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茶山放歌
①昨夜,窗外淅淅沥沥,一场春雨,伴着夜风,带着点点泥土的芳香,细细地潜进了我的梦乡里。躺在床上听着轻轻的风雨声,耳边忽然飘起了悠悠的茶歌声„„
②啊,又到了采春茶的时节!啊,景颇山的茶园呀!
③一场春雨之后,满山满坡的茶树便喝饱了琼浆玉液般,攒足了劲,每一个小小的枝头都绽出了细细、嫩嫩、绿绿的芽儿来。一夜之间,饱经了一冬的寒风、已经呈现出墨绿色沧桑的老茶树,忽然披上了一件翠绿的纱衫,浑身便又透出了勃勃的生气。
④雨并未完全停下来,雾一样的牛毛细雨依然迷迷蒙蒙地飘荡在山野上。春风吹得凉凉的,三五成群的景颇姑娘已经背上竹篮,来到荼山上,趁着茶叶的嫩劲,采下一年中最值得品尝的春茶。于是,茶歌便满山遍野地响起来了。姑娘们放开喉咙,亮出她们独有的清亮、高亢的嗓音,此起彼伏的,飘在风中,飞到了云外,整个茶园、整座山都活了起来。
⑤景颇人是以粗犷、质朴而著称的,他们的家园总是安在高高的山巅,他们的生活日日以山为伴,他们的歌也如山一样峭拔。姑娘们的茶歌,绝不是江南《采茶调》那般轻吟浅唱,也不像刘三姐的茶歌那样婉转轻快,景颇姑娘的茶歌总是唱得调儿极高,高高的一个音儿拔上去,歌声便似穿透了灰蒙蒙的雨雾,细溜溜地直钻入云里去了。不时还会有哪个小伙儿远远地用竹笛应和着,歌声、笛声,清清爽爽,叫你听得荡气回肠,忍不住想要和她一样用尽全身力气,调儿高高地来上几声,人间所有的忧愁、劳苦、烦闷全都在这几声中随风而去了。 ⑥景颇人的生活无疑是清苦的、单调的,高耸的群山挡住了他们和大千世界的交流,绵绵的群山里永远都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没有到过这群山之中的人,不会懂得这山的寂静;没有生活在这群山中的人,不会理解山里人生活的单调与清苦。可是,这清苦与单调怎能压倒景颇人呢?他们怎会屈于这群山的禁锢呢?他们还有歌声,只要有歌声,景颇人就有了生活的快乐!
⑦景颇人的生活是离不开歌声的,他们说:“没有了歌声,那还让人怎么活?!”婚丧娶嫁,景颇人要唱歌,他们边歌边舞通宵达旦;起屋建房,景颇人要唱歌,他们用歌声点燃新的希望;耕田犁地,景颇人要唱歌,他们用歌声驱走疲惫;纺纱织布,景颇人要唱歌,他们用歌声纺织幸福与梦想„„
⑧景颇人总是在歌唱,没有听不到歌声的时候。因为,他们生活在山里。生活在这无边无际的群山中,站在高高的山岭上,唯有歌声——高亢的、能钻入云霄的歌声,才能打破山的寂静,才能缓和生活的单调与清苦,才能将景颇人永不屈于生活艰辛的快乐昭示于天地之间。于是,歌声便随时随地伴随着景颇人。
⑨“呦呦哎,姑娘上山采茶忙呀„„走着路时要捻线,采着茶时要唱歌呀„„呦呦哎,呦呦哎„„”
⑩景颇姑娘的茶歌,一直飘在我的脑海里。
1.根据文意填空。
本文从_____________入题,先写景颇山的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生动地再现了景颇人采茶的情景。
2.第③段“一场春雨之后,满山满坡的茶树便喝饱了琼浆玉液般,攒足了劲,每一个小小的枝头都绽出了细细、嫩嫩、绿绿的芽儿来”一句写出了春雨后茶树的什么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歌声便似穿透了灰蒙蒙的雨雾,细溜溜地直钻入云里去了”一句中的“钻”字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描写景颇茶歌时,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在第⑩段说“景颇姑娘的茶歌,一直飘在我的脑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春雨、茶园、景颇人的生活。
2.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后茶树的勃勃生机。
3.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充分说明了景颇人的生活是离不开歌声的,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语言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4.“钻”字形象地写出了景颇姑娘的歌声峭拔、调儿极高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景颇茶歌的欣赏之情。
5.示例:第⑤段中,作者写了江南《采茶调》的轻吟浅唱、刘三姐茶歌的婉转轻快,与景颇茶歌作对比,突出了景颇茶歌的峭拔、调儿极高。
6.因为作者喜爱欣赏景颇姑娘的茶歌,也表达了作者对景颇茶歌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景颇人的喜欢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茶山放歌
①昨夜,窗外淅淅沥沥,一场春雨,伴着夜风,带着点点泥土的芳香,细细地潜进了我的梦乡里。躺在床上听着轻轻的风雨声,耳边忽然飘起了悠悠的茶歌声„„
②啊,又到了采春茶的时节!啊,景颇山的茶园呀!
