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角的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1课时 角的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

一、新课导入

1. 导入课题:

投影教材第48页开头的“思考”中的文字和图形,让学生说明道理后提出问题:你能从“思考”中得到的启示通过运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吗?

2. 学习目标:

(1)学会角平分线的画法.

(2)探究并认知角平分线的性质.

(3)熟练地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习重、难点:

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分层学习

1. 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探究“角平分线的作法”.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阅读、作图、总结、归纳.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投影中AE 平分∠DAB 是由什么方法得到∠DAE=∠BAE ?证明△ABC ≌△ADC(SSS).

②由平分角的仪器尝试画∠AOB 的平分线.

③由导入得到作角平分线的方法:

a. 作法(1)能得到OM=ON;

b. 作法(2)能得到MC=NC;

c. 由SSS 方法判定△OMC ≌△ONC ,得到∠MOC =∠NOC ,∴OC 是∠AOB 的平分线;

d. 在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2MN 的长”这个条件行吗?不行.

2. 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探究式学习.

3. 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利用角平分仪悟出画角平分线的方法,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应用了数学里面的建模思想,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②差异指导: a.引导学生理解角平分仪平分角的道理是证明两

角相等,回忆前面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是证明三角形全等.b. 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理解“大于12MN 的长”这个条件.

(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

4. 强化:

(1)让学生口述角平分线的作法步骤.

(2)尝试练习:作出△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写出作法).

(3)练习:

平分平角∠AOB ,通过作角平分线得到射线OC ,然后反向延长OC 得到直线CD ,直线CD 与直线AB 存在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

(4)给一张三角形纸片,你能不借助任何工具找到某一个角的平分线吗?

能,将这个三角形沿过一个顶点的线折叠,使在该顶点的角的两边重合,则该线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

1. 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探究“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自学时间:5分钟.

(3)学习方法:先通过折纸画图、测量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再探究几何证明方法.

(4)探究提纲:

①如图,OC 平分∠AOB ,点P 是OC 上任一点,P 点到OA 、OB 的距离怎么找?

过点P 分别向OA 、OB 作垂线,P 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就是P 点到OA 、OB 的距离.

②这两个距离可采用什么方法得到它们的大小关系?

证三角形全等,然后得出这两个距离相等.

③用你采用的方法,得到了什么结论?

结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④将性质用图形、几何语言表示(填写下表):

图形:

已知事项:已知∠AOB,OC 是∠AOB 的平分线,P 为OC 上一点,且PD ⊥OA,PE ⊥OB, 垂足分别为D 、E.

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PD=PE

⑤根据探究的内容,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结论的过程.

已知:∠AOC=∠BOC, 点P 在OC 上,PD ⊥OA,PE ⊥OB, 垂足分别为

D 、E.

求证:PD=PE.

证明:∵PD ⊥OA,PE ⊥OB, ∴∠PDO=∠PEO=90°.在△PDO 和△PEO 中,∠PDO=∠PEO, ∠AOC=∠BOC,OP=OP,∴△PDO ≌△PEO(AAS),∴PD=PE.

⑥由上述证明过程,总结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

1. 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2.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3. 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要证的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2. 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探究式学习.

3. 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通过第二层次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但在证明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习惯把文字语言改成几何语言,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几何表述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得出结论之后,要通过证明,才能确定命题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学会证明文字语言描述的几何题的步骤.

(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

4. 强化:

(1)用文字及几何语言表述定理;(2)证明题的基本步骤.

三、评价

1. 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交谈自己的收获和学习困惑.

2.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 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采用了动手操作、直观模型的观察以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角以及角的平分线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性.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不是之处:少数学生在尺规作图上还存在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与作业中进一步加强巩

固和训练.

一、基础巩固(第1、2、3题每题10分,第4题20分,共50分)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 如图,OP 平分∠AOB ,PC ⊥OA ,PD ⊥OB ,垂足分别是C 、D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D)

A.PC=PD B.OC=OD C.∠CPO=∠

DPO D.OC=PO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 如图,△ABC 中,∠C=90°,AC=BC,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若AB=10cm,则△DBE 的周长等于(A)

A.10cm B.8cm C.6cm D.9cm

4. 如图,P 是∠AOB 角平分线上的点,C 、D 分别是OA 、OB 上的点,且PC=PD,PE ⊥OA 于E ,PF ⊥OB 于F ,求证:CE=DF.

证明:∵OP 是∠AOB 的平分线,PE ⊥OA,PF ⊥OB, ∴∠PEC=∠PFD=90°,PE=PF,在Rt △PEC 和Rt △PFD 中,PC=PD,PE=PF,∴Rt △PEC ≌Rt △PFD(HL),∴CE=DF.

