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一)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诈骗,呈现出骗局设计丝丝入扣、难....辨真伪的特点。这已引起公安经侦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②在市区有些只允许单向通行的小街巷,却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司机对交通指示标识习焉不察,给这些单行道“添堵”。这引起市民不满。 ....

③近来,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接到不少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反映部分实体商家和网络卖家有口无心,不兑现承诺,或者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 ....

④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和战争的血火考验,铸就了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不渝的理想....

信念。反观我们,和平与安逸好像消解了我们的精神“钙质”。

⑤严肃查处各类严重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激发出我党激浊扬清、反腐肃贪的强大正能量。 ....

⑥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 ....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④⑤⑥

解析 ①丝丝入扣:形容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使用对象和感情色彩错误。②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望文生义。③有口无心:嘴上爱说,心里不存什么;多指话虽不好听,却并无恶意。望文生义。④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悲惨凄凉的境遇。⑤激浊扬清:原来比喻除去坏人,奖励好人。现在比喻发扬好的,去除坏的。⑥秀色可餐,双义成语,景美或女子美。

答案 D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B. 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但我们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勇气,而且还要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深入反思,着手准备下一次的奋战。

C. 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在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慎食油腻、辛辣的食品,忌食生冷、粗硬的食物。

D. 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绘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 项,成分残缺,“产生”后面没有宾语的中心词,可以在“茫然无措”的后面加上“的感觉”;B 项,语序不当,“我们”要放在“不但”的前面;D 项,暗换主语,“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的主语应该是唐太宗。

答案 C

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人所需要警惕的是,____①____把做官当作了读书的目的,____②____把读书当作了做官的敲门砖,这样就把读书看低了____③____看窄了。读书____④____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一个人精神情怀的陶冶与涵养,在于帮助一个人获得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识见,____⑤____因为对自然社会的洞悉了解而养成的既有所敬畏____⑥____又无所挂碍的智慧与勇气。

解析 ①②两处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③应是并列关系;④处是递进关系;⑤处也是并列关系;⑥处有“又”已经把并列关系表示清楚了,因此不填。

答案 B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梦想是件简单的事情,____①____,你能不能把这个东西付诸实践,你怎么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可行的目标。当然,____②____,需要你长时间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还需要什么呢?____③____,抓住这个机会,这样你就更

容易成功。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题侧重考查补写句子,空①承接前后句,可填“关键是有了梦想之后”之类的过渡句。空②后句提出实现梦想的另一个条件,可见此处要填写“仅有梦想是不够的”之类的句子。空③根据前文的问题和后文的“机会”可知,此处要填写实现梦想的第三个条件,即“还需要合适的机会”之类的句子。

答案 ①关键是有了梦想以后 ②有了这样的目标还是不够的 ③还需要把握发展的机遇

5. 下面是某班级“探访留守儿童”活动的构思框架,请将这个构思用一段话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次探访留守儿童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准备阶段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要求全员参与,募集所需物品。实施阶段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向他们赠送玩具,并为他们表演节目。

二、名句默写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叶子衰败的景象预示不如意的事情就要发生。

(2)《师说》中,韩愈指出“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3)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联,以想象手法来写对方的相思之苦。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做好情景式默写,在平时背诵名句名篇的时候,要注意领悟含意,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字等。该题中易错字有“陨”“授”“鬓”等。 答案 (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三、诗歌鉴赏

(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②。

【注】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 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 “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 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E. 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

解析 C 项,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D 项,“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有误,诗中尾句借用谐音,饶有风趣地把小孤山说成“小姑”,把彭浪矶说成“彭郎”,并非真是要告诫舟中贾客什么。 答案 CD

8.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的题干中有一句“别有情趣”,这指明了鉴赏方向,答案要详细说明的就是这一句的“情趣”。结合赏析的一般规律和此题的要求作答即可。 答案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 ,使客观的自然充满了人的情趣。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鹧鸪天·离恨

纳兰性德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9.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那种故作娇羞的姿态,样子传神动人。

