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二年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前沿主题与热点领域 ——基于《教育社会学》杂志刊载文献可视化分析
摘 要:本文以SSCI 数据库中美国《教育社会学》期刊从2000-2011年刊载的文献作为分析的基础。使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对下载的数据进行了文献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绘制了相关图谱,又因为该期刊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的专业核心期刊,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在这一时间段研究的前沿主题和热点领域。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前沿主题,热点领域,可视化分析
《教育社会学》(Sociology of Education)期刊是美国教育社会学专业的核心期刊,该期刊以季刊为出版形式,每季度一刊,每年共出版四刊,每刊一般刊登四篇文章。根据“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都会集中发表于少数核心期刊”的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1]我们以美国《教育社会学》期刊为分析对象,来了解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当前的研究问题和发展现状。CiteSpace 是由“美国费城德雷塞尔大学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种信息可视化软件”。[2]该软件主要通过其作者合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功能来研究某一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分析学科的演进过程,从而预测学科的发展趋势。
一、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研究的前沿主题
陈超美认为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是指“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3]这里定义的研究前沿是强调新趋势(emergency )和突现(burst )的特征。而突现(burst )测度的是文献被引频次的变化率。因此,研究前沿就可以看作“是在某一时间段内,以突现文献(burst article)为知识基础的一组文献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研究前沿必须在分析突现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施引文献(citing articles)的分析,进行综合判断和探测”。[4]这样,我们就可以判定该学科知识领域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前沿问题。
利用美国教育社会学专业的核心期刊《教育社会学》在2000-2011年间的文献数据,进行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分析。其中文献共被引网络中包含节点90个,连线244条。Modularity Q=0.7208、Mean Silhouette=0.7232。Modularity Q介于0到1之间,根据陈超美教授在《如何控制节点的取舍》一文中提出Q 取值在0.4-0.8时所呈现的图谱是最符合要求的。说明网络图谱的模块性较好,可以进行很好的聚类。Mean Silhouette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越接近1,说明这个聚类的主体越明确,聚类内的文章越相近。所得图谱符合聚类要求。CiteSpace 选取阈值为Top=10,即每年文献数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个节点为分析对象,这样突出了以高被引文献为分析对象,同时提高了网络的清晰度。根据前面对学科知识领域研究前沿的界定和对图谱的识别,我们统计出3篇突现文献的具体信息(见表1)。
突现文献是学科知识领域研究前沿问题的突出代表,要探测学科知识领域在一段时间内的前沿,必须结合这些突现文献的施引文献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在对突现文献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数据库中对其施引文献(在表1中的三篇突现文献中,Raudenbush SW的文献是一本书,所以我们只对剩下的两篇论文进行检索)进行二次检索,对检索的施引文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美国教育社会学近十年的研究前沿:
(1)在突现文章中,突现率排在第一位的是奥顿布什·史蒂芬(Raudenbush SW )和安东妮S ·布偌克(AnthonyS.Bryk )合著的一本书《分层线性模型:应用和数据分析方法》[Hierarchical Liner Models :Applications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Second Edition )],该书的中文译本于200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Raudenbush SW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统计学系教授,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资深研究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多层分析与历时研究的统计方法。Anthony S.Bryk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城市教育的教授,领导芝加哥大学学校改进中心,主要研究领域:学校组织、城市教育改革、可计量性以及教育统计学。书中主要介绍了一种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即分层线性模型(HLM ),该方法主要用在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领域,后来广泛应用在教育研究中,比如“教学研究专注于学生与某一老师围绕某一内容教学时的互动。这种互动通常发生于班级环境中,并且以某一学期为界限。那么研究问题便存在三个焦点:学生个体在一学期课程学习中的成长,教学对学生个人性格和学习收获上的效果,以及上述联系又如何受到班级设置和教师行为与特征的影响”,[5]相类似的教育问题都可应用分层线性模型的方法去分析。该方法在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定量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从侧面也是其研究前沿问题的方法论反映之一。
