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春秋五霸尊王攘夷的真实原因(深度好文)

春秋,大约有350年的历史,从周平王东迁到三家分晋。孔夫子对春秋这段历史的感叹是“礼崩乐坏”,于是愤而作《春秋》,自此“乱臣贼子惧”。

今天,我们就从礼、乐的视角,揭开辉煌历史的一角,希望能用简单的言辞给大家呈现出最清晰的脉络,在层层的抽丝剥茧中,理出一个头绪和时代的核心。

《春秋》是孔子为鲁国编纂的国史。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古人转而信奉历史,所以史官和史书在历代王朝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秦始皇后来焚书坑儒,导致各国史书焚毁、逸亡,唯独留下孔子的《春秋》幸免于难。

当后世人谈到春秋的时候,大多借用孔子的话来诠释这个极尽璀璨的时代——礼崩乐坏!

其实当我们翻开《春秋》、《左传》、《史记》等史籍的时候不难发现,春秋之世,天下虽然纷乱,真正让孔子忧虑和挂怀的是王权的损落。但是礼、乐内容和形式并没有毁灭,相反,我们可以从《春秋》中点点滴滴的细节中看出,礼、乐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多么的重要。齐桓公称霸靠礼、晋文公抵抗外族也是靠礼,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都要按照礼的规矩置办。

唯一不同的是,礼不再是君君臣臣的桎梏,而是在不断的流动,在完善。毕竟这是一个下克上的大乱世,这个时代本身就与《周礼》不符合。

乱世的开启,平王东迁。

西周末年,周幽王即位后,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终于葬送了一个辉煌的王朝。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即位。他看着满目疮痍的镐京,内心涌现出悲凉和哀怨。当时镐京遭到来自西方犬戎外族的入侵,一番烧杀抢掠过后,情况大概是这样:

没什么好说的,迁都吧。

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同时也开启了春秋华丽的大时代。

周平王为了感谢秦国在这次东迁做出的业绩,把丰、岐等西周发家的龙兴之地赏赐给了秦国。

犬戎人杀人很狠,骑马很彪。当时只有秦国敢跟他们撕逼。秦国也从周王室的附庸国一跃成为诸侯国。

周平王东迁以后,虽然不像以前那么风光了,有吃有喝有妞泡,小日子过的还是蛮滋润的,于是一口气当了51年的天子,活活把自己的大儿子熬死了。

公元前719年,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即位。

主少国疑,诸侯们都不怎么把新天子放在眼里,其中最跋扈的要数郑庄公。

周桓王很年轻,图样图森破,年轻人做事总是冲动的。于是他征调陈国、蔡国、卫国三国准备攻打郑国,还要御驾亲征。

郑庄公是什么人?

孔子的《春秋》第一个讲到的就是他,春秋时代的阴谋家,老乌龟。和当时第一大国齐国国君齐厘公谈笑风生。

周桓王哪里打得过郑庄公,一败涂地,不仅如此,肩膀还被射了一箭。

《春秋》是从郑庄公开始的,礼崩乐坏也是从周王室和郑国的繻葛之战开始的。

郑庄公射伤了周恒王以后,赶紧派人去安慰周桓王,这也是礼。

自此,周王室的威望跌入低谷,郑庄公的个人声望升到了一个高峰,人称“春秋小霸”。

诸侯国一看,这还了得,天子都能打?那邻居更能打了。

位于山西的晋国,位于山东的齐、鲁,位于湖北的楚国,位于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他们吞并小国,茁壮成长。

开始的时候是这样:

啊啊啊……我有密集恐惧症啊!!!

