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技能课教师在学校和班级开展劳动安全与卫生实践活动中应有的引领作用。 5. 教学资源。
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开发事业有成的毕业生、用人单位、企业家、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等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重视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 五、评价和考核
1. 评价目的。
学习评价是为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认识提高、能力提升、行为转变,以及教师教学的效果,为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提供决策的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挥劳动安全与卫生知识的实用功能。 2. 评价原则。
学习评价必须遵循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原则。评价重结果,更重过程,要调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 3. 评价方式。
评价应以各学习运用环节产出质量,以及劳动安全与卫生相应调查报告、总结等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在评价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自主评价、小组或班级的集体评价、教师的导向性评价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在评价中的作用。 4. 评价标准。
学习评价标准分为认知水平评价和运用能力评价。认知水平分为“了解”、“理解”两个层次。运用评价主要指劳动安全与卫生知识运用各环节和整体产出的质量,以及劳动安全与卫生知识对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