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风险控制 目前,在国家对食品安全管理日益加强的形势要求下,我们在对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时,应密切结合食品企业的特点进行审核,关注食品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审核质量,降低认证审核风险。
一、食品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管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 缺少相关资质;
2. 违法经营、资质或设施验收不合格;
3. 缺少对于主要过程、安全因素和关键控制点的充分识别和控制;
4. 设备使用管理不符合卫生要求;
5. 仓储设施、货物储存条件不适宜、防护不符合安全要求;
6. 运输过程货物安全卫生防护欠缺、交付不及时、不安全;
7. 顾客意见、报怨和投诉得不到合理解决;
8. 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不适宜;
9. 缺少岗位质量/安全培训;
10. 设备和现场产品管理缺少安全标识;
11. 缺少食品安全应急制度;
12. 出现质量 /安全事故及未按要求处理;
13. 产品检验化验人员未满足资格要求;
14. 计量器具未经检验或检验过期;
15. 生产及相关人员的未满足健康检查要求。
(二)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 原副料供方不具备相关资质要求;
2.生产企业缺少相应的设备或技术人员;
3. 原副料进货时把关不严;
4.缺少生产控制流程和管理制度;
5.缺少产品检验管理制度;
6.缺少不合格品的处理管理制度或未按要求进行处理;
7.缺少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记录的建立;
8.缺少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立;
9.缺少信息报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三)产品检验和储存过程存在的风险
1.进货及产品检验项目不全或验货错误;
2. 未按要求检验或检验漏项;
3.搬运或仓储时损坏货物;
4.货物的装卸和捆扎防护不合格。
二、审核中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管理服务过程
1.营业执照和销售范围许可证,需要特许经营的资质;
2.现行产品标准国家法律法规收集和应用情况;
3.针对产品和服务过程中质量关键过程控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合理性;
4.运输工具的管理、特种运输工具的管理和许可;
5.仓库的专门管理;
6.产品和服务相关设备采购、使用、维护保养是否包括了质量/安全要求;
7.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8.管理和操作岗的岗位质量/安全培训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9.各种产品和安全事故的应对、顾客投诉及抱怨的处理;
10.计量器具检验效果。
(二)生产加工过程
1.供方应具备相应的经营资格;
2.应建立产品进厂(场)检查登记制度,应当持有相应的合格证明;
3.企业应具备与产品要求相适应的设备和取得健康证明的技术工人;
4.企业应具备与产品规模相适应的品质检验人员;
5.企业应配备符合有关检验标准规定所需的检验设备、消毒设施、消毒药品;
6.应当建立严格的产品检验管理制度,关键控制点识别控制有效;
7.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生产产品;
8.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检验;
10.产品品质检验应当与生产过程同步进行;
11.检验车间消毒或清洗是否符合要求;
12.检验人员是否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13.应当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如实记录检验信息及出厂时间、品种、数量和流向,记录保存是否符合要求;
14.应当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发现其生产的产品不安全时,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产品,并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报告。
(三)产品检验和储存过程
1.进货及产品检验的充分、适宜和准确性;
2.应制定进货检验规定和产品检验标准;
3.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4.检验人员也必须经过体检,身体健康无相关疾病;
5.检测设备经过检验合格使用;
6.制定不合格品处理规定;
7.制定化验室卫生管理规定;
8.制定化学品管理规定、应保证检验用试剂合格使用;
9.应制定仓储管理规定、货物分类管理方法;
10. 运输车辆管理及运输安全管理。
总之,食品的安全性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社会的稳定,我们要在审核过程中重点关注企业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使企业通过认证审核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管理得到提升,从而不断提高认证的公信力和审核的有效性,规避认证审核风险。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审核风险控制 目前,在国家对食品安全管理日益加强的形势要求下,我们在对食品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时,应密切结合食品企业的特点进行审核,关注食品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提高审核质量,降低认证审核风险。
一、食品企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一)管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 缺少相关资质;
2. 违法经营、资质或设施验收不合格;
3. 缺少对于主要过程、安全因素和关键控制点的充分识别和控制;
4. 设备使用管理不符合卫生要求;
5. 仓储设施、货物储存条件不适宜、防护不符合安全要求;
6. 运输过程货物安全卫生防护欠缺、交付不及时、不安全;
7. 顾客意见、报怨和投诉得不到合理解决;
8. 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不适宜;
9. 缺少岗位质量/安全培训;
10. 设备和现场产品管理缺少安全标识;
11. 缺少食品安全应急制度;
12. 出现质量 /安全事故及未按要求处理;
13. 产品检验化验人员未满足资格要求;
14. 计量器具未经检验或检验过期;
15. 生产及相关人员的未满足健康检查要求。
(二)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 原副料供方不具备相关资质要求;
2.生产企业缺少相应的设备或技术人员;
3. 原副料进货时把关不严;
4.缺少生产控制流程和管理制度;
5.缺少产品检验管理制度;
6.缺少不合格品的处理管理制度或未按要求进行处理;
7.缺少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和记录的建立;
8.缺少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建立;
9.缺少信息报送制度的建立和实施。
(三)产品检验和储存过程存在的风险
1.进货及产品检验项目不全或验货错误;
2. 未按要求检验或检验漏项;
3.搬运或仓储时损坏货物;
4.货物的装卸和捆扎防护不合格。
二、审核中需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管理服务过程
1.营业执照和销售范围许可证,需要特许经营的资质;
2.现行产品标准国家法律法规收集和应用情况;
3.针对产品和服务过程中质量关键过程控制的充分性、适宜性和合理性;
4.运输工具的管理、特种运输工具的管理和许可;
5.仓库的专门管理;
6.产品和服务相关设备采购、使用、维护保养是否包括了质量/安全要求;
7.工作条件或工作环境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8.管理和操作岗的岗位质量/安全培训是否符合法定要求;
9.各种产品和安全事故的应对、顾客投诉及抱怨的处理;
10.计量器具检验效果。
(二)生产加工过程
1.供方应具备相应的经营资格;
2.应建立产品进厂(场)检查登记制度,应当持有相应的合格证明;
3.企业应具备与产品要求相适应的设备和取得健康证明的技术工人;
4.企业应具备与产品规模相适应的品质检验人员;
5.企业应配备符合有关检验标准规定所需的检验设备、消毒设施、消毒药品;
6.应当建立严格的产品检验管理制度,关键控制点识别控制有效;
7.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生产产品;
8.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产品品质检验规程进行检验;
10.产品品质检验应当与生产过程同步进行;
11.检验车间消毒或清洗是否符合要求;
12.检验人员是否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13.应当建立质量追溯制度,如实记录检验信息及出厂时间、品种、数量和流向,记录保存是否符合要求;
14.应当建立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发现其生产的产品不安全时,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召回已经上市销售的产品,并向当地商务主管部门报告。
(三)产品检验和储存过程
1.进货及产品检验的充分、适宜和准确性;
2.应制定进货检验规定和产品检验标准;
3.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合格上岗;
4.检验人员也必须经过体检,身体健康无相关疾病;
5.检测设备经过检验合格使用;
6.制定不合格品处理规定;
7.制定化验室卫生管理规定;
8.制定化学品管理规定、应保证检验用试剂合格使用;
9.应制定仓储管理规定、货物分类管理方法;
10. 运输车辆管理及运输安全管理。
总之,食品的安全性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社会的稳定,我们要在审核过程中重点关注企业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使企业通过认证审核产品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管理得到提升,从而不断提高认证的公信力和审核的有效性,规避认证审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