但是很快,在各国君王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就变成了这样:

好了,五谷杂粮粥变成了八宝粥,虽然少了一些但是还是一锅粥。

管仲相齐,以德服人。

齐国是当时的第一大国,西周开创者之一姜子牙的封地。

齐国有个公子,叫小白,没什么大本事。因为是齐国的公子,年少多金,潇洒风流,每天刚起床,牙还没刷,就听到门口有无数女孩在喊:“小白我爱你,我要给生个猴子”。

小白总是淡淡一笑,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小白即位以后,也就是齐桓公。他重用管仲、鲍叔牙、隰朋、王子成父等贤臣能吏。在君臣一心的前提下,齐国施行政治改革“参其国而伍其鄙”以整顿行政组织、军事改革“作内政以寄军令”实行兵民合一、经济改革“轻重九府”,通鱼盐之利齐国靠海,鱼盐资源丰富。

管仲甚至为了增加国家收入,开创了官方妓院,后世妓院供奉的祖师爷就是管仲管夷吾。

最后,管仲为了加强国君的权力,要求齐桓公掌握住生、杀、富、贵、贫、贱“六柄”,实行“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

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东征西讨。

自从周幽王被犬戎大败以后,少数民族对我们中华文明的入侵更加紧锣密鼓起来。

公元前663年,燕国北方的山戎入侵燕国。

齐桓公多少也听说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妙景色。

于是,出兵。

山戎虽然彪悍,但是也架不住齐国生力军的半途加入,很快就被打的旗幡倒卷,败了,败得很惨,山戎建立得令支、孤竹两国,国灭。然后把两国的领土给了燕国。

齐桓公,要走。燕庄公,要送。

一走,一送,就出了国界。齐桓公说,按照《周礼》,国君送人不能送出自己的国界,好了,我把这多出来的五十里地送给你好了。

嗯……燕庄公当时大概就是这个姿势。

礼崩乐坏到送领土,还是很难得一见的。所以,周礼的内容并没有变,变得是对象,从天子转移到了诸侯,这是王权的下滑,也是历史的必然。

孔子所追思的和历史的大潮流并不一致。

没几年,公元前661年,又有一个叫戎狄的少数民族来邢、卫两国参加慰问演出。

邢、卫是小国,那里招架得住,于是也派人去齐国救助。

齐桓公听到后,很生气,what?才回来没几天,后宫五百多个妓院的招牌还没看遍就又出事了。

出兵。

戎狄被打跑了,齐桓公帮助邢、卫两国重新建设家园,史称存邢救卫。

当时,对中华文明威胁最大的国家是地处西南的楚国。

到了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终于决定对楚国用兵。管仲用大义(即周礼)质问楚国使节,为什么我们齐国已经称霸了,你们楚国都不给我们上贡?

楚国使节屈完:亲,物流有点慢,多担待,这就给亲送去。

齐桓公:差评!不过态度还不错,咱们走!

齐国和楚国根本没打起来,但是起到了威慑蛮夷的作用。南方诸国没有得到中华文明荣光的沐浴,过着披发左衽的野人生活。而楚国又是南方最大的国家,此外还有吴、越两个较大的国家。

齐桓公的霸业终于达到了顶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齐桓公这次军事行动,打压了楚国的嚣张气焰。所以孔子对管仲的崇敬不亚于周公,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就要像楚国野人一样披头散发,衣冠不整了。

齐桓公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管仲。他的不幸是,管仲先他而去。

晚年的齐桓公宠信易牙、竖刁、开方三个妄臣,终于酿成了齐国的叛乱,自己也被活活饿死在宫中。

眼看着齐国霸权陨落,国家岌岌可危的时候。宋襄公拯救了齐国危亡的局势。他出兵平叛,并把公子昭扶立当了齐国君王,是为齐孝公。

宋襄公做梦都想当霸主,太他妈风光了,换你,你也想当。宋襄公以为有了这个功绩,只要他虎躯一震,诸侯就应该纷纷拜倒在脚下。真的是做梦都要笑醒。

但是很快,他的梦想就破灭了。

南蛮入侵,杀!

