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读《窦娥冤》中的三桩誓愿
作者:朱正云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5年第02期
[摘要]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三折中,主人公窦娥临刑时发下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亢旱三年。从三桩誓愿的内部关系以及如此安排的原因去分析,有助于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特点,了解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作者关汉卿的创作情感倾向。
[关键词]窦娥冤三桩誓愿递进关系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41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三折中,主人公窦娥临刑时发下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亢旱三年。原文如下:
[血溅白练]“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粘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六月飞雪]“如今是三伏天,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掩埋了窦娥尸首。”
[亢旱三年]“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正确解读三桩誓愿有助于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特点,了解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作者关汉卿的创作情感倾向。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对“三桩誓愿”的粗浅认识。
一、三桩誓愿的内部关系
1.三桩誓愿表述怨气时,情绪越来越激动
“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
“若窦娥委实冤枉。”
“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
以上三句话分别出现在三桩誓愿中。第一桩誓愿里,“若是”表假设,是平静的“示冤”。第二桩誓愿里,“若”还表假设,内容却变了,少了“是”“我”,这种个别字词的减少,正反映了窦娥情绪的变化,因为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语言表达时先是语速加快,音量提高,多使用短句,从表达的语气来看,多用祈使句,甚至只出现关键词。句子形式的变化引起了句子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解读《窦娥冤》中的三桩誓愿
作者:朱正云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5年第02期
[摘要]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三折中,主人公窦娥临刑时发下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亢旱三年。从三桩誓愿的内部关系以及如此安排的原因去分析,有助于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特点,了解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作者关汉卿的创作情感倾向。
[关键词]窦娥冤三桩誓愿递进关系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41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三折中,主人公窦娥临刑时发下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亢旱三年。原文如下:
[血溅白练]“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粘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六月飞雪]“如今是三伏天,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掩埋了窦娥尸首。”
[亢旱三年]“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正确解读三桩誓愿有助于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特点,了解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作者关汉卿的创作情感倾向。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对“三桩誓愿”的粗浅认识。
一、三桩誓愿的内部关系
1.三桩誓愿表述怨气时,情绪越来越激动
“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
“若窦娥委实冤枉。”
“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
以上三句话分别出现在三桩誓愿中。第一桩誓愿里,“若是”表假设,是平静的“示冤”。第二桩誓愿里,“若”还表假设,内容却变了,少了“是”“我”,这种个别字词的减少,正反映了窦娥情绪的变化,因为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语言表达时先是语速加快,音量提高,多使用短句,从表达的语气来看,多用祈使句,甚至只出现关键词。句子形式的变化引起了句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