(2)突现率排在第二位的是安妮特·拉鲁(Lareau A)的论文“From Social Ties to Social Capital: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Schools and Parent Networks ”[6]该论文用人种志的方法去研究父母的社会网络转变成社会资本时对学生的影响。“社会资本”概念是由科尔曼和布迪厄引入到教育研究领域,然而,基于这一概念的研究多为定量性质的。安妮特·拉鲁认为以社会资本理论去研究教育必须实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主要是人种志方法)的结合,只有这样用社会资本理论去解释教育问题才能更具说服力和科学性。这种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到以社会资本理论去研究学生学校表现的问题,成为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前沿。如该论文的一篇施引文献普鲁登斯L 卡特(PrudenceL.Cater )的“Stradding Boundaries:Identity ,Culture ,and School”[7]就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了美国低收入的黑人和拉丁裔学生的身份认同,群体文化与学校融合的关系。
(3)突现率排在第三位的是科尔曼1988年的一篇文章《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创造》(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在这篇文章中科尔
曼着重介绍了自己对“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的理解,它主要是针对当时对社会行为解释的两种盛行观念而言的:一是社会结构主义,多为社会学家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人的社会化和行为是受社会规则,义务支配的;另一个是功利主义,多以经济学家为主,他们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受自己支配,都是自我本位的。科尔曼在批判了以上两种观念后,认为对社会行为的解释应该把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从而在理论上对“社会资本”概念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和分析。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以社会结构资源为特征的资本财产,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中。在文章中科尔曼给出了社会资本的三种表现形式:义务和期望(obligation and expectations )、信息网络(information channels)、社会规则(social norms)”。[8]这种对“社会资本”的全新理解推动了美国教育社会学学者们以此理论为中心对教育的研究,成为近十年来一个研究的前沿主题。如该文的一篇施引文献“Black-White Differences in Achievement:The Importance of Wealth”[9]就在借用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因黑人和白入学生拥有的财富的不同而导致的在学业差异,并认为财富是通过影响孩子文化资本的获得而实现的。
二、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热点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内在联系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论文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10]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看,在某学科领域内被引频次最高的研究型文献通常是该领域研究热点的集中体现,关键词共现网络可以展现一段时间内相关文献集中反映出得研究热点词汇。结合对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和高被引文献的内容的仔细研读,我们可以了解学科知识领域的研究热点情况。
(一)高被引频次文献的内容分析
从科学计量学和知识计量学的角度,一段时间内被引频次最高或较高的一系列文献可以体现该文献所在研究领域中在这一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将某研究领域中高被引文献的被引频次的排名情况作为揭示该领域研究热点问题的一个指标。按照文献共被引网络中文献被引频次的大小,统计出被
引频次最高的前9项文献信息(见表2)。被引频次最多的9篇文献,反映美国教育社会学关注最多的研究热点问题。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文中我们在对高被引频次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了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基于SSCI 数据库下载从2000-2011年《教育社会学》期刊刊载的文献共227篇,在运用CiteSpace2.2 R11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本研究时间跨度为12年(2000-2011年),Year Per Slice (单个时间分区)为1年。我们设定的阈值为(c ,c ,CCV )为3、3、20,表示形成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的关键词满足出现次数大于3次,关键词共现次数大于3次,关键词间的相似系数大于0.20。通过对图谱的识别,我们确定了20个高中心性和高频次的关键词。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关键词一般就是这一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热点领域。这20个关键词的具体信息如下表3。
通过表2中高被引文献内容进行仔细研读,结合对表3中的高频、高中心度的关键词分析得到了美国教育社会学在2000-2011年关注的研究热点:
1. 教育与社会成层和社会流动的关系问题
在这一研究领域有两个较具体的热点:其一,职业结构与社会成层、流动的关系:表2劳尔·皮特(Blua PM)于1967年出版了《The Organization of Effective Secondary Schools》一书。通过系统的分析美国的职业结构,展现了当时社会成层的基础、社会流动等问题。从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对工
业社会中教育与社会成层、社会流动的关系研究,直到现在仍是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表3高频关键词stratification (成层)、earning (收入)、closure (封闭性)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热点。
