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选]中的蒙式汉语

摘 要: 元朝时蒙古族的统治对中华文化产生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在元杂剧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何?本文以《元曲选》为研究文本,对其中元朝首次出现的字词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分类归纳,以期从中看出文化交融的强大魅力。

关键词:元曲选 蒙式汉语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14-01

一、语法类型的蒙式汉语

蒙古族对汉语的影响,从宏观上看表现在语法层面,即句法结构的不同。其具体的体现为蒙古语的说话是“主+宾+谓”的结构,并非我们通常的“主+谓+宾”。所以受蒙古语影响,《元曲选》中的语音中也出现很多“主+宾+谓”结构的句子。如:

不免分付侍女们,安排酒果,亲自出洞迎接去咱。 《误入桃源》第二

汉语的语法应为“亲自出动去迎接”,受蒙古语影响,文本中为“迎接去”。

如果没有意识到蒙式汉语的这一特点,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逐字翻译所导致的语句不通,从而影响对文本的理解及深入的研究。

二、词汇类型的蒙式汉语

蒙古族对汉语的影响,还直接表现在蒙古词语的影响,即在剧作中直接出现蒙古语。这些词往往是研究元杂剧时的难点,没有蒙语的学习很难对含有蒙语词的句子进行正确理解。笔者将这些词分为以下两类:

1. 蒙古语音译

对于直接由蒙式汉语音译而成的词语这方面的研究中,方龄贵先生的《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一书中已经做了及其详细的分析,笔者便不在此处班门弄斧,仅罗列几例用以佐证论文观点。

如“哈喇”一词在《元曲选》中共出现了7次,他音译之前对应的蒙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当为“杀”。具体文本如下:

不如送他去汉朝哈剌,依还的甥舅礼,两国长存。 《汉宫秋》第三折

依着我的愚见,只消差人赚将韩信到来,哈喇了就是,打甚么不紧。 《赚蒯通》第一折 但那杨景是一个郡马,怎好就是这等自做主张,将他只一刀哈喇了。 《谢金吾》第三折 我如今着我大的孩儿费得雄,他也是个好汉,常在教场中和小的们打髀殖耍子,我如今着人叫他来,着他诈传平公的命,将伍员赚将来,拿住哈喇了,俺便是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伍员吹箫》第一折

除死无大灾,饶便饶,不饶把俺两口儿就哈喇了罢。 《勘头巾》第四折

趁早将他哈喇了,也还便宜。 《单鞭夺槊》第二折

不如只一刀哈喇了他,可不怜俐? 《盆儿鬼》第一折

不难看出,在蒙古语的音译过程中,变化出了不同的字体形态,这再次加大的理解难度。其实“哈喇”除了有“哈剌”的写法外,再其他研究材料中还有哈喇儿、哈剌儿、哈兰、答喇等写法。

这样的蒙古语例证繁多,再比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胡同”一词,其实最早也是出现在蒙古语中,由蒙古语音译得来,除了现在为人熟知的写法外,胡同还有胡洞、?k?h 、湖洞等写法。这一蒙古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水井”,因为水对人的重要性后来便引申为居民的居住地。

2. 蒙古语音译+汉语

此类蒙式汉语情况比较复杂,大体分为蒙古语音译直接加汉语词构成的; 有蒙古语意译为汉语后加蒙古语音译构成两类。现各举一例加以证明。

对于第一种情况,在《元曲选》中有“赛娘”一词符合此类特征,即“赛”为蒙古语音

译而来,蒙语词义为好; “娘”是汉语词,少女之义。所以“赛娘”一词为美丽的少女之义。在元杂剧文本中通常是给少女取的名字或直指少女。具体文本如下(同一剧作仅列举一次): 这郑孔目拿定了萧娥胡做,知他那里去了赛娘、僧住?《鲁斋郎》第三折

浑家萧县君,一双儿女:僧住、赛娘。 《酷寒亭》楔子

这孩儿叫做僧住,女儿叫做赛娘。 《风雨还牢》楔子

对于第二种情况,“这搭儿”、“那搭儿”都是典型例证。“这”、“那”是蒙古语的词根已经意译成汉语词之后的结构,而“搭儿”则是音译而来。这是一种蒙汉双语结构的特殊的语言单位。其具体文本如下:

