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学设计_公开课教案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他们有耀眼的光环;我们喜欢关注伟人,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我们喜欢关注亲人,因为我们知道血浓于水的意义,而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样的人群,他们处在了可能被我们遗忘的角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王》。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走近老王

1、“人物档案”:姓名:老王;职业:三轮车夫;婚姻状况:单身;健康状况:眼睛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命运结局:患病而亡。

2、仅就人物基本情况来看,同学们一句话来说出你眼中的老王。老王是一个 人。他的生活用一个字来说是“苦”。

3、这样一个命运悲苦的人,除了他的不幸外,在他与作者交往中,我们又看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并勾画相关的段落,用简介的语句概括与作者交往的事件。

(1)、半价送冰(2)、免费送人(3)、病重时到我家送香油和鸡蛋

三、细读课文,品味老王

1、三件事中,哪一件事给作者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件事。课文的第8段——16段。请同学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强调写法,明确词义,鉴赏词语,品味人物。

镶嵌 骷髅 伛 翳 攥

2、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同学找出并勾画出相

关的语句。(教师指导朗读)

(1)、外貌描写:他面如死灰„„一堆白骨。

(2)、动作描写:第9段。

(3)、语言描写:第12段和第13段。读出人物的语气。

学生体会此时的老王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虽处在病入膏肓,贫困的状态但依然对人憨厚、善良。

3、这三件事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讲仁义。

4、试想有一天我们也会像老王一样老去,也许有疾病向我们袭来,也许在生活中会身陷困境,遇到如山般的困难。你会怎样面对,会向老王一样吗? 我们在老王身上看到了一个大写的“善”

5、概括人物形象,方法点拔。

结合人物的职业(身份)

事件,抓住性格,体会情感

多角度,全面把握

用词准确,不能重复

用一个完整的判断句表述

请用一句话来总结老王的形象:老王是一个生活贫困,一生凄凉艰难但又为人厚道,关心他人,善良,知恩图报的普通人。

四、再读课文,善待老王

1、到底作者做了什么?使老王如此亲人般对待自己,甚至于临终前拿礼物去报答她?

具体表现在:(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3)、在不坐老王的平板车后,依然关注他的生活;(4)、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

2、在与老王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杨绛是怎样的一个人? 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

3、当闻听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病死,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作者简介:(作者现实中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杨 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 杨绛真的幸运吗?

苏州等地读书。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即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

杨绛是著名的作家,有知识,有工作对于老王她真得幸运吗?

5、引出当时与老王交往时的背景: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打倒,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王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6、我们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是他们的经历让我们能感受到,杨绛和她的丈夫的不幸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说他们会说自己是幸运吗?

好多人不会,但是杨绛说了。她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幸运在哪里?愧怍什么?(同学讨论)

作者认为,她较之老王的处境和生活,个人有家庭,有爱人,有文化,有稳定的收入,是幸运的,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而作者认为她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没有让他的生活真正有改善。

7、是的,作者把对不幸者的关心示为理所应当,甚至心怀愧疚,而更多的人对老王这样的卑微者是漠视的,作者能做到,这源于什么?

幸运的人理所当然要帮助人,做好了应该,做不好惭愧。理所当然该做的事。这是责任。这源于人与人之间一种平等的观念,博爱的思想。他的关注,同情,救助,为老王的生命带去了春天般的温暖。让老王感受到凄苦生命中也有美好,温暖。

五、关注“老王”

1、同学们,当作者用善良回报善良,以真情报答真情时,我们便会看到人们心中那金子般的心灵,那善良的光芒温暖着我们的心房。而我们的生活中可能

在某个地方,依然有“老王”的身影,让我们一起关注“老王”(出示图片)。

2、学生自由谈感受。你的所思所想。询问你该如何做,为什么。关注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的处境。

六、课文小结:

他叫赵水林。山西省襄汾县北赵村农民。三年前,他远离家乡,告别亲人,来到我县安州镇九级村,开了一个火烧铺。

2012年7月13日下午3点左右,29岁的赵水林骑摩托车去东边邻村买菜。路过村东大水坑,突然听到孩子的呼救声。是4个少年在惊慌地哭喊:“来人呐,救命啊!”他们的两个伙伴掉进了大水坑的深水区。

把摩托车停在堤坝上,赵水林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冲向水塘,跳入水中。可是他很快也被淹没了。闻讯赶来的村民将三人捞救上来,飞车送到县医院。

还是太晚了,赵水林和两个落水少年再也没能苏醒过来。

面对落水的孩子,赵水林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因为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颁奖词:面对危险时最本能的思维,是自己还是别人,是逃避还是无畏?赵水林用勇敢的行动作出最响亮的回答,永远的火烧哥,最美的赵水林! 今天也让我们为老王和杨绛写出自己的心声,为他们颁奖,向善良的人们致敬!