其二,学校在复制社会结构中的机制问题: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的作者是安妮特·拉鲁(Lar-eau A)的这篇文章主要用个案研究结合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法来研究种族、阶层和文化不同的小学生的社会融合和排斥问题。教育与社会成层或者社会复制(reproduction )的关系的研究以布迪厄提出学校复制社会阶层不平等的机制是与孩子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有关这一观点到后来研究者们又认识到学生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对解释这种机制有重要意义。安妮特·拉鲁的文章进一步指出了文化资本复制社会的机制不仅仅看谁拥有这些资本,更要看这些资本是怎样被个体使用的,学校对这些使用方式是怎样反应的。进一步指出学校在社会成层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这种成层所形成的时间和特征,并提出了三个相关的问题:这些资本在一个特殊社会背景中的价值是怎样的;个体采取这种方式来使用这些资本的;学校又是怎样使这些行为变成合法的。
2.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从表2我们看到被引频次排在第三位的是作者科尔曼(Coleman JW)文献;科尔曼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理论家和经验主义研究者。“科尔曼报告”深刻的剖析了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并指出实际上学生的成绩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家庭教育和社会阶级背景,另一个是学校中其他儿童的影响。正如报告中说的“教育机会均等观念从学校资源投入的均等演变为学校教学结果的均等而发生转变,学校的责任已从公平的增加与分配它的‘均等’,变为增加学生学业成就的均等”。[11]该报告影响了美国公众和学者对教育在社会平等和促进生产力方面所起作用的看法。使人们对教育均等的认识从起点均等向结果均等和过程均等转变。表3中的Inequality (不平等)关键词也正是该研究热点的体现。
3. 学校组织制度有效性问题
安东妮S ·布偌克(BrykAS )的文章主要研究了初中学校的组织有效性,也就是说学校组织结构和教育的问题。它属于学校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学校有效性的研究一般基于两个分析框架:一是经济目的,主要作为投入一产出分析,如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学校所具有的再生产功能,它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二是社会学的,强调学校对职业和社会流动的有效性,它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段时间人们致力于打开学校组织的“黑匣子(black box)”[12]以了解通过什么过程,怎样的交互作用产生了社会学所说的对职业和社会流动的有效性。这方面的研究在2001后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与美国在2001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有关。该法案的第一款中关于学校的规定就是要求“学校竭力设计出符合州标准的课程,开发和管理能够满足标准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改善学生成绩,为学校聘用‘高质量’的教师,并增加学校教育参与者的职责”[13]这之后特许学校的快速发展,正是这一热点的体现。
4. 文化资本理论与教育问题
表2中保罗·迪马乔(Dimaggio P)的文章的中心性排在第二位达到了0.38。该文章主要借鉴韦伯的社会阶层理论和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说明学生成绩、表现与学生所在阶层群体的文化有关。安沃斯·达尼尔JW (Ainsworth-darnell JW)的文章主要文化的视角来解释不同种族/民族的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对他们所享有的教育机会和成功有着不同的态度。那些移民式少数民族(Asian American)他们通常持积极的态度,配合学校教育的目标,从而更容易成功。而那些被解放式少数民族(African American )则常持消极的态度,排斥学校教育的目标,导致了学业上的失败。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理论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世代相传的文化背景、知识、性情倾向与技能,此外,个体的语言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对书籍、音乐和美术作品的品位亦属之,特定的情况下,文化资本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14]在此基础上布迪厄提出了文化再制理论:“他认为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俨然是正当的文化再制机构,学校崇尚中上阶级的价值取向,让家庭背景良好的学生,不管在
语言文字的表达及仪态风度的展现,均较之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来的优越”。
[15]从文化的视角研究教育问题是美国教育社会学的热点之一。
5. 教育中的女性主义
表3中Women 和Gender 等高频关键词体现了女性主义视角在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地位。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运动是人们开始关注学校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研究的具体热点有学校课程对女性的适宜性问题等。2011年的一篇文章《有些事情永远不会改变: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分离》[16]指出高等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定性的水平,特别是在某些大学专业中。一个社会的文化可能是真正影响高等教育中性别分离的根本原因。而以前的研究一直认为是由于大学里专业自身的特点影响了性别分离或者说不平等。
6. 学校中的种族隔离问题和学生辍学的问题
表3中Race (种族/民族)无论从频次还是从中心性来说都是很高的,还有福德哈莫(FordhamS )文章,再就是Segregation (隔离)等词显示了美国教育社会学的热点之一就是学校中的种族隔离问题。从1954布朗法案判决学校应废除种族隔离后,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和学生成就、发展就成为了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从对象看说,几乎包括了美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和移民学生:土著印第安学生、黑人学生、亚裔学生、拉丁美裔学生和西班牙裔学生等。
