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教育”需从小学生抓起
摘要:生命贯穿人生,以生存为根本,以生活为载体。所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毕业论文代写,是蔓延于生活的全方位的教育“,三生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共同参与。学校推行“三生教育”必须从课程、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文化等方式进行着力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三生教育”
生命贯穿人生,以生存为根本,以生活为载体。所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是蔓延于生活的全方位的教育“,三生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共同参与。学校推行“三生教育”必须从课程、
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文化等方式进行着力探讨。
一、以思想教育课为主体,在学科中渗透“三生教育”
考虑到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三生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笔者倡导以思想教育课为主体的全方位课程的渗透。以小学为例,“科学”让学生认识生命、生存、生活的奥秘;“体育与健康”教给学生生命在于运动的常识及保健的方法;“艺术”教会学生欣赏生命的美;“语文”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识,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主体,它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的生活为逻辑,设置“我和我的同学”、“我要安全回家”、“我的成长与家庭”等主题单元,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保护自我,正确地与老师、同学、家人进行交往,学会共同生活。小学的“三生教育”以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为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观、
陶冶健全的人格
二、实施分享与体验的教学,使“三生教育”触及灵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所以“三生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所谓体验教学是通过戏剧、角色扮演等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彼此分享。在有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例如,模拟盲人的生活,体验盲人日常生活的艰辛,可以增强学生对盲的尊敬与关爱。
三、启发教师的生命情怀和智慧,实施生命化的教育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目前在少数教师中还存在一些有悖于“三生教育”的做法,如: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用病理性语言讽刺和挖苦学生;对学生冷眼相待,无端指责和偏心、不公正等。这些做法,轻则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重则导致学生不求上进,甚至轻生。所以,进行“三生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一个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和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成长环境。
四、遵循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
实施“三生教育”,必须遵循发展规律。人的生命,在生理层面具有自主性,在精神层面具有自由性,可见自主是生命发展的灵魂。儿童发展的自主性,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儿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而不是用成人的视角和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教育家卢梭早就给我们启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先哲的话值得我们今天用来审视儿童的教育。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儿童,以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这样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一致。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把儿童身上失落的东西———主体性还给儿童,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儿童,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使儿童的教育真正成为“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成人教育的模仿和演绎,使儿童从成人思维的笼罩中、从成人世界的“霸权”中走向主体,走向自由,回归童真。教育即解放,首先要解放儿童;教育即自由,首先要还儿童以自由。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下,儿童的生命才能自然舒展。
名称:小学五年级三生教育论文
单位:白泥完小
年级:五年级
姓名:徐永朝
“三生教育”需从小学生抓起
摘要:生命贯穿人生,以生存为根本,以生活为载体。所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毕业论文代写,是蔓延于生活的全方位的教育“,三生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共同参与。学校推行“三生教育”必须从课程、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文化等方式进行着力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三生教育”
生命贯穿人生,以生存为根本,以生活为载体。所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是蔓延于生活的全方位的教育“,三生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共同参与。学校推行“三生教育”必须从课程、
教学方式、教师素养、学生文化等方式进行着力探讨。
一、以思想教育课为主体,在学科中渗透“三生教育”
考虑到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以及“三生教育”内容的广泛性,笔者倡导以思想教育课为主体的全方位课程的渗透。以小学为例,“科学”让学生认识生命、生存、生活的奥秘;“体育与健康”教给学生生命在于运动的常识及保健的方法;“艺术”教会学生欣赏生命的美;“语文”发挥文以载道的作用,渗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识,提升学生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实施“三生教育”的主体,它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的生活为逻辑,设置“我和我的同学”、“我要安全回家”、“我的成长与家庭”等主题单元,教会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保护自我,正确地与老师、同学、家人进行交往,学会共同生活。小学的“三生教育”以珍惜生命、学会生存、热爱生活为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观、
陶冶健全的人格
二、实施分享与体验的教学,使“三生教育”触及灵魂
生命、生存、生活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教育。所以“三生教育”必须通过体验教学来实施。所谓体验教学是通过戏剧、角色扮演等各种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各种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然后彼此分享。在有实际体验的背景下,更能理解别人的需求和处境,进而学会体谅别人,学会与人共处。例如,模拟盲人的生活,体验盲人日常生活的艰辛,可以增强学生对盲的尊敬与关爱。
三、启发教师的生命情怀和智慧,实施生命化的教育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实施“三生教育”,必须培养教师的生命情怀,让其在教学实践中实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目前在少数教师中还存在一些有悖于“三生教育”的做法,如: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用病理性语言讽刺和挖苦学生;对学生冷眼相待,无端指责和偏心、不公正等。这些做法,轻则造成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重则导致学生不求上进,甚至轻生。所以,进行“三生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提升自己的生命意识,热爱学生,关怀学生,赏识学生,创造一个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创造一个温馨、和谐和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成长环境。
四、遵循儿童的天性,关注儿童的生活
实施“三生教育”,必须遵循发展规律。人的生命,在生理层面具有自主性,在精神层面具有自由性,可见自主是生命发展的灵魂。儿童发展的自主性,要求我们高度尊重儿童,遵循他们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而不是用成人的视角和成人的眼光去过滤他们的生活,使他们被迫服从。教育家卢梭早就给我们启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的,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先哲的话值得我们今天用来审视儿童的教育。把教师的意志强加给儿童,以教师的思考代替学生的思考,这样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相一致。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把儿童身上失落的东西———主体性还给儿童,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儿童,使他们拥有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利,把儿童的世界还给儿童,使儿童的教育真正成为“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成人教育的模仿和演绎,使儿童从成人思维的笼罩中、从成人世界的“霸权”中走向主体,走向自由,回归童真。教育即解放,首先要解放儿童;教育即自由,首先要还儿童以自由。只有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下,儿童的生命才能自然舒展。
名称:小学五年级三生教育论文
单位:白泥完小
年级:五年级
姓名:徐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