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理解、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与吨的概念,能用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经历整理复习的全过程,加深. 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和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理解、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与吨的概念,能用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回顾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学生自主整理后汇报
预测:
(1)对克的认识。(表示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克做单位,克用“ɡ”表示。) 例如: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1克 。
(2)对千克的认识。(表示较重物体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用“㎏”表示。)
例如:两瓶矿泉水大约1千克;两袋食盐大约1千克 。
(3)对吨的认识。(表示很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吨做单位,吨用“t ”表示。) 例如:1辆小型汽车大约重1吨; 40个同学的体重大约重1吨 。
(4)我们还知道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为了更好的展示同学们整理的内容,将你们的想法进行展示如下 。(出示课件,学生自由读一读。)
3、小结:刚才提到的“克”、“千克”、“吨”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大家不仅知道了他们之间的进率,还明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二、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 你知道它们有多重吗?
⑴水果有多重?
( ) ( ) ( ) ⑵体重有多重?(单位:㎏)
( ) ( ) ( )
2.想一想,我会连。(选择合适的图片与数据连线)
50吨 80千克 6千克 4吨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 出示课本91页第8题。
小青蛙都想跳上荷叶,可以吗?
(1)仔细看图,读懂信息。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3)列出算式,说出答案。
教师引导探究:
看图我们知道了一只青蛙的体重是150克,要想知道青蛙都跳上荷叶可不可以,要先算一算所有青蛙的体重是多少克,然后和1千克比较。如果大于1千克,荷叶就会折断,如果小于1千克,则青蛙就都可以跳上荷叶。
2. 欣赏淘气日记,谈谈你的感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五泉山动物园,逛动物园之前我们
先到超市采购了一些食品,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爸爸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5克了。
10点30分我们到了五泉山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的种类挺多的,我估计了一下它们的质量。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83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要是用一辆8千克的大卡车拉这些动物,要拉好几次吧!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提示:
(1)仔细阅读淘气的日记,你想到了什么?
(2)分组交流读后感。
(3)根据内容订正不合适的地方。
(4)汇报订正结果。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看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我的体重有15千克
(1)看图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2)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算出结果,全班交流。
引导:
要求熊猫的体重先看熊猫和小狗的体重有什么关系,比小狗体重的8倍多3千克也就是求比15的8倍多3的数是多少?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这节课我们回顾整理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知识,知道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希望同学们今后遇到问题要善于动手、动脑、多与同学交流、合作。
板书设计
回顾整理总复习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克(表示较轻物体的质量,
用字母“ɡ”表示)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千克(表示较重物体的质量,
用字母“㎏”表示 )
吨(表示很重物品的质量,
用字母“t ”表示 )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课亮点之处有:
(1)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理解,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复习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明白回顾整理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它能让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更深刻。
(2)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给予点拨、补充和引导,放手让学生大胆回顾、整理、交流。让学生多说,多概括。
(3)练习题的设计有效、有趣,有层次,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由于质量单位比较抽象,在习题的设计上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起到训练知识点的目的。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层次性较强。先是认识物体有多重、知道不同轻重的物体所用的
单位不同,明白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接着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建议:
在处理练习题之前, 学生要自主整理好已经学习过的质量单位, 然后进行练习,这样效果会更好。
3、需破解的问题:
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进率,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孙玉彬 薛城区常庄镇北点联校)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总复习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理解、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与吨的概念,能用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经历整理复习的全过程,加深. 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知识的整理和复习,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的价值,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理解、巩固质量单位克、千克与吨的概念,能用合适的单位表示物体的质量,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回顾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学生自主整理后汇报
预测:
(1)对克的认识。(表示较轻物体的质量,常用克做单位,克用“ɡ”表示。) 例如: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1克 。
(2)对千克的认识。(表示较重物体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用“㎏”表示。)
例如:两瓶矿泉水大约1千克;两袋食盐大约1千克 。
(3)对吨的认识。(表示很重物品的质量,常用吨做单位,吨用“t ”表示。) 例如:1辆小型汽车大约重1吨; 40个同学的体重大约重1吨 。
(4)我们还知道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2.为了更好的展示同学们整理的内容,将你们的想法进行展示如下 。(出示课件,学生自由读一读。)
3、小结:刚才提到的“克”、“千克”、“吨”是国际上所统一使用的质量单位。大家不仅知道了他们之间的进率,还明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重量单位。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吧!
二、 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 你知道它们有多重吗?
⑴水果有多重?
( ) ( ) ( ) ⑵体重有多重?(单位:㎏)
( ) ( ) ( )
2.想一想,我会连。(选择合适的图片与数据连线)
50吨 80千克 6千克 4吨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 出示课本91页第8题。
小青蛙都想跳上荷叶,可以吗?
(1)仔细看图,读懂信息。
(2)小组讨论,交流想法。
(3)列出算式,说出答案。
教师引导探究:
看图我们知道了一只青蛙的体重是150克,要想知道青蛙都跳上荷叶可不可以,要先算一算所有青蛙的体重是多少克,然后和1千克比较。如果大于1千克,荷叶就会折断,如果小于1千克,则青蛙就都可以跳上荷叶。
2. 欣赏淘气日记,谈谈你的感想: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逛五泉山动物园,逛动物园之前我们
先到超市采购了一些食品,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爸爸买了1克苹果和2吨梨,又买了1个50千克的鸡蛋。我看见超市里有电子秤,上去一称我的体重,哎呀,我的体重都35克了。
10点30分我们到了五泉山动物园。动物园里动物的种类挺多的,我估计了一下它们的质量。一头狮子大约重350克吧,大象挺重的,最少也有2克吧,还有会说话的鹦鹉大约重83千克。大水牛少说也有338吨重,要是用一辆8千克的大卡车拉这些动物,要拉好几次吧!
参观完动物园,我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提示:
(1)仔细阅读淘气的日记,你想到了什么?
(2)分组交流读后感。
(3)根据内容订正不合适的地方。
(4)汇报订正结果。
(三)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看信息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我的体重有15千克
(1)看图搜集信息,提出问题。
(2)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3)算出结果,全班交流。
引导:
要求熊猫的体重先看熊猫和小狗的体重有什么关系,比小狗体重的8倍多3千克也就是求比15的8倍多3的数是多少?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总结:这节课我们回顾整理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知识,知道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用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希望同学们今后遇到问题要善于动手、动脑、多与同学交流、合作。
板书设计
回顾整理总复习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克(表示较轻物体的质量,
用字母“ɡ”表示)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千克(表示较重物体的质量,
用字母“㎏”表示 )
吨(表示很重物品的质量,
用字母“t ”表示 )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课亮点之处有:
(1)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理解,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复习整理,使知识系统化。明白回顾整理也是一种学习方法,它能让我们对所学的知识认识的更深刻。
(2)教学过程中教师只给予点拨、补充和引导,放手让学生大胆回顾、整理、交流。让学生多说,多概括。
(3)练习题的设计有效、有趣,有层次,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由于质量单位比较抽象,在习题的设计上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起到训练知识点的目的。本节课的练习设计层次性较强。先是认识物体有多重、知道不同轻重的物体所用的
单位不同,明白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接着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知识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用建议:
在处理练习题之前, 学生要自主整理好已经学习过的质量单位, 然后进行练习,这样效果会更好。
3、需破解的问题:
如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进率,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作者:孙玉彬 薛城区常庄镇北点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