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
永康市明珠学校 吕惠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当今初中生思想状况的忧患
当今初中生对社会的道德状况存在着诸多困惑与疑虑,进而导致中学生道德判断的偏颇。是非观念有所淡化,是非标准不够清晰。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实,某些道德判断的标准,有较为明显的成人化、世俗化、实用化的倾向。其发展的后果,必然导致个体道德水平的降低和“先天”的缺陷。迷恋网络、混淆虚拟与现实的现象不断增长。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
2.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产出与投入比率低,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参与差。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传统学校教育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和影响,学校德育的命令式、灌输式的育人方法早已不适应学生发展要求,因而探索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策略,势在必行。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较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3.多媒体教学的广阔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由时尚转变成为一种趋势。初中语文课也不例外。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说多媒体教学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4.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精华,这些美德精髓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青少年儿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也是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现代文明呼唤着传统美德。但是,目前,许多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知之不多,且不能很好地践行。 因此,加强青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刻不容缓。
5.《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但是,目前,许多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知之不多,且不能很好地践行。 因此,加强青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刻不容缓。本课题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从而系统、深刻地理解中华美德精髓,并不断吸收内化为素质,同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内涵,以期提高民族素质,培育优秀民族精神。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是指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借助“声、光、影、像”, 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指在新的形势下, 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本课题就如何通过“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这两方面相结合进行研究,即探索“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方式、方法,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寻求好的途径。
(二)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本课题意图把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调研后认为,国内外还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是“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规划课题,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发起这个大课题研究,得到了全国各地广泛积极的响应,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对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也比较多,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 ,有巢湖市二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研究 》的课题研究,有前黄中学《中学教学多媒体软件开发的研究》,有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传统教学与多媒体
教学优势互补研究》,还有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第一初级中学《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课题的研究,更有国家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策略研究》……
可见对于以上两方面各自的研究已经比较多,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些研究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这些研究还没有把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应的教学策略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把两者精心融合在一起的初中语文多媒体课件还较欠缺,这就为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程改革为主线,依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践行、继承和发扬“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为中心的中华美德,培养“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高素质学生。
2.给学生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挖掘与弘扬初中语文新教材所蕴涵的中华传统美德,并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课外内容进行筛选和补充。
2.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学方法的研究。
3.探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初中语文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方法。
4.引领学生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认识并践行传统美德方法的研究。
5.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
本课题研究具有显著的实践操作性。因此我们运用控制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采用“教育行为研究”的对比实验法、检测分析法、文献检索法等方法,开展深入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将采用抽样调查、座谈研讨、
激励评价、家长参与、个案分析等,验证课题设计及假设,并为课题成果的总结提供论据。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从中受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求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持久性原则
传统美德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日久天长的熏陶。
4.整体性原则
在实施中要联系其他相关学科和活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配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并形成一种优良的习惯,发挥整体功能。
5.批判继承原则
坚持古为今用,剔除时代局限,吸收传统道德的精华,使之成为现代文明并优化现代文明的因子。
6.知行统一的原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必须通过实践去完成。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必须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注意实践性。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实验班:七(3)(4)班 八(三)(四)班 九(三)(四)班
对照班:本校各年级其他班级
(六)课题研究的周期
2009年10月申请立项,2011年9月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A.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1)选择申报课题,制订实验方案。
(2)组建课题组人员,落实分工。
(3)搜集能体现实验效果的各方面资料,加强课题组成员的沟通,不断修正和完善实验方案。
(4)聘请专家指导组。
B.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6月
根据课题的规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索利用多媒体教学传承中华美德的理论和策略,开展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活动,作好过程的积累,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C.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1)整理、全面分析资料。
(2)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
(3)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活动,使教师认识到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对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从而开辟初中语文传承美德教育的新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教师基本素质的不断提高。
2. 通过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题组成员相关论文、案例和多媒体课件集。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组成员优质师资保证
全体课题组成员既是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又是优秀的班主任,教师基本素质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优质的师资保证。
(二)实验对象优良实验基础
明珠学校的校训是:崇德、健体、好学、创新。由此可见“德”在我们学校的重要地位。在我们课题方案的确定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为课题的启动、运行、深入、成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研究经费保障
课题研究经费有充分的保障。本课题一经获准立项,学校就对科研经费给予全额支付。并对研究过程中及研究后获得的课题研究成果按照《永康市明珠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实施的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实验组,各组员分工合作,各项工作专人负责。
2.定期研究,定期总结,实行工作责任制。为了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实验组长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检查督促作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组织检查研究情况。
3.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力。
(二)具体人员分工
组长:吕惠平
组员: 周伟芳 方静 何淼 廖祥翠
课题组专家顾问:林增广
林增广老师,明珠学校教科处主任、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曾任省一级重点中学丽水中学校长、浙江省中语会理事、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主持多项课题研究工作,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
永康市明珠学校 吕惠平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实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1.当今初中生思想状况的忧患
当今初中生对社会的道德状况存在着诸多困惑与疑虑,进而导致中学生道德判断的偏颇。是非观念有所淡化,是非标准不够清晰。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实,某些道德判断的标准,有较为明显的成人化、世俗化、实用化的倾向。其发展的后果,必然导致个体道德水平的降低和“先天”的缺陷。迷恋网络、混淆虚拟与现实的现象不断增长。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