恰才这搭儿单于王使命,呼唤俺那昭君名姓。 《汉宫秋》第四折

可不是跷蹊,谁承望这搭儿得见你? 《鸳鸯被》第四折

俺哥哥便今日有事呵明日旋折证,嫂嫂你这搭儿莫不错行。 《杀狗劝夫》第三折 我和他这搭儿才相见,平日里又不相识。 《?p 砂担》第四折

伯伯可又无踪影,伯娘那里紧支吾,可教我那搭儿葬俺父母? 《合同文字》第三折 那搭儿别是一重天,尽都是翠柏林峦。 《城南柳》第三折

这两个词在《元曲选》中共出现32次,笔者虽没有将该例证罗列穷尽,但蒙式汉语在元杂剧中的出现程度之高已可见一斑。

三、风俗类型的蒙式汉语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风俗类型的蒙式汉语泛指一切在元朝受蒙古族影响所产生的汉语,尤其是蒙古族的性格影响。做为一个马背上长大的民族,蒙古族骨子里蕴含着一种豪迈不羁的性格,这使他们不愿意与繁文缛节、精雕细刻的辞藻为伍,反而喜欢随意的交谈,调侃的相交。为了迎合当时上层统治者的需要,剧作家们也尽量使自己的作品通俗易懂,趋于他们的喜好。在这样的背景推动下,元杂剧中出现了大量风俗类型的蒙式汉语。 如“abb ”型词语的大量运用,实则就是蒙古族的性格有着密切关联。《元曲选》中出现的这类词有“怒烘烘”、“湿淋淋”、“翻滚滚”、“恶狠狠”、“呆邓邓”、“黄甘甘”等。具体文本如下:

想当日你怒烘烘的挺一身,急煎煎的走四方。 《灰阑记》第一折

我湿淋淋只待要巴前路,哎,行不动我这打损的身躯。

摘 要: 元朝时蒙古族的统治对中华文化产生影响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在元杂剧方面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何?本文以《元曲选》为研究文本,对其中元朝首次出现的字词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分类归纳,以期从中看出文化交融的强大魅力。

关键词:元曲选 蒙式汉语

中图分类号:h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14-01

一、语法类型的蒙式汉语

蒙古族对汉语的影响,从宏观上看表现在语法层面,即句法结构的不同。其具体的体现为蒙古语的说话是“主+宾+谓”的结构,并非我们通常的“主+谓+宾”。所以受蒙古语影响,《元曲选》中的语音中也出现很多“主+宾+谓”结构的句子。如:

不免分付侍女们,安排酒果,亲自出洞迎接去咱。 《误入桃源》第二

汉语的语法应为“亲自出动去迎接”,受蒙古语影响,文本中为“迎接去”。

如果没有意识到蒙式汉语的这一特点,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逐字翻译所导致的语句不通,从而影响对文本的理解及深入的研究。

二、词汇类型的蒙式汉语

蒙古族对汉语的影响,还直接表现在蒙古词语的影响,即在剧作中直接出现蒙古语。这些词往往是研究元杂剧时的难点,没有蒙语的学习很难对含有蒙语词的句子进行正确理解。笔者将这些词分为以下两类:

1. 蒙古语音译

对于直接由蒙式汉语音译而成的词语这方面的研究中,方龄贵先生的《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一书中已经做了及其详细的分析,笔者便不在此处班门弄斧,仅罗列几例用以佐证论文观点。

如“哈喇”一词在《元曲选》中共出现了7次,他音译之前对应的蒙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当为“杀”。具体文本如下:

不如送他去汉朝哈剌,依还的甥舅礼,两国长存。 《汉宫秋》第三折

依着我的愚见,只消差人赚将韩信到来,哈喇了就是,打甚么不紧。 《赚蒯通》第一折 但那杨景是一个郡马,怎好就是这等自做主张,将他只一刀哈喇了。 《谢金吾》第三折 我如今着我大的孩儿费得雄,他也是个好汉,常在教场中和小的们打髀殖耍子,我如今着人叫他来,着他诈传平公的命,将伍员赚将来,拿住哈喇了,俺便是剪草除根,萌芽不发。 《伍员吹箫》第一折

除死无大灾,饶便饶,不饶把俺两口儿就哈喇了罢。 《勘头巾》第四折

趁早将他哈喇了,也还便宜。 《单鞭夺槊》第二折

不如只一刀哈喇了他,可不怜俐? 《盆儿鬼》第一折

不难看出,在蒙古语的音译过程中,变化出了不同的字体形态,这再次加大的理解难度。其实“哈喇”除了有“哈剌”的写法外,再其他研究材料中还有哈喇儿、哈剌儿、哈兰、答喇等写法。

这样的蒙古语例证繁多,再比如我们现在所熟知的“胡同”一词,其实最早也是出现在蒙古语中,由蒙古语音译得来,除了现在为人熟知的写法外,胡同还有胡洞、?k?h 、湖洞等写法。这一蒙古语翻译成汉语的意思是“水井”,因为水对人的重要性后来便引申为居民的居住地。

2. 蒙古语音译+汉语

此类蒙式汉语情况比较复杂,大体分为蒙古语音译直接加汉语词构成的; 有蒙古语意译为汉语后加蒙古语音译构成两类。现各举一例加以证明。

对于第一种情况,在《元曲选》中有“赛娘”一词符合此类特征,即“赛”为蒙古语音

译而来,蒙语词义为好; “娘”是汉语词,少女之义。所以“赛娘”一词为美丽的少女之义。在元杂剧文本中通常是给少女取的名字或直指少女。具体文本如下(同一剧作仅列举一次): 这郑孔目拿定了萧娥胡做,知他那里去了赛娘、僧住?《鲁斋郎》第三折

