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从政道德在心中扎根--[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评介

发布时间:2014-08-27 15:13稿件来源:中国方正图书网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选拔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要求全党“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组织编写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简称《启示录》)。该书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科学理论和正确观点寓于生动的论述中,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引导性、可读性,是一部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的力作。

《启示录》围绕领导干部为什么要遵守从政道德、怎样遵守从政道德这个主题,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结合当前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实际,从“道”、“法”、“术”三个层面,系统阐述了新时期党对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要求,读后颇受教益。

深刻论“道”,揭示本质,指引方向。正如《启示录》所说,在我国古代,“道”和“德”是作为两个独立概念出现的。所谓“道”,是指自然运行及人世共通的道理,即普遍规律;“德”则是指人的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引申为人的德行、品行。“德”与“得”含义相近,是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从古代“道”与“德”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感悟到,不论是社会道德,还是领导干部从政道德,都不是某一两项具体的要求,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要求。其中的顶层是“道”的要求,即抽象、一般的要求。只有把道德之“道”讲清楚,才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德”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好道德观和道德修养的问题。

道德的本质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维护。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古到今,人类从祈望某种“得”到实现某种“得”,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自己“得”而不惜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结果是自己“得”之越多,他人和社会的损失就越多,这种“得”是缺“德”之“得”;另一种是在自己“得”的同时,也考虑、照顾、帮助别人“得”,有的人为了多数人的“得”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得”,这种“得”是有“德”之“得”。由此可见,“德者,得也”只是说明了道德的表面现象。而为谁“得”、以何种手段“得”,才是道德及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本质问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不是“私德”、“小德”,而是“公德”、“大德”,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共同利益,努力使大家都能够生存、生活下去,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这也是古人所谓“大德曰生”。

基于对道德本质的认识,《启示录》突出“道”的论述,深刻揭示了领导干部“为公”的道理,提出了“权为民所用”的要求。同时,该书还阐述了立身之道、谋事之道、用权之道、言行之道、创业之道、清廉之道、修身之道、齐家之道,即通过阐释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之“道”,从根本上论述了我们党对领导干部“德”的要求,引导其正确把握道德修养的方向。

清晰说“法”,分析范畴,启示选择。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手段。因此,明辨是与非、公与私等标准和规范,即古人所讲的“法”,是道德教育的固有之义。《启示录》从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实际情况出发,对“八个范畴”进行解析,引导读者明辨善与恶、对与错,作出正确选择。

在立身方面,说明“是与非”不容含糊,启示领导干部要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在谋事方面,说明“暖与冷”关乎宗旨,启示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在用权方面,说明“公与私”不能混淆,启示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在言行方面,说明“真与假”衡量本色,启示领导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创业方面,说明“实与虚”考验品行,启示领导干部要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绩;在清廉方面,说明“廉与贪”泾渭分明,启示领导干部要坚守清正廉洁的气节;在修身方面,说明“雅与俗”须慎重对待,启示领导干部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齐家方面,说明“严与宽”须把握分寸,启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亲情观。这“八个范畴”一摆出来,对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基本要求也就明确了。孰是孰非、何去何从,令人一目了然。

具体阐“术”,探索方法,明确路径。在我国历史上,道德修养中的具体方法即“术”的问题,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一个例证。《启示录》依据道德的本质,按照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基本规范,对道德修养的方法作了具体阐发,读后能让人找到通往道德殿堂的路径。例如,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群众观点方面,阐述了“三个弄清楚”,即弄清楚相信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弄清楚依靠谁,自觉摆正与群众的位置;弄清楚为了谁,始终牢记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公仆。在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权力方面,提出要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在引导领导干部用权接受监督方面,提出要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善于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在引导领导干部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方面,强调要敢讲真话、光明磊落,勇于担当、言行一致。在引导领导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气节方面,强调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警惕“温水煮青蛙”效应;要懂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理,不要贪名、贪利,更不能发不义之财。

总之,《启示录》引用古今中外的故事和案例,生动地告诉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养成,需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点滴做起。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坚持去做,每个领导干部都能掌握从政道德的道理、原则,都能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邵景均)

发布时间:2014-08-27 15:13稿件来源:中国方正图书网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选拔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要求全党“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中央纪委宣传教育室、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组织编写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简称《启示录》)。该书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科学理论和正确观点寓于生动的论述中,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引导性、可读性,是一部加强领导干部从政道德教育的力作。

《启示录》围绕领导干部为什么要遵守从政道德、怎样遵守从政道德这个主题,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密结合当前领导干部道德建设的实际,从“道”、“法”、“术”三个层面,系统阐述了新时期党对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要求,读后颇受教益。

深刻论“道”,揭示本质,指引方向。正如《启示录》所说,在我国古代,“道”和“德”是作为两个独立概念出现的。所谓“道”,是指自然运行及人世共通的道理,即普遍规律;“德”则是指人的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引申为人的德行、品行。“德”与“得”含义相近,是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从古代“道”与“德”的区别与联系,我们可以感悟到,不论是社会道德,还是领导干部从政道德,都不是某一两项具体的要求,而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系统要求。其中的顶层是“道”的要求,即抽象、一般的要求。只有把道德之“道”讲清楚,才能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德”的本质,从根本上解决好道德观和道德修养的问题。

道德的本质是对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维护。马克思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古到今,人类从祈望某种“得”到实现某种“得”,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自己“得”而不惜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结果是自己“得”之越多,他人和社会的损失就越多,这种“得”是缺“德”之“得”;另一种是在自己“得”的同时,也考虑、照顾、帮助别人“得”,有的人为了多数人的“得”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得”,这种“得”是有“德”之“得”。由此可见,“德者,得也”只是说明了道德的表面现象。而为谁“得”、以何种手段“得”,才是道德及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本质问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不是“私德”、“小德”,而是“公德”、“大德”,根本目的是维护人民共同利益,努力使大家都能够生存、生活下去,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这也是古人所谓“大德曰生”。