之前我们讲过,齐桓公的功绩不仅仅是尊王复礼,更重要抵御了外辱,保卫了中华文明的传承。

齐桓公死后,楚国又开始蠢蠢欲动。在齐桓公称霸的时间里,楚国蚕食了中国南方诸多的小国,部分势力已经扩张到了中原腹地,实力已经非常强大。

宋国是一个好战但不善战的国家。他们有非常完备的军事产业,但是对外战争总是失败,像极二战时候的意大利。

宋襄公做梦都想当霸主,也是一个好战,不能战的人。毛泽东曾评价他,“猪一般的仁义”。

这个评价来自于宋、楚之间的泓水之战。

楚国是不讲仁义的,他们自称“我蛮夷也!”好不要脸的样子。

一个要脸的人,面对不要脸的人,结局已经注定了。

当楚国的军队打到宋国边界的时候,宋襄公还说,等敌人渡过了河再打,“半渡击之”不是骑士精神。

楚国这群野蛮人,不认字,你告诉他精神?骑士?他们会笑呵呵的对你说,你可认得洒家的刀,噗嗤……一刀一个,毫不留情。

宋襄公本人差点被俘,在诸将的保护下,捡了一条命,不过腿受了伤。

毛主席的评价固然不错,宋襄公的仁义用错了对象。但是在当时《周礼》所产生的意识形态下,贵族是爱惜羽毛的,以结果为导向看历史,对历史的观察是片面的。

宋襄公因为贵族精神遭到了世人的耻笑,连带着贵族精神这份宝贵的文化也在战火中逐渐消亡。

宋襄公终归没有成为霸主,楚成王以为自己可以。

但是,他也是痴心妄想,上天早已选定了下一个英雄。

他叫重耳。

重耳的意思是耳朵旁边多出了一块肉,看上去有两个耳朵。这样看上去很怪对不对,什么一般?

那么我告诉你,他的眼睛里有两个瞳仁呢?

什么你见过?

历史上有两个瞳仁的非贤即帝,分别是:仓颉、舜、重耳、项羽、李煜。

据说,重耳还有连肋的特殊生理结构,就是胸腔两排的肋骨不是分开而是连在一起,据说治水的大禹也有这个神奇的生理结构。

好了,你应该知道了,这个人,应该很牛。对,他就是我们接下来的主角——晋文公。

晋文公的老子叫晋献公。他是一个好的国君,但是却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给刘琦出的主意“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生”。

申生和重耳都是晋献公的二字,一个被杀,一个被逼迫逃亡。

当然,我们的晋文公是死不了的,他有主角光环,最后终于61岁的时候……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

尼玛……大好人生都浪费在逃跑上面了,这也许就是大器晚成吧。

晋文公刚即位不久,周王室的人就到了。

晋文公以为是贺贴,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一个字:“help!”。

原来,周襄王也遇到了叛乱被王子带赶出了都城,无家可归。

晋文公的听从了首席谋臣狐偃的意见,准备出兵勤王,最终目的是从齐桓公那里接过霸主的地位。

处在西陲的秦国也有争霸的想法,所以秦穆公带着军队也赶了过来。但是当秦穆公听说晋文公已经出兵的消息后,说要回国。

他手底下的谋臣百里奚、由余、公孙枝都很不理解:为什么咩?

秦穆公的回答是,秦国实力尚且不能称霸,这个虚名就先给晋文公吧,说完转身就回国了。

稳重,明智。

酷!

帮助周襄王重新登上王位以后,这个时候周王室能掌握的地盘也就是100多里地吧。

周襄王很感激,还送了一座城给晋文公,这也是礼,周礼的礼。

有了这次勤王的功绩,晋文公的声望就像做了神七一样,直线上升。

秦穆公回国以后,囤积实力,在由余等一干贤臣的辅佐下,终于灭国十二,拓地千里,成为中原大地西北方一大强国。

春秋战国的巅峰对决正式开启,月圆之夜,紫禁之巅,晋文公和楚成王必有一场不可避免的生死之战。

楚成王要饮马黄河,晋文公不让!