B. “手挼梅蕊打肩头”,通过女子揉弄梅蕊、轻敲肩头的动作写出了女子的可爱。

C. 三、四两句写女子对情郎的情感由思念转为怨恨,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

D. 五、六两句中“淡淡”和“悠悠”两个叠音词,烘托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悠远绵长。

E. 这首小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的,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人物刻画细腻。

解析 C 项,词的原句是“待得郎来恨却休”,因此“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有误,实则是本有离恨要向情郎诉说,可情郎来恨已没。E 项,小词全用白描,不假雕饰,极朴素,极清丽。

答案 CE

10. 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

(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

咏 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 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 。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 “梢云”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作铺垫。

C. “无人”两句意思是没有人赏识它的高风亮节,徒自抱着一颗坚贞之心。

D. “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E. 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奋发向上、不甘人下的豪壮情怀。

解析 D 项,“耻”是“以„„为耻辱”之意。这一句的意思是:耻于染上湘妃的泪迹,羞于制作上宫的宫琴。E 项,“奋发向上、不甘人下的豪壮情怀”有误,本诗托物言志,写出了作者不事权贵的贞亮之节。

答案 DE

12. 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虞世南《蝉》(“垂饮清露”)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 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的诗中也常有运用。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清白”“粉末”等特点,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的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吟》运用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委婉、形象,深沉动人,极富艺术感染力。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默写+诗歌鉴赏(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

1.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近年来,犯罪分子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诈骗,呈现出骗局设计丝丝入扣、难....辨真伪的特点。这已引起公安经侦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②在市区有些只允许单向通行的小街巷,却经常遇到逆向行驶的车辆,司机对交通指示标识习焉不察,给这些单行道“添堵”。这引起市民不满。 ....

③近来,市工商局12315投诉中心接到不少消费者的咨询和投诉,反映部分实体商家和网络卖家有口无心,不兑现承诺,或者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 ....

④旧时代的凄风苦雨和战争的血火考验,铸就了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不渝的理想....

信念。反观我们,和平与安逸好像消解了我们的精神“钙质”。

⑤严肃查处各类严重违纪案件,充分彰显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激发出我党激浊扬清、反腐肃贪的强大正能量。 ....

⑥入春的大观园,春草萋萋,杨柳依依,桃花吐蕊,流水浅浅,游人置身于这秀色可餐的春景中,恍如回到了红楼之中。 ....

A. ①②⑤ B. ①③⑤ C. ②⑤⑥ D. ④⑤⑥

解析 ①丝丝入扣:形容每一步都做得十分细腻准确,多指文章、艺术表演等。使用对象和感情色彩错误。②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觉察不到其中的问题。望文生义。③有口无心:嘴上爱说,心里不存什么;多指话虽不好听,却并无恶意。望文生义。④凄风苦雨:形容天气恶劣;也比喻悲惨凄凉的境遇。⑤激浊扬清:原来比喻除去坏人,奖励好人。现在比喻发扬好的,去除坏的。⑥秀色可餐,双义成语,景美或女子美。

答案 D

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很多同学解答古代诗歌鉴赏的“作用题”时,往往因为对诗歌的解读不全面不深入,会产生茫然无措,只好套用术语作答。

B. 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但我们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勇气,而且还要从被击败的那一刻起深入反思,着手准备下一次的奋战。

C. 胃肠功能不好的人,在秋冬时节应该特别注意饮食,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慎食油腻、辛辣的食品,忌食生冷、粗硬的食物。

D. 赵扬的《唐太宗》形象地描绘了唐太宗波澜壮阔的一生,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是一部弘扬儒家正义理念的好书。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 项,成分残缺,“产生”后面没有宾语的中心词,可以在“茫然无措”的后面加上“的感觉”;B 项,语序不当,“我们”要放在“不但”的前面;D 项,暗换主语,“开创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的主语应该是唐太宗。