二、综合应用(第5题10分,第6题20分,共30分)

5. 如图,在△ABC 中,AB=AC,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则下列四个结论:

①AD 上任意一点到点C 、点B 的距离相等;②AD 上任意一点到AB ,AC 的距离相等;③BD=CD,AD ⊥BC ;④∠BDE=∠CDF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D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5题图 第6题图

6. 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B=90°,DF ⊥AC ,垂足为F ,DE=DC,求证:BE=CF.

证明:∵DF ⊥AC, ∴∠DFA=∠B=90°.∵AD 为∠BAC 的平分线,∴DB=DF.在Rt △BDE 和Rt △FDC 中,DE=CD,DB=DF,∴Rt △BDE ≌Rt △FDC (HL ). ∴BE=CF.

三、拓展延伸(20分)

7. 如图,点D 、B 分别在∠MAN 的两边上,C 是∠MAN 内一点,AB=AD,BC=CD,CE ⊥AM 于E ,CF ⊥AN 于F.

求证:

CE =CF.

证明:在△ABC 和△ADC 中,AB=AD,BC=DC,AC=AC,∴△ABC ≌△ADC(SSS).∴∠DAC=∠BAC.

∴AC 平分∠MAN. ∵CE ⊥AM,CF ⊥AN, ∴CE=CF.

12.3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1课时 角的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

一、新课导入

1. 导入课题:

投影教材第48页开头的“思考”中的文字和图形,让学生说明道理后提出问题:你能从“思考”中得到的启示通过运用尺规作一个角的平分线吗?

2. 学习目标:

(1)学会角平分线的画法.

(2)探究并认知角平分线的性质.

(3)熟练地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学习重、难点:

重点: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难点: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分层学习

1. 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探究“角平分线的作法”.

(2)自学时间:5分钟.

(3)自学方法:阅读、作图、总结、归纳.

(4)自学参考提纲:

①投影中AE 平分∠DAB 是由什么方法得到∠DAE=∠BAE ?证明△ABC ≌△ADC(SSS).

②由平分角的仪器尝试画∠AOB 的平分线.

③由导入得到作角平分线的方法:

a. 作法(1)能得到OM=ON;

b. 作法(2)能得到MC=NC;

c. 由SSS 方法判定△OMC ≌△ONC ,得到∠MOC =∠NOC ,∴OC 是∠AOB 的平分线;

d. 在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12MN 的长”这个条件行吗?不行.

2. 自学:学生结合自学指导进行探究式学习.

3. 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利用角平分仪悟出画角平分线的方法,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应用了数学里面的建模思想,部分学生理解起来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②差异指导: a.引导学生理解角平分仪平分角的道理是证明两

角相等,回忆前面证明角相等的方法是证明三角形全等.b. 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理解“大于12MN 的长”这个条件.

(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

4. 强化:

(1)让学生口述角平分线的作法步骤.

(2)尝试练习:作出△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写出作法).

(3)练习:

平分平角∠AOB ,通过作角平分线得到射线OC ,然后反向延长OC 得到直线CD ,直线CD 与直线AB 存在什么样的位置关系?互相垂直.

(4)给一张三角形纸片,你能不借助任何工具找到某一个角的平分线吗?

能,将这个三角形沿过一个顶点的线折叠,使在该顶点的角的两边重合,则该线就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

1. 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探究“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自学时间:5分钟.

(3)学习方法:先通过折纸画图、测量得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再探究几何证明方法.

(4)探究提纲:

①如图,OC 平分∠AOB ,点P 是OC 上任一点,P 点到OA 、OB 的距离怎么找?

过点P 分别向OA 、OB 作垂线,P 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的长就是P 点到OA 、OB 的距离.

②这两个距离可采用什么方法得到它们的大小关系?

证三角形全等,然后得出这两个距离相等.

③用你采用的方法,得到了什么结论?

结论: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④将性质用图形、几何语言表示(填写下表):

图形:

已知事项:已知∠AOB,OC 是∠AOB 的平分线,P 为OC 上一点,且PD ⊥OA,PE ⊥OB, 垂足分别为D 、E.

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PD=PE

⑤根据探究的内容,写出已知、求证及证明结论的过程.

已知:∠AOC=∠BOC, 点P 在OC 上,PD ⊥OA,PE ⊥OB, 垂足分别为

D 、E.

求证:PD=PE.

证明:∵PD ⊥OA,PE ⊥OB, ∴∠PDO=∠PEO=90°.在△PDO 和△PEO 中,∠PDO=∠PEO, ∠AOC=∠BOC,OP=OP,∴△PDO ≌△PEO(AAS),∴PD=PE.

⑥由上述证明过程,总结证明一个几何命题的一般步骤:

1. 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2. 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3. 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要证的结论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2. 自学:学生可结合自学指导探究式学习.

3. 助学:

(1)师助生:

①明了学情:通过第二层次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但在证明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习惯把文字语言改成几何语言,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几何表述中存在的问题.