两国的遭遇战发生在曹、卫两国。可见,把战场定在外国,是长久以来的传统。

晋文公当年逃亡的过程中受到过楚成王的优待,所以开战之前,说让你三个回合——退避三舍。

出招吧。楚国人一点都不客气,打你妈的,追!

其实,这次看上去仁义的举动,大有内情,或者叫阴谋。

听过曹秽论战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则竭。

楚国士兵全军出动,追了很久,精疲力尽。这个时候,他们撞上了晋国埋伏已久的伏兵。楚国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说出了千古名言:不好,中计了。

晋国赢了,称霸成功!

晋国再次保卫了中华文明,但是天下大势是融合。

楚国不久以后出了一个非常英明的君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荀子》说:庄王并国三十六,开地三千里。比称霸西戎的秦穆公还要牛很多。

当时,晋国毕竟是中原第一大国,虽然在晋文公以后,国势稍有衰减。

但是,春秋中后期,基本形成了晋、楚两国南北对峙的格局。

兴亡成败,转头空!

晋国可以说是春秋第一个强国,除了晋文公,晋国凭借超强国力一度称霸中原。

在强大的压力下,晋悼公即位,晋国复霸。

晋、楚之间争霸,其实质就是在于争夺郑国。

谁能拿到郑国的这块战略基地,谁就具备了战争主动权,这早已是晋楚都心照不宣的定律。

晋悼公内顺民心,外合诸侯,听从大臣智罃“三驾疲楚”的战略,最终拖垮楚军,给了楚国霸权致命一击,晋悼公坐镇绛都,复霸中原,史载:晋三驾而楚不能争。

然后,晋国因为涌现了人才,成就了晋国的霸业。但是,君臣共治的局面,导致君权的不断下滑,就像周王室一样,“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在晋国则是自大夫出,自陪臣出,终于引来了一次大的变革——三家分晋。

春秋后期,晋国的上卿世族从十家减少六家,又由六家减到了四家——智、赵、韩、魏。

其中智伯的势力最大,智伯姓智,但是这个智商一点都没关系。他为了消灭赵家,拉拢韩、魏两家。

唇亡齿寒的道理很早就有了,大家都不是傻子,然后在关键时候,韩、魏突然反水,三家灭了智伯,均分了智伯的资源。

不久,三家一合计,就把春秋第一大国,晋国也给分了,史称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周威王册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司马光恨铁不成钢地说,天子的职责就是守好礼,以礼来治理国家。周威王这次册封不仅承认了赵、韩、魏的政治地位,更是承认了他们下克上的行为,是对《周礼》最大程度的破坏。

自此,诸侯再也没有人把天子放在眼里,五霸尊王的事业也就此终止。从此历史进入了,大分裂,大割据的战国时代。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煮酒论史,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春秋,大约有350年的历史,从周平王东迁到三家分晋。孔夫子对春秋这段历史的感叹是“礼崩乐坏”,于是愤而作《春秋》,自此“乱臣贼子惧”。

今天,我们就从礼、乐的视角,揭开辉煌历史的一角,希望能用简单的言辞给大家呈现出最清晰的脉络,在层层的抽丝剥茧中,理出一个头绪和时代的核心。

《春秋》是孔子为鲁国编纂的国史。中国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国家,古人转而信奉历史,所以史官和史书在历代王朝中都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秦始皇后来焚书坑儒,导致各国史书焚毁、逸亡,唯独留下孔子的《春秋》幸免于难。

当后世人谈到春秋的时候,大多借用孔子的话来诠释这个极尽璀璨的时代——礼崩乐坏!