③一场春雨之后,满山满坡的茶树便喝饱了琼浆玉液般,攒足了劲,每一个小小的枝头都绽出了细细、嫩嫩、绿绿的芽儿来。一夜之间,饱经了一冬的寒风、已经呈现出墨绿色沧桑的老茶树,忽然披上了一件翠绿的纱衫,浑身便又透出了勃勃的生气。
④雨并未完全停下来,雾一样的牛毛细雨依然迷迷蒙蒙地飘荡在山野上。春风吹得凉凉的,三五成群的景颇姑娘已经背上竹篮,来到荼山上,趁着茶叶的嫩劲,采下一年中最值得品尝的春茶。于是,茶歌便满山遍野地响起来了。姑娘们放开喉咙,亮出她们独有的清亮、高亢的嗓音,此起彼伏的,飘在风中,飞到了云外,整个茶园、整座山都活了起来。
⑤景颇人是以粗犷、质朴而著称的,他们的家园总是安在高高的山巅,他们的生活日日以山为伴,他们的歌也如山一样峭拔。姑娘们的茶歌,绝不是江南《采茶调》那般轻吟浅唱,也不像刘三姐的茶歌那样婉转轻快,景颇姑娘的茶歌总是唱得调儿极高,高高的一个音儿拔上去,歌声便似穿透了灰蒙蒙的雨雾,细溜溜地直钻入云里去了。不时还会有哪个小伙儿远远地用竹笛应和着,歌声、笛声,清清爽爽,叫你听得荡气回肠,忍不住想要和她一样用尽全身力气,调儿高高地来上几声,人间所有的忧愁、劳苦、烦闷全都在这几声中随风而去了。 ⑥景颇人的生活无疑是清苦的、单调的,高耸的群山挡住了他们和大千世界的交流,绵绵的群山里永远都没有都市的繁华与喧嚣。没有到过这群山之中的人,不会懂得这山的寂静;没有生活在这群山中的人,不会理解山里人生活的单调与清苦。可是,这清苦与单调怎能压倒景颇人呢?他们怎会屈于这群山的禁锢呢?他们还有歌声,只要有歌声,景颇人就有了生活的快乐!
⑦景颇人的生活是离不开歌声的,他们说:“没有了歌声,那还让人怎么活?!”婚丧娶嫁,景颇人要唱歌,他们边歌边舞通宵达旦;起屋建房,景颇人要唱歌,他们用歌声点燃新的希望;耕田犁地,景颇人要唱歌,他们用歌声驱走疲惫;纺纱织布,景颇人要唱歌,他们用歌声纺织幸福与梦想„„
⑧景颇人总是在歌唱,没有听不到歌声的时候。因为,他们生活在山里。生活在这无边无际的群山中,站在高高的山岭上,唯有歌声——高亢的、能钻入云霄的歌声,才能打破山的寂静,才能缓和生活的单调与清苦,才能将景颇人永不屈于生活艰辛的快乐昭示于天地之间。于是,歌声便随时随地伴随着景颇人。
⑨“呦呦哎,姑娘上山采茶忙呀„„走着路时要捻线,采着茶时要唱歌呀„„呦呦哎,呦呦哎„„”
⑩景颇姑娘的茶歌,一直飘在我的脑海里。
1.根据文意填空。
本文从_____________入题,先写景颇山的_____________,再写_____________,生动地再现了景颇人采茶的情景。
2.第③段“一场春雨之后,满山满坡的茶树便喝饱了琼浆玉液般,攒足了劲,每一个小小的枝头都绽出了细细、嫩嫩、绿绿的芽儿来”一句写出了春雨后茶树的什么神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⑤段“歌声便似穿透了灰蒙蒙的雨雾,细溜溜地直钻入云里去了”一句中的“钻”字用得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描写景颇茶歌时,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在第⑩段说“景颇姑娘的茶歌,一直飘在我的脑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春雨、茶园、景颇人的生活。
2.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后茶树的勃勃生机。
3.这里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充分说明了景颇人的生活是离不开歌声的,深化了文章的中心。语言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
4.“钻”字形象地写出了景颇姑娘的歌声峭拔、调儿极高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景颇茶歌的欣赏之情。
5.示例:第⑤段中,作者写了江南《采茶调》的轻吟浅唱、刘三姐茶歌的婉转轻快,与景颇茶歌作对比,突出了景颇茶歌的峭拔、调儿极高。
6.因为作者喜爱欣赏景颇姑娘的茶歌,也表达了作者对景颇茶歌的怀念之情以及对景颇人的喜欢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