在表2中卡尔 L. 亚历山大(Karl L.Alexan-der)文章的中心性centrality :0.11(大于0.1)说明该文章研究领域也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主题热点。该文主要探讨了高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对辍学的研究从强调学生家庭的背景因素,再到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辍学一般与三个因素有关:家庭突变的压力、父母的态度和社会化实践;孩子自身的原因如态度和行为;孩子学校经历如考试分数、分组。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在考虑上诉影响因素外,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对学生辍学的研究忽视了孩子在从“家里孩子(home child)”向“学校孩子(school child)”
转变的这一关键时间段的。
三、几点启示
通过对上述相关文章的研读,我们发现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些特点:
从研究对象上来说,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学者更注重对高中毕业生和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研究。这与美国教育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美国教育的分流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在高中毕业这一年,因此,对这一关键段的研究可以揭示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研究主要是以他们对新学习生活的适应性问题以及第一年的生活对接下来的四年大学学习的影响为重点。
从研究的范式上说,美国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正逐步实现实证主义和证验主义特别是解释学派的一些方法有效融合。如我们对2006-2011年《教育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的近100篇文章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查,发现多数文章都体现了这一趋势。
我们通过CiteSpace 软件中的国家合作分析功能发现,美国教育社会学在国际研究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如土耳其、韩国、英国、挪威、荷兰、意大利、以色列、香港、丹麦、加拿大、捷克和比利时等。这对于扩展学者的视野,进一步验证其理论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下的解释水平和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通过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来分析美国教育学的前沿主体和热点问题,与采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相比较,其更具客观性。加上向相关领域专家的咨询使我们研究的结果科学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当然本研究上属探索性质,加之使用的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还处于不断地完善阶段,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笔者将进一步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斌贤. 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 [J]. 教育研究,2009(4):17-25.
[2] 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 :359-377.
[3] [美]陈超美.CiteSpace 几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
[J]. 陈悦,侯剑华,梁永霞译. 情报学报,2009(3):401-421.
[4] 侯剑华. 工商管理学科前沿和热点演进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 StephenW.Raudenbush ,AthonyS.Bryk. 分层线性模型:应用与数据分析方法[M].郭志刚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
[6] Lareau A,etc. From Social Ties to Social Capital: 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Schools and Parent Networks [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3,40 (2): 319-351.
[7] Prudence L. Carter. Stradding boundaries: Identity ,Culture ,and School
[J]. Sociology of Education,2006,79 (4) :304-328.
[8] Coleman JS.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8 (94) :95-120.
[9] Amy J. Orr. Black-White Differences in Achievement: The Importance of Wealth [J]. Journal of Sociology,2003,76 (4): 281-304.
[10] Chen C ,etc. Towards an Explanatory and Computational Theory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J]. Journal of Inforrnetrics,2009 (3):191-209.
[11] 张人杰. 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8.
[12] [法]玛丽·杜里·柏拉,阿涅斯·冯·让丹. 学校社会学 [M]. 汪凌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13] [美]L迪安·韦布. 美国教育史:一场伟大的美国实验 [M]. 陈露茜,李朝阳译.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360.
[14][15] 谭光鼎,王丽云. 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94,396.
[16] Carlo Barone. Some Things Never Change: Gender Segreg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cross Eight Nations and Three Decades [J].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11 (2): 157-176.