2.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产出与投入比率低,学生学习被动,“他主”学习仍占据教学舞台,教学方式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参与差。教师唱主角,少数优生唱配角,多数学生当观众。德育渗透力度不够 。传统学校教育中受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和影响,学校德育的命令式、灌输式的育人方法早已不适应学生发展要求,因而探索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提高实效性策略,势在必行。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中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较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3.多媒体教学的广阔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由时尚转变成为一种趋势。初中语文课也不例外。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教学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说多媒体教学认知工具的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4.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精华,这些美德精髓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青少年儿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也是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现代文明呼唤着传统美德。但是,目前,许多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知之不多,且不能很好地践行。 因此,加强青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刻不容缓。
5.《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必须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
文件要求:“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
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但是,目前,许多中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精华知之不多,且不能很好地践行。 因此,加强青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教育刻不容缓。本课题立足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从而系统、深刻地理解中华美德精髓,并不断吸收内化为素质,同时与时俱进,不断丰富民族精神内涵,以期提高民族素质,培育优秀民族精神。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一)课题的界定
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是指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借助“声、光、影、像”, 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是指在新的形势下, 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
本课题就如何通过“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这两方面相结合进行研究,即探索“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方式、方法,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寻求好的途径。
(二)相关课题研究综述
本课题意图把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课题组通过多种途径深入调研后认为,国内外还很少有人对这个课题进行专门的研究。
对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研究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实验研究”是“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规划课题,国家教委有关部门发起这个大课题研究,得到了全国各地广泛积极的响应,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对多媒体教学的研究也比较多,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是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 ,有巢湖市二中《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优势互补研究 》的课题研究,有前黄中学《中学教学多媒体软件开发的研究》,有安徽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课题《传统教学与多媒体
教学优势互补研究》,还有河北省迁安市迁安镇第一初级中学《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果》课题的研究,更有国家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策略研究》……
可见对于以上两方面各自的研究已经比较多,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这些研究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这些研究还没有把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应的教学策略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把两者精心融合在一起的初中语文多媒体课件还较欠缺,这就为本课题展开深入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程改革为主线,依托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加强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教育,使学生认识、践行、继承和发扬“忠、孝、诚、信、礼、义、廉、耻”为中心的中华美德,培养“传统美德与现代精神相结合”的高素质学生。
2.给学生创设愉悦有趣的情境,激发和陶冶学生的情感,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从而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挖掘与弘扬初中语文新教材所蕴涵的中华传统美德,并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课外内容进行筛选和补充。
2.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学方法的研究。
3.探究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初中语文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利用方法。
4.引领学生在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中认识并践行传统美德方法的研究。
5.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美德与时俱进的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
本课题研究具有显著的实践操作性。因此我们运用控制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采用“教育行为研究”的对比实验法、检测分析法、文献检索法等方法,开展深入的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将采用抽样调查、座谈研讨、
激励评价、家长参与、个案分析等,验证课题设计及假设,并为课题成果的总结提供论据。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全员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从中受益,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求教师运用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寓教于乐,潜移默化,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
3.持久性原则
传统美德的传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贵在日久天长的熏陶。
4.整体性原则
在实施中要联系其他相关学科和活动,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相互配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人心,并形成一种优良的习惯,发挥整体功能。
5.批判继承原则
坚持古为今用,剔除时代局限,吸收传统道德的精华,使之成为现代文明并优化现代文明的因子。
6.知行统一的原则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这种行为规范必须通过实践去完成。在进行课题研究时,必须遵循知行统一的原则,注意实践性。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
实验班:七(3)(4)班 八(三)(四)班 九(三)(四)班
对照班:本校各年级其他班级
(六)课题研究的周期
2009年10月申请立项,2011年9月结题
(七)课题研究的具体步骤
A.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2月
(1)选择申报课题,制订实验方案。
(2)组建课题组人员,落实分工。
(3)搜集能体现实验效果的各方面资料,加强课题组成员的沟通,不断修正和完善实验方案。
(4)聘请专家指导组。
B.全面实施阶段:2010年1月---2011年6月
根据课题的规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探索利用多媒体教学传承中华美德的理论和策略,开展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活动,作好过程的积累,邀请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C.总结阶段:2011年7月—2011年9月
(1)整理、全面分析资料。
(2)撰写实验总结报告,接受上级检查、评估、验收。
(3)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形式
(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通过研究活动,使教师认识到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对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从而开辟初中语文传承美德教育的新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促进教师基本素质的不断提高。
2. 通过初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完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2.课题组成员相关论文、案例和多媒体课件集。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一)课题组成员优质师资保证
全体课题组成员既是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又是优秀的班主任,教师基本素质高,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较强的教科研能力,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优质的师资保证。
(二)实验对象优良实验基础
明珠学校的校训是:崇德、健体、好学、创新。由此可见“德”在我们学校的重要地位。在我们课题方案的确定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样为课题的启动、运行、深入、成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研究经费保障
课题研究经费有充分的保障。本课题一经获准立项,学校就对科研经费给予全额支付。并对研究过程中及研究后获得的课题研究成果按照《永康市明珠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进行奖励。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及人员分工
(一)课题实施的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实验组,各组员分工合作,各项工作专人负责。
2.定期研究,定期总结,实行工作责任制。为了确保课题研究活动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实验组长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检查督促作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组织检查研究情况。
3.加强教师业务学习,提高教师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力。
(二)具体人员分工
组长:吕惠平
组员: 周伟芳 方静 何淼 廖祥翠
课题组专家顾问:林增广
林增广老师,明珠学校教科处主任、浙江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曾任省一级重点中学丽水中学校长、浙江省中语会理事、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常务理事,主持多项课题研究工作,有高深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