其实当我们翻开《春秋》、《左传》、《史记》等史籍的时候不难发现,春秋之世,天下虽然纷乱,真正让孔子忧虑和挂怀的是王权的损落。但是礼、乐内容和形式并没有毁灭,相反,我们可以从《春秋》中点点滴滴的细节中看出,礼、乐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多么的重要。齐桓公称霸靠礼、晋文公抵抗外族也是靠礼,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都要按照礼的规矩置办。

唯一不同的是,礼不再是君君臣臣的桎梏,而是在不断的流动,在完善。毕竟这是一个下克上的大乱世,这个时代本身就与《周礼》不符合。

乱世的开启,平王东迁。

西周末年,周幽王即位后,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终于葬送了一个辉煌的王朝。

公元前771年,周平王即位。他看着满目疮痍的镐京,内心涌现出悲凉和哀怨。当时镐京遭到来自西方犬戎外族的入侵,一番烧杀抢掠过后,情况大概是这样:

没什么好说的,迁都吧。

周平王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同时也开启了春秋华丽的大时代。

周平王为了感谢秦国在这次东迁做出的业绩,把丰、岐等西周发家的龙兴之地赏赐给了秦国。

犬戎人杀人很狠,骑马很彪。当时只有秦国敢跟他们撕逼。秦国也从周王室的附庸国一跃成为诸侯国。

周平王东迁以后,虽然不像以前那么风光了,有吃有喝有妞泡,小日子过的还是蛮滋润的,于是一口气当了51年的天子,活活把自己的大儿子熬死了。

公元前719年,周平王的孙子周桓王即位。

主少国疑,诸侯们都不怎么把新天子放在眼里,其中最跋扈的要数郑庄公。

周桓王很年轻,图样图森破,年轻人做事总是冲动的。于是他征调陈国、蔡国、卫国三国准备攻打郑国,还要御驾亲征。

郑庄公是什么人?

孔子的《春秋》第一个讲到的就是他,春秋时代的阴谋家,老乌龟。和当时第一大国齐国国君齐厘公谈笑风生。

周桓王哪里打得过郑庄公,一败涂地,不仅如此,肩膀还被射了一箭。

《春秋》是从郑庄公开始的,礼崩乐坏也是从周王室和郑国的繻葛之战开始的。

郑庄公射伤了周恒王以后,赶紧派人去安慰周桓王,这也是礼。

自此,周王室的威望跌入低谷,郑庄公的个人声望升到了一个高峰,人称“春秋小霸”。

诸侯国一看,这还了得,天子都能打?那邻居更能打了。

位于山西的晋国,位于山东的齐、鲁,位于湖北的楚国,位于北京与河北北部的燕国,以及稍后于长江下游崛起的吴、越等国,他们吞并小国,茁壮成长。

开始的时候是这样:

啊啊啊……我有密集恐惧症啊!!!

但是很快,在各国君王孜孜不倦的努力下,就变成了这样:

好了,五谷杂粮粥变成了八宝粥,虽然少了一些但是还是一锅粥。

管仲相齐,以德服人。

齐国是当时的第一大国,西周开创者之一姜子牙的封地。

齐国有个公子,叫小白,没什么大本事。因为是齐国的公子,年少多金,潇洒风流,每天刚起床,牙还没刷,就听到门口有无数女孩在喊:“小白我爱你,我要给生个猴子”。

小白总是淡淡一笑,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小白即位以后,也就是齐桓公。他重用管仲、鲍叔牙、隰朋、王子成父等贤臣能吏。在君臣一心的前提下,齐国施行政治改革“参其国而伍其鄙”以整顿行政组织、军事改革“作内政以寄军令”实行兵民合一、经济改革“轻重九府”,通鱼盐之利齐国靠海,鱼盐资源丰富。

管仲甚至为了增加国家收入,开创了官方妓院,后世妓院供奉的祖师爷就是管仲管夷吾。

最后,管仲为了加强国君的权力,要求齐桓公掌握住生、杀、富、贵、贫、贱“六柄”,实行“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

