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是受人文主义影响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实践。人文主义教育突破神学的藩篱,强调解放人的思想和理性,发展个性和才能,提高人的自我意识,追求德智体的和谐发展。要求冲破教会和经院哲学对教育的栓桔,将教育解放出来,以适应近代社会发展。与此同时人文主义教育复兴了古典的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理想,要求培养身心健康,懂得世俗学问和古典知识,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具有资产阶级事业家品质的,懂礼仪,具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
第一节 人文主义教育家
秉持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家主要有以下几位。
一、弗吉里奥
弗吉里奥是第一个表达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人,他曾在巴维亚、威尼斯、米兰、帕多瓦和罗马等地从事教育活动,并对昆体
良《 雄辩术原理》 一书进行注释,引起了人们对昆体良教育经验的极大关注,同时发表《 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 的论文,全面概括了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另外他对“七艺”作了较大的修改,提升了“四艺”的学科地位。他的主要观点有:
(1)主张对青年实施通才教育以培养事业家;
(2)认为必须使所学的科目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
(3)特别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识和品行结合起来作为教育的共同目标,并认为德行重于学问。
二、维多里诺
维多里诺是文艺复兴时期影响较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1432 年他在孟都亚公爵冈查加的邀请下,在孟都亚创办了“快乐之家”( House of Jcy )宫廷学校,成为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和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快乐之家学校环境优美,招收贵族子弟和部分天才贫苦学生,修业15 年,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即“受过良好教育的完全公民”。
维多里诺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倡导“自由教育”,培养全人。维多里诺接受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2 )开设以古典语文为中心的内容十分广泛的人文主义课程。课程范围从初步的读写算、拉丁文、希腊文到传统的“七艺”、古代教义著作乃至骑士技艺,包括了当时可以想象到的文化教养,实现了古典文学、基督教和骑士教育理想三者的调和。这种由多方面文化构成的课程内容后来成为欧洲古典中学智力训练的基础。
(3 )发展了新的教学方法体系。维多里诺强调尊重儿童的身心特征和个性差别,反对机械背诵,提倡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主张发展儿童的个性和特长,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如发现学生有特殊才能,教师要调整教材,促进儿童特殊才能的发展。另外,维多里诺反对惩戒,禁止体罚。
三、伊拉斯漠
伊拉斯漠是16 世纪早期荷兰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教育理论家。他与《 乌托邦》 的作者莫尔被认为是北方文艺复兴的典型代表,并由于在人文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贡献,被称为“欧洲的导师”。其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有《 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 等。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 1 )人性有潜在能力,可经过后天教育充分地、完美地实现;( 2 )家庭、国家、教会都要重视教育,主张国家和教会应重视教师培养;( 3 )强调古典文化的教育价值,反对形式主义,要求因材施教,尊重儿童,反对体罚和
羞辱。
四、莫尔
莫尔是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西方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代表作为《 乌托邦》 。他在《 乌托邦》 中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其主要观点如下。
( 1 )主张实行公共教育制度,即普及教育。所有儿童都要受到良好的初等教育,男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2 )学校应设置广泛的学科,如读、写、算、几何、天文、地理、音乐、自然科学、本族语、当代外语等,采用本族语进行教学。(3 )重视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4 )德育占最重要地位。莫尔认为,在一切财富中,美德占首位,学位居第二位。主张知识应与道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莫尔还在许多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德育观念。如他强调,人们在追求快乐时,他们的行为应以不违反公共利益为前提,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5 )重视美育。强调自然之美与精神之美。(6 )在体育方面,重视对儿童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儿童的健美强壮的体格。(7 )宗教教育依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反对残害人性的基督教,赋予宗教以新的内涵,主张人们崇尚自然。实际上他的至高无上的“神”就是自然。( 8 )教育不只限于儿童和青年时期,而是终生的。从这一点来看,莫尔
可以说是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倡导者。
五、蒙田
蒙田是16 世纪法国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为《 论学究气》 和《 论儿童教育》 。