基于对道德本质的认识,《启示录》突出“道”的论述,深刻揭示了领导干部“为公”的道理,提出了“权为民所用”的要求。同时,该书还阐述了立身之道、谋事之道、用权之道、言行之道、创业之道、清廉之道、修身之道、齐家之道,即通过阐释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之“道”,从根本上论述了我们党对领导干部“德”的要求,引导其正确把握道德修养的方向。

清晰说“法”,分析范畴,启示选择。道德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调节人们行为规范的手段。因此,明辨是与非、公与私等标准和规范,即古人所讲的“法”,是道德教育的固有之义。《启示录》从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实际情况出发,对“八个范畴”进行解析,引导读者明辨善与恶、对与错,作出正确选择。

在立身方面,说明“是与非”不容含糊,启示领导干部要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在谋事方面,说明“暖与冷”关乎宗旨,启示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在用权方面,说明“公与私”不能混淆,启示领导干部要正确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在言行方面,说明“真与假”衡量本色,启示领导干部要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在创业方面,说明“实与虚”考验品行,启示领导干部要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检验的实绩;在清廉方面,说明“廉与贪”泾渭分明,启示领导干部要坚守清正廉洁的气节;在修身方面,说明“雅与俗”须慎重对待,启示领导干部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齐家方面,说明“严与宽”须把握分寸,启示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亲情观。这“八个范畴”一摆出来,对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基本要求也就明确了。孰是孰非、何去何从,令人一目了然。

具体阐“术”,探索方法,明确路径。在我国历史上,道德修养中的具体方法即“术”的问题,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吾日三省吾身”就是一个例证。《启示录》依据道德的本质,按照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基本规范,对道德修养的方法作了具体阐发,读后能让人找到通往道德殿堂的路径。例如,在引导领导干部树立群众观点方面,阐述了“三个弄清楚”,即弄清楚相信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弄清楚依靠谁,自觉摆正与群众的位置;弄清楚为了谁,始终牢记领导就是服务、干部就是公仆。在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权力方面,提出要坚持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在引导领导干部用权接受监督方面,提出要树立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善于在监督下开展工作。在引导领导干部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方面,强调要敢讲真话、光明磊落,勇于担当、言行一致。在引导领导干部保持清正廉洁的气节方面,强调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警惕“温水煮青蛙”效应;要懂得“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道理,不要贪名、贪利,更不能发不义之财。

总之,《启示录》引用古今中外的故事和案例,生动地告诉领导干部:从政道德的养成,需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从点滴做起。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坚持去做,每个领导干部都能掌握从政道德的道理、原则,都能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以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邵景均)


相关文章

  • 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学习心得
  • 坚守从政道德 保持党员纯洁性 --<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学习心得 近期,结合单位"坚守从政道德.保持党的纯洁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我认真学习了<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启示录>,深受启示.<启 ...查看


  •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教育20盘DVD
  •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教育20盘DVD 作 者:专家团 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6月出版 开 本:0 册 数:0 光盘数:20盘DVD 定价:720元 优惠价:550元 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 ...查看


  • 干部从政道德读本-中国经典的启示读后感
  • 干部从政道德读本-中国经典的启示读后感 干部从政道德读本-中国经典的启示读后感 恪守检察官职业道德贵在铭刻于心,身体力行 近来看了<干部从政道德读本-中国经典的启示>一书,感触良多,做为党员干部,道德修养是一生的事业." ...查看


  • [推荐]人大副主任严以律己服从组织决定研讨发言摘要(最新)
  • 人大副主任严以律己服从组织决定研讨发言摘要 某局党组书记局长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集中研讨第一专题发言材料 根据局党组安排,下面结合近期学习,谈一谈个人对"严以修身"的李洁. 习近平总书记之处,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 ...查看


  • "算好廉政账"活动心得体会
  • "算好廉政账"活动心得体会 算好人生七笔帐 反腐倡廉教育展心得体会 算政治账,自毁前程 算经济账,倾家荡产 算名誉帐,身败名裂 算家庭账,家破人亡 算感情帐,众叛亲离 算自由帐,身陷囹圄 算健康帐,身心交瘁 27日,我参 ...查看


  • 在话成长促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 在全县女干部话成长促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石牛乡 彭佩莉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我叫彭佩莉,今年37岁,是一名基层干部,现任石牛乡党委委员.今天,有幸能够参加全县女干部话成长促发展座谈会,让我有机会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我的工作,同时又和同 ...查看


  • 关于扎根基层应具备的从政理念的名言警句
  • 关于扎根基层应具备的从政理念的名言警句 申论文章想要写得出彩,名言警句是必不可少的,今天中公教育专家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扎根基层应具备的从政理念的名言警句,希望给考生今后的备考带去些许益处. 一.常见名言警句 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2.加 ...查看


  • [失德之害]心得体会
  • <失德之害-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示录> --教育片观后心得体会 2013年10月25日下午,为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从政道德教育,深入开展纪律整顿工作,按照省院和市纪委的要求,我院组织全体干警观看了<失德之害-领导干部从政道德警 ...查看


  • 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优秀廉政戏剧
  • 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优秀廉政戏剧 <清吏郑板桥>讨论情况汇报 根据XXX通知要求,2月3日下午县住建局认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了优秀廉政戏剧<清吏郑板桥>,观后并组织了党员干部进行座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 一是廉政戏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