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铺里的安娜

   1993年年初,我回到芝加哥,打算把修了一半的艺术硕士修完。1992年秋天在旧金山完婚,也算个“有家室之人”,该尽本分做妻子,至于回校读书,心里自然不很坦然,因此把自己读书期间的财经预算主动压得很低。朋友托朋友,找到一处房租低廉的居室。据说它最令人羡慕的长处是,方圆一英里之内,有地铁,有家“九毛九”百货店和一个“EggStore”――芝加哥的中国留学生没有不知道这个著名的食品减价商场的。它分布在城市各个贫民住宅区,如同一个个食物急救站,能及时扑灭周围的饥饿。为什么给它取名叫“EggStore。”(蛋铺),我一直没考证出来。有人说它的源起是专卖鸡蛋的小铺。因为鸡蛋是美国最便宜的食品之一,所以在它拓展成为今天这样庞大的连锁二手货食品店时,仍沿用鸡蛋作为它物美价廉的象征。还有就是从复活节来的那层寓意:鸡蛋是复活节的主食;只要有鸡蛋的地方就有生命之孵化,生命之起死回生。因此,鸡蛋象征的是生命之早春。   我很快便跻身到采购的人群中去了。走到奶制品一栏时,发现一个很瘦小的老太太坐在两大桶牛奶边上。“蛋铺”充满喜洋洋的各国语言,若不留心,绝不会听见这老人细弱的呻吟。她几乎是整个店铺中唯一的一个白面孔。美国人但凡有个体面收入,是捺不住性子来这里和各种肤色的移民打捞食物渣滓的。我还没走上前,就闻到一股奇特的气味从老妪身上泛起。   我问老太太哪里不妥,她哼哼着说:“我的脊梁要杀死我了!”我必须完全蹲得与她一样矮小才听得见她的话。我试着去拉她的手,她把那只手从我手里缩回,给了我另一只手。因为头一只手的手心里有几枚硬币。她像一截定了形的老藤一样,被我一点点抻直,眼看要直了,她尖利地惨叫一声,又缩回原来的形状。她身边搁着一个手推车,是专为老年人购物所设计的那种,只是它也老得如她一样变了形。   我把两大桶牛奶放到手推车上,从她婴儿一样尖细的期期艾艾中,我弄明白了,她在这儿佝缩一个多小时了,就是想把脊背的疼痛挨过去,再把两桶牛奶搬上车。我左手推着她的车,右手环过她的背,插在她的右腋下,等于将她的体重全挂在我的右臂上。我感到她整个人不比两桶牛奶重多少。我问她还需要买别的什么,她说不需要了,两桶牛奶足够她和她的家庭一周的过活了。我差点问:一周七天光靠牛奶?但我及时闭了嘴。   我问老太太家住哪里,她说只有三个街口之遥。我决定把她面交她的家人。根据我对医学广博的认知,我断定老太太一定有脊椎错位之类的病症。她根本已瘫痪在我的右臂上。经过付款过道时,她将手里的硬币给收银员。款数刚好,显然她预先做了计算,也预先打算好除这两桶牛奶绝对不买任何其他食物。   我一身担着老太太和牛奶,走到马路上。那股奇特的气味我现在已判断出来了――是一股类似动物园的气味。老太太告诉我她叫安娜。我发现安娜的衣着是60年代的,是件大致是黄色的灰外套,或说是大致成了灰色的黄外套。安娜极清瘦,衣服也过于单薄,因而她那几乎弯成“S”形的一根脊柱,清晰地显现在她背上。假如把她整个人抹平整,她不见得比我矮多少。我问起她的家庭,她说:“是啊,我有个大家庭等着我去喂呢。”我纳闷竟没有一个比她健康点的晚辈来承担这采购。她像读懂我心思似的,解释说:“我有两个儿子,在韩战时上前线了,都没回来。至少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回来。”   这时我们已走过第二个街口。我由于不小的劳力支出而浑身有了汗。安娜指指前面一间铺房说:“看,那就是我们的家。”   她请我把牛奶倒在路边一个残破玻璃盆里。她说:“抱歉了,就只有牛奶了。”等我照她吩咐倒好牛奶,抬起头立刻怔住了――她那间店铺房的陈列窗里一下子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猫,大概有20多只,全都像安娜一样细瘦,只是眼睛都光闪闪的晶亮,被饥饿点燃着。我这才明白安娜所说的“家庭”,我不敢走进安娜这个家庭。从敞开的门窥入,里面是一目了然的赤贫。有张床垫,有个冰箱,没有浴室和厕所,也没有炊事可为。我把两大桶牛奶给她提到门内,大半个身体坚定地留在门外。但我还想为这个已进入末日的孤独老人做点什么。她蹲着身挨进门,她身上的气味马上融入屋里暖暖的生物气息。猫们竟比安娜要干净些,也多些优越感。我迅速撕下一页纸片,写了我的电话号码,递给安娜:“如果有什么事――比如你的背痛要杀死你,你起不来去买牛奶,就给我打个电话。我住得很近。”   安娜却没接那号码。她说:“谢谢你。我没有电话。”   大概也为省一笔电话钱。我木木地看她掩上门。猫刹那间全从陈列橱窗里消失了。然后就听见屋内响起猫们你死我活的欢宴声,以及安娜婴儿啼哭般的笑。   四个月后,学期结束了。我乘了火车回到那个有“EggStore”的地方。那时已是五月底。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芝加哥使贫穷得到大大的缓解,或说使贫穷也得以装扮。我来到安娜的门前,从门的缝隙看进去,没有安娜了,却仍是一地的猫。它们更瘦了,薄薄的一片,如同影子。我想安娜一定还在世,猫在等她。邻近蛋铺,如安娜这样的生命总可以维持一个大致活着的状态。这样想,蛋铺是功德无量的,它翼下孵着多少大致存活着的生命。   (摘自《波西米亚楼》)