蒙田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一种“全新的绅士”,反对经院哲学的学究。这种全新的绅士深谙生活的真谛,具有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掌握对生活有益的知识,表现出谦虚、忠勇、爱国、追求真理的道德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
为实现“全新绅士”的培养目标,蒙田提出应实施一种将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结合起来的“适当教育”。这种适当教育的主要特征在于对实际行动的重视。
第二节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一、特征
(一)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二)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三)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四)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儿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五)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二、影响和贡献
(一)教育内容发生变化
对古希腊罗马的热情使其知识和学科成为教学主要内容。导致了美育和体育复兴并关注自然知识的学习。
(二)教育职能发生变化
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所赋予人的职责。
(三)教育价值观发生变化
重新发现人,重新确立了人的地位,强调人性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四)复兴了古典的教育理想
形成了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观念,从中世纪培养教士的目标转向文艺复兴培养绅士的目标。
(五)复兴了自由教育的传统教育推崇理性,复兴古希腊的自由教育。
(六)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用自然来取代《 圣经》 作为引证,按照人的天性来生活,按照人的需求和本性来设置课程,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欲望和天性,出现了直观、游戏、野外活动等教育新方法。
(七)出现了新道德教育观
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已开始解体。人道主义、乐观、
积极向上、热爱自由、追求平等和合理的享乐等新的道德观在人文主义的学校中开始取代天主教会的道德观。尊重儿童,反对体罚,已成为某些教育家的强烈要求。
(八)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及共产主义的教育思想
在某些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首次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以及成人教育的思想。人文主义者莫尔和康帕内拉还提出共产主义的理论以及所实行的教育制度。
(九)建立了新型的人文主义教育机构
(十)促进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
(十一)教育理论不断丰富
(十二)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进程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是受人文主义影响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实践。人文主义教育突破神学的藩篱,强调解放人的思想和理性,发展个性和才能,提高人的自我意识,追求德智体的和谐发展。要求冲破教会和经院哲学对教育的栓桔,将教育解放出来,以适应近代社会发展。与此同时人文主义教育复兴了古典的培养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理想,要求培养身心健康,懂得世俗学问和古典知识,有人道主义精神,有德行,具有资产阶级事业家品质的,懂礼仪,具有开拓精神的资产阶级绅士。
第一节 人文主义教育家
秉持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产生重要影响的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家主要有以下几位。
一、弗吉里奥
弗吉里奥是第一个表达文艺复兴教育思想的人,他曾在巴维亚、威尼斯、米兰、帕多瓦和罗马等地从事教育活动,并对昆体
良《 雄辩术原理》 一书进行注释,引起了人们对昆体良教育经验的极大关注,同时发表《 论绅士风度与自由学科》 的论文,全面概括了人文主义教育的目的和方法。另外他对“七艺”作了较大的修改,提升了“四艺”的学科地位。他的主要观点有:
(1)主张对青年实施通才教育以培养事业家;
(2)认为必须使所学的科目适合学生的个人爱好和年龄;
(3)特别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把学识和品行结合起来作为教育的共同目标,并认为德行重于学问。
二、维多里诺
维多里诺是文艺复兴时期影响较大的人文主义教育家,1432 年他在孟都亚公爵冈查加的邀请下,在孟都亚创办了“快乐之家”( House of Jcy )宫廷学校,成为当时欧洲最好的宫廷学校和欧洲大陆人文学校的范例,被认为是人文主义学校的发源地。快乐之家学校环境优美,招收贵族子弟和部分天才贫苦学生,修业15 年,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即“受过良好教育的完全公民”。
维多里诺的主要贡献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倡导“自由教育”,培养全人。维多里诺接受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关于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的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2 )开设以古典语文为中心的内容十分广泛的人文主义课程。课程范围从初步的读写算、拉丁文、希腊文到传统的“七艺”、古代教义著作乃至骑士技艺,包括了当时可以想象到的文化教养,实现了古典文学、基督教和骑士教育理想三者的调和。这种由多方面文化构成的课程内容后来成为欧洲古典中学智力训练的基础。
(3 )发展了新的教学方法体系。维多里诺强调尊重儿童的身心特征和个性差别,反对机械背诵,提倡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主张发展儿童的个性和特长,在学习的高级阶段,如发现学生有特殊才能,教师要调整教材,促进儿童特殊才能的发展。另外,维多里诺反对惩戒,禁止体罚。
三、伊拉斯漠