作者: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魏新岗 李德显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周宁
丽 来源: 《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第08期
近十二年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前沿主题与热点领域 ——基于《教育社会学》杂志刊载文献可视化分析
摘 要:本文以SSCI 数据库中美国《教育社会学》期刊从2000-2011年刊载的文献作为分析的基础。使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对下载的数据进行了文献共被引分析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绘制了相关图谱,又因为该期刊是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的专业核心期刊,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有利于我们把握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在这一时间段研究的前沿主题和热点领域。
关键词:《教育社会学》,前沿主题,热点领域,可视化分析
《教育社会学》(Sociology of Education)期刊是美国教育社会学专业的核心期刊,该期刊以季刊为出版形式,每季度一刊,每年共出版四刊,每刊一般刊登四篇文章。根据“大多数关键文献通常都会集中发表于少数核心期刊”的布拉德福文献离散规律。[1]我们以美国《教育社会学》期刊为分析对象,来了解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当前的研究问题和发展现状。CiteSpace 是由“美国费城德雷塞尔大学副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一种信息可视化软件”。[2]该软件主要通过其作者合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文献共被引分析等功能来研究某一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热点,分析学科的演进过程,从而预测学科的发展趋势。
一、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研究的前沿主题
陈超美认为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是指“一组突现的动态概念和潜在的研究问题”。[3]这里定义的研究前沿是强调新趋势(emergency )和突现(burst )的特征。而突现(burst )测度的是文献被引频次的变化率。因此,研究前沿就可以看作“是在某一时间段内,以突现文献(burst article)为知识基础的一组文献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研究前沿必须在分析突现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对施引文献(citing articles)的分析,进行综合判断和探测”。[4]这样,我们就可以判定该学科知识领域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前沿问题。
利用美国教育社会学专业的核心期刊《教育社会学》在2000-2011年间的文献数据,进行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分析。其中文献共被引网络中包含节点90个,连线244条。Modularity Q=0.7208、Mean Silhouette=0.7232。Modularity Q介于0到1之间,根据陈超美教授在《如何控制节点的取舍》一文中提出Q 取值在0.4-0.8时所呈现的图谱是最符合要求的。说明网络图谱的模块性较好,可以进行很好的聚类。Mean Silhouette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越接近1,说明这个聚类的主体越明确,聚类内的文章越相近。所得图谱符合聚类要求。CiteSpace 选取阈值为Top=10,即每年文献数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前10个节点为分析对象,这样突出了以高被引文献为分析对象,同时提高了网络的清晰度。根据前面对学科知识领域研究前沿的界定和对图谱的识别,我们统计出3篇突现文献的具体信息(见表1)。
突现文献是学科知识领域研究前沿问题的突出代表,要探测学科知识领域在一段时间内的前沿,必须结合这些突现文献的施引文献进行分析。因此我们在对突现文献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在数据库中对其施引文献(在表1中的三篇突现文献中,Raudenbush SW的文献是一本书,所以我们只对剩下的两篇论文进行检索)进行二次检索,对检索的施引文献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美国教育社会学近十年的研究前沿:
(1)在突现文章中,突现率排在第一位的是奥顿布什·史蒂芬(Raudenbush SW )和安东妮S ·布偌克(AnthonyS.Bryk )合著的一本书《分层线性模型:应用和数据分析方法》[Hierarchical Liner Models :Applications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 (Second Edition )],该书的中文译本于2007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Raudenbush SW是美国密歇根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统计学系教授,密歇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资深研究科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多层分析与历时研究的统计方法。Anthony S.Bryk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城市教育的教授,领导芝加哥大学学校改进中心,主要研究领域:学校组织、城市教育改革、可计量性以及教育统计学。书中主要介绍了一种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即分层线性模型(HLM ),该方法主要用在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领域,后来广泛应用在教育研究中,比如“教学研究专注于学生与某一老师围绕某一内容教学时的互动。这种互动通常发生于班级环境中,并且以某一学期为界限。那么研究问题便存在三个焦点:学生个体在一学期课程学习中的成长,教学对学生个人性格和学习收获上的效果,以及上述联系又如何受到班级设置和教师行为与特征的影响”,[5]相类似的教育问题都可应用分层线性模型的方法去分析。该方法在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定量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从侧面也是其研究前沿问题的方法论反映之一。