   1993年年初,我回到芝加哥,打算把修了一半的艺术硕士修完。1992年秋天在旧金山完婚,也算个“有家室之人”,该尽本分做妻子,至于回校读书,心里自然不很坦然,因此把自己读书期间的财经预算主动压得很低。朋友托朋友,找到一处房租低廉的居室。据说它最令人羡慕的长处是,方圆一英里之内,有地铁,有家“九毛九”百货店和一个“EggStore”――芝加哥的中国留学生没有不知道这个著名的食品减价商场的。它分布在城市各个贫民住宅区,如同一个个食物急救站,能及时扑灭周围的饥饿。为什么给它取名叫“EggStore。”(蛋铺),我一直没考证出来。有人说它的源起是专卖鸡蛋的小铺。因为鸡蛋是美国最便宜的食品之一,所以在它拓展成为今天这样庞大的连锁二手货食品店时,仍沿用鸡蛋作为它物美价廉的象征。还有就是从复活节来的那层寓意:鸡蛋是复活节的主食;只要有鸡蛋的地方就有生命之孵化,生命之起死回生。因此,鸡蛋象征的是生命之早春。   我很快便跻身到采购的人群中去了。走到奶制品一栏时,发现一个很瘦小的老太太坐在两大桶牛奶边上。“蛋铺”充满喜洋洋的各国语言,若不留心,绝不会听见这老人细弱的呻吟。她几乎是整个店铺中唯一的一个白面孔。美国人但凡有个体面收入,是捺不住性子来这里和各种肤色的移民打捞食物渣滓的。我还没走上前,就闻到一股奇特的气味从老妪身上泛起。   我问老太太哪里不妥,她哼哼着说:“我的脊梁要杀死我了!”我必须完全蹲得与她一样矮小才听得见她的话。我试着去拉她的手,她把那只手从我手里缩回,给了我另一只手。因为头一只手的手心里有几枚硬币。她像一截定了形的老藤一样,被我一点点抻直,眼看要直了,她尖利地惨叫一声,又缩回原来的形状。她身边搁着一个手推车,是专为老年人购物所设计的那种,只是它也老得如她一样变了形。   我把两大桶牛奶放到手推车上,从她婴儿一样尖细的期期艾艾中,我弄明白了,她在这儿佝缩一个多小时了,就是想把脊背的疼痛挨过去,再把两桶牛奶搬上车。我左手推着她的车,右手环过她的背,插在她的右腋下,等于将她的体重全挂在我的右臂上。我感到她整个人不比两桶牛奶重多少。我问她还需要买别的什么,她说不需要了,两桶牛奶足够她和她的家庭一周的过活了。我差点问:一周七天光靠牛奶?但我及时闭了嘴。   我问老太太家住哪里,她说只有三个街口之遥。我决定把她面交她的家人。根据我对医学广博的认知,我断定老太太一定有脊椎错位之类的病症。她根本已瘫痪在我的右臂上。经过付款过道时,她将手里的硬币给收银员。款数刚好,显然她预先做了计算,也预先打算好除这两桶牛奶绝对不买任何其他食物。   我一身担着老太太和牛奶,走到马路上。那股奇特的气味我现在已判断出来了――是一股类似动物园的气味。老太太告诉我她叫安娜。我发现安娜的衣着是60年代的,是件大致是黄色的灰外套,或说是大致成了灰色的黄外套。安娜极清瘦,衣服也过于单薄,因而她那几乎弯成“S”形的一根脊柱,清晰地显现在她背上。假如把她整个人抹平整,她不见得比我矮多少。我问起她的家庭,她说:“是啊,我有个大家庭等着我去喂呢。”我纳闷竟没有一个比她健康点的晚辈来承担这采购。她像读懂我心思似的,解释说:“我有两个儿子,在韩战时上前线了,都没回来。至少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回来。”   这时我们已走过第二个街口。我由于不小的劳力支出而浑身有了汗。安娜指指前面一间铺房说:“看,那就是我们的家。”   她请我把牛奶倒在路边一个残破玻璃盆里。她说:“抱歉了,就只有牛奶了。”等我照她吩咐倒好牛奶,抬起头立刻怔住了――她那间店铺房的陈列窗里一下子挤满了大大小小的猫,大概有20多只,全都像安娜一样细瘦,只是眼睛都光闪闪的晶亮,被饥饿点燃着。我这才明白安娜所说的“家庭”,我不敢走进安娜这个家庭。从敞开的门窥入,里面是一目了然的赤贫。有张床垫,有个冰箱,没有浴室和厕所,也没有炊事可为。我把两大桶牛奶给她提到门内,大半个身体坚定地留在门外。但我还想为这个已进入末日的孤独老人做点什么。她蹲着身挨进门,她身上的气味马上融入屋里暖暖的生物气息。猫们竟比安娜要干净些,也多些优越感。我迅速撕下一页纸片,写了我的电话号码,递给安娜:“如果有什么事――比如你的背痛要杀死你,你起不来去买牛奶,就给我打个电话。我住得很近。”   安娜却没接那号码。她说:“谢谢你。我没有电话。”   大概也为省一笔电话钱。我木木地看她掩上门。猫刹那间全从陈列橱窗里消失了。然后就听见屋内响起猫们你死我活的欢宴声,以及安娜婴儿啼哭般的笑。   四个月后,学期结束了。我乘了火车回到那个有“EggStore”的地方。那时已是五月底。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芝加哥使贫穷得到大大的缓解,或说使贫穷也得以装扮。我来到安娜的门前,从门的缝隙看进去,没有安娜了,却仍是一地的猫。它们更瘦了,薄薄的一片,如同影子。我想安娜一定还在世,猫在等她。邻近蛋铺,如安娜这样的生命总可以维持一个大致活着的状态。这样想,蛋铺是功德无量的,它翼下孵着多少大致存活着的生命。   (摘自《波西米亚楼》)