老师写的颁奖词:

老王颁奖词:你是普通的一粒微尘,甚至让人忽视你的存在,但你却固守着人性的纯朴,知恩图报,你用一只生病的眼睛,苦寻着求生的道路,而你的善良早已为人们铺筑了一条阳光大道。

杨绛颁奖词:你将生命的苦果咽下,而说自己幸运,你扛起照顾不幸者的责任,用善良回报善良,在人世间碰撞也最美的光,温暖人们的心房。

那么,同学们就让我们记住(齐读):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

在天地间书写一个大写的“善”!

《老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如何刻画人物的形象。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独立阅读,发表有独创的见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的人物身上,学会善待他人,关注生活中的弱势群体。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如何细致刻画人物形象;学会善待他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喜欢关注明星,因为他们有耀眼的光环;我们喜欢关注伟人,因为他们做出了非凡的贡献;我们喜欢关注亲人,因为我们知道血浓于水的意义,而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样的人群,他们处在了可能被我们遗忘的角落。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老王》。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走近老王

1、“人物档案”:姓名:老王;职业:三轮车夫;婚姻状况:单身;健康状况:眼睛残疾(一只眼瞎另一只眼也有病);居住条件——差(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塌败的小屋 );命运结局:患病而亡。

2、仅就人物基本情况来看,同学们一句话来说出你眼中的老王。老王是一个 人。他的生活用一个字来说是“苦”。

3、这样一个命运悲苦的人,除了他的不幸外,在他与作者交往中,我们又看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找出并勾画相关的段落,用简介的语句概括与作者交往的事件。

(1)、半价送冰(2)、免费送人(3)、病重时到我家送香油和鸡蛋

三、细读课文,品味老王

1、三件事中,哪一件事给作者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三件事。课文的第8段——16段。请同学朗读,教师订正读音,强调写法,明确词义,鉴赏词语,品味人物。

镶嵌 骷髅 伛 翳 攥

2、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的时候采用了多种描写手法。请同学找出并勾画出相

关的语句。(教师指导朗读)

(1)、外貌描写:他面如死灰„„一堆白骨。

(2)、动作描写:第9段。

(3)、语言描写:第12段和第13段。读出人物的语气。

学生体会此时的老王是一种怎样的状态:虽处在病入膏肓,贫困的状态但依然对人憨厚、善良。

3、这三件事让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王:心好,老实厚道,有良心,关心人,讲仁义。

4、试想有一天我们也会像老王一样老去,也许有疾病向我们袭来,也许在生活中会身陷困境,遇到如山般的困难。你会怎样面对,会向老王一样吗? 我们在老王身上看到了一个大写的“善”

5、概括人物形象,方法点拔。

结合人物的职业(身份)

事件,抓住性格,体会情感

多角度,全面把握

用词准确,不能重复

用一个完整的判断句表述

请用一句话来总结老王的形象:老王是一个生活贫困,一生凄凉艰难但又为人厚道,关心他人,善良,知恩图报的普通人。

四、再读课文,善待老王

1、到底作者做了什么?使老王如此亲人般对待自己,甚至于临终前拿礼物去报答她?

具体表现在:(1)、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的车;(2)、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3)、在不坐老王的平板车后,依然关注他的生活;(4)、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

2、在与老王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杨绛是怎样的一个人? 善良,有爱心,有同情心。

3、当闻听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病死,在他生前经常关注他的杨绛有什么样的感受?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作者简介:(作者现实中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杨 绛,江苏无锡人。作家、文学翻译家。少年时代先后在北京、上海、 杨绛真的幸运吗?

苏州等地读书。1931年于苏州东吴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即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为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1935年与钱钟书结婚,是年夏季与钱钟书同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业余从事创作。著有散文集《干校六记》《将饮茶》,长篇小说《洗澡》等。

杨绛是著名的作家,有知识,有工作对于老王她真得幸运吗?

5、引出当时与老王交往时的背景: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打倒,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钱钟书夫妇用事实澄清了诬陷。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的“五七干校”接受劳动锻炼,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1970年6月,钱钟书夫妇的女婿王德一因“五一六”案被迫含冤自杀。1972年3月,钱钟书夫妇由干校回家,遭到了迫害,三人被迫离家逃走,在外过了三年的流亡生活,“文化大革命”期间,杨绛一家人受尽了屈辱和蹂躏。

6、我们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是他们的经历让我们能感受到,杨绛和她的丈夫的不幸生活,在那个时代,你说他们会说自己是幸运吗?

