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08-2-2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在落实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如何体现第三学段的阶段性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之间的联系与衔接?为了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实现总体目标和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本册的各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机的渗透,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在教材中作了比较具体的安排。
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阅读。教材在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感情、了解记叙顺序、领悟表达方法等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做了具体的安排。
在阅读方法方面,教材在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安排了有关浏览能力培养的内容。本册教材编排了“走进信息世界”这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目的之一就是加强浏览能力的培养。
再看口语交际。首先,从口语交际的情感态度目标来看,第三学段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其次,从口语交际的习惯培养上,前两个学段都强调讲普通话的习惯,第三学段提出的“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不仅是一种习惯,而且是一个人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高低的表现。
从习作来看,第三学段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教材围绕上述目标,安排了多次习作训练,在习作类型上,重点安排了写记实作文,还安排了写书信、研究性报告、表扬稿等应用文的练习。
(二)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1、教材内容富有时代性和人文内涵。
教材选编了一大批新课文,课文编排重视体现文学性,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不仅编选了许多名家名篇,而且分别编写了“作家笔下的人”“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等单元。为了在信息激增的现代社会里,教给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本领,教材专门编排了旨在学习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2、增加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措施一:设计相关专题,利用每组教材整合的优势,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 措施二:新选一批课文,落实上述教育内容。
措施三:在课文之外,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
3、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体裁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
(三)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1、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上来确定专题,角度更加灵活。有的从如何得体地与人沟通、交流的角度提出;同时,通过与剧本、相声等文学体裁的接触,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有的从揣摩文章写法的角度提出;有的从介绍中国古典名著的角度提出;有的从情感熏陶的角度提出;有的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的角度提出,;还有的从拓宽视野、感受多元文化的角度提出。许多专题不仅是第一次出现,而且更加注重体现语文性。
2、 教材编排在继承中发展。如,第五组,采用以篇章带名著的编排方式,引领他们从此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去亲近名著,去阅读名著。
(四)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1 、 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
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借助每组前面的“导语”来导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凭借“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2 、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3、在单元之后的“回顾·拓展”中,设“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自主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五)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本册口语交际的话题主要有:策划一次与远方的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童年趣事;劝说;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情;演课本剧;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讲人物故事;聊聊热门话题。高年段口语交际的安排,不仅内容更加广泛了,而且涉及到一些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像“劝说”“演课本剧”“讨论或辩论”,需要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习作的编排是这样的:(1)记实作文。安排了三次(2)应用文。安排了三次(3)材料作文。 此外,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为学生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六)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班级情况
本班共有45人,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22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自觉,学习习惯和能力也较好,但个别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学习的习惯也不是很可观,懒做作业的同学为数也不少,各个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开发、训练、和强化,综合和提高。要使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好转,必须严格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稳定有序地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本册写字150个,每课写字量不超过14个,全部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为此,本册教材将默读与理解、思考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强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等方面的训练。为保证默读训练落到实处,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不能匆匆忙忙,流于形式。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 (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除了凭借课后练习,课文中还有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值得学习和品味。 (3)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熏陶感染主要凭借的就是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本册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这些场景、形象、意境、故事,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在阅读、感悟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课程标准所说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文言文,要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了解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如课文中的“曰”是“说”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甚”是“很”的意思,并能背诵短小的文言文。
剧本和相声,适于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或重点部分,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可以分角色读一读,或者演一演。这两类文体课文的教学都不适宜用集体朗读的方式。
作为略读课文的两篇近代白话文,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不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释。作为精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抓住重点,不能平均用力。
此外,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故事,宜在初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之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熟悉重点词句,而后以线索为经,以重点词句为纬,练习复述。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小说,宜在初读有个初步印象之后,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体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文明修养的养成需要情境来实现。 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
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08-2-2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 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 300个。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二、教材特点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学习目标
在落实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如何体现第三学段的阶段性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之间的联系与衔接?为了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整体性、阶段性和连续性,实现总体目标和必须一以贯之的目标,本册的各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机的渗透,对于阶段性比较明显的目标,在教材中作了比较具体的安排。