(2)突现率排在第二位的是安妮特·拉鲁(Lareau A)的论文“From Social Ties to Social Capital: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Schools and Parent Networks ”[6]该论文用人种志的方法去研究父母的社会网络转变成社会资本时对学生的影响。“社会资本”概念是由科尔曼和布迪厄引入到教育研究领域,然而,基于这一概念的研究多为定量性质的。安妮特·拉鲁认为以社会资本理论去研究教育必须实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主要是人种志方法)的结合,只有这样用社会资本理论去解释教育问题才能更具说服力和科学性。这种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到以社会资本理论去研究学生学校表现的问题,成为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前沿。如该论文的一篇施引文献普鲁登斯L 卡特(PrudenceL.Cater )的“Stradding Boundaries:Identity ,Culture ,and School”[7]就使用这种方法研究了美国低收入的黑人和拉丁裔学生的身份认同,群体文化与学校融合的关系。
(3)突现率排在第三位的是科尔曼1988年的一篇文章《社会资本对人力资本的创造》(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在这篇文章中科尔
曼着重介绍了自己对“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的理解,它主要是针对当时对社会行为解释的两种盛行观念而言的:一是社会结构主义,多为社会学家持这种观点,他们认为人的社会化和行为是受社会规则,义务支配的;另一个是功利主义,多以经济学家为主,他们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受自己支配,都是自我本位的。科尔曼在批判了以上两种观念后,认为对社会行为的解释应该把这两种观点结合起来,从而在理论上对“社会资本”概念给予全面具体界定和分析。他认为“社会资本是指个人拥有的以社会结构资源为特征的资本财产,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中。在文章中科尔曼给出了社会资本的三种表现形式:义务和期望(obligation and expectations )、信息网络(information channels)、社会规则(social norms)”。[8]这种对“社会资本”的全新理解推动了美国教育社会学学者们以此理论为中心对教育的研究,成为近十年来一个研究的前沿主题。如该文的一篇施引文献“Black-White Differences in Achievement:The Importance of Wealth”[9]就在借用科尔曼的社会资本理论基础上研究了因黑人和白入学生拥有的财富的不同而导致的在学业差异,并认为财富是通过影响孩子文化资本的获得而实现的。
二、美国教育社会学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
研究热点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有内在联系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论文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10]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看,在某学科领域内被引频次最高的研究型文献通常是该领域研究热点的集中体现,关键词共现网络可以展现一段时间内相关文献集中反映出得研究热点词汇。结合对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和高被引文献的内容的仔细研读,我们可以了解学科知识领域的研究热点情况。
(一)高被引频次文献的内容分析
从科学计量学和知识计量学的角度,一段时间内被引频次最高或较高的一系列文献可以体现该文献所在研究领域中在这一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将某研究领域中高被引文献的被引频次的排名情况作为揭示该领域研究热点问题的一个指标。按照文献共被引网络中文献被引频次的大小,统计出被
引频次最高的前9项文献信息(见表2)。被引频次最多的9篇文献,反映美国教育社会学关注最多的研究热点问题。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
本文中我们在对高被引频次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利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了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分析。基于SSCI 数据库下载从2000-2011年《教育社会学》期刊刊载的文献共227篇,在运用CiteSpace2.2 R11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本研究时间跨度为12年(2000-2011年),Year Per Slice (单个时间分区)为1年。我们设定的阈值为(c ,c ,CCV )为3、3、20,表示形成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的关键词满足出现次数大于3次,关键词共现次数大于3次,关键词间的相似系数大于0.20。通过对图谱的识别,我们确定了20个高中心性和高频次的关键词。从知识理论的角度看,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关键词一般就是这一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热点领域。这20个关键词的具体信息如下表3。
通过表2中高被引文献内容进行仔细研读,结合对表3中的高频、高中心度的关键词分析得到了美国教育社会学在2000-2011年关注的研究热点:
1. 教育与社会成层和社会流动的关系问题
在这一研究领域有两个较具体的热点:其一,职业结构与社会成层、流动的关系:表2劳尔·皮特(Blua PM)于1967年出版了《The Organization of Effective Secondary Schools》一书。通过系统的分析美国的职业结构,展现了当时社会成层的基础、社会流动等问题。从韦伯的科层制理论到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对工
业社会中教育与社会成层、社会流动的关系研究,直到现在仍是人们研究的一个热点。表3高频关键词stratification (成层)、earning (收入)、closure (封闭性)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热点。