好多人不会,但是杨绛说了。她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作者幸运在哪里?愧怍什么?(同学讨论)

作者认为,她较之老王的处境和生活,个人有家庭,有爱人,有文化,有稳定的收入,是幸运的,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而作者认为她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没有让他的生活真正有改善。

7、是的,作者把对不幸者的关心示为理所应当,甚至心怀愧疚,而更多的人对老王这样的卑微者是漠视的,作者能做到,这源于什么?

幸运的人理所当然要帮助人,做好了应该,做不好惭愧。理所当然该做的事。这是责任。这源于人与人之间一种平等的观念,博爱的思想。他的关注,同情,救助,为老王的生命带去了春天般的温暖。让老王感受到凄苦生命中也有美好,温暖。

五、关注“老王”

1、同学们,当作者用善良回报善良,以真情报答真情时,我们便会看到人们心中那金子般的心灵,那善良的光芒温暖着我们的心房。而我们的生活中可能

在某个地方,依然有“老王”的身影,让我们一起关注“老王”(出示图片)。

2、学生自由谈感受。你的所思所想。询问你该如何做,为什么。关注他们的生活,改善他们的处境。

六、课文小结:

他叫赵水林。山西省襄汾县北赵村农民。三年前,他远离家乡,告别亲人,来到我县安州镇九级村,开了一个火烧铺。

2012年7月13日下午3点左右,29岁的赵水林骑摩托车去东边邻村买菜。路过村东大水坑,突然听到孩子的呼救声。是4个少年在惊慌地哭喊:“来人呐,救命啊!”他们的两个伙伴掉进了大水坑的深水区。

把摩托车停在堤坝上,赵水林毫不犹豫,奋不顾身,冲向水塘,跳入水中。可是他很快也被淹没了。闻讯赶来的村民将三人捞救上来,飞车送到县医院。

还是太晚了,赵水林和两个落水少年再也没能苏醒过来。

面对落水的孩子,赵水林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因为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救人。

颁奖词:面对危险时最本能的思维,是自己还是别人,是逃避还是无畏?赵水林用勇敢的行动作出最响亮的回答,永远的火烧哥,最美的赵水林! 今天也让我们为老王和杨绛写出自己的心声,为他们颁奖,向善良的人们致敬!

老师写的颁奖词:

老王颁奖词:你是普通的一粒微尘,甚至让人忽视你的存在,但你却固守着人性的纯朴,知恩图报,你用一只生病的眼睛,苦寻着求生的道路,而你的善良早已为人们铺筑了一条阳光大道。

杨绛颁奖词:你将生命的苦果咽下,而说自己幸运,你扛起照顾不幸者的责任,用善良回报善良,在人世间碰撞也最美的光,温暖人们的心房。

那么,同学们就让我们记住(齐读):心存善良仁厚之意;胸怀平等博爱之念。

在天地间书写一个大写的“善”!


相关文章

  • 2017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0老王公开课教案
  • 10 老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内容,梳理顺序,理解老王的"苦"与"善"的品质: 2.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揣摩人物心理: 3.品味文章平淡如水.质朴无华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查看


  • 陋室铭公开课教案
  • 陋室铭 公开课教案 一.导入 我先给大家读一篇讽刺机关科室工作人员逢迎拍马,庸碌无为的文章,文题是<科室铭> 才不在高,应付就行.学不在深,奉承则灵.斯是科室,唯吾聪明.庸俗当有趣,流言作笑柄.谈笑无边际,往来有后门.可以打毛衣 ...查看


  • [老王]公开课教案
  • 9.<老王>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课文有关词语. 2.弄清作者是以自己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兼用逻辑顺序和时间顺序来安排全文的. 学习重点: 1.诵读课文,理解老王的"善"与"苦&quo ...查看


  • [老王]教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教材分析] 本课<老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其它几篇课文鲁迅的<阿长和>.朱自清的<背影>.李祥森的<台阶>以 ...查看


  • 杨绛老王教案苏教版必修三
  • 老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并积累"惶恐.取缔.滞笨.愧怍"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形象:苦和善良. (2)揣摩体会课文平淡简洁又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查看


  • 老王教学设计
  • 8109<老王>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感知内容,学习通过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人物的方法. 2.品味平淡简捷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自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传统美德,呼吁同情尊重.平 ...查看


  • 背影教案设计 1
  • <背影>教案设计 广东惠阳良井中学 余思达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学习用截取法,构建文章,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 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篇叙事 ...查看


  •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小学 2,学科:历史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复习古代中国 ...查看


  • 老王读后感500字
  • 老王读后感500字(一) <老王>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主人公老王生活困苦,难以维持生计,但他善良淳朴,临死前一天还亲自为作者送香油和鸡蛋,表示感谢.而作者也曾接受过老王很多帮助,所以她写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