答案 C

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读书人所需要警惕的是,____①____把做官当作了读书的目的,____②____把读书当作了做官的敲门砖,这样就把读书看低了____③____看窄了。读书____④____重要的价值在于对一个人精神情怀的陶冶与涵养,在于帮助一个人获得高尚的品格、卓越的识见,____⑤____因为对自然社会的洞悉了解而养成的既有所敬畏____⑥____又无所挂碍的智慧与勇气。

解析 ①②两处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③应是并列关系;④处是递进关系;⑤处也是并列关系;⑥处有“又”已经把并列关系表示清楚了,因此不填。

答案 B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梦想是件简单的事情,____①____,你能不能把这个东西付诸实践,你怎么给自己设定一个又一个可行的目标。当然,____②____,需要你长时间的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还需要什么呢?____③____,抓住这个机会,这样你就更

容易成功。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此题侧重考查补写句子,空①承接前后句,可填“关键是有了梦想之后”之类的过渡句。空②后句提出实现梦想的另一个条件,可见此处要填写“仅有梦想是不够的”之类的句子。空③根据前文的问题和后文的“机会”可知,此处要填写实现梦想的第三个条件,即“还需要合适的机会”之类的句子。

答案 ①关键是有了梦想以后 ②有了这样的目标还是不够的 ③还需要把握发展的机遇

5. 下面是某班级“探访留守儿童”活动的构思框架,请将这个构思用一段话说明。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次探访留守儿童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准备阶段组长负责组织协调,要求全员参与,募集所需物品。实施阶段与留守儿童交流沟通,向他们赠送玩具,并为他们表演节目。

二、名句默写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叶子衰败的景象预示不如意的事情就要发生。

(2)《师说》中,韩愈指出“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3)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一联,以想象手法来写对方的相思之苦。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做好情景式默写,在平时背诵名句名篇的时候,要注意领悟含意,结合具体语境记忆,同时还要注意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字、同义异形字等。该题中易错字有“陨”“授”“鬓”等。 答案 (1)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3)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三、诗歌鉴赏

(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 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②。

【注】 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小姑:指小孤山。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当地民间有彭郎是小姑之夫的传说。

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诗歌起笔两句“山苍苍,水茫茫”,展现出山水苍茫的画面,把读者自然引入画境。

B. 大小孤山四面环水,诗人连用“崩”“去”“搀”等几个词语,展现了“孤山”之险。

C. “沙平风软”两句,写江风轻柔,江波起伏,大小孤山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

D. 诗歌最后两句劝诫舟中的商人不要轻狂侮慢,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

E. 在这首题画诗中,苏轼还发挥了诗歌语言节奏感与音乐美的特长,使诗歌的境界美与音乐美完美统一。

解析 C 项,大小孤山仿佛随小舟在江上起伏低昂。D 项,“勿对已做他人妇的江中美女心存幻想”有误,诗中尾句借用谐音,饶有风趣地把小孤山说成“小姑”,把彭浪矶说成“彭郎”,并非真是要告诫舟中贾客什么。 答案 CD

8.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描写江中的大小孤山,别有情趣。请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的题干中有一句“别有情趣”,这指明了鉴赏方向,答案要详细说明的就是这一句的“情趣”。结合赏析的一般规律和此题的要求作答即可。 答案 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把大小孤山比喻成两位美人,她们发髻高耸,仿佛正在以水为镜,梳妆打扮,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丽秀美(或“使静态的画面具有动态的美感”) ,使客观的自然充满了人的情趣。

(二)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9~10题。

鹧鸪天·离恨

纳兰性德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欲将离恨寻郎说,待得郎来恨却休。 云淡淡,水悠悠。一声横笛锁空楼。何时共泛春溪月,断岸垂杨一叶舟。

9.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背立盈盈故作羞”,描写女子背对情郎站立时那种故作娇羞的姿态,样子传神动人。