在管仲等人的辅佐下,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东征西讨。

自从周幽王被犬戎大败以后,少数民族对我们中华文明的入侵更加紧锣密鼓起来。

公元前663年,燕国北方的山戎入侵燕国。

齐桓公多少也听说过,“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美妙景色。

于是,出兵。

山戎虽然彪悍,但是也架不住齐国生力军的半途加入,很快就被打的旗幡倒卷,败了,败得很惨,山戎建立得令支、孤竹两国,国灭。然后把两国的领土给了燕国。

齐桓公,要走。燕庄公,要送。

一走,一送,就出了国界。齐桓公说,按照《周礼》,国君送人不能送出自己的国界,好了,我把这多出来的五十里地送给你好了。

嗯……燕庄公当时大概就是这个姿势。

礼崩乐坏到送领土,还是很难得一见的。所以,周礼的内容并没有变,变得是对象,从天子转移到了诸侯,这是王权的下滑,也是历史的必然。

孔子所追思的和历史的大潮流并不一致。

没几年,公元前661年,又有一个叫戎狄的少数民族来邢、卫两国参加慰问演出。

邢、卫是小国,那里招架得住,于是也派人去齐国救助。

齐桓公听到后,很生气,what?才回来没几天,后宫五百多个妓院的招牌还没看遍就又出事了。

出兵。

戎狄被打跑了,齐桓公帮助邢、卫两国重新建设家园,史称存邢救卫。

当时,对中华文明威胁最大的国家是地处西南的楚国。

到了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终于决定对楚国用兵。管仲用大义(即周礼)质问楚国使节,为什么我们齐国已经称霸了,你们楚国都不给我们上贡?

楚国使节屈完:亲,物流有点慢,多担待,这就给亲送去。

齐桓公:差评!不过态度还不错,咱们走!

齐国和楚国根本没打起来,但是起到了威慑蛮夷的作用。南方诸国没有得到中华文明荣光的沐浴,过着披发左衽的野人生活。而楚国又是南方最大的国家,此外还有吴、越两个较大的国家。

齐桓公的霸业终于达到了顶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齐桓公这次军事行动,打压了楚国的嚣张气焰。所以孔子对管仲的崇敬不亚于周公,他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如果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就要像楚国野人一样披头散发,衣冠不整了。

齐桓公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管仲。他的不幸是,管仲先他而去。

晚年的齐桓公宠信易牙、竖刁、开方三个妄臣,终于酿成了齐国的叛乱,自己也被活活饿死在宫中。

眼看着齐国霸权陨落,国家岌岌可危的时候。宋襄公拯救了齐国危亡的局势。他出兵平叛,并把公子昭扶立当了齐国君王,是为齐孝公。

宋襄公做梦都想当霸主,太他妈风光了,换你,你也想当。宋襄公以为有了这个功绩,只要他虎躯一震,诸侯就应该纷纷拜倒在脚下。真的是做梦都要笑醒。

但是很快,他的梦想就破灭了。

南蛮入侵,杀!