浑家萧县君,一双儿女:僧住、赛娘。 《酷寒亭》楔子

这孩儿叫做僧住,女儿叫做赛娘。 《风雨还牢》楔子

对于第二种情况,“这搭儿”、“那搭儿”都是典型例证。“这”、“那”是蒙古语的词根已经意译成汉语词之后的结构,而“搭儿”则是音译而来。这是一种蒙汉双语结构的特殊的语言单位。其具体文本如下:

恰才这搭儿单于王使命,呼唤俺那昭君名姓。 《汉宫秋》第四折

可不是跷蹊,谁承望这搭儿得见你? 《鸳鸯被》第四折

俺哥哥便今日有事呵明日旋折证,嫂嫂你这搭儿莫不错行。 《杀狗劝夫》第三折 我和他这搭儿才相见,平日里又不相识。 《?p 砂担》第四折

伯伯可又无踪影,伯娘那里紧支吾,可教我那搭儿葬俺父母? 《合同文字》第三折 那搭儿别是一重天,尽都是翠柏林峦。 《城南柳》第三折

这两个词在《元曲选》中共出现32次,笔者虽没有将该例证罗列穷尽,但蒙式汉语在元杂剧中的出现程度之高已可见一斑。

三、风俗类型的蒙式汉语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风俗类型的蒙式汉语泛指一切在元朝受蒙古族影响所产生的汉语,尤其是蒙古族的性格影响。做为一个马背上长大的民族,蒙古族骨子里蕴含着一种豪迈不羁的性格,这使他们不愿意与繁文缛节、精雕细刻的辞藻为伍,反而喜欢随意的交谈,调侃的相交。为了迎合当时上层统治者的需要,剧作家们也尽量使自己的作品通俗易懂,趋于他们的喜好。在这样的背景推动下,元杂剧中出现了大量风俗类型的蒙式汉语。 如“abb ”型词语的大量运用,实则就是蒙古族的性格有着密切关联。《元曲选》中出现的这类词有“怒烘烘”、“湿淋淋”、“翻滚滚”、“恶狠狠”、“呆邓邓”、“黄甘甘”等。具体文本如下:

想当日你怒烘烘的挺一身,急煎煎的走四方。 《灰阑记》第一折

我湿淋淋只待要巴前路,哎,行不动我这打损的身躯。


相关文章

  •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 古典戏剧中的方言口语词汇 [原文出处]方言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199801 [原刊页号]75-80 [分 类 号]H1 [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199805 [作 者]王永炳 [作者简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 [ ...查看


  • 汉语_站立_义词的现状与历史
  • 中国语文2010年第4期(总第337期) 汉语 站立 义词的现状与历史 汪维辉秋谷裕幸* 提要 表示 站立 意义的词属于人类语言的基本词.本文描述汉语 站立 义词的现实分布 和历时演变, 并尝试对两者的关系作出解释.现代方言中表 站立 义的 ...查看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 现有重要工具书和部分参考书籍分类目录 一.通用类词典及语言文字类工具书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研.语文) 修订版<辞源>(商务) 修订版<辞海>(上海辞书) & ...查看


  • 教案设计[天净沙.秋思]
  • 教案设计 课题 <天净沙 · 秋思> 设计人 通榆县第二中学 山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曲作者马致远的生平创作,积累文学知识. 2.了解散曲这一体裁. 3.积累名句. 4.反复诵读,品味语言,感受小令凄婉.萧瑟的 ...查看


  • 2010级论文选题
  • 2010级论文选题 [日期:2010-11-26] 阅读: 次 朱淑仪 1.谈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2.文化差异对商务汉语教学的影响 3.韩国在华公司商务人员汉语一对一个别教学形式及教学反馈 4.影音资料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查看


  •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后,下一个文学标签会是什么?
  • 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后,下一个文学标签会是什么?谁是现代文学标签?近年来网文小说的发展简直就是井喷,各大网站,各个作家,只要是都点文化,看过这种套路的都能去试试水,但是这是拿不出手的,网文小说说白了就是爽文,你觉得看着不错,能从中找到快 ...查看


  • 上海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必读书目
  • 上海大学文学院本科生必读书目 ★ 中文系 一.汉语言文学专业(269种) ☆ 中国现当代文学部分(计38种) 对应课程:中国现代文学B1-2 中国当代文学B1-2 一级书目 1.<剑桥中国晚清史>,费正清.刘广京编,中国社会科学 ...查看


  • 否定词的否与不否
  • 2004年4月 第26卷第2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Ya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Apr,2004Vol126No12 ・语言学研究・ 否定词的否与不否 张传真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查看


  • 元曲小令格律六十九例
  • 说明-- 1.录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二月版唐圭章著<元人小令格律>.系其中标明可独用者:其中的套曲.带过曲等不能独用者并未入录. 2.标题由题号.调属.曲名.作者组成.曲文作者亦信凭.按该书所标示. 3.文中左为原曲范例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