②差异指导:得出结论之后,要通过证明,才能确定命题的正确性,引导学生学会证明文字语言描述的几何题的步骤.

(2)生助生: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帮助.

4. 强化:

(1)用文字及几何语言表述定理;(2)证明题的基本步骤.

三、评价

1. 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相互交谈自己的收获和学习困惑.

2.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成果及存在的不足进行点评.

(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

3. 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采用了动手操作、直观模型的观察以及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从而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对角以及角的平分线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感性.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掌握较好,达到了教学的目的,不是之处:少数学生在尺规作图上还存在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与作业中进一步加强巩

固和训练.

一、基础巩固(第1、2、3题每题10分,第4题20分,共50分)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 如图,OP 平分∠AOB ,PC ⊥OA ,PD ⊥OB ,垂足分别是C 、D .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D)

A.PC=PD B.OC=OD C.∠CPO=∠

DPO D.OC=PO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 如图,△ABC 中,∠C=90°,AC=BC,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若AB=10cm,则△DBE 的周长等于(A)

A.10cm B.8cm C.6cm D.9cm

4. 如图,P 是∠AOB 角平分线上的点,C 、D 分别是OA 、OB 上的点,且PC=PD,PE ⊥OA 于E ,PF ⊥OB 于F ,求证:CE=DF.

证明:∵OP 是∠AOB 的平分线,PE ⊥OA,PF ⊥OB, ∴∠PEC=∠PFD=90°,PE=PF,在Rt △PEC 和Rt △PFD 中,PC=PD,PE=PF,∴Rt △PEC ≌Rt △PFD(HL),∴CE=DF.

二、综合应用(第5题10分,第6题20分,共30分)

5. 如图,在△ABC 中,AB=AC,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则下列四个结论:

①AD 上任意一点到点C 、点B 的距离相等;②AD 上任意一点到AB ,AC 的距离相等;③BD=CD,AD ⊥BC ;④∠BDE=∠CDF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D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5题图 第6题图

6. 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B=90°,DF ⊥AC ,垂足为F ,DE=DC,求证:BE=CF.

证明:∵DF ⊥AC, ∴∠DFA=∠B=90°.∵AD 为∠BAC 的平分线,∴DB=DF.在Rt △BDE 和Rt △FDC 中,DE=CD,DB=DF,∴Rt △BDE ≌Rt △FDC (HL ). ∴BE=CF.

三、拓展延伸(20分)

7. 如图,点D 、B 分别在∠MAN 的两边上,C 是∠MAN 内一点,AB=AD,BC=CD,CE ⊥AM 于E ,CF ⊥AN 于F.

求证:

CE =CF.

证明:在△ABC 和△ADC 中,AB=AD,BC=DC,AC=AC,∴△ABC ≌△ADC(SSS).∴∠DAC=∠BAC.

∴AC 平分∠MAN. ∵CE ⊥AM,CF ⊥AN, ∴CE=CF.


相关文章

  •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徐庄中学八年级 张玉芳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第一课时,选自新人教版教材<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三节.下面,我从教学背景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教学过 ...查看


  •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 ...查看


  • 全等三角形教案
  •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单元(章)教学计划 1.地位与作用: 本章是在七年级学过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各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同时学会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让学生证 ...查看


  • 角平分线的性质
  • 虾子镇中学 八 年级 数学 学科电子备课设计方案 主备教师 教学内容 陈梅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知识技能目标 协备教师 课型 八年级全体数学教师 新授课 会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能熟练地说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能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证明两个 ...查看


  • 全等三角形学习
  • 12.2.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 ) 一.获取概念: 阅读教材P90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 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对应 ...查看


  • 2.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说课稿
  • 2.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第一课时)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自祝阳二中的谢玉娇. 我说课的课题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quo ...查看


  • 角平分线的作法
  • 知识回顾 1. 三角形中有哪些重要线段.你能作出这些线段吗? 2. 在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做过这样一个题: MC⊥OA,NC⊥OB,MC与NC交于C点,连接 在∠AOB的两边OA和OB上分别取OM=ON,OC,则∠MOC=∠NOC.为什 ...查看


  • 初中尺规作图典型例题归纳总结
  • 初中尺规作图典型例题归纳 典型例题一 例 已知线段a .b ,画一条线段,使其等于a +2b . 分析 所要画的线段等于a +2b ,实质上就是a +b +b . 画法:1.画线段AB =a .2.在AB 的延长线上截取BC =2b .线段 ...查看


  • 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 初三中考总复习--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1 / 22 2 / 22 3 / 22 三.对中考中直线形问题的总体认识 (一)从试题分析 1.基础题型(注重对基本概念.定理及基本图形.基本方法的考查) 2.能力题型(对分析问题.解决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