B. “手挼梅蕊打肩头”,通过女子揉弄梅蕊、轻敲肩头的动作写出了女子的可爱。

C. 三、四两句写女子对情郎的情感由思念转为怨恨,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

D. 五、六两句中“淡淡”和“悠悠”两个叠音词,烘托出女子对情郎的思念悠远绵长。

E. 这首小词是借女子的形象和心态抒写“离恨”的,运用多种艺术手法,人物刻画细腻。

解析 C 项,词的原句是“待得郎来恨却休”,因此“直到看见情郎恨意也未消除”有误,实则是本有离恨要向情郎诉说,可情郎来恨已没。E 项,小词全用白描,不假雕饰,极朴素,极清丽。

答案 CE

10. 本词“何时共泛春溪月”一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对这句词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人运用想象,描绘了一幅与情郎春夜月下泛舟的美妙图画,创设了一个宁静、温馨的优美意境,表达了女子渴望与情郎相会的期盼之情,反衬出女子的离恨之苦。

(三)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1~12题。

咏 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 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 。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 “梢云”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作铺垫。

C. “无人”两句意思是没有人赏识它的高风亮节,徒自抱着一颗坚贞之心。

D. “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E. 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奋发向上、不甘人下的豪壮情怀。

解析 D 项,“耻”是“以„„为耻辱”之意。这一句的意思是:耻于染上湘妃的泪迹,羞于制作上宫的宫琴。E 项,“奋发向上、不甘人下的豪壮情怀”有误,本诗托物言志,写出了作者不事权贵的贞亮之节。

答案 DE

12. 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虞世南《蝉》(“垂饮清露”)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 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 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的诗中也常有运用。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清白”“粉末”等特点,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的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石灰吟》运用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委婉、形象,深沉动人,极富艺术感染力。


相关文章

  • 诗歌鉴赏和名句默写
  • 高考诗歌鉴赏题规范答题模式 赵金晶 一.主旨类提炼 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是要求考生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来提炼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把握诗歌内容,详细分析作者的情感,是此类题的关键点. [考查方式]常见的考查方式有:"这首诗表 ...查看


  • 诗词鉴赏要点
  •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题与文学常识题 知识范围:课标建议的60个背诵篇目:文学常识以中国古代作家为主及60个背诵篇目名称.作家及朝代. 默写时要注意: (1)今年高考是四选三选默,选择最有把握的几句来填写,千万不要 ...查看


  • 2012年高考试卷分析
  • 难度之中,难度适中 --2012年高考试卷分析 要点透视: (一)2012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 (二)比较2011年及2012年高考试题,寻找命题及考查方式的同与异. (三)对备战2013年高考的一点建议 具体分析 一.2012高考试题整体 ...查看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计划(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想在高考中取得不错的成 绩,平时的积累和领悟很重要,高三有效的复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临 考阶段的复习,应分清轻重缓急,不断总结提高.轻重缓急,指属于 记忆方面的内容, 如名句名篇, 可 ...查看


  •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
  •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试题分析 高三语文组 王巍 2015年高考结束,在对高考试卷认真仔细地研究后,做些许梳理和分析,纵观2015年的高考课标二试卷,在命题形式上继续沿承了以往的命题顺序和结构模式,即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名句默 ...查看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哈三中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大纲,语文实用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郭恒旭 针对新出炉的<考试说明>中的高中语文学科,特约哈三中名师李来豹谈谈语文考试的变化,预测今年高考的语文 ...查看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1
  •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高考研究: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语文大纲,阅读增新闻类文章饶水知音 哈三中名师解读2015年高考大纲,语文实用阅读增新闻类文章 郭恒旭 针对新出炉的<考试说明>中的高中 ...查看


  • 9.古诗四首
  • 九课 古诗四首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 ...查看


  • 语文高考主要内容
  • 语文高考主要内容 一.诗文阅读与鉴赏(7题33分) 1.名句名篇默写 (1)40个背默篇目 (2)中国古代文学文体常识 2.诗歌阅读与鉴赏 (1)诗歌鉴赏简答题 (2)诗歌鉴赏选择题 3.文言文阅读:总说(常用词语集释) (1)实词题 (2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