其二,学校在复制社会结构中的机制问题: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献的作者是安妮特·拉鲁(Lar-eau A)的这篇文章主要用个案研究结合访谈和课堂观察的方法来研究种族、阶层和文化不同的小学生的社会融合和排斥问题。教育与社会成层或者社会复制(reproduction )的关系的研究以布迪厄提出学校复制社会阶层不平等的机制是与孩子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有关这一观点到后来研究者们又认识到学生间的交往和相互影响对解释这种机制有重要意义。安妮特·拉鲁的文章进一步指出了文化资本复制社会的机制不仅仅看谁拥有这些资本,更要看这些资本是怎样被个体使用的,学校对这些使用方式是怎样反应的。进一步指出学校在社会成层中扮演的角色以及这种成层所形成的时间和特征,并提出了三个相关的问题:这些资本在一个特殊社会背景中的价值是怎样的;个体采取这种方式来使用这些资本的;学校又是怎样使这些行为变成合法的。
2. 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从表2我们看到被引频次排在第三位的是作者科尔曼(Coleman JW)文献;科尔曼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理论家和经验主义研究者。“科尔曼报告”深刻的剖析了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并指出实际上学生的成绩主要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家庭教育和社会阶级背景,另一个是学校中其他儿童的影响。正如报告中说的“教育机会均等观念从学校资源投入的均等演变为学校教学结果的均等而发生转变,学校的责任已从公平的增加与分配它的‘均等’,变为增加学生学业成就的均等”。[11]该报告影响了美国公众和学者对教育在社会平等和促进生产力方面所起作用的看法。使人们对教育均等的认识从起点均等向结果均等和过程均等转变。表3中的Inequality (不平等)关键词也正是该研究热点的体现。
3. 学校组织制度有效性问题
安东妮S ·布偌克(BrykAS )的文章主要研究了初中学校的组织有效性,也就是说学校组织结构和教育的问题。它属于学校社会学研究的内容。学校有效性的研究一般基于两个分析框架:一是经济目的,主要作为投入一产出分析,如人力资本理论强调学校所具有的再生产功能,它主要集中在20世纪70年代。二是社会学的,强调学校对职业和社会流动的有效性,它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后。这一段时间人们致力于打开学校组织的“黑匣子(black box)”[12]以了解通过什么过程,怎样的交互作用产生了社会学所说的对职业和社会流动的有效性。这方面的研究在2001后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与美国在2001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有关。该法案的第一款中关于学校的规定就是要求“学校竭力设计出符合州标准的课程,开发和管理能够满足标准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改善学生成绩,为学校聘用‘高质量’的教师,并增加学校教育参与者的职责”[13]这之后特许学校的快速发展,正是这一热点的体现。
4. 文化资本理论与教育问题
表2中保罗·迪马乔(Dimaggio P)的文章的中心性排在第二位达到了0.38。该文章主要借鉴韦伯的社会阶层理论和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来说明学生成绩、表现与学生所在阶层群体的文化有关。安沃斯·达尼尔JW (Ainsworth-darnell JW)的文章主要文化的视角来解释不同种族/民族的学生在学校中的表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生对他们所享有的教育机会和成功有着不同的态度。那些移民式少数民族(Asian American)他们通常持积极的态度,配合学校教育的目标,从而更容易成功。而那些被解放式少数民族(African American )则常持消极的态度,排斥学校教育的目标,导致了学业上的失败。
文化资本是布迪厄理论的重要概念,它是指“世代相传的文化背景、知识、性情倾向与技能,此外,个体的语言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对书籍、音乐和美术作品的品位亦属之,特定的情况下,文化资本可以转换成经济资本”。[14]在此基础上布迪厄提出了文化再制理论:“他认为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俨然是正当的文化再制机构,学校崇尚中上阶级的价值取向,让家庭背景良好的学生,不管在
语言文字的表达及仪态风度的展现,均较之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来的优越”。
[15]从文化的视角研究教育问题是美国教育社会学的热点之一。
5. 教育中的女性主义
表3中Women 和Gender 等高频关键词体现了女性主义视角在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的地位。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女性主义运动是人们开始关注学校中的性别不平等问题。研究的具体热点有学校课程对女性的适宜性问题等。2011年的一篇文章《有些事情永远不会改变:高等教育中的性别分离》[16]指出高等教育中的性别不平等已经形成了一种稳定性的水平,特别是在某些大学专业中。一个社会的文化可能是真正影响高等教育中性别分离的根本原因。而以前的研究一直认为是由于大学里专业自身的特点影响了性别分离或者说不平等。
6. 学校中的种族隔离问题和学生辍学的问题
表3中Race (种族/民族)无论从频次还是从中心性来说都是很高的,还有福德哈莫(FordhamS )文章,再就是Segregation (隔离)等词显示了美国教育社会学的热点之一就是学校中的种族隔离问题。从1954布朗法案判决学校应废除种族隔离后,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和学生成就、发展就成为了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从对象看说,几乎包括了美国所有的少数民族和移民学生:土著印第安学生、黑人学生、亚裔学生、拉丁美裔学生和西班牙裔学生等。
在表2中卡尔 L. 亚历山大(Karl L.Alexan-der)文章的中心性centrality :0.11(大于0.1)说明该文章研究领域也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个主题热点。该文主要探讨了高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对辍学的研究从强调学生家庭的背景因素,再到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辍学一般与三个因素有关:家庭突变的压力、父母的态度和社会化实践;孩子自身的原因如态度和行为;孩子学校经历如考试分数、分组。而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在考虑上诉影响因素外,进一步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对学生辍学的研究忽视了孩子在从“家里孩子(home child)”向“学校孩子(school child)”