在阅读理解方面,第三学段的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诗歌以及叙事性、说明性等不同的文章的阅读。教材在引导学生把握内容、体会感情、了解记叙顺序、领悟表达方法等方面,采用多种形式,做了具体的安排。
在阅读方法方面,教材在继续加强精读和略读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安排了有关浏览能力培养的内容。本册教材编排了“走进信息世界”这个综合性学习单元,目的之一就是加强浏览能力的培养。
再看口语交际。首先,从口语交际的情感态度目标来看,第三学段提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其次,从口语交际的习惯培养上,前两个学段都强调讲普通话的习惯,第三学段提出的“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不仅是一种习惯,而且是一个人语文素养和道德修养高低的表现。
从习作来看,第三学段提出了明确的习作要求,内容要具体,感情要真实,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能写常见的应用文。教材围绕上述目标,安排了多次习作训练,在习作类型上,重点安排了写记实作文,还安排了写书信、研究性报告、表扬稿等应用文的练习。
(二)教材内容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育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
1、教材内容富有时代性和人文内涵。
教材选编了一大批新课文,课文编排重视体现文学性,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不仅编选了许多名家名篇,而且分别编写了“作家笔下的人”“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等单元。为了在信息激增的现代社会里,教给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本领,教材专门编排了旨在学习搜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综合性学习单元。
2、增加体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
措施一:设计相关专题,利用每组教材整合的优势,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 措施二:新选一批课文,落实上述教育内容。
措施三:在课文之外,为学生提供相关语料,拓展阅读。
3、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体裁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
(三)专题设置更加灵活,编排形式在继承中又有发展
1、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上来确定专题,角度更加灵活。有的从如何得体地与人沟通、交流的角度提出;同时,通过与剧本、相声等文学体裁的接触,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有的从揣摩文章写法的角度提出;有的从介绍中国古典名著的角度提出;有的从情感熏陶的角度提出;有的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的角度提出,;还有的从拓宽视野、感受多元文化的角度提出。许多专题不仅是第一次出现,而且更加注重体现语文性。
2、 教材编排在继承中发展。如,第五组,采用以篇章带名著的编排方式,引领他们从此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去亲近名著,去阅读名著。
(四)导学和练习系统地设计,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
1 、 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
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借助每组前面的“导语”来导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凭借“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2 、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
3、在单元之后的“回顾·拓展”中,设“交流平台”栏目,引导学生自主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五)顺应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口语交际·习作”的类型发生一定的变化
本册口语交际的话题主要有:策划一次与远方的小朋友“手拉手”的活动;童年趣事;劝说;讲述一件自己感动的事情;演课本剧;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或辩论;讲人物故事;聊聊热门话题。高年段口语交际的安排,不仅内容更加广泛了,而且涉及到一些口语交际技能的训练,像“劝说”“演课本剧”“讨论或辩论”,需要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习作的编排是这样的:(1)记实作文。安排了三次(2)应用文。安排了三次(3)材料作文。 此外,在“口语交际·习作”的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为学生回归常态进行口语交际、自主进行习作,为学生留有更大的创造空间
(六)在“综合性学习”中,指导学生设计和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引导探索和研究的过程,提高语文综合运用的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班级情况
本班共有45人,其中男生有23人,女生有22人。大部分学生学习较自觉,学习习惯和能力也较好,但个别孩子的成绩不够理想,学习的习惯也不是很可观,懒做作业的同学为数也不少,各个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开发、训练、和强化,综合和提高。要使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好转,必须严格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才能稳定有序地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五、教学措施
(一)识字与写字教学
本册识字200个,每课识字量不超过14个,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高年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快速浏览,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本册写字150个,每课写字量不超过14个,全部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教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写对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要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二)阅读教学
1、继续加强阅读基本功的训练。
朗读高年段的朗读要求,不仅要做到正确、流利,而且要做到有感情。进行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主要通过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读,读懂课文,有所感悟;要做到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悟情传情,培养语感。默读高年级的默读训练既要提高理解水平,又要提高默读速度。为此,本册教材将默读与理解、思考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加强了“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等方面的训练。为保证默读训练落到实处,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为学生留有充裕的默读时间,并提示相应的方法,引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思考,在默读之后要检查学习效果,不能匆匆忙忙,流于形式。
2、发现语言规律,学习表达方法。
语文课,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这个根本的任务。 (1)通过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内容,领会表达方法。 (2)在课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特点。
除了凭借课后练习,课文中还有大量精彩的语言材料值得学习和品味。 (3)在“交流平台”中总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
3、把握每个单元丰富的人文内涵,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对学生熏陶感染主要凭借的就是课文,课文的字里行间蕴藏着的深刻的人文内涵。本册课文向学生展示了一幕幕引人入胜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幅幅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一段段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这些场景、形象、意境、故事,需要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受,并在阅读、感悟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这就是课程标准所说的“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4、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设计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与方法策略。
文言文,要初步感知古汉语的形式,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还要了解少量文言词语的意思。如课文中的“曰”是“说”的意思,“之”是“的”的意思,“甚”是“很”的意思,并能背诵短小的文言文。
剧本和相声,适于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或重点部分,进行讨论、交流,最后可以分角色读一读,或者演一演。这两类文体课文的教学都不适宜用集体朗读的方式。
作为略读课文的两篇近代白话文,要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学习课文。学生不理解的词句,老师可以略作讲解,但不能逐字逐句地解释。作为精读课文的教学,也要抓住重点,不能平均用力。
此外,散文,特别是借景抒情的美文,宜用指导朗读和通过学生声情并茂的读的方法,理解景物的境,体会作者的情,在熟读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语言。故事,宜在初读大体了解主要内容之后,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熟悉重点词句,而后以线索为经,以重点词句为纬,练习复述。叙事性文章,宜先了解事情梗概,再抓住重点部分发表感受,借鉴写法。小说,宜在初读有个初步印象之后,抓住对人物的描写,感受、体验、评价人物形象,了解描写人物的种种方法。
(三)口语交际教学
第一,要激发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
第二,要创设特定的情境。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文明修养的养成需要情境来实现。 三是要创设多个情境,在逐渐深入的互动中,体现交际的内容由比较简单、表面,到交际得比较丰富、深入的训练过程。
第三,要体现双向互动。交际的过程并不是要学生一个一个挨着说的过程,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要在互动中使交流逐步深入。
第四,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四)习作教学
1、进一步明确小学生作文的性质。
2、作文指导从内容入手,作文讲评重在激励。 3、观察、思维、表达三种能力结合起来培养。
4、加强平时练笔的指导。 (五)综合性学习
体现其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的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策划、规划自己学习的能力,用多种途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