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课题: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

移动规律。

解读 :这项课标关注的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大气运动的原理和规律。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和学生动手实验,最终达到让学生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7气6风”分布图及总结出它们分布和季节移动的规律。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还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还没有涉及立体几何的知识,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 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等知识。

3、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知道并能应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地理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通过三圈环流的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用知识分析气候的多样性、复杂性,树立

应用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2、利用学案绘图训练和flash动画展示突出重点。

六、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七、课的类型:综合课

八、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为主,演示法、小组学习法为主,板书、多媒体教学等为

九、教学用具:板书、多媒体课件 十、 课时: 1课时 十一、 教学过程:

十二、板书设计

十三、教学后记

这节课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课前做好铺垫,先来个复习旧课,然后逐步导入新课,因为有了旧知识,学习这个新知识,就很顺理成章。在我解说北半球三圈环流后,学生感觉似懂非懂。但是在他们制作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型过程中,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懂得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而且基本上能总结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但是在

教师解说三圈环流的这一环节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下一节课应改善。内容比较多,所以时间比较紧凑,有点赶。

课题: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

移动规律。

解读 :这项课标关注的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大气运动的原理和规律。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和学生动手实验,最终达到让学生能熟练阅读并绘制全球“7气6风”分布图及总结出它们分布和季节移动的规律。

二、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 。既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空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应用和迁移,也是由小空间尺度地理问题扩大到大的空间尺度地理问题的迁移;还是学习和探讨下一部分“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1、高一学生还没有涉及立体几何的知识,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 2、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等知识。

3、本节课涉及的内容逻辑性较强,而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发展,学习困难较大。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大气环流的概念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 2、知道并能应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 能力目标:

1、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地理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通过三圈环流的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用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应用知识分析气候的多样性、复杂性,树立

应用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观念。

五、教学重点:

1、地球表面气压带和风带形成及其分布和移动规律; 2、利用学案绘图训练和flash动画展示突出重点。

六、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

七、课的类型:综合课

八、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为主,演示法、小组学习法为主,板书、多媒体教学等为

九、教学用具:板书、多媒体课件 十、 课时: 1课时 十一、 教学过程:

十二、板书设计

十三、教学后记

这节课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所以,课前做好铺垫,先来个复习旧课,然后逐步导入新课,因为有了旧知识,学习这个新知识,就很顺理成章。在我解说北半球三圈环流后,学生感觉似懂非懂。但是在他们制作南半球三圈环流模型过程中,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懂得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而且基本上能总结出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原因。所以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但是在

教师解说三圈环流的这一环节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下一节课应改善。内容比较多,所以时间比较紧凑,有点赶。


相关文章

  • 高中地理2.2气压带和风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 高一地理-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从容说课 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本节课教材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教学中应强调三个方面:①气压带和风 ...查看


  • 气压带和风带电子教案
  • [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 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2)运用海陆热力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查看


  • 2.2气压带和风带--北半球气压中心-学案
  • 2.5气压带风带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学案 班级: 姓名: 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1.海陆分布对气压的影响 由于 的差异,大陆升温和降温的速度比海洋 . 世界上最大的陆地 ,最大的海洋 北半球陆地.海洋分布的特点 [活动]观察课本图2.12 ...查看


  • 运动与设计,教学设计
  • 篇一:五年级科学上册<运动与设计>教案设计 教科版 运动 与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 ...查看


  • 东亚典型季风环流对气候影响分析
  • 东亚典型季风环流对气候影响分析 XXX 提要: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它任何地区都要显著.所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在东亚最为典型,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 ...查看


  • 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 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闻喜中学 曹银花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主要内容包括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气 ...查看


  • 高一地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测试题
  • 2.3 大气环境 第3课时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 对气候的影响 学案(湘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识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南北半球1月.7月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及分布.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 ...查看


  •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 [课前导学学习目标] 1.识记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及南北半球1月.7月大气活动中心的名称及分布.2.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大气活动中心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3.绘制全球气压带和 ...查看


  •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
  •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教学设计 郯城县美澳学校 许德建 2011年7月16日 19:25 魏延省于11-7-16 19:35推荐教学设计条理清晰,层层递进,以问题为导向,多法并举,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效果一定不错.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全球的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