之前我们讲过,齐桓公的功绩不仅仅是尊王复礼,更重要抵御了外辱,保卫了中华文明的传承。

齐桓公死后,楚国又开始蠢蠢欲动。在齐桓公称霸的时间里,楚国蚕食了中国南方诸多的小国,部分势力已经扩张到了中原腹地,实力已经非常强大。

宋国是一个好战但不善战的国家。他们有非常完备的军事产业,但是对外战争总是失败,像极二战时候的意大利。

宋襄公做梦都想当霸主,也是一个好战,不能战的人。毛泽东曾评价他,“猪一般的仁义”。

这个评价来自于宋、楚之间的泓水之战。

楚国是不讲仁义的,他们自称“我蛮夷也!”好不要脸的样子。

一个要脸的人,面对不要脸的人,结局已经注定了。

当楚国的军队打到宋国边界的时候,宋襄公还说,等敌人渡过了河再打,“半渡击之”不是骑士精神。

楚国这群野蛮人,不认字,你告诉他精神?骑士?他们会笑呵呵的对你说,你可认得洒家的刀,噗嗤……一刀一个,毫不留情。

宋襄公本人差点被俘,在诸将的保护下,捡了一条命,不过腿受了伤。

毛主席的评价固然不错,宋襄公的仁义用错了对象。但是在当时《周礼》所产生的意识形态下,贵族是爱惜羽毛的,以结果为导向看历史,对历史的观察是片面的。

宋襄公因为贵族精神遭到了世人的耻笑,连带着贵族精神这份宝贵的文化也在战火中逐渐消亡。

宋襄公终归没有成为霸主,楚成王以为自己可以。

但是,他也是痴心妄想,上天早已选定了下一个英雄。

他叫重耳。

重耳的意思是耳朵旁边多出了一块肉,看上去有两个耳朵。这样看上去很怪对不对,什么一般?

那么我告诉你,他的眼睛里有两个瞳仁呢?

什么你见过?

历史上有两个瞳仁的非贤即帝,分别是:仓颉、舜、重耳、项羽、李煜。

据说,重耳还有连肋的特殊生理结构,就是胸腔两排的肋骨不是分开而是连在一起,据说治水的大禹也有这个神奇的生理结构。

好了,你应该知道了,这个人,应该很牛。对,他就是我们接下来的主角——晋文公。

晋文公的老子叫晋献公。他是一个好的国君,但是却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给刘琦出的主意“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生”。

申生和重耳都是晋献公的二字,一个被杀,一个被逼迫逃亡。

当然,我们的晋文公是死不了的,他有主角光环,最后终于61岁的时候……回到晋国当上了国君。

尼玛……大好人生都浪费在逃跑上面了,这也许就是大器晚成吧。

晋文公刚即位不久,周王室的人就到了。

晋文公以为是贺贴,打开一看,上面只有一个字:“help!”。

原来,周襄王也遇到了叛乱被王子带赶出了都城,无家可归。

晋文公的听从了首席谋臣狐偃的意见,准备出兵勤王,最终目的是从齐桓公那里接过霸主的地位。

处在西陲的秦国也有争霸的想法,所以秦穆公带着军队也赶了过来。但是当秦穆公听说晋文公已经出兵的消息后,说要回国。

他手底下的谋臣百里奚、由余、公孙枝都很不理解:为什么咩?

秦穆公的回答是,秦国实力尚且不能称霸,这个虚名就先给晋文公吧,说完转身就回国了。

稳重,明智。

酷!

帮助周襄王重新登上王位以后,这个时候周王室能掌握的地盘也就是100多里地吧。

周襄王很感激,还送了一座城给晋文公,这也是礼,周礼的礼。

有了这次勤王的功绩,晋文公的声望就像做了神七一样,直线上升。

秦穆公回国以后,囤积实力,在由余等一干贤臣的辅佐下,终于灭国十二,拓地千里,成为中原大地西北方一大强国。

春秋战国的巅峰对决正式开启,月圆之夜,紫禁之巅,晋文公和楚成王必有一场不可避免的生死之战。

楚成王要饮马黄河,晋文公不让!

两国的遭遇战发生在曹、卫两国。可见,把战场定在外国,是长久以来的传统。

晋文公当年逃亡的过程中受到过楚成王的优待,所以开战之前,说让你三个回合——退避三舍。

出招吧。楚国人一点都不客气,打你妈的,追!

其实,这次看上去仁义的举动,大有内情,或者叫阴谋。

听过曹秽论战吗?一鼓作气,再而衰,三则竭。

楚国士兵全军出动,追了很久,精疲力尽。这个时候,他们撞上了晋国埋伏已久的伏兵。楚国这个时候才恍然大悟,说出了千古名言:不好,中计了。

晋国赢了,称霸成功!

晋国再次保卫了中华文明,但是天下大势是融合。

楚国不久以后出了一个非常英明的君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荀子》说:庄王并国三十六,开地三千里。比称霸西戎的秦穆公还要牛很多。

当时,晋国毕竟是中原第一大国,虽然在晋文公以后,国势稍有衰减。

但是,春秋中后期,基本形成了晋、楚两国南北对峙的格局。

兴亡成败,转头空!