转变的这一关键时间段的。
三、几点启示
通过对上述相关文章的研读,我们发现美国教育社会学研究的一些特点:
从研究对象上来说,美国教育社会学的学者更注重对高中毕业生和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研究。这与美国教育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美国教育的分流的第一个重要阶段就是在高中毕业这一年,因此,对这一关键段的研究可以揭示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研究主要是以他们对新学习生活的适应性问题以及第一年的生活对接下来的四年大学学习的影响为重点。
从研究的范式上说,美国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正逐步实现实证主义和证验主义特别是解释学派的一些方法有效融合。如我们对2006-2011年《教育社会学》杂志上发表的近100篇文章所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查,发现多数文章都体现了这一趋势。
我们通过CiteSpace 软件中的国家合作分析功能发现,美国教育社会学在国际研究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如土耳其、韩国、英国、挪威、荷兰、意大利、以色列、香港、丹麦、加拿大、捷克和比利时等。这对于扩展学者的视野,进一步验证其理论在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下的解释水平和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通过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来分析美国教育学的前沿主体和热点问题,与采用传统文献研究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相比较,其更具客观性。加上向相关领域专家的咨询使我们研究的结果科学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当然本研究上属探索性质,加之使用的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还处于不断地完善阶段,所以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笔者将进一步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释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斌贤. 近三十年我国教育知识来源的变迁——基于《教育研究》杂志论文引文的研究 [J]. 教育研究,2009(4):17-25.
[2] Chen C. CiteSpace II: 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57(3) :359-377.
[3] [美]陈超美.CiteSpace 几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
[J]. 陈悦,侯剑华,梁永霞译. 情报学报,2009(3):401-421.
[4] 侯剑华. 工商管理学科前沿和热点演进的可视化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5] StephenW.Raudenbush ,AthonyS.Bryk. 分层线性模型:应用与数据分析方法[M].郭志刚等译.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
[6] Lareau A,etc. From Social Ties to Social Capital: Class Differences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Schools and Parent Networks [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2003,40 (2): 319-351.
[7] Prudence L. Carter. Stradding boundaries: Identity ,Culture ,and School
[J]. Sociology of Education,2006,79 (4) :304-328.
[8] Coleman JS. 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l [J].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8 (94) :95-120.
[9] Amy J. Orr. Black-White Differences in Achievement: The Importance of Wealth [J]. Journal of Sociology,2003,76 (4): 281-304.
[10] Chen C ,etc. Towards an Explanatory and Computational Theory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J]. Journal of Inforrnetrics,2009 (3):191-209.
[11] 张人杰. 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58.
[12] [法]玛丽·杜里·柏拉,阿涅斯·冯·让丹. 学校社会学 [M]. 汪凌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13] [美]L迪安·韦布. 美国教育史:一场伟大的美国实验 [M]. 陈露茜,李朝阳译.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360.
[14][15] 谭光鼎,王丽云. 教育社会学:人物与思想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94,396.
[16] Carlo Barone. Some Things Never Change: Gender Segreg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cross Eight Nations and Three Decades [J]. Sociology of Education ,2011 (2): 157-176.
作者: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魏新岗 李德显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周宁
丽 来源: 《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