相关文章

  • 浅论[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悲剧的原因
  • 浅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结局的原因 摘要: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女主人公,安娜不仅天生丽质,光艳夺人,而且纯真.诚实.端庄.聪慧.在当时人的眼中她的生活应该幸福 ...查看


  •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爱情悲剧
  • 摘要:安娜已经成为世界艺术画廊的一个典型形象.安娜的爱情悲剧有人从当时的社会环境来寻找,有人从安娜自身来寻找,本文主要从安娜作为女性,从女性心理.女性对性.对爱的理解和渴求,对家庭等方面来寻找安娜爱情悲剧的缘由. 关键词:安娜:爱情悲剧 & ...查看


  • 安娜卡列尼娜之死,谁之错?
  • 安娜卡列尼娜之死,谁之错? 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 安娜像杂草丛中的一朵奇葩, 以其惊人的美貌, 丰富的内心世界, 充满青春活力的生命, 向我们展示了她对真正生活的热情向往,对自由爱情的执著追求.她正直.坦率.勇敢和精神的崇高,展示出有 ...查看


  • 英国王室里的一朵奇葩
  • 英美概况学期论文 题目:英国王室里的奇葩---戴安娜王妃 班级:10级 商务英语1班 姓名:杜凤娇 学号:0403210010 国王室里的一朵奇葩 摘要:生活在王室里的王宫贵族们,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们就像生活在金色的笼子里.不管他们拥有 ...查看


  • 永远的安娜·卡列尼娜
  • 自从开始读书以来,能留印象于心底.能激起我感动的不在少数.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算是其中之一,也是我最喜欢读的一部.或许在21世纪的今天,再次讨论这部写于19世纪的小说,多少令人觉得有些落伍,有些沉闷.而且,时至今日,越来越多 ...查看


  • 安娜.卡列尼娜故事梗概(外国文学.一万字)
  • 姓名:XX云 学号:1XXXXXXXX40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XXX班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书籍信息:(俄)列夫·托尔斯泰.草婴译.安娜·卡列尼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故事梗概: 第一部 1-4 安娜· ...查看


  • 安娜卡列尼娜的论文
  • 论<安娜·卡列尼娜>的文学成就 内容摘要 列夫·尼古拉耶维厅·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他以深遂的智慧.无畏的精神.不倦的探索.丰硕的成果将批判现实主义推向了顶峰,对世界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查看


  •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安娜卡列尼娜>中造成安娜悲剧的原因 作者:张晴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08期 摘要:本文试从<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情 ...查看


  •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心得 推荐阅读:这是我读过的最好小说的其中一本.安娜·卡列尼娜,这个美丽而又孤独的灵魂,在无尽的遗憾之中香消玉殒.安娜是一个资质优美,有很高文化教养的贵族女子,在俄国贵族资产阶级社会里,她像芜草丛中的奇葩,她不是一般的美,而 ...查看


  • 安娜卡列宁娜
  • 我所喜欢的俄罗斯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赏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 夫托尔斯泰 如果说好莱坞大片是现代电子科技高度发展的"杰作",那俄罗斯影片就是人性最真实的反光镜."阳春白雪总是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