伊拉斯漠是16 世纪早期荷兰著名人文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教育理论家。他与《 乌托邦》 的作者莫尔被认为是北方文艺复兴的典型代表,并由于在人文主义教育方面的重要贡献,被称为“欧洲的导师”。其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有《 论基督教君主的教育》 等。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有:( 1 )人性有潜在能力,可经过后天教育充分地、完美地实现;( 2 )家庭、国家、教会都要重视教育,主张国家和教会应重视教师培养;( 3 )强调古典文化的教育价值,反对形式主义,要求因材施教,尊重儿童,反对体罚和
羞辱。
四、莫尔
莫尔是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西方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代表作为《 乌托邦》 。他在《 乌托邦》 中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的教育思想。其主要观点如下。
( 1 )主张实行公共教育制度,即普及教育。所有儿童都要受到良好的初等教育,男女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2 )学校应设置广泛的学科,如读、写、算、几何、天文、地理、音乐、自然科学、本族语、当代外语等,采用本族语进行教学。(3 )重视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4 )德育占最重要地位。莫尔认为,在一切财富中,美德占首位,学位居第二位。主张知识应与道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莫尔还在许多方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的德育观念。如他强调,人们在追求快乐时,他们的行为应以不违反公共利益为前提,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5 )重视美育。强调自然之美与精神之美。(6 )在体育方面,重视对儿童进行身体锻炼,培养儿童的健美强壮的体格。(7 )宗教教育依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反对残害人性的基督教,赋予宗教以新的内涵,主张人们崇尚自然。实际上他的至高无上的“神”就是自然。( 8 )教育不只限于儿童和青年时期,而是终生的。从这一点来看,莫尔
可以说是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倡导者。
五、蒙田
蒙田是16 世纪法国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作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为《 论学究气》 和《 论儿童教育》 。
蒙田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一种“全新的绅士”,反对经院哲学的学究。这种全新的绅士深谙生活的真谛,具有较强的生活适应能力,掌握对生活有益的知识,表现出谦虚、忠勇、爱国、追求真理的道德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
为实现“全新绅士”的培养目标,蒙田提出应实施一种将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结合起来的“适当教育”。这种适当教育的主要特征在于对实际行动的重视。
第二节人文主义教育的特征、影响和贡献
一、特征
(一)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注重个性发展,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反对禁欲主义,尊重儿童天性,坚信通过教育这种后天的力量可以重塑个人、改造社会和自然,这些都表现出人本主义内涵,人的力量、人的价值被充分肯定。
(二)古典主义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吸收了许多古人的见解,人文主义教育实践尤其是课程设置亦具有古典性质,但这种古典主义绝非纯粹的“复古”,实则含有古为今用、托古改制的内涵,尽管它也具有局限性,然而在当时却是进步的。
(三)世俗性
不论从教育目的还是从课程设置等方面看,人文主义教育充溢着浓厚的世俗精神,教育更关注今生而非来世,这是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
(四)宗教性
人文主义教育仍具有宗教性,儿乎所有的人文主义教育家都信仰上帝,他们虽然抨击天主教会的弊端,但不反对宗教更不打算消灭宗教,他们希冀以世俗和人文精神改造中世纪陈腐专横的宗教性以造就一种更富世俗色彩和人性色彩的宗教性。
(五)贵族性
这是由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并非大众运动)所决定的,人文主义教育的对象主要是上层子弟;教育的形式多为宫廷教育和家庭教育而非大众教育的形式;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上层人物如君主、侍臣、绅士等。
二、影响和贡献
(一)教育内容发生变化
对古希腊罗马的热情使其知识和学科成为教学主要内容。导致了美育和体育复兴并关注自然知识的学习。
(二)教育职能发生变化
从训练、束缚自己服从上帝到使人更好地欣赏、创造和履行地位所赋予人的职责。
(三)教育价值观发生变化
重新发现人,重新确立了人的地位,强调人性的高贵,复兴了古希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四)复兴了古典的教育理想
形成了全面和谐发展的完人的教育观念,从中世纪培养教士的目标转向文艺复兴培养绅士的目标。
(五)复兴了自由教育的传统教育推崇理性,复兴古希腊的自由教育。
(六)兴起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用自然来取代《 圣经》 作为引证,按照人的天性来生活,按照人的需求和本性来设置课程,尊重受教育者的兴趣、爱好、欲望和天性,出现了直观、游戏、野外活动等教育新方法。
(七)出现了新道德教育观
以原罪论为中心的道德教育已开始解体。人道主义、乐观、
积极向上、热爱自由、追求平等和合理的享乐等新的道德观在人文主义的学校中开始取代天主教会的道德观。尊重儿童,反对体罚,已成为某些教育家的强烈要求。
(八)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及共产主义的教育思想
在某些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首次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以及成人教育的思想。人文主义者莫尔和康帕内拉还提出共产主义的理论以及所实行的教育制度。
(九)建立了新型的人文主义教育机构
(十)促进了大学的改造和发展
(十一)教育理论不断丰富
(十二)推动了教育世俗化的历史进程