晋国可以说是春秋第一个强国,除了晋文公,晋国凭借超强国力一度称霸中原。

在强大的压力下,晋悼公即位,晋国复霸。

晋、楚之间争霸,其实质就是在于争夺郑国。

谁能拿到郑国的这块战略基地,谁就具备了战争主动权,这早已是晋楚都心照不宣的定律。

晋悼公内顺民心,外合诸侯,听从大臣智罃“三驾疲楚”的战略,最终拖垮楚军,给了楚国霸权致命一击,晋悼公坐镇绛都,复霸中原,史载:晋三驾而楚不能争。

然后,晋国因为涌现了人才,成就了晋国的霸业。但是,君臣共治的局面,导致君权的不断下滑,就像周王室一样,“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在晋国则是自大夫出,自陪臣出,终于引来了一次大的变革——三家分晋。

春秋后期,晋国的上卿世族从十家减少六家,又由六家减到了四家——智、赵、韩、魏。

其中智伯的势力最大,智伯姓智,但是这个智商一点都没关系。他为了消灭赵家,拉拢韩、魏两家。

唇亡齿寒的道理很早就有了,大家都不是傻子,然后在关键时候,韩、魏突然反水,三家灭了智伯,均分了智伯的资源。

不久,三家一合计,就把春秋第一大国,晋国也给分了,史称三家分晋。

公元前403年,周威王册封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司马光恨铁不成钢地说,天子的职责就是守好礼,以礼来治理国家。周威王这次册封不仅承认了赵、韩、魏的政治地位,更是承认了他们下克上的行为,是对《周礼》最大程度的破坏。

自此,诸侯再也没有人把天子放在眼里,五霸尊王的事业也就此终止。从此历史进入了,大分裂,大割据的战国时代。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煮酒论史,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 历史:2.3[春秋争霸]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上)
  • 第3课<春秋争霸>教案 教材分析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春秋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政治经济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先后起来争当霸主,号称&quo ...查看


  • 请远离这样爱你的人
  • 原创 2016-07-11 深度好文? 国馆说国馆君认为,很多时候,我们为爱付出了一切,奉献了一生,最终却发现仅仅是感动了自己而已.被伤得体无完肤后,我们深感委屈与不值,国馆君却发现,刽子手往往就是我们自己. 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晋文公重 ...查看


  • 北师大版历史七上[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word教案
  •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故事. ...查看


  •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2016)第二单元第6课 第6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1.doc
  •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经典习题 1.春秋时期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哪一个国家( ) A .秦国 B .楚国 C .齐国 D .晋国 2.春秋时期,继齐桓公之后,第二个称霸的诸侯是( ) A .秦穆公 B .宋襄公 C .楚庄王 D ...查看


  • 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齐桓公称霸"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东周分为______和______两个时期.春秋从______年至______年,战国从______年至____ ...查看


  • 七年级历史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 春秋争霸 教材分析 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春秋时期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政治经济实力较强的诸侯国,先后起来争当霸主,号称"春秋五霸". ...查看


  • 综合内容与测试 学案7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
  • 第8课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日期:______班级:_______组:_______ 姓名:_________审阅_____ 学习目标: 1根据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掌握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各自的名称. 2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 ...查看


  • 从天津瑞海爆炸事故分析中国现状(深度解析好文,值得一看)
  • http://www.gutirunhua.com/news/company/104.html 从天津瑞海爆炸事故分析中国现状(深度解析好文,值得一看) 本文通过从天津瑞海爆炸中,对于事故中的伤亡和消防队员的牺牲做出了原因分析,并从而引出中 ...查看


  • ?寡言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
  • ?寡言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 2015-12-31 微分科技 +关注 乐活南阳 "南阳本土原创爆笑视频" [原创视频]花心男叫嚣着又要分手,美女一眼识破诡计...... 嘴狠,赢一时:心广,赢一世: 坦